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气压胃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6791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气压胃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特别是治疗胃部疾病的医疗器具胃下垂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目前临床上尚无理想治疗方法,通常以内服补气升提健脾和胃等药物治疗,输以针灸、按摩和系以普通腰带等疗法,疗效并不理想,且疗程长,药物贵、复发率高。传统上用以治疗胃下垂病的腰带为普通长条系带结构,使用时在腰、腹部位均衡向内加压,不能对胃体下部进行局部加压产生向上的托升力,托胃作用不明显;腰带系上以后,其压力大小不能调节,影响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胃下垂的多功能气压胃托,使其具有加压托胃上升、药物外疗、按摩等多种功能,为胃下垂病提供一种理想的治疗器具,并且能够实现在不解开腰带的情况下进行压力条节,实现对胃体下部的可调性局部加压、消除体位改变造成的腰带对胃托升力的影响,提高其对胃托升力的可靠性,增强疗效。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是这种多功能气压胃托包括腰带(1)、气囊(2)、充气阀(3)和压板(4);腰带(1)为扁平带状结构,由织物或革料制成,其两端有扣锁装置(5),在腰带(1)两端之间内侧面的某一区域上有由夹层结构构成的气囊袋(6);气囊(2)为由橡胶制成的囊状结构,位于气囊袋(6)内;充气阀(3)位于腰带(1)的外侧面,通过穿通腰带(1)的导气管(7)与气囊(2)相连通;压板(4)为由与气嚢(2)侧面积大小相近的硬板材料构成的扁平状结构,位于气囊(2)的外侧面的腰带(1)上,且其侧面与气囊(2)的侧面相对应,用以阻挡气囊(2)在充气以后向外膨胀而使其主要向腹侧膨胀加压,在气囊(2)的内侧面可有由夹层结构构成的用以放置药物的药囊袋(8),在气囊袋(6)的外侧中部或药囊袋(8)的腹侧中部可有呈半园球形窿起的对穴位起按摩作用的穴位按摩球(9);在气囊袋(6)内可装有药囊(10);药囊袋(8)之腹侧面的袋壁中部可有一由园形小孔构成的按摩球孔(11),同时在药囊(10))的朝向腹部一面的中部有与药囊袋(6)之袋壁上按摩球孔(11)相对应的呈半园球形窿起的对穴位起按摩作用的穴位按摩球(9),当该药囊(10)位于药囊袋(6)中时,其穴位按摩球(9)则由按摩球孔(11)中突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气压胃托,对胃下垂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与现有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治疗周期短、费用低,复发率低和疗效确实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气囊(2)和压板(3),能可调性地对胃体下缘施以压力,对胃产生上的托升力,使其对胃的支托作用得以加强,通过外力托胃体上升,减轻胃系带的负荷,使之得以收缩和增生,恢复胃体的正常位置和生理功能,采用可调充气阀使得腰带对胃的托升力可随时调节,并且是对胃体局部施以压力,使得在各种体位都能保持治疗效果;药囊(8)以补中益气和解痉止痛药物填充其中,具有补中益气提升之功和健脾和胃、缓中止痛的作用;穴位按摩球(9)利用有节奏的呼吸运动和腹部的舒缩活动,对下脘穴(胃府的俞穴)进行按摩和刺激,促进胃体功能恢复并发挥解痉止痛作用。
下面结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正面结构图;图2是
图1纵中剖面结构图;图3是
图1A-A线剖面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纵中剖面结构图;图5是图4横中剖面结构图图中各部位名称为1——腰带2——气囊3——充气阀
4——压板5——扣锁装置6——气囊袋7——导气管8——药囊袋9——穴位按摩球10——药囊11——按摩球孔实施例1由腰带(1),气囊(2),充气阀(3)和压板(4)组成,腰带(1)为扁平带状结构,由棉织物构成,其两端有由尼龙搭扣构成的起扣锁作用的扣锁装置(5),在腰带(1)两端之间内侧面的中部有由夹层结构构成的气囊袋(6),气囊(2)为由橡胶制成的囊状结构,位于气囊袋(6)内,充气阀(3)由小型血压计充气阀构成,位于腰带(1)的外侧面,通过穿通腰带(1)的导气管(7)与气嚢(2)相连通,压板(4)由与气囊袋(6)面积大小相同的硬塑料板构成,以螺丝固定于气囊(2)的外侧面的腰带(1)上,与气囊(2)的位置相对应,用以阻挡气囊(2)在充气以后向外膨胀而使其主要向腹侧膨胀加压。
