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畏寒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02400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畏寒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治疗畏寒症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畏寒症,是由手、脚等末梢血管流经部位血流不畅,末梢神经的排泄物不能充分排出而引起的。西医认为该症属于体质问题,在治疗该症上缺少准确的治疗手段,同时也没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畏寒一症的辩证分析进而提供一种治疗该症的中药组合物。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畏寒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芪25-35份、地黄10-20份、牛膝10-20份、附子10-20份、丹参15-25份、当归15-25份、干姜10-20份、白介子10-20份、花椒9-15份、鹿衔草10-20份、细辛9-15份、红花10-20份、艾叶10-20份、淫羊藿10-20份、鸡血藤15-25份、桂枝15-25份、槲寄生9_15份、白术25-35份、茯苓15-25份、砂仁15-25份、白芍10-20份。
[0005]上述原料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为:黄芪30份、地黄15份、牛膝15份、附子15份、丹参20份、当归20份、干姜15份、白介子15份、花椒12份、鹿衔草15份、细辛12份、红花15份、艾叶15份、淫羊藿15份、鸡血藤20份、桂枝20份、槲寄生12份、白术30份、茯苓20份、砂仁20份、白芍15份。
[0006]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混合后采用常规煎制中药的方法取其药汁300-500ml,每日早晚两次服用,每日一副。
[0007]组方分析:畏寒常见于感冒患者,营被寒伤,营闭卫郁则孔窍不闭,内热而外寒,故恶寒恶风。今平人并无感冒症状,但长期周身畏寒则现人体之阳气不足,人体上火下水,但火之根蕴育坎水之中,即元火,元火不足则下焦水寒,肝藏血,肝以发达温升为性,若下焦水寒肝木郁而不发,则上焦火衰,人体自现寒症,此畏寒一症的先天因素,元火不足既有先天因素也因后天之内伤而损及元阳。另一方面,手足四肢皆受气于胃,胃气不足则人体不温,食谷入胃,脾阳消磨,精华之气上升入肺,肺朝百脉主气,周身之气皆源自于肺,中焦土衰则胃气以衰,畏寒自现。据此可知,畏寒一症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中,附子回阳,牛膝、淫羊藿力补元阳,元阳足则下焦水温,火存其根,此为补先天之衰;白术、茯苓泻湿培土,花椒、砂仁、干姜温中降逆,中焦土气得复则胃气充盈,此为补后天之弱。以卫行脉外,营行脉中,脉络不畅,火气无以遍布周身,因此除前述的先后并补之夕卜,取桂枝、细辛、艾叶、白芥子温经通脉,取丹参、红花、鸡血藤活血,地黄、当归、白芍补血滋阴,槲寄生、鹿衔草祛风湿补肝肾,更以黄芪固周身之卫气。上述诸药合用,先后两补,经络畅通,卫气充足,则畏寒自不再现。由此,该中药组合物在药物选用上虽然为常用药物,但通过对病症准确的辩证分析,将常规药物进行合理配伍,斟酌用量,其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09]实施例1
一种治疗畏寒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芪30g、地黄15g、牛膝15g、附子15g、丹参30g、当归30g、干姜15g、白介子15g、花椒12g、鹿衔草30g、细辛12g、红花15g、艾叶15g、淫羊藿15g、鸡血藤30g、桂枝15g、槲寄生30g、白术30g、茯苓20g、砂仁20g、白芍15go
[0010]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进行了临床试验,实验如下:
自2012年以来收治畏寒症患者62例,年龄在34-70之间,其症状表现为:手足冰凉,一年四季自感寒冷,畏寒恶风,即使夏天也不敢着单衣出行,夜晚睡眠时常需加盖多床被子但仍觉寒冷,身体不温,纳食较差,但患者并无头痛、发热等外感症状。患者畏寒症状持续时间多在I年以上,有部分患者时间长达6年以上。治疗方案选择服用该实施例中提供的中药组合物,7天为一疗程。
[0011]治疗标准
1、手足冰冷程度有所改善,畏寒感减轻为有效。
[0012]2、手足自温,畏寒感消失,着衣盖被恢复正常为治愈。
[0013]效果如下:
在62例患者中,其中有35例患者在服用2-3周后畏寒感减轻,手足凭手感可感觉冰凉程度减轻,另外有12例患者畏寒感彻底消失,手足自温得以痊愈。继续服用该中药组合物
3-4周,有41例患者畏寒感消失,穿衣盖被恢复正常,加上前述的12例患者共计53例患者得以痊愈,剩下的9例患者,有6例症状有所改善,3例尚未显效但也未加重或出现其他不良症状。通过上述临床试验可知,该中药组合物在治疗畏寒一症上,其治疗效果表现优秀。
[0014]实施例2
一种治疗畏寒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芪28g、地黄12g、牛膝18g、附子12g、丹参22g、当归18g、干姜18g、白介子12g、花椒12g、鹿衔草12g、细辛12g、红花12g、艾叶18g、淫羊藿12g、鸡血藤22g、桂枝18g、槲寄生12g、白术28g、茯苓22g、砂仁18g、白芍18g?
