快速响应真空抽吸集液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6454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快速响应真空抽吸集液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响应真空抽吸集液盒,它与外科手术切割器械及真空吸气系统配合,用于收集贮留手术中被切割除去的体液和注入液。
近年来,某些外科领域利用外科切割器同真空抽吸一道使用,以增加切割效果。例如眼外科中,用于眼内玻璃体切除的切割头是一对与真空系统相连的同心针,外针端部有一个切割孔,内针在外针内往复运动,眼内组织从切割孔吸入后,被往复运动的内针切成细小碎片,再经由内针吸至集液瓶中收集贮留。外科切割头的真空力来自于一个加在集液瓶的真空源产生。为能容纳手术中的全部废液,集液瓶必须有足够的容积。由于对不同的组织需施以不同的真空力,因此在外科手术中需不断变动真空度并可能有多次瞬间的仃顿,而过大容积的集液瓶,其真空度的变化有一段滞后的时间,很难随外科医生的操作瞬间达到所需的真空值。例如,当医生提高真空度时,较大的集液瓶未能瞬间达到所需的真度,使医生认为所加的真空力不够大而继续加大真空力,在滞后几秒钟之后,新增的真空度才传递到切割头上,此时真空力可能已大大超过实际需要值,以致吸力过强,造成组织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响应的真空抽吸集液盒,以避免当真空度改变时产生的滞后现象,使切割器械在瞬间达到所需要的真空力。
本实用新型包括盒体、废液吸入管、密封垫和压盖,盒体为封闭体,密封垫及压盖复于盒体顶板并与顶板连接,盒内隔离成大小两个集液室,小室设有向外伸出的二个电极,大室和小室均开有废液通孔和气流通孔,压盖设有与小室的气流通孔相通的可控真空源接口及与大室气流孔相通的固定真空源接口,盒体顶板分布有与两废液通孔及上述废液吸入管相连的沟槽,各沟槽与密封垫之间形成废液通道;压盖装有两个选择开启的截流塞,它通过压盖的截流口与密封垫相抵,第一截流塞设于连接废液吸入管与小室废液孔的通道上,第二截流塞设于连接大、小室废液孔之间的通道上,两截流塞可通过其上端的压力阀选择开启,以此改变密封垫下的废液流向。本集液盒在工作状态下,第一截流塞开启,第二截流塞关闭,当外科医生通过手控或脚控的方式将可控真空源调节至所需要的开度时,小室即能快速响应,使切割头瞬间达到所选真空值,将切除的组织液及手术注入液被吸入小室内,当小室内废液的液位上升至电极高度时,两电极接通,第一截流塞关闭,第二截流塞开启,切割头与真空源的通道暂时中断,大室与小室之间的通道被接通。由于大室与固定真空源相连,强大的真空力将小室内的废液在3-4秒钟内吸入大室,随后,两电子阀自动切换,第一截流塞开启,第二截流塞关闭,切割头继续工作。
上述集液盒的大室开有排液口,排液口配有堵塞,拔除堵塞,可将大室内废液排出。
本集液盒的密封垫和压盖以多个接插孔与盒体顶板向上伸出的的多个小柱体一一对应接插固定。压盖设有可与切割主机面板相连的定位钩。
本集液盒设有与盒体连成一体的盒座,以增加稳定性。
上述快速响应真空抽吸集液盒采用了与二个真空源分别连接的大小二个集液室,切割头与小室相接,废液直接吸入小室,而大室用于弥补小室集量的不足。由于小容积的集液室能瞬间达到所选的真容度,对真空度改变的响应时间仅几分之一秒,从而当外科医生根据被切割组织所需力的强弱而改变真空度时,这种真空度的变化能在切割头上快速响应,解决了外科手术因真空调节的滞后问题,从而避免因这种滞后而导致的误伤。
以下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
图1是本快速响应真空抽吸集液盒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向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盒体顶板沟槽分布图。
图5密封垫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真空抽吸盒的废液抽吸流程图。
