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护人员用伤口清洗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3857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护人员用伤口清洗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护人员用伤口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皮肤外伤是常见的外壳病症,治疗的时候需要进行消毒和包扎,其中消毒尤为关键。目前通用的消毒方法是用消毒棉浸泡消毒液后直接涂抹伤口部位,由于直接与伤口接触,给患者带来了疼痛和不适感,消毒效果不料想,容易引发炎症,给医护人员增加了较大的工作难度。
[0003]如中国专利CN.203060414U揭示了一种新型护理人员用伤口清洗装置,其包括储液瓶、气囊、手柄、莲蓬头等结构,通过挤压气囊,使得储液瓶中的气压增加,进而使得储液瓶内的液体流出,同时亦可以通过调节调速器控制液体流出的速度,其使用方便,然而该清洗装置只能放置在固定的场所,不易移动;同时使用时需要用手握持硬质管及按压气囊,不仅容易造成细菌感染,同时也使得清洗伤口变得困难,无法方便快速的进行清洗;并且清洗完毕后无法将清洗完的液体进行回收,影响了周围的环境;最后,通过气囊给储液瓶增压,增压效果慢且不理想,浪费了使用者的时间。
[000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医护人员用伤口清洗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柱、储水框、增压装置、按压装置、进水装置、喷水装置、回收装置及收液框,增压装置包括堵塞杆、活塞、弹簧、定位杆、第一按压板、拉抬杆及握持部,按压装置包括支撑板、第二按压板、支撑轴及顶靠板,进水装置包括水平杆、第一支架、进水管及进水斗,喷水装置包括第二支架、喷水管及阀门。本发明清洗效果显著,并且可以对清洗完的液体进行回收,防止污染环境。
[000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护人员用伤口清洗装置,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柱右侧的储水框、设置于所述储水框上的增压装置、位于所述增压装置上方的按压装置、位于所述储水框右侧的进水装置、位于所述进水装置下方的喷水装置、位于所述喷水装置下方的回收装置及位于所述回收装置下方的收液框,所述底座的下方设有滚轮,所述支撑柱的右表面上设有水平板,所述储水框上设有位于右表面上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增压装置包括堵塞杆、位于所述储水框内部的活塞、位于所述活塞上方的弹簧、位于所述弹簧左右两侧的定位杆、位于所述定位杆上方的第一按压板、位于所述活塞上方的拉抬杆及设置于所述拉抬杆上的握持部,所述按压装置包括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第二按压板、位于所述第二按压板下方的支撑轴及位于所述支撑轴下方的顶靠板,所述进水装置包括水平杆、位于所述水平杆上方的第一支架、进水管及位于所述进水管上方的进水斗,所述喷水装置包括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喷水管及设置于所述喷水管上的阀门,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框、位于所述回收框下方的支撑杆、位于所述支撑杆右侧的第三支架及位于所述回收框左侧的出水管,所述收液框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收液腔,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活塞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按压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呈长方体,所述定位杆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按压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的下端穿过所述储水框的上表面,所述拉抬杆呈Z字型,所述拉抬杆包括第三竖直部、位于所述第三竖直部右侧的第二水平部及位于所述第二水平部上方的第四竖直部,所述第三竖直部的下端设有第一凹槽。
[0007]所述储水框呈长方体,所述储水框的下表面与所述水平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储水框的左表面与所述支撑柱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0008]所述堵塞杆呈Z字型,所述堵塞杆包括第一竖直部、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部上方的第一水平部及位于所述第一水平部上方的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一竖直部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下端穿过所述储水框的上表面及活塞的上下表面。
[0009]所述握持部呈长方体,所述握持部的左表面与所述第四竖直部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0010]所述支撑板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板的左表面与所述支撑柱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0011 ] 所述第二按压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按压板水平放置,所述支撑轴呈圆柱体,所述支撑轴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按压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的下端穿过所述支撑板的上下表面延伸至所述支撑板的下端。
[0012]所述水平杆呈长方体,所述水平杆的左表面与所述储水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
[0013]所述第一支架呈Z字型,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五竖直部及位于所述第五竖直部上方的第三水平部,所述进水管贯穿所述第三水平部的上下表面且与所述第三水平部固定连接。
[0014]所述回收框呈L型,所述回收框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底面设有第三通孔。
