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贴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7095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性贴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性贴布。
一般筋骨酸痛的人所常用贴覆在疼痛部位上具有药效的贴布,大致分成油溶性与水溶性两种,其中,油溶性贴布如


图1所示,在一层不织布11上涂布一层膏体层12,再于膏体层12上覆盖一层离形顶膜13所组成,此处所指的油溶性,是因膏体层12通常是将天然橡胶与树脂溶解于有机溶剂,并和具有药效的药材混合涂布而成,此类产品一般具有较强黏性并能牢固地附着在患者皮肤上,而上述层离形顶膜13可使用塑胶类的PET或纸类经离形剂处理后的材质,其覆盖在膏体层12上,可避免膏体相互黏着、污损及防止药性挥发,使用时只要将离形顶膜13撕离而露出膏体层12,便可借膏体层12本身所具备的黏性直接黏贴在患者疼痛部位的皮肤上;此种油溶性贴布的膏体层12由于黏性较强,且会将皮肤上的毛细孔封闭,因此黏贴时较不易脱落,但却因此产生排汗性不佳,引起皮肤汗腺新陈代谢功能不佳,容易造成黏贴部位的皮肤产生发疹、红肿、搔痒等不适现象,又当欲撕掉油溶性贴布时,对于汗毛较长的使用者而言,整个黏贴范围内的汗毛因受膏体层12黏着而被一并拔除,会让患者皮肤感到疼痛而产生排斥感。
正由于油溶性贴布的使用存在有上述缺点,于是有水性贴布的发明,如图2所示的水性贴布,其分设有使用前为分离状态的一黏性背胶14与一面积略小于黏性背胶14的含药水凝胶布15,目前市面上贩售产品中,黏性背胶14与含药水凝胶布15的存放是相互隔离,先将含药水凝胶布15单独包装在一密封的铝箔袋中,以及将黏性背胶14装在另一塑胶袋中,然后再于最外层另以较大的塑胶袋将两独立的包装体一并封存其内;当欲使用时须先拆开上述各袋子,才能将黏性背胶14与含药水凝胶布15以特定的贴合次序作组合,然后黏贴在患者皮肤上,其中黏性背胶14,其是在一层不织布141面上涂布有一层黏性胶性物质142,再于黏性胶性物质142上涂贴有一在贴覆面具有离形膜143而可方便撕离的纸片144,当未使用以前,纸片144如图中假想线所示状态,是固定贴覆在黏性胶性物质142上。
含药水凝胶布15,其是在一层不织布151上贴合上一层含有相关药效物质并具黏性的含药水凝胶152,再于含药水凝胶152上贴覆一具有防水性的玻璃纸153,以防药气蒸发及受到污染。
使用时,须先将黏性背胶14的纸片144撕去而露出黏性胶性物质142,其过程如图中实线部份所示状态,接着将整片含药水凝胶布15以其不织布151一面朝向黏性背胶14的黏性胶性物质142并贴设在其中间部位,使含药水凝胶布15位于黏性胶性物质142中间而余留出周围空间,继续将含药水凝胶布15的玻璃纸153撕离而露出含药水凝胶152,此时可将略具黏性的含药水凝胶152对准疼痛部位贴覆,其同时并借黏性胶性物质142面积较含药水凝胶152大的周围空间提供略强的黏性而加强黏贴于疼痛部位周围皮肤上,如此一方面可减少皮肤受黏性胶性物质142黏贴的面积而造成汗毛较长者的困扰,另一方面改善含药水凝胶152黏性较弱、易由患部脱落的缺点,而因含药水凝胶152是以水作为溶剂,亲肤性很高,且因原料中含有相当量的甘油,所以具有很好的吸收汗水及保湿的功能,而可大大改善上述一般市售油溶性贴布会让患部产生发疹、红痒的缺点。
上述以往水性贴布组成构造中,虽可提供患者较不易发疹的效果,然因其分设成黏性背胶14与含药水凝胶布15,使用前须先将黏性背胶14与含药水凝胶布15预作繁琐的黏贴组合步骤后,才能黏贴在患部上,对肢体原本就不适或年纪较大的患者会造成很大的不便,而有改善的必要;又若进一步探究上述以往水性贴布不直接将黏性背胶14与含药水凝胶布15黏贴组合后再进行包装,其原因在于含药水凝胶152本身含有药性及湿气,若将其直接贴覆在黏性胶性物质142上进行包装,长期下来药气与湿气的侵蚀会造成黏性胶性物质142丧失黏性而无法使用,此便是以往水性贴布须采用前述两片独立包装的原因所在。
针对上述以往水性贴布除包装较为麻烦外,且使用上须先进行繁琐的贴合动作所造成的不便,而若考虑利用如图3所示以往伤口用的贴布设计,也就是在一具黏性的背胶层161中间贴覆一药片162,然后在两侧盖合一对内端呈部份重叠状的覆盖片163、164,以便能在使用时只要撕开二覆盖片163、164便可黏贴在疼痛部位上,以提升使用的便利性,但此一构想并不可行,因为此伤口用的贴布设计同样存在有药片162若为具有药气、湿气的含药水凝胶,同样会蒸发散出并侵蚀背胶层161,而造成背胶层161黏性丧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性贴布,使其能以整体贴合成一组合片体进行包装,且使用上甚为便利,并能防止含药水凝胶的药气、湿气对黏性胶体层造成侵蚀,以避免黏性胶体层丧失黏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性贴布,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基布层,其上贴设有一黏性胶体层;一药水层,其面积小于该黏性胶体层,并在底面贴固有一防水胶层,该药水层对应贴固在黏性胶体层中央处,使该黏性胶体层余留的大于药水层的周围区域未受遮覆;一保护膜,可撕离地盖覆于上述药水层顶面;