实施例2是在前例基础上增加了药囊袋(8),即在气囊(2)的内侧面有由夹层结构构成的用以放置药物的药囊袋(8)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穴位按摩球(9),即在气囊袋(6)的外侧中部有呈半园球形窿起的对穴位起按摩作用的穴位按摩球(9),该球由硅橡胶制成。
实施例4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增加了穴位按摩球(9),即在药囊袋(8)的内侧中部有呈半园球形窿起的有硅橡胶制成的对穴位起按摩作用的穴位按摩球(9)。
实施例5是在实施例2、实施例4的基础上增加了药囊(10),即药囊袋(8)内有药囊(10),该药囊(10)由补中益气和解痉止痛药物填充其中。
实施例6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药囊袋(8)及以下结构在所说的药囊袋(8)之腹侧面的袋壁中部有一由园形小孔构成的按摩球孔(11),在所说的药囊袋(8)中有药囊(10),在该药囊(10)的朝向腹部一面的中部有与药囊袋(8)之袋壁上按摩球孔(11)对应的呈半园球形窿起的对穴位起按摩作用的穴位按摩球(9),当药囊(10)位于药囊袋(8)中时,穴位按摩球(9)则由按摩球孔(11)中突出。
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治疗胃下垂的多功能气压胃托,包括腰带(1),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气囊(2)。充气阀(3)和压板(4);腰带(1)为扁平带状结构,由织物或革料制成,其两端有扣锁装置(5),在腰带(1)两端之间内侧面的某一区域上有由夹层结构构成的气囊袋(6);气囊(2)为由橡胶制成的囊状结构,位于气囊袋(6)内;充气阀(3)位于腰带(1)的外侧面,通过穿通腰带(1)的导气管(7)与气囊(2)相连通;压板(4)为由与气囊(2)侧面积大小相近的硬板材料构成的扁平状结构,位于气囊(2)的外侧面的腰带(1)上,且其侧面与气囊(2)的侧面相对应,用以阻挡气囊(2)在充气以后向外膨胀而使其主要向腹侧膨胀加压。
权利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胃下垂的多功能气压胃托,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气囊(2)的内侧面有由夹层结构构成的用以放置药物的药囊袋(8)
权利要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胃下垂的多功能气压胃托,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气囊袋(6)的外侧中部有呈半园球形窿起的对穴位起按摩作用的穴位接摩球(9)
权利要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治疗胃下垂的多功能气压胃托,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药囊袋(8)的腹侧中部有呈半园球形窿起的对穴位起按摩作用的穴位按摩球(9)
权利要求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于治疗胃下垂的多功能气压胃托,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药囊袋(8)内有药囊(10)
权利要求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治疗胃下垂的多功能气压胃托,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药囊袋(8)之腹侧面的袋壁中部有一由园形小孔构成的按摩球孔(11),在所说的药囊袋(8)中有药囊(10),在该药囊(10)的朝向腹部一面的中部有与药囊袋(8)之袋壁上按摩球孔(11)对应的呈半园球形窿起的对穴位起按摩作用的穴位按摩球(9),当药囊(10)位于药囊袋(8)中时,穴位按摩球(9)则由按摩球孔(11)中突出
专利摘要多功能气压胃托,包括腰带(1),其特征是它还包括位于气囊袋(6)内的气囊(2)、通过导气管(7)与气囊(2)相通充气阀(3)和由硬板材料构成的扁平状结构压板(4);在气囊(2)的内侧面可有药囊袋(8),其内可有药囊(10);药囊袋(8)之腹侧面的袋壁中部可有一由圆形小孔构成的按摩球孔(11),同时在药囊(10)的朝向腹部一面的中部有与药囊袋(6)之袋壁上按摩球孔(11)相对应的呈半圆球形窿起的对穴位起按摩作用的穴位按摩球(9)。
文档编号A61H39/04GK2314757SQ97241310
公开日1999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22日
发明者刘占奎, 李道本 申请人: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刘占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