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连接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459阅读:2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血管连接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手术附助器具,主要提出一种血管连接吻合器。
血管连接吻合是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等临床医生所要求掌握的手术技能。现在吻合血管的方法是先用血管夹夹住两个血管断端,靠拢后进行间断缝合。对于小血管,尚需在显微镜下操作。由于两侧血管断端处于悬空游离状态,柔软的血管在缝合时来回移动,管腔又常闭合,进针和出针都相当困难,有时甚至将血管前后壁一起缝合,使管腔闭塞。另外缝合血管的针距和边距都有一定要求,缝合质量差,常致缝合后不平整,管腔内壁成皱折,还可有血管扭曲等,这样在吻合处易形成血栓,造成手术失败。由于这些原因,吻合血管,特别是小血管一直是外科公认的高难度的手术。目前,这一手术技术只有规模较大的医院里少数医生可以掌握,在外科临床上较难普及应用。
本实用新型提出血管连接吻合器的目的即在于使其可帮助加快血管吻合速度、提高吻合手术的质量,并降低手术难度,使血管吻合尤其是小血管吻合手术得以在医院普遍开展。
本实用新型完成其发明任务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其主体为一圆柱体,直径与需吻合血管的直径吻配,圆柱体两端呈弧形面,圆柱体上开置有纵向吻合槽,吻合槽为多个且槽之间的间隔相等。
本实用新型吻合器的使用
1、首先将两血管断端靠拢,然后将血管连接吻合器插入两断端管腔内。
2、缝合针沿吻合器的吻合槽先缝合血管前壁,并打结。
3、前壁缝好后翻转血管,缝后壁时,每缝一针先不打结,缝线先用血管夹夹住,待缝合完后,取出吻合器,然后一并打结。
应用血管连接吻合器后,能使两侧血管断端处于一个稳定的位置,缝合时不来回移动,吻合器上的吻合槽不仅有利于进针和出针,也便于控制针距和边距,避免了血管扭曲,由于断端血管腔一直处于开放状态,也避免了过去缝合时因血管腔收缩或闭合而造成进针和出针困难,甚至将血管前后壁缝在一起的缺点。
血管连接吻合器上有不同颜色的区别(主要指吻合槽与主体),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更有利于操作,使用血管连接吻合器,无疑将大大加快血管吻合速度,提高吻合手术质量,降低了手术难度,使外科医生能够较容易的掌握血管吻合尤其是小血管吻合的手术技能。
实施例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参照附图对其结构加以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其主体为一圆柱体3,直径与需吻合血管的直径吻配,两端1呈弧形面,圆柱体3上开置有多个吻合槽2,吻合槽2为纵向开置且槽之间的间隔相等。
为方便手术操作,其主体、吻合槽可采取不同的颜色,如主体(圆柱体)为黄色,吻合槽为黑色。吻合槽2间距为0.4mm,槽深度和宽度分别为0.2mm和0.3mm,随着吻合器直径的增大,吻合槽深度可增加。吻合器可分大小不同型号长度可分7mm、13mm两种。
直径可分0.5mm、1mm、1.5mm、2mm、3mm、4mm六种。
直径在2mm以下的,长度为7mm。
直径在2mm以上的,长度为13mm。
权利要求1.一种血管连接吻合器,其特征在于其主体为一圆柱体(3),直径与需吻合血管的直径吻配,两端(1)呈圆弧面,圆柱体(3)上开置有纵向吻合槽(2),吻合槽(2)为多个且槽之间的间隔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手术辅助器具。其主体为一圆柱体,直径与需吻合血管的直径吻配,两端呈圆弧面,圆柱体上有纵向吻合槽,吻合槽为多个且槽之间的间隔相等。主体为黄色,吻合槽为黑色,以便于手术操作时手术视野更加清晰。使用血管连接吻合器,可加快血管吻合速度,提高吻合手术的质量,由于降低了手术难度,可使血管吻合手术得到普遍开展。
文档编号A61B17/115GK2331319SQ9822192
公开日1999年8月4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23日
发明者任宗仁, 于爱香 申请人:任宗仁, 于爱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