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十二指肠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6785阅读:8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十二指肠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材,特别是医用引流管。
十二指肠引流管是十二指肠引流术的主要器材,应用于了解胰腺外分泌功能、肝胆系统有无梗阻、炎症、结石等疾病。婴儿期持续性阻塞性黄疸是儿科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主要病因是婴儿肝炎综合征与先天性肝外胆道闭锁,两者临床表现和血生化检查结果,具有交叉共同特征,故早期鉴别诊断极为困难,且两者的治疗手段又截然不同,婴儿肝炎综合征仅需内科对症治疗,而胆道闭锁则需手术、重建胆道、恢复胆流,其预后与手术年龄密切相关,故对两者的早期鉴别诊断极为重要。婴儿肝炎综合征与胆道闭锁的鉴别诊断方法甚多,包括临床观察黄疸程度、核素肝胆显像、肝胆MRI经皮肝穿刺胆系造影检查,因受实验室条件限制,胆汁淤积程度,创伤性大并发症多且费用昂贵,其诊断的正确性差异性较大,故需寻求、正确、简单、实用、无创伤性且经济的方法是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十二指肠引流术利用十二指肠引流管能引出胆汁,外观呈黄色或金黄色,故能直接证实胆道是否通畅,从而对婴儿肝炎综合征与胆道闭锁作出正确的判断诊断。由于小儿消化道有区别于成人的解剖生理特点,加之现有引流管同常是按照成人解剖生理特点设计的,限制了该方法在儿科患者特别在婴幼儿期年龄组的应用。由于目前缺乏专门适于婴儿使用的十二指肠引流管,故临床上常常借用各种现有导管进行十二指肠液收集,但存在有引流管不易进入婴儿十二指肠内、并易损伤鼻、食道、胃粘膜引致出血、外包钢头通过鼻咽部因难、管腔易阻塞、进入十二指肠内时间长(通常在两小时以上)等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婴幼儿应用的十二指肠引流管,使其具有软硬适度、容易通过婴儿鼻烟部和进入婴儿十二指肠内、减少或消除传统引流管易损伤鼻、食道、胃粘膜导致出血现象、管腔不易阻塞、进入十二指肠内所需时间短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是这种婴儿十二指肠引流管,包括一根由硅橡胶制成的长园管,其特征在于该管的前端为盲端1,前部管壁上有进液孔2,末端有抽液孔3,在盲端1内嵌有用于增加引流管前端缀性和用于在X光透视下起指示引导作用的由铜或者不锈钢构成的金属小体4;管壁的外面标有显示插入深度的刻度标志;末端抽液孔3上装有孔塞5。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中引线所示部位名称为1-盲端2-进液孔3-抽液孔4-金属小体5-孔塞实施例一引流管的长度100cm,外径为2mm,内径为1mm,盲端1内嵌入的用于增加引流管前端缀性和用于在X光透视下起指示引导作用的金属小体4由铜构成,前端管壁上的进液孔2由位于盲端1内嵌入的金属小体4的后部的数个透壁小孔构成,末端抽液孔3上的孔塞5由塑料塞构成,引流管外标明的刻度,从引流管头端20cm开始,每10cm各标记1次,至50cm处。此型适用于新生儿和2个月以内的婴儿。
实施例二引流管外径为2.4mm,内径为1.2mm,盲端1内嵌入的用于增加引流管前端缀性和用于在X光透视下起指示引导作用的金属小体4由不锈钢构成,其余均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型适用于满2个月至1岁的婴儿。
实施例三引流管外径为3mm,内径为1.8mm,其余均与实施例一或二相同。此型适用于1岁以上的儿童。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婴幼儿下列病症的诊断和治疗1、婴儿肝炎综合征与先天性胆道闭锁的鉴别诊断;2、疑胆系感染者;
3、十二指肠内灌注药物治疗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4、某些疾病需了解胆汁流、胆汁酸、胆汁中酶系变化的疾病;5、某些疾病需经消化道输液治疗者。
本适用新型提供的十二指肠引流管的使用操作程序为1、十二指肠液引流前4小时禁食、予以静脉输液;2、术前半小时或操作过程中婴儿啼哭则静脉注射安定或口服10%水合氯醛;3、受试患儿呈平卧位(头抬头45℃)或坐位,将消毒备用的十二指肠引流管未端塞开放,引流管头部涂少量液体石腊,缓慢将十二指肠引流管头部(新生儿或<2个月Ⅰ型管,≥2个月-1岁、Ⅱ型管,>1岁、Ⅲ型管)从右侧鼻腔内插入,通过鼻咽部、食道至胃中,插入管的深度约35~40cm,此时见胃液自动流出;4、十二指肠引流管到胃中后,继续缓慢进管,若遇阻力,缓慢拔管,再插入,通过幽门至十二指肠内,引流管的深度约45cm左右,胶布固定;5、置患儿右侧卧位,经引流管内缓慢注射温开水10ml以保持引流管通畅,或注入33%硫酸镁5-10ml,关闭未端塞,保留数分钟后再放开活塞;略抬高臂部,待十二指肠液自行流出;6、若十二指肠液无色透明,可经荧光屏下透视了解引流管头位置,继续引流,若无胆汁则持续引流48小时,在引流过程中定时继续进食,仍无胆汁则拔出引流管,经治疗后再次按上述程序引流。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内嵌式金属小体和与婴幼儿消化道解剖生理特点相适应的规格结构,故能极易进入婴幼儿十二指肠,同时还克服了传统代用导管易损伤鼻、食道、胃粘膜引致出血和管腔易阻塞等不足。
使用本实用新型婴儿十二指肠引流管对168例婴儿持续性阻塞性黄疸婴儿共行214次十二指肠引流术,成功率100%,在3-5分钟到达十二指肠中(201/214)次为93.9%,在3-5分钟成功率(5/214)次为2.4%,≥10分钟成功率(8/24)次为3.7%,在引流过程中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
本实用新型十二指肠引流管与现有其它代用引流管成功率比较总例数 第1次插 第1次4小时平管成功率均插管成功率普通硅胶管 2441.66%小儿心导管 1871.77% 68.7%小儿输尿管导管 1291.66%本实用新型婴儿168 100% 3-5分钟成十二指肠引流管 (214次) 功率93.9%
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十二指肠引流管,包括一根由硅橡胶制成的长圆管,其特征在于该管的前端为盲端(1),前部管壁上有进液孔(2),末端有抽液孔(3),在盲端(1)内嵌有用于增加引流管前端缀性和用于在X光透视下起指示引导作用的由铜或者不锈钢构成的金属小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十二指肠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它的管壁的外面标有显示插于深度的刻度标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十二指肠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末端抽液孔(3)上装有孔塞(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十二指肠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它的外径为2cm至3cm,内径为1cm至1.8c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十二指肠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它的外径为2cm至3cm,内径为1cm至1.8cm。
专利摘要一种婴儿十二指肠引流管,包括一根由硅橡胶制成的长圆管,前端为盲端(1),前部管壁上有进液孔(2),末端有抽液孔(3),在盲端(1)内嵌有金属小体(4),管壁外面有刻度标志,末端抽液孔(3)上装有孔塞(5),外径为2mm至3mm,内径为1mm至1.8mm,具有容易通过婴儿鼻咽部进入婴儿十二指肠内、不损伤鼻、食道、胃粘膜、管腔不易阻塞、进入十二指肠内所需时间短等特点,适于婴幼儿胆系消化系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文档编号A61M25/00GK2314806SQ9724116
公开日1999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13日
发明者黄志华, 董永绥 申请人:同济医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