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体内形成壁上孔隙结构的药物控释胶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2554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在体内形成壁上孔隙结构的药物控释胶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植入人体或动物体内的药物控释放囊。
可植入体内的药物缓慢释放体系有多种形式。其中一种形式是采用对机体无害的有机材料料制成空心胶囊,将药物封装其中,植入机体后,药物可通过囊壁缓慢释放出来,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
为了增加胶囊壁对药物的透过率,可以采用有关的制孔技术在胶囊壁上产生一定的孔隙。分子制孔法是技术之一即采用一定的工艺使致孔剂分子与胶囊基本材料物理混合或化学连接,然后制成胶囊,最后通过特殊的工艺条件使致孔剂分子脱离胶囊基本材料并在其上留下孔隙。该项技术可使胶囊的单位面积药物释放量成倍增加,进而可减少所需植入体内的胶囊体积。此外由于通过调节致孔剂分子量可增加囊壁微孔孔径,使得胶囊可作为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例如蛋白质等的释放体。但该技术的制孔工序也带来一些生产工艺条件的限制1.致孔剂分子解离的特殊工艺常需要加热、有机溶剂等处理,这要求装药工序只能在制孔工序后进行;2.加热、挤压可破坏孔隙结为,因此常是先基本成型然后进行制孔工序;在孔隙形成后也要避免大面积加热。上述工艺要求给大规模生产工艺带来一定难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药物释放较囊,它可以省去持殊的制孔工序,在孔隙结均生成之前即可完成胶囊成型和药物封装过程。
本发明是可在人体或动物体内形成壁上孔隙结构的胶囊,是一种药物释放系统(见附

图1)。该胶囊为中空的囊结构,可以是圆柱形或球形;囊结构内可封装各种生物活性物质(1)化学药物、激素、蛋白质,多肽或是能产生生物活性物质的细胞、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等。胶囊的基本材料是对机体无害的高分子材科,高分子材料可在体内缓慢降解或不降解;胶囊的主要特征是囊壁(2)的基本材料中分布有物理混合或化学连接的致孔分子(3),致孔分子具以下特征1.对机体无害;2.与囊内的生物活性物质无反应;3.在机体内可很快从胶囊基本材料中逸出,在囊壁上形成孔隙(4),而分子本身则被机体分解排泄出体外;4.根据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分子量的大小,可选择不同分子量的致孔分子,致孔分子越大,则形成的孔隙越大,能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分子量也越大。该胶囊不需要特殊的制孔工艺过程,进而使大规模生产工艺简单易行。此外,尽管致孔分子可以较快解离形成孔隙,仍需要一定过程,而这一过程可有效地缓冲释放体初期的爆破释放。
这种药物剂型与传统的口服药剂相比,具有药物不经过胃肠系统而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的优点,可极大地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小给药剂量,减小副作用;与普通的注射液相比,一次注射可长期作用,不需频繁注射,同时药物水平恒定,可提高治疗效果。
应用实例一左旋十八甲基炔诺酮(LNG)皮下埋植胶囊该胶囊的基本囊材为聚己内酯(PCL),PCL材料中分布有致孔剂普罗尼克F68(Plourinic F68)。囊材通过加工制成囊管后即可装入药物封装制成含药胶囊。具体工艺过程如下1)致孔剂的制备将普罗尼克F68在干燥条件下与乙酸酐反应,消除分子端羟基,得产物EF-8。2)囊材的制备将EF-8按一定比例加入己内酯单体中,经严格除氧和除湿,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在120-160C聚合24-48小时。3)LNG胶囊的制备将上述聚合物囊材,通过塑料挤出机加工成囊管(内径2.0mm,壁厚0.2mm),裁剪成一定长度后将LNG药粉装入囊管内,热封囊管两端即制成LNG胶囊。4)LNG胶囊的药物释放动力学LNG胶囊和不含致孔剂分子LNG胶囊的药物释放速度见附图2。
LNG胶囊植入大白鼠皮下的药物释放速度见附图3。应用实例二不同分子量和不同比例致孔剂对聚己内酯胶囊通透性的影响在聚己内酯基本囊材中加入不同分子量的致孔剂,或按不同比例加入致孔剂可调节较囊的通透性。致孔剂分子越大,则形成的孔隙越大;致孔剂比例越高,则形成的孔隙越多,胶囊的通透性也越高。本应用实例用普罗尼克F127(分子量1270O)和普罗尼克F68(分子量6800)做为聚己内酯胶囊的制孔剂,并分别按不同比例加入聚己内酯。可明显调节聚己内酯胶囊的通透性,具体工艺过程如下1)致孔剂的制备将普罗尼克F68和普罗尼克F127分别在干燥条件下与乙酸酐反应,消除分子端羟基,得产物EF-8和EF-13。2)4种聚己内酯膜材料的制备将EF-8和EF-13分别按一定比例加入己内酯单体中(见表1),经严格的除氧和除湿,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在120-160C聚合24-48小时,形成四种膜材料。表1.4种膜材料中致孔剂成粉
3)4种聚己内酯微孔膜的成型先用热压的方法将聚己内酯膜材料在聚四氟乙稀模具上压成一定厚度的膜,然后将膜置于丙酮水溶液抽提致孔剂,形成微孔膜。4)4种聚己内酯微孔膜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通透性将聚己内酯微孔膜放入两室式释放池中,原液池中加入BSA溶液。BSA透过微孔膜的过程可近似地用Fick扩散定律表达Ln(1-2Ct/Co)=(2·A·D/L·V)·t其中Ct在t时间内释放出的BSA的浓度;Co原液池中BSA的浓度;A微孔膜的面积;t微孔膜的厚度;V释放池的体积;t释放时间;D扩散系数。
不同微孔膜的(LV/2A)Ln(1-2Ct/Co)随时间变化曲线见附图4,曲线斜率为微孔膜对BSA的扩散系数。
权利要求
1 一种可在人体或动物体内形成孔隙结构的胶囊,其特征是胶囊壁内分布有致孔剂分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孔剂分子,其特征是胶囊植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后,致孔剂分子能够从囊壁内逸出,并在囊壁内留下孔隙。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胶囊内可封装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化学药物、激素、蛋白质,多肽或是能产生生物活性物质的细胞、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等。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在机体内形成孔隙结构的药物控释胶囊。胶囊的特征是囊壁(2)的基本材料中分布有物理混合或化学连接的致孔剂分子(3),当胶囊植入机体后,致孔剂分子能够从基本材料中逸出,并在囊壁的原来位置上形成孔隙(4)。胶囊内可封装各种生物活性物质(1):化学药物、激素、蛋白质,多肽或是能产生生物活性物质的细胞、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等。
文档编号A61K9/52GK1262096SQ9910028
公开日2000年8月9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28日
发明者宋存先, 孙洪范, 王彭延, 史瑞文, 崔秀敏 申请人: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