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化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117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药化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灸用针。
传统的针灸用针都是将针刺入穴位一定时间后再拔出,作灸疗时也都是通过燃烤针柄而将药物引入体内,例如中国专利CN1151283A公开的“一种治疗顽疾的药针及灸疗方法”便是如此。这种方法最大的不足是间隔刺激,间断给药,因而不利于药效的充分发挥和理疗的长期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根据穴位针效及穴位药效的循经特点,提供一种针药结合的药化针,该针可通过穿刺将其埋入相关穴位内,能实现随时刺激,长期给药,利用穴位针效和穴位药效结合之功达到防病治病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药化针,包括针体和针尖,其特征是针体和针尖一体,是一个由镍钛记忆合金细丝绕制成的弹簧状壳体,其中,针尖部分呈圆锥状;其针壳(1)内装有针芯(2),针芯(2)为吸附有某种药物的树脂或多聚物载体。
该药化针可制成各种规格,按其长度有长短针之分,如L=60、40、20(mm),按其壳腔直径有粗细针之分,如_=1.1、2.2(mm)。根据所吸附的药物不同,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使用时,根据治疗目的选择针型,针型不同,使用方法有别,长药化针用于透穴疗法,短药化针用于点穴疗法,并根据穴位所在部位的肌肉丰厚或少薄情况选用粗针或细针。在适应症方面,则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特效穴位和相应的药化针。使用方法是利用穿刺针携带将其埋入相应的穴位内。在使用过程中,当药物超过一定时限后,还可通过注射向针芯载体继续给药,以强化药效作用。总之,该药化针兼具穴位、针术、药物三种作用,三者有相同的循经,将其埋入相关穴位内,能实现针随身体活动随时对穴位进行刺激,和药物在穴位缓慢释放,长期发挥作用,利用穴位针效和穴位药效的综合之功达到防病治病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药化针是对传统针灸针的一个创新;该针针药结合,并一体埋入穴位,是对传统的针灸疗法一个突破。其主要优点有(1)由于针壳的结构是弹簧状,且由镍钛合金细丝绕制而成,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因此它可随人体肌肉舒缩活动和体温变化而有节律的变动,自然模拟提、插、捻、转等针刺手法,有补有泻,平衡阴阳,调节神经活动。(2)由于针药结合,药物不是在体外通过熏烤进入穴位,而是直接埋入到穴位,故而更能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和被利用,而且药物在穴位是缓慢地长时间地释放和被吸收,这就使传统的短时间的体外针灸疗法变成了随时的长时期的体内针灸疗法。尤其是当药化针的药效即将用尽时,还可以向针芯载体再度药化,以维持药化针继续发挥作用。(3)使用本药化针,不仅节约器械材料和药物,而且节省医生和患者双方的治病时间和精力。(4)临床实践证明,本药化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没有痛苦,适用范围广,而且疗效明显,易于被医患双方所接受。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是药化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本药化针包括针体和针尖,由针壳和针芯两部分组成。其中,针壳1分为针体和针尖两段,为0.2mm镍钛记忆合金细丝绕制成的弹簧状,其针尖部分呈圆锥状;针芯2为吸附有某种药物的树脂或多聚物载体,该载体可从苯乙烯、HA-1、HA-2、HA-3、TDA170、XAD-2、XAD4等树脂中选用;针芯2置于针壳1内;其针体与针尖的比例,长针为10∶1,短针为5∶1;其针长,长针为20-60mm,短针为8-4mm;其针壳腔直径,粗针为2.2mm,细针为1.1mm。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于针灸医疗技术领域。
权利要求1.一种药化针,包括针体和针尖,其特征是针体和针尖一体,是一个由镍钛记忆合金细丝绕制成的弹簧状壳体,其中,针尖部分呈圆锥状;其针壳(1)内装有针芯(2),针芯(2)为吸附有某种药物的树脂或多聚物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化针,其特征是所说的镍钛记忆合金细丝直径为0.2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药化针,它包括针壳、针芯两部分,针壳分为针体和针尖两段,其中,针壳为镍钛记忆合金细丝绕制成的弹簧状,其针尖部分呈圆锥状,针芯为吸附有某种药物的树脂或多聚物载体,针芯置于针壳内。该针是对传统针灸用针及其疗法的改进,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相应的药化针,并通过穿刺针携带将其埋入特定的穴位内。能实现随时刺激,长期给药,利用穴位针效和穴位药效结合之功达到防病治病目的。
文档编号A61H39/08GK2371974SQ9921250
公开日2000年4月5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25日
发明者王维庭 申请人:王维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