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06254阅读:来源:国知局
不遂,痰鸣喘息,痹症,小便不利,尿闭不通。据现代药理研宄,其 主要化学成分有蚯蚓解热碱、蚯蚓素、蚯蚓毒素,有解热、镇静、抗惊厥、抗血栓、降低血压等 作用。
[0030]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 解毒,调和诸药。主治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脾气虚弱,咳喘,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热毒 疮疡、咽喉肿痛、药物、食物中毒,调和药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病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2] 实施例1 :
[0033] -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组分制成的:
[0034] 天麻1500克,川芎2500克,赤芍1500克,延胡索2000克,柴胡2000克,荆芥1500 克,防风1500克,羌活1500克,白芷1500克,蔓荆子1500克,藁本1500克,细辛1000克, 僵蚕1500克,全蝎1000克,蜈蚣1000克,地龙1500克,甘草1000克。
[0035]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为:
[0036] 按配方比例将天麻,川考,赤苟,延胡索,柴胡,荆芥,防风,羌活,白2£,蔓荆子,藁 本,细辛,僵蚕,全蝎,蜈蚣,地龙,甘草共17种中草药洗净,放入高压锅内于150~180°C蒸 15~20分钟,冷却至室温,摊放在竹席上,用黑布覆盖,置于阳光下晒干,然后粉碎成150~ 200目粉末,混合均匀后装入胶囊即得成品。
[0037] 用法与用量:
[0038] 温开水冲服,每次4粒,每日3次,每粒含生药1.5克。
[0039] 实施例2 :
[0040] -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组分制成的:
[0041] 天麻800克,川芎1500克,赤芍800克,延胡索1000克,柴胡1000克,荆芥800克 份,防风800克,羌活800克,白芷800克,蔓荆子800克,藁本800克,细辛300克,僵蚕800 克,全蝎300克,蜈蚣300克,地龙800克,甘草300克。
[0042] -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用法和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43] 实施例3 :
[0044] 本发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中中药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是:
[0045] 天麻1200克,川芎2000克,赤芍1200克,延胡索1500克,柴胡1500克,荆芥1200 克份,防风1200克,羌活1200克,白芷1200克,蔓荆子1200克,藁本1200克,细辛600克, 僵蚕1200克,全蝎600克,蜈蚣600克,地龙1200克,甘草600克。
[0046] -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用法和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47] 试验数据:
[0048] 1?临床资料
[0049] 我们对6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治疗组服用本发明的药物治疗,与同期服用麦角 胺咖啡因片的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治疗组中男16例,女44例;年龄18~65岁,平均 38. 8±3. 6岁;病程2~15年,平均7. 30±2. 7年。对照组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18~ 64岁,平均38. 9±3. 2岁;病程2~14年,平均6. 87±2. 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 情、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 > 0. 05),具有可比性。
[0050] 2?诊断标准:
[0051] 根据国际头痛协会(2004)偏头痛的诊断标准,经临床确诊的偏头痛患者。
[0052] 3.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脱落标准:
[0053] 符合诊断标准,年龄在18~65岁之间,愿意配合治疗、检查及疗效评定者为纳入 标准;凡高血压、颅内肿瘤、颈部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青光眼、癫痫、外伤等所致头痛及妊 娠或哺乳期妇女为排除标准;已纳入并分组,但因各种原因未按规定完成本治疗观察者, 如:未完成疗程的治疗者、疗效观察记录不完整、无法判定疗效者为脱落标准。
[0054] 4?治疗方法:
[0055] 治疗组60例,口服本发明的药物,每次4粒,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对照组30例, 口服某药厂生产的麦角胺咖啡因片,口服一次1~2片,如无效,隔0. 5~1小时后再服1~ 2片,每次发作一日总量不超过6片。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每疗程4周,停药后观察治疗效 果。
[0056] 5?疗效标准:
[0057]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宄指导原则(试行)》拟定。治愈:疗程结束无头痛症状, 停药3个月不复发;显效:疗程结束头痛指数减少50%以上;有效:疗程结束头痛指数减少 20-50%;无效:疗程结束头痛指数减少20%以下。
[0058] 6.观察结果如表所示:
[0059]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草药原料制成的: 天麻8-15份,川芎15-25份,赤芍8-15份,延胡索10-20份,柴胡10-20份,荆芥8-15份, 防风8-15份,羌活8-15份,白芷8-15份,蔓荆子8-15份,藁本8-15份,细辛3-10份,僵蚕 8-15份,全蝎3-10份,蜈蚣3-10份,地龙8-15份,甘草3-10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组分制 成的:天麻12份,川芎20份,赤芍12份,延胡索15份,柴胡15份,荆芥12份,防风12份, 羌活12份,白芷12份,蔓荆子12份,藁本12份,细辛6份,僵蚕12份,全蝎6份,蜈蚣6份, 地龙12份,甘草6份。
3. 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配方比 例将天麻,川芎,赤芍,延胡索,柴胡,荆芥,防风,羌活,白芷,蔓荆子,藁本,细辛,僵蚕,全 蝎,蜈蚣,地龙,甘草共17种中草药洗净,放入高压锅内于150~180°C蒸15~20分钟,冷 却至室温,摊放在竹席上,用黑布覆盖,置于阳光下晒干,然后粉碎成150~200目粉末,混 合均匀后装入胶囊即得成品。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组分制成的:天麻8-15份,川芎15-25份,赤芍8-15份,延胡索10-20份,柴胡10-20份,荆芥8-15份,防风8-15份,羌活8-15份,白芷8-15份,蔓荆子8-15份,藁本8-15份,细辛3-10份,僵蚕8-15份,全蝎3-10份,蜈蚣3-10份,地龙8-15份,甘草3-10份。本发明使用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为原料,选用道地药材,遵循传统的炮制方法制作而成,具有祛风化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的用药特色,针对风、痰、瘀、虚进行全面的综合调理。诸药合用,相辅相成,标本兼治,具有远期临床疗效好,伴随症状改善明显,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等特点,易为患者所接受。
【IPC分类】A61K35-64, A61K35-646, A61P25-06, A61K35-648, A61K35-62, A61K36-8988
【公开号】CN104623331
【申请号】CN201510072656
【发明人】许建成
【申请人】许建成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2月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