[0015]典型病例
男,52岁,畏寒病史5年,就诊时虽处于夏季但身着较厚衣服,手足冰凉,精神萎靡不振,夜晚睡觉需要加盖较厚被子。每年秋冬两季更为加甚,服用过多种药物及多次就诊症状皆无明显改善。
[0016]治疗方案采用该实施例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服用2周后,感觉畏寒症状有所改善,手足温度上升,患者信心倍增,继续服用该中药组合物4周,畏寒症状彻底消失,手足自温,饮食增加。治愈后I年回访,其畏寒症状再无复发,即使秋冬两季也不再畏寒,畏寒一症得以彻底根治。
[0017]实施例3 一种治疗畏寒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芪32g、地黄12g、牛膝18g、附子12g、丹参22g、当归18g、干姜18g、白介子12g、花椒12g、鹿衔草12g、细辛12g、红花12g、艾叶18g、淫羊藿12g、鸡血藤22g、桂枝18g、槲寄生12g、白术28g、茯苓22g、砂仁18g、白芍18g?
[0018]典型病例
女,32岁,一年四季始终感觉寒冷,恶寒恶风,尤其每月月经之时畏寒感更为强烈,洗衣做饭必用热水,否则无法下手,病史持续I年。
[0019]治疗方案采用该实施例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服用I周后,感觉畏寒症状有所改善,手足温度上升,继续服用该中药组合物2周,畏寒症状彻底消失,手足自温,手足能够接受凉水,穿衣吃饭恢复正常,畏寒一症得以痊愈。
[0020]实施例4
一种治疗畏寒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芪25份、地黄20份、牛膝10份、附子20份、丹参15份、当归25份、干姜10份、白介子20份、花椒9份、鹿衔草20份、细辛9份、红花20份、艾叶10份、淫羊藿20份、鸡血藤15份、桂枝25份、槲寄生9份、白术35份、茯苓15份、砂仁25份、白芍10份。
[0021]实施例5
一种治疗畏寒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芪35份、地黄10份、牛膝20份、附子10份、丹参25份、当归15份、干姜20份、白介子10份、花椒15份、鹿衔草10份、细辛15份、红花10份、艾叶20份、淫羊藿10份、鸡血藤25份、桂枝15份、槲寄生15份、白术25份、茯苓25份、砂仁15份、白芍20份。
【主权项】
1.一种治疗畏寒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芪25-35份、地黄10-20份、牛膝10-20份、附子10-20份、丹参15-25份、当归15-25份、干姜10-20份、白介子10-20份、花椒9_15份、鹿衔草10-20份、细辛9_15份、红花10-20份、艾叶10-20份、淫羊藿10-20份、鸡血藤15-25份、桂枝15-25份、槲寄生9-15份、白术25-35份、茯苓15-25份、砂仁15-25份、白芍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畏寒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为:黄芪30份、地黄15份、牛膝15份、附子15份、丹参20份、当归20份、干姜15份、白介子15份、花椒12份、鹿衔草15份、细辛12份、红花15份、艾叶15份、淫羊藿15份、鸡血藤20份、桂枝20份、槲寄生12份、白术30份、茯苓20份、砂仁20份、白芍15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提供一种治疗畏寒症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芪25-35份、地黄10-20份、牛膝10-20份、附子10-20份、丹参15-25份、当归15-25份、干姜10-20份、白介子10-20份、花椒9-15份、鹿衔草10-20份、细辛9-15份、红花10-20份、艾叶10-20份、淫羊藿10-20份、鸡血藤15-25份、桂枝15-25份、槲寄生9-15份、白术25-35份、茯苓15-25份、砂仁15-25份、白芍10-20份。该中药组合物将常规药物进行合理配伍,斟酌用量,其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IPC分类】A61K36-9068, A61P43-00, A61P7-00
【公开号】CN104721792
【申请号】CN201510151224
【发明人】张海英, 刘淑霞
【申请人】张海英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