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硬膜外微创导管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49651阅读:来源:国知局
伸直状态发挥指示作用;
[0024]5.软管为三通软管,具有四个独立通道即两个对称设置的输液通道、一个抽拉导丝通道、一个电极导丝通道,其中电极导丝与降柔导丝共用一个通道,尾部的输液管与导丝通道独立设置,可以同时实现输液、神经根周围组织的剥离或电切与电凝。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微创导管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的剖视图;
[0027]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软管截面图);
[0028]图4为图1的分路塞截面图;
[0029]图5为图1的电极导丝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图1的降柔导丝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输液管,2-导丝通道,3-转盘,4-面壳,4a-齿纹,4b-方向参照,5_底壳,
6-螺丝,7-滑块,8-连接板,9-滑杆,10-分路塞,1a-小导流通道一,1b-小导流通道二,1c-通孔,11_引导柱,12-转向盘,12a-定位参照一,13_端盖,13a-定位参照^.,14-软管,14a-抽拉导丝孔,14b-输液孔,14c-电极导丝孔,15-导丝支座,16-抽拉导丝,17-电极导丝或降柔导丝,17a-电极导丝,17a-l电源插头,17a_2电切按钮,17a_3电凝按钮,17a_4参照刻度,17a-5绝缘层,17a-6导丝;17b_降柔导丝;17b_l参照刻度,17b_2微型簧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32]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且其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3]如图1-6所示,本发明包括微创导管组件和导丝组件;
[0034]微创导管组件包括手柄和软管14,软管14采用在X射线下可显影的材质制成;手柄包括面壳4和底壳5,手柄前部设有转向盘12,转向盘12上端设有定位参照一 12a,转向盘12前侧内部设有端盖13,端盖13前侧设有定位参照二 13a,端盖13内设有引导柱11,转向盘12后侧内部设有分路塞10,分路塞10前端与软管14相连接,软管14内对称设置的输液孔14b在软管14尾部通过分路塞10内设置的小导流通道二 1b与输液管I的前端相连接,软管14内设置的电极导丝孔14c通过分路塞10内的小导流通道一 1a与导丝通道2相连接,导丝通道2末端为导丝支座15 ;手柄尾部设有转盘3,输液管I和导丝通道2从转盘3中通过;手柄内设有滑杆9 ;
[0035]导丝组件包括电极导丝17a和降柔导丝17b,两者通过导丝通道2不同时设于软管14中的电极导丝孔14c内并可拔出,由导丝支座15对导丝组件进行支撑。
[0036]面壳4上部设有滑块7,滑块7下方设有连接板8,滑块7与连接板8相连接,连接板8两侧边与面壳4槽口部分设有的凹凸齿纹4a相配合,外力作用于滑块7,通过连接板8约束滑杆9的进退。
[0037]软管14内设置有抽拉导丝孔14a,抽拉导丝孔14a内设有抽拉导丝16,抽拉导丝16在软管14尾部穿过分路塞10上部设置的矩形通孔10c,并通过螺丝6固定于滑杆9尾部。
[0038]电极导丝17a外层为绝缘层17a_5,绝缘层17a_5外表面设有多个参照刻度17a_4,最末端的参照刻度17a_4距电极导丝17a末端或导丝17a_6末端的距离为2_10mm ;电极导丝17a前端通过电源线连接至电源插头17a_l,电源线上设有电切按钮17a_2和电凝按钮17a_3。
[0039]降柔导丝17b上等间距设有多个参照刻度17b_l,在降柔导丝17b前端设有微型簧丝17b-2,微型簧丝17b-2的长度为5-30_。
[0040]使用本发明所述的带有可弯曲电极的脊柱硬膜外微创导管系统治疗腰背痛和坐骨神经痛等脊柱源性疼痛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0041]首先,确定穿刺点并进行局部麻醉;
[0042]其次,运用可移动式X射线C型臂对骶尾部进行侧位透视,运用穿刺针组件以45°方向刺入骶裂孔,在透视下确认针尖刺入骶管腔;
[0043]第三,拔出导入针,注射神经造影剂,透视下根据“树影”盈缺断定硬膜外神经已发生受压或粘连;
[0044]第四,拔出穿刺针,将微创导管组件的软管14伸入扩张针,并在X射线C型臂下对腰骶椎进行正、侧位透视,将软管14的头部送至需要进行神经根松解的同侧椎间孔,通过输液管I再次注入定量造影剂,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移动滑块7即可对病变神经根周围组织进行剥离;当需要对病变神经根周围粘连组织进行电切和电融时,定位软管14,拔出降柔导丝17b,插入电极导丝17a,按下电切按钮17a-2即可实现对定点粘连组织的电切除和射频消融;同时,通过输液管I可以向病变部位持续性或间隔性地注射消炎药物。
