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调冲气式颈椎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8308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调冲气式颈椎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颈椎康复器,确切地说是自调冲气式颈椎牵引器。
现有的冲气式颈椎牵引器,虽然可由患者自己自行调节牵引高度和牵引力,但当气体充盈时,整个气垫是直筒式,在作功(治疗)时没有一个前低后高的坡度,故不符合人体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使下颌骨极度上抬、颈椎极度后仰产生一定压力,从而使不少患者病情加重,久治不愈或出现某种不适反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自调冲气式颈椎牵引器,它是根据人体颈椎正常生理曲度和改善生物力学的平衡失调原理而设计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由五个橡胶圈和进气装置组成,五个胶圈断面可做成椭圆形或圆形,并分别于胶圈一端留有开口,开口端部封死;顶圈为实心并做成一定坡度,α角一般为5°-10°,开口处最低,其它4个胶圈为空心,内可充气,胶圈上分别开有互成72°的四个长方形通气孔,4个胶圈彼此相通,中间胶圈的侧面带有进气圆孔与进气装置连接,五个胶圈分成两组互转一定角度通气孔对齐并在长方形通气孔及相应位置(如顶圈(1)与胶圈(2))处用胶粘牢成一体,当气体充到一定压力时,靠双肩、枕部的枕骨及下颌骨三点支撑构成一平面,受力均衡,使颈椎始终保持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牵引,符合人体颈椎正常生理曲度,从而改善了由于病灶引起的生物力学平衡失调现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性能好、使用方法简单、安全、可靠、疗效高、可调节颈椎位置,使椎动脉血流畅通,改善颈部及大脑的血流量,对预防和治疗颈椎病起到良好作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总体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顶圈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空心圈示意图如
图1所示1-顶圈,2、3、4、5-空心胶圈,6、7-丝扣,8-进气装置,C、D-粘连点如
图1、图2、图3所示,顶圈(1)为实心,胶圈(2)、(3)、(4)、(5)为空心,五个胶圈断面做成椭圆形并于胶圈一端分别留有开口,并将开口端部封死,防止漏气。组装时,分成两组,胶圈(1)、(3)、(5)为一组,开口位置方向相同,并对齐。胶圈(2)、(4)为另一组,开口位置方向相同并对齐,两组开口位置方向旋转一个角度,空心胶圈(2)、(3)、(4)、(5)的同一方向上分别留有互成72°高出1毫米厚度的五个长方形,当二组胶圈位置放好后,使长方形对齐,再于四处剪开呈长方形孔,孔的外缘用胶粘牢(如
图1上C、D点)使四个胶圈(2)、(3)、(4)、(5)彼此相通,最后顶圈(1)在相应位置与胶圈(2)粘在一起呈一整体,顶圈(1)与胶圈(5)开口的一侧粘有丝扣,(6)、(7)分别与胶圈(2)及胶圈(4)扣紧,做功前将丝扣(6)、(7)打开,则整体胶圈可张开一个角度,将颈部套入牵引器,做功时把丝扣(6)、(7)扣上,又成一个整体圆筒形,顶圈(1)带坡度α=7°24′,开口处最低,放在下颌骨处,最高点放在枕骨处,胶圈(3)一侧面开有圆孔与充气装置(8)连接,通过充气装置(8)用手充气,因为整体上部形成前低后高状态,完全吻合人体颈椎正常生理曲度,从而使双肩、枕骨、下颌骨同时受力而且受力均衡。通常牵引力为0-70公斤,它可根据患者自身需要进行调节,做功时间一般为20-40分钟,胶圈所用材料为耐酸、耐碱、耐一定温度柔软的优质橡胶,空心胶圈的橡胶厚度为2-3毫米。并在顶圈(1)外做一布套使患者更舒服。
权利要求1.一种由五个橡胶圈和进气装置组成的自调冲气式颈椎牵引器,其特征在于五个胶圈于一端分别留有开口,开口端部封死,顶圈(1)为实心并做成一定坡度,开口处最低,胶圈(2)、(3)、(4)、(5)为空心,内可充气,各胶圈上分别开有互成72°的四个长方形通气孔,四个胶圈彼此相通,中间胶圈(3)的侧面带有进气圆孔与进气装置连接,五个胶圈分成两组互转一定角度通气孔对齐并在长方形通气孔及相应位置处用胶粘牢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冲气式颈椎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橡胶圈采用优质橡胶材料制成,它具有耐酸、耐碱、耐一定温度的特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冲气式颈椎牵引器,其特征在于五个胶圈断面均为椭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冲气式颈椎牵引器,其特征在于五个胶圈断面还可做成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冲气式颈椎牵引器,其特征在于顶圈的坡度α=5°-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自调冲气式颈椎牵引器,它是根据人体颈椎生理曲度和改善生物力学平衡失调原理设计而成,由五个橡胶圈粘成一体构成。顶圈为实心,其它4个胶圈为空心,其上开有通气孔,胶圈彼此相通,五个胶圈于一端分别带有封死的开口,顶圈带有坡度,开口处最低,做功时顶圈开口放在下颌骨处,充盈气体后,因为前低后高完全符合人体颈椎正常生理曲度,患者感到舒服。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使用方法简单、安全、可靠、疗效高。
文档编号A61F5/04GK2329336SQ9820224
公开日1999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17日
发明者陈德林 申请人:陈德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