一开启黏性胶带,黏贴在上述保护膜顶面一侧近边缘处;一对上、下覆盖片,底面都具有离形膜,并以内端一上一下部份重叠地盖合在上述黏性胶体层、药水层、保护膜、开启黏性胶带组合构造两侧上方,使上、下覆盖片周围与黏性胶体层的周围区域相黏合,且下覆盖片在重叠侧底部设为可黏固区,以可黏固区对应黏固于该开启黏性胶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水性贴布的构造,确实能形成一组合片体进行包装,并能防止含药水凝胶的药气、湿气对黏性胶体层造成侵蚀,以避免黏性胶体层丧失黏性,且使用上也很简便。
下面通过一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水性贴布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一种以往油溶性贴布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一种以往水性贴布的构造示意图。
图3所示是一种以往伤口用贴布的构造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性贴布的分解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性贴布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性贴布的使用示意图。
如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性贴布包含有一基布层2,可为不织布材质,其上涂贴有一层黏性胶体层21。
一药水层3,可使用具水溶性的含药水凝胶,其面积略小于上述的基布层2与黏性胶体层21,并在底面涂贴有一防水胶层31,防水胶层31底面则对应贴固在上述黏性胶体层21中央处,令基布层2、黏性胶体层21、防水胶层31、药水层3等各层黏固一体,并使黏性胶体层21仅剩面积较大于药水层3的周围区域211未受遮覆;其中,上述防水胶层31固设于药水层3与黏性胶体层21间的设置作用,是防止药水层3所含的药气与湿气从底部渗出,以避免黏性胶体层21受药水层3所含的药气与湿气侵蚀,而不致造成黏性胶体层21丧失黏性。
一保护膜4,其是可撕离地盖覆在上述药水层3顶面,可使用P.P.一类的塑胶材质,借保护膜4的被覆,防止药水层3所含的药气、湿气往顶面挥发,及防止膏面遭受破坏与污损。
一开启黏性胶带5,呈长条状并黏贴在上述保护膜4顶面一侧近边缘处,开启黏性胶带5的长度是以不凸伸出保护膜4为原则。
一对上、下覆盖片61、62,都可为纸片材质,并使底面各具有离形膜611、621,上、下覆盖片61、62以部份重叠状贴覆在上述各层组合构造两侧上方,且叠合后的面积大小与黏性胶体层21相对应,使上、下覆盖片61、62周围与黏性胶体层21的周围区域211接触部位相黏合,其中,下覆盖片62的大小是由上述保护膜4一侧边缘所贴设的开启黏性胶带5一侧延伸盖覆至对应侧,且将开启黏性胶带5盖覆于其下方,也就是下覆盖片62仅略小于黏性胶体层21,又设计上此下覆盖片62对应黏贴在开启黏性胶带5的附近部位,是设为能与开启黏性胶带5黏固一体的可黏固区622,设计上欲达此一效果,可将可黏固区622设为具较小离形度的离形膜或不设离形膜。
整体水性贴布组合完成后,由于药水层3借由底面所固设的一防水胶层31而对应黏固于黏性胶体层21上,贴合后可防止其药气与湿气对黏性胶体层21造成侵蚀,因此可将完成组合成单一片体的整体水性贴布做简便的包装,而无须如以往水性贴布分成两片体作多次包装,且本实施例更可确实免去以往水性贴布使用前繁琐的贴合动作。
而本实施例水性贴布的使用,只要由上、下覆盖61、62重叠处先撕开上覆盖片61,如图6所示状态,接着再撕开下覆盖片62,而在撕开下覆盖片62的同时,由于其以可黏固区622与开启黏性胶带5相黏固,且开启黏性胶带5又与其下方的保护膜4相黏固,因此保护膜4将随同下覆盖片62被一并撕离而露出药水层3,当然上、下覆盖片61、62撕离后略大于药水层3面积的黏性胶体层21的周围区域211也同时露出,使用者可将药水布3对准贴覆于疼痛患部上,以及借黏性胶体层21的周围区域211黏贴在皮肤上,因此本实施例确实甚为简便。
权利要求1.一种水性贴布,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基布层,其上贴设有一黏性胶体层;一药水层,其面积小于该黏性胶体层,并在底面贴固有一防水胶层,该药水层对应贴固在黏性胶体层中央处,使该黏性胶体层余留的大于药水层的周围区域未受遮覆;一保护膜,可撕离地盖覆于上述药水层顶面;一开启黏性胶带,黏贴在上述保护膜顶面一侧近边缘处;一对上、下覆盖片,底面都具有离形膜,并以内端一上一下部份重叠地盖合在上述黏性胶体层、药水层、保护膜、开启黏性胶带组合构造两侧上方,使上、下覆盖片周围与黏性胶体层的周围区域相黏合,且下覆盖片在重叠侧底部设为可黏固区,以可黏固区对应黏固于该开启黏性胶带。
专利摘要一种使用方便的水性贴布,其于一基布层上先后贴设一黏性胶体层与一面积较小且底部具防水胶层的药水层,黏性胶体层面积大于药水层的周围区域未受遮覆,药水层顶面盖覆有一保护膜,保护膜一侧近边缘黏贴一开启黏性胶带,最后盖合有上、下覆盖片,两覆盖片内端部份重叠、底面都设有离形膜,且周围与黏性胶体层周围黏合,使下覆盖片重叠侧底部设为可黏固区而与开启黏性胶带黏固,并借其黏性可在撕离时一并将保护膜撕离。
文档编号A61F13/02GK2408849SQ9925564
公开日2000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9日
发明者黄锡祯 申请人:台湾三帆制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