[0045]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主权项】
1.脊柱硬膜外微创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创导管组件和导丝组件; 所述微创导管组件包括手柄和软管;手柄包括面壳和底壳,手柄前部设有转向盘,转向盘前侧内部设有端盖,端盖内设有引导柱,转向盘后侧内部设有分路塞,分路塞前端与软管相连接,软管内对称设置的输液孔在软管尾部通过分路塞内设置的小导流通道二与输液管的前端相连接,软管内设置的电极导丝孔通过分路塞内的小导流通道一与导丝通道相连接,导丝通道末端为导丝支座;手柄尾部设有转盘,输液管和导丝通道从转盘中通过;手柄内设有滑杆; 所述导丝组件包括电极导丝和降柔导丝,两者通过所述导丝通道不同时设于所述软管中的电极导丝孔内并可拔出,由所述导丝支座对导丝组件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硬膜外微创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上部设有滑块,滑块下方设有连接板,滑块与连接板相连接,连接板两侧边与面壳槽口部分设有的凹凸齿纹相配合,外力作用于滑块,通过连接板约束所述滑杆的进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硬膜外微创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内设置有抽拉导丝孔,抽拉导丝孔内设有抽拉导丝,抽拉导丝在软管尾部穿过所述分路塞上部设置的矩形通孔,并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滑杆尾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硬膜外微创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导丝外层为绝缘层,绝缘层外表面设有多个参照刻度,电极导丝前端通过电源线连接至电源插头,电源线上设有电切按钮和电凝按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硬膜外微创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末端与所述电极导丝末端的间距为2-10mmo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硬膜外微创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柔导丝上等间距设有多个参照刻度,在降柔导丝前端设有为5-30mm的微型簧丝。
7.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脊柱硬膜外微创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采用在X射线下可显影的材质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脊柱硬膜外微创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上端设有方向参照。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脊柱硬膜外微创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盘上端设有定位参照一。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脊柱硬膜外微创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前侧设有定位参照二。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柱硬膜外微创导管系统,包括微创导管组件和导丝组件,所述微创导管组件包括手柄和软管;手柄前部设有转向盘,转向盘后侧内部设有分路塞,分路塞前端与软管相连接,软管内对称设置的输液孔在软管尾部通过分路塞内设置的小导流通道二与输液管的前端相连接,手柄尾部设有转盘,输液管和导丝通道从转盘中通过;所述导丝组件包括电极导丝和降柔导丝,两者通过所述导丝通道不同时设于所述软管中的电极导丝孔内并可拔出,由所述导丝支座对导丝组件进行支撑。本发明可弯曲单极电极导丝与降柔导丝共用一个通道,输液通道为两个对称设置的独立通道,二者相结合可同时实现脊柱硬膜外神经根的机械松解、电松解及化学松解。
【IPC分类】A61M25-00, A61B18-12
【公开号】CN104667410
【申请号】CN201510110238
【发明人】耿涛, 闻青松, 衡梁, 宋庆, 姚海滨
【申请人】耿涛, 闻青松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