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64856阅读:9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用中成药,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众所周知,烧(烫)伤对人类的健康及正常生活的影响是极为严重的。在许多场合,稍有不慎即可发生各种各样的烧(烫)伤情况,轻则给患者带来皮肉之苦,重则毁容,甚至造成终生残疾,并会危及生命安全。然而现有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如“湿润烧伤膏”、“京万红”等药膏治疗I°度烧伤尚可,但对于II°~III°度烧伤就无能为力了。另外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治疗过程中易感染;病愈后留疤痕,再生能力差,III°度烧(烫)伤严重者为保全性命可能被截肢;对于由各种化学物品(如硫酸等)引起的烧伤无较好的办法,一般均需植皮;且疗程很长,耗资巨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治疗各种类型引起的I°~III°的烧(烫)伤,创面不感染、不渗血,再生能力强,疗程短,疗效好;若治疗及时,治愈后无疤痕,不需植皮,不需截肢的烧(烫)伤治疗药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烧(烫)伤治疗药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祖传及祖国医学对烧(烫)伤的认识及治疗原则,从祖国医药宝库中精选出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排脓拔毒、收敛、止血生肌的药物,按祖传秘方及六十余年的临床经验组方而成的。
本发明药物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羚羊角8-9 珍珠粉8-10川黄连36-44象皮 4-6 冰片 10-14 牛黄粉2
生石膏40 当归尾36-44 金银花38-42薄荷 2-6 铅粉 36-45 酸枣根1600-2400大蓟 1000-1400虎杖 1000-1500 矮茶 1500-1900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是羚羊角8 珍珠粉8 川黄连40象皮 4 冰片 12 牛黄粉2生石膏40 当归尾40 金银花40薄荷 4 铅粉 40 酸枣根1000大蓟 1200 虎杖 1200 矮茶 1600将上述各组分制成本发明药物的方法是取酸枣根、大蓟、虎杖、矮茶加适量水煎煮过滤后,将煎液浓缩成膏状,将其余组分粉碎后加入上述膏状物中搅匀即可。
本发明药物的使用方法为包扎疗法--初诊时用脱脂棉将创面血迹或其它污迹消除(勿用生理盐水或水冲洗),将药膏薄涂在创面,用皮纸覆盖再加以棉垫,然后用绷带缠好即可。复诊时将创面敷料打开,用脱脂棉清除分泌物(勿冲洗),上药方式与初诊相同。包扎能固定体型,同时能使药物固定于创面。
本发明药物的用药剂量为创面为1%,用量为每次30克;创面为10%,用量为每次300克;创面为20%,用量为每次600克......
I°烧(烫)伤轻者使用本发明药物两次即愈,一般情况治疗1天至8天痊愈;II°烧(烫)伤治疗5天至21天即愈;III°烧(烫)伤治疗11至40天即可痊愈,无需植皮,无需截肢。
本发明药物组方中羚羊角的作用为降温;珍珠粉、川黄连、生石膏及金银花均起清热解毒的作用;象皮的作用是收敛;当归尾可退红(使皮肤恢复本色)并活血化淤;薄荷可祛风;酸枣根可生肌去腐并促进新陈代谢;大蓟是清热解毒、消肿;虎杖可起止血、杀菌的作用;矮茶的作用也是止血。
为表明本发明药物对烧(烫)伤的治疗效果,选择各种类型的及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烧(烫)伤病例进行临床试验,采用本发明药物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可参见表1临床试验数据统计。
表1 临床数据试验统计
本发明药物经几十余年的临床实践,治愈率达98%以上,治愈数以万计的烧(烫)伤患者,从未出现过任何因本发明药物引起的大小医疗事故。对于不论是硫酸、硝酸、沥青、油类及各种化学物品,以及电、雷管、炸药、瓦斯爆炸、钢水、铜水等烧(烫)伤的I°~III°的创面,均可使用本发明药物治愈。并且药到止痛,有清凉湿润之感,创面不感染(若配合使用抗菌素可加快痊愈速度)、不渗血,疗程短,疗效高。只要治疗及时(在创面化脓感染之前治疗),治愈后即可无疤痕。若于化脓感染后治疗,则只留有浅疤。治疗期间,本发明药物作用于创面,能将毒素渗出,具有去腐生肌的功能。毛细血管、毛囊被损伤经治疗后有再生能力,(若在创面化脓感染之前治疗)可重新长出头发。肌腱烧断者,经本发明药物治疗,能自然吻合。无需植皮。肢体烧焦后经本发明药物治疗后,肢体烧坏死处能从关节处自然脱落,无需截肢。