如图1、2所示,含有小室3和大室1的盒体为一个密封体,小室设有向外伸出的二个电极2,大室1的底板开有排液孔,孔中配有堵塞13,盒体的顶面复盖有硅橡胶密封垫4和压盖5,二者以插接孔6和6′与盒体顶板向上伸出的小柱体6″一一对应插接固定(参见图1、2、4、5),压盖5设有可控真空源接口7和固定真空源接口8,截流塞10、11通过压盖的截流口10′、11′向下抵达密封垫4(见图1、2),压盖上的定位钩9用于与切割器主机定位连接。盒体与盒座12连成一体。废液吸入管14固定于盒体的顶板与底板之间(见图3),它下端接口可与切割头相接。图4表示盒体顶板上的孔、槽分布状况。如图4所示,顶板开有小室的气流孔17、小室的废液孔20、大室的气流孔16、大室废液孔15,多个向上伸出的小柱体6″与图1的孔6和图5的孔6′一一对应插接;顶板上的沟槽包括圆形槽、弧形槽和直槽,圆形槽18与小室的气流孔17相通,圆形槽19通过直槽21与大室的气流孔16相通,该两圆形槽分别与图5密封垫4的孔18′、19′及图1的接口7、8相通,从而使小室与可控真空源相通,大室与固定真空源相通。图4中圆形槽22通过直槽24、25使小室的废液孔20与废液吸入管14相通,被切除的组织液等废液由此通道被吸入小室内。圆形槽22设有图1的第一截流塞10,圆形槽23设有图1的第二截流塞11,当截流塞向下紧抵密封垫4时,其下方的圆形槽通道被堵死,向上离开密封垫时,该通道即开通。该两截流塞受压力阀作用,可使其中一个开通,另一个被关闭。当槽22被堵时,直槽24与25不相通,圆形槽23则通过直槽26、28、弧形槽27、24使小室的废液孔20与大室的废液孔15相通,此时小室内的废液被吸入大室内。这一废液转换过程是由于小室的液位上升至电极2的高度时,电极接通液位探测电路,压力阀动作,截流塞10关闭,11开启而实现的。该过程约3-4秒钟,经过这一时间段后,两压力阀再次动作,截流塞11关闭,10开启,可通过逻辑电路实现。
下面结合图6流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抽吸集液盒的工作原理。
图6中,7是加于小室3的可控真空源接口,8是加于大室1的固定真空源接口,14是与切割头相接的废液吸入管接口,工作时,截流塞10开启,11关闭,外科医生以手控或脚控操作方式,通过接口4将可控真空源加于小室3,调节至所需的真空度,此真空力使被切除组织及废液通过废液吸入管14流入小室3内,当小室废液升高而与电极2接触时,压力阀29加压,截流塞10向下关闭,压力阀30泄压,使截流塞11向上开启,接口14暂时中断抽吸,小室的10与大室的16之间的管路相通,强大的固定真空源8将小室内的废液吸入大室1,实现废液转移。随后压力阀30加压,29泄压,截流塞11关闭,10开启,切割头继续工作。
权利要求1.快速响应真空抽吸集液盒,其特征是包括盒体、废液吸入管、密封垫和压盖,盒体为封闭体,密封垫及压盖复于盒体顶板并与顶板连接,盒内隔离成大小两个集液室,小室设有向外伸出的二个电极,大室和小室均开有废液通孔和气流通孔,压盖设有与小室的气流通孔相通的可控真空源接口及与大室气流孔相通的固定真空源接口,盒体顶板分布有与两废液通孔及上述废液吸入管相连的沟槽,各沟槽与密封垫之间形成废液通道;压盖设有两个选择开启的截流塞,通过压盖的截流口与密封垫相抵,第一截流塞设于连接废液吸入管与小室废液孔的通道上,第二截流塞设于连接大、小室废液孔之间的通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快速响应真空抽吸集液盒,其特征是大室开有排液口,排液口配有堵塞。
3.根据权利要求1快速响应真空抽吸集液盒,其特征是密封垫和压盖以多个接插孔与盒体顶板向上伸出的多个小柱体一一对应接插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2、3的快速响应真空抽吸集液盒,其特征是压盖设有可与切割主机面板相连的定位钩。
5.根据权利要求1、2、3的快速响应真空抽吸集液盒,其特征是设有与盒体连成一体的盒座。
6.根据权利要求4的快速响应真空抽吸集液盒,其特征是设有与盒体连成一体的盒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快速响应的真空抽吸集液液盒,用于吸贮手术切除的体液及注入液。封闭的盒体内隔离成大小两个集液室,小室设有向外伸出的二个电极,盒顶板上复有密封垫和压盖,小室与可控真空源相接,大室与固定真空源相接,盒体顶板分布有沟槽,各沟槽与密封垫之间形成废液通道;两个选择开启的截流塞可改变废液流向。来自切割头的废液吸入小室,液位升至电极高度时,废液自动转移到大室。小室能对真空调节快速响应,避免手术误伤。
文档编号A61B19/00GK2314749SQ9723676
公开日1999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8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8日
发明者高履兴, 徐德铭, 李学喜 申请人:苏州医疗器械总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