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33705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脑血栓形成多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部分病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前驱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等,突然出现偏侧上下肢麻木无力、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脑血栓形成比脑出血的病死率低而致残率高。随年龄增长病死率明显上升,平均病死率为25%左右,常见死因是脑疝、多脏器衰竭、继发感染及心肺功能不全幸存者中病残率亦较高,大约20%的幸存者在I?2年内再次复发。
[0003]脑血栓形成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之一,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疾病,其发病率居脑血管病之首,近年来其发病率相应增高,成为致病、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三大疾病之一,我国1986?199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显不,脑卒中发病率为109.7/10万?217/10万,患病率为719/10万?745.6/10万,死亡率为116/10万?141.8/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为1.3:1?1.7:1。
[0004]实验室检查:(I)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脑脊液是流通于大脑和脊髓表面的一种清亮液体。只是在不能做CT检查临床又难以区别脑梗死与脑出血时进行,通常脑压及脑脊液常规正常。(2)生化检查主要是查找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脂代谢紊乱、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0005]诊断依据:中年以上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或者家族史,突然发病,一至数天内出现脑局灶性损害的症状体征,并可归因于某颅内动脉闭塞综合征,临床应考虑急性血栓性脑梗死可能。CT或MR工检查发现梗死灶可以确诊。
[0006]目前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有严重脑水肿占位效应和脑疝形成征象者,可行开颅减压术;小脑梗死使脑干受压导致病情恶化的病人通过抽吸梗死小脑组织和后颅窝减压术挽救生命。对于病情较轻者,对采用药物对症治疗。目前尚缺乏公认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0007]本发明所涉及药材均可见记载于《中华本草》。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脑血栓形成的目的。
[0009]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用于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白芍15份、生地黄15份、黄芪9份、红参3份、桃仁5份。
[0011]发明人认为瘀血不去,则出血不止,因而该病的治疗关键在于祛瘀,而祛瘀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着手才能治其根本:1、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人到中年,多肝肾阴亏,阴精不足,精不化气,则气虚,血管无气,必停而为瘀,因而祛瘀需滋阴补肾。2、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聚为痰;气虚无力运血,瘀血停滞,因而祛瘀需健脾燥湿。3、肾精不足,精不化血则血少、肝阴亏损,阴不生血则血少,血少血脉不充则血行迟缓而为瘀。因而祛瘀需健脾益肾的同时通过补血而活血。
[0012]本发明药方以白芍为君药,养血柔肝,通顺血脉,散恶血,逐贼血,入脾经,理中气;以生地黄为臣,入肝肾经,养阴生津;辅以黄芪补气;红参复脉固脱;桃仁入心经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肾、健脾益气、补血活血之功效。
[0013]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4]1、一般资料
[0015]2012年I月至2013年12月发明人共收治的脑血栓形成的患者15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76例,男38例,女38例,年龄18?73岁,平均41岁,平均病程为4.3年。其中慢性单纯型30例,慢性肥厚型28例,慢性萎缩型18例;对照组76例,男39例,女37例,年龄18-72岁,平均42岁,平均病程为4.1年。其中慢性单纯型31例,慢性肥厚型29例,慢性萎缩型16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0016]诊断标准依据《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脑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咽部异物感、灼热感等,常在晨起时出现较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严重时可引起恶心、干呕;②体征:检查可见黏膜弥散性充血,呈暗红色,咽后壁常有少许黏稠分泌物附着;病程较长者可见黏膜肥厚、充血,咽后壁可见较多散在分布或融合成块的淋巴滤泡,两侧咽侧索也有充血肥厚。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和查体所见,本病诊断不难。所有患者在明确诊断前都已做过详细检查,并借助于X线、CT等已排除鼻、PB、喉、食管和颈部的隐匿性病变。
[0017]2、方法
[0018]所有患者均停用抗生素及其他药物,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3制得的胶囊,每日2次,疗程为4周;对照组予以黄氏响声丸0.1g/丸X8粒,3次/d 口服,疗程为4周。要求患者I周复查I次,如果期间有不适症状,建议其随时复诊。治疗期间均告知患者戒炯酒,忌辛辣刺激及生冷甜腻饮食。
[0019]3、疗效评定标准
[0020]治愈:自觉病症完全消失,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消失、咽部黏膜慢性充血消失、口因侧索红肿消失。有效:自觉病症减轻,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咽部黏膜充血、和咽侧索红肿均有好转。无效:自觉病症和咽部检查都没有明显变化。
[0021]4、结果
[0022]4.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治愈43例,有效2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达90.8% ;对照组治愈32例,有效21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69.7%,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0023]4.2不良反应
[0024]用药期间,对照组见腹泻、食欲不振I例;治疗组见腹泻I例;均能耐受。
[0025]可见,本发明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脑血栓形成,具有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27]具体实施例1
[0028]称取:白芍15克、生地黄15克、黄芪9克、红参3克、桃仁5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I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剂。
[0029]用于治疗脑血栓形成。口服,每日I次。
[0030]具体实施例2
[0031]称取:白苟15克、生地黄15克、黄芪9克、红参3克、桃仁5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剂。
[0032]用于治疗脑血栓形成。口服,每日分3次服用。
[0033]具体实施例3
[0034]称取:白芍15克、生地黄15克、黄芪9克、红参3克、桃仁5克,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I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胶囊剂。
[0035]用于治疗脑血栓形成。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白芍15份、生地黄15份、黄芪9份、红参3份、桃仁5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白芍15份、生地黄15份、黄芪9份、红参3份、桃仁5份。本发明药方以白芍为君药,养血柔肝,通顺血脉,散恶血,逐贼血,入脾经,理中气;以生地黄为臣,入肝肾经,养阴生津;辅以黄芪补气;红参复脉固脱;桃仁入心经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肾、健脾益气、补血活血之功效。
【IPC分类】A61P9-10, A61K36-804
【公开号】CN104547240
【申请号】CN201510021891
【发明人】施伟杰
【申请人】施伟杰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