实施例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千克〕羚羊角8 珍珠粉8川黄连40象皮 4 冰片 12 牛黄粉2生石膏40 当归尾40 金银花40薄荷 4 铅粉 40 酸枣根1000大蓟 1200虎杖 1200 矮茶 1600取其中的酸枣根、大蓟、虎杖、矮茶加适量水煎煮过滤后,将煎液浓缩成膏状,出膏率为30%左右,将其余组分粉碎过300目筛后加入上述膏状物中搅匀即可。
典型病例1.贺衡平,男,32岁,家住衡阳市船山路。1995年2月2日入院。因在餐厅吃火锅时,往酒精炉加酒精时,被酒精着火烧伤,伤后1小时即来治疗,额面、颈部、左前臂屈面、内侧及左手、右腕部掌侧均被烧伤,面部、前臂有部分脱皮,颌下及左手背有数个拇指大的水泡。诊断为I°~II°烧伤,面积11%。经本发明药物治疗数天后即痊愈出院,无任何疤痕。
2.肖天云,男,32岁,住四川省全川县张桥镇。于1965年6月28日烫伤后4天入院。于24日上午在广州某酒家炒菜时,因油锅爆炸,沸油喷到身上造成烫伤,顿觉全身火辣辣疼痛,急至广州市某红十字医院住院,在该院治疗4天稍有好转后经友人介绍转入我院。可见两上肢及右下肢前面、胸前平乳线以上尚有未愈的创面,皮肤大部分都已撕脱,创面潮红,面部创面已基本愈合,诊断为烫伤II°,面积40%。每日换药2次,于7月7日痊愈出院,无任何疤痕。
3.莫永律,男,43岁,湖南省衡盐矿职工。1995年6月2日烧伤后21天入院。于5月11日在盐矿上班时,因化工原料着火后烧伤,经415医院抢救治疗后慕名转入我院。见面部、颌部、颈部曾被烧伤,现已治愈,无明显疤痕。胸骨上部区域有一手掌的创面,已结褐色痂皮,局部无红肿等炎症反应。两上肢及肘关节以下烧伤部位创面潮红,两手背有糜烂,创面易出血,各手指之间关节略显强直,影响活动。经使用本发明药物治疗后痊愈出院,无疤痕且无任何功能障碍。
4.徐某,男,其父为衡阳市经委徐荣。1995年8月29日下午在打扫厨房卫生时,不慎将一瓶放置多年的硫酸溅洒到面部、胸部及大腿上,造成严重烧伤,经使用本发明药物二十余天的治疗痊愈出院,脸上未留下任何疤痕。
5.周石,女,9岁,衡阳铁路工程学校职工之女。在珠海过春节时放花炮时将右手脉管烧伤,手皮烧焦变黑色,手背手腕处全肿了,经多家大医院治疗仍未愈合,经人介绍转入本院后经本发明药物治疗一疗程后,患者的手全好了,无任何疤痕。
6.王益华,7岁,住衡南县上托乡,1969年9月上山放牛玩火造成III°,创伤面积84%。经衡阳市六个大医院治疗无效,被诊断为不治之症。经人介绍转入我院由本发明药物治疗月余即痊愈。
7.刘俊逸,男,34岁,衡东大车站副站长。1971年因制火药不慎造成烧伤III°,创伤面积88%,住铁路医院后经本发明药物治疗后仅20余天痊愈。
8.祝某,建筑工人,1996年从七层楼掉到万伏电线上,电线断落在屋顶上,烧伤III°,创伤面积70%,经滨江医院治疗无效后转入我院经本发明药物治疗仅27天即愈。
9.张九成,男,1998年6月欲自杀用酒精烧伤III°,创伤面积84%。经衡阳市附一医院治疗,患者发高烧,伤口感染腐烂后转送我院,经本发明药物治疗28天痊愈。
10.张某,女,衡阳市粉店。1998年6月被开水烫伤II°,创伤面积80%,送我院经本发明药物治疗21天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羚羊角8-9 珍珠粉8-10 川黄连36-44象皮 4-6 冰片 10-14牛黄粉2生石膏40 当归尾36-44金银花38-42薄荷 2-6 铅粉 36-45酸枣根1600-2400大蓟1000-1400 虎杖1000-1500 矮茶 1500-19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羚羊角8 珍珠粉8川黄连40象皮 4 冰片 12 牛黄粉2生石膏40 当归尾40 金银花40薄荷 4 铅粉 40 酸枣根1000大蓟 1200虎杖 1200 矮茶 16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外用药的剂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膏剂或水剂。
5.所述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酸枣根、大蓟、虎杖、矮茶加适量水煎煮过滤后,将煎液浓缩成膏状,将其余组分粉碎后加入上述膏状物中搅匀即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膏状物的出膏率为3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它是以羚羊角、珍珠粉、川黄连、象皮、冰片、牛黄、生石膏、当归尾、金银花、薄荷、铅粉、酸枣根、大蓟、虎杖及矮茶为原料,根据每味药的不同特性,分别进行煎煮或粉碎后制成膏剂或其它外用药剂型。本发明配方及制法独特,治疗效果显著,若治疗及时,痊愈后无疤痕,不需植皮及截肢。
文档编号A61K35/32GK1248460SQ9812003
公开日2000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24日
发明者喻素珍 申请人:符俊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