[0015]所述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上表面与所述回收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收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的医护人员用伤口清洗装置,其结构简单,按压装置能够有效直接的对储液框内的液体进行加压,加压效果显著且明显,效率较高,同时将液体倒入到储液框内方便,可以随用随倒,无需考虑清洗的时间,同时清洗时,无需用手握持硬质管及按压气囊,可以直接将伤口对准喷管,打开阀门即可,清洗效果显著,并且可以对清洗完的液体进行回收,防止污染环境;由于转轮的设置,增加了本清洗装置的便携性,可以根据需要将其移动到需要的位置,适应医院现在高效率的工作。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作详细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医护人员用伤口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底座;11_滚轮;2_支撑柱;21_水平板;3-储水框;31_第一通孔;32_第二通孔;4_增压装置;41_堵塞杆;411-第一竖直部;412-第一水平部;413_第二竖直部;42-活塞;43_弹簧;44_定位杆;45_第一按压板;46_拉抬杆;47_握持部;5_按压装置;51-支撑板;52_顶靠板;53_支撑轴;54_第二按压板;6_进水装置;61_水平杆;62_第一支架;63_进水斗;64_进水管;7_喷水装置;71_第二支架;72_喷水管;73_阀门;8_回收装置;81_回收框;811_第三通孔;82_支撑杆;83_第三支架;84_出水管;9_收液框;91_收液腔。
具体实施方案
[0020]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1]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的医护人员用伤口清洗装置包括底座1、位于所述底座I上方的支撑柱2、位于所述支撑柱2右侧的储水框3、设置于所述储水框3上的增压装置4、位于所述增压装置4上方的按压装置5、位于所述储水框3右侧的进水装置6、位于所述进水装置6下方的喷水装置7、位于所述喷水装置7下方的回收装置8及位于所述回收装置8下方的收液框9。
[0022]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I呈长方体,所述底座I水平放置。所述底座I的下方设有滚轮11,所述滚轮1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滚轮11可以转动,从而使得所述清洗装置能四处移动。所述支撑柱2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柱2竖直放置,所述支撑柱2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2的右表面上设有水平板21,所述水平板21水平放置,所述水平板21呈长方体,所述水平板21的左表面与所述支撑柱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0023]如图1所示,所述储水框3呈长方体,所述储水框3的下表面与所述水平板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储水框3的左表面与所述支撑柱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储水框3上设有位于右表面上的第一通孔31及位于所述第一通孔31下方的第二通孔32。所述第一通孔31呈圆柱体,所述第一通孔31穿过所述储水框3的右表面延伸至所述储水框3的内部。所述第二通孔32呈圆柱体,所述第二通孔32穿过所述储水框3的右表面延伸至所述储水框3的内部。
[0024]如图1所示,所述增压装置4包括堵塞杆41、位于所述储水框3内部的活塞42、位于所述活塞42上方的弹簧43、位于所述弹簧43左右两侧的定位杆44、位于所述定位杆44上方的第一按压板45、位于所述活塞42上方的拉抬杆46及设置于所述拉抬杆46上的握持部47。所述堵塞杆41呈Z字型,其包括第一竖直部411、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部411上方的第一水平部412及位于所述第一水平部412上方的第二竖直部413。所述第一竖直部41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直部41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水平部4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部411的下端穿过所述储水框3的上表面及活塞42的上下表面顶靠在所述储水框3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水平部412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水平部412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柱2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二竖直部41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竖直部413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直部413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水平部4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塞42呈长方体,所述活塞42的侧面与所述储水框3的内表面紧密接触,所述活塞42可以在所述储水框3的内部上下移动。所述弹簧4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弹簧43的下端与所述活塞4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4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按压板4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按压板45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按压板45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按压板45放置在所述储水框3的上方。所述定位杆44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