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瘤颈重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50675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颅内动脉瘤瘤颈重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颅内动脉瘤瘤颈重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它是一种高致病率和高致死率的脑血管疾病,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死亡率高达51 %,生存者的致残率接近50%。外科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两种主要方式。随着介入器械迅猛的发展,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由于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很多医院首选的临床治疗方案。
[0003]介入治疗的原理是通过机械性填塞,改变局部血流动力学因素,继发血栓形成,目前世界上已经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栓塞器械用于治疗动脉瘤,如弹簧圈,通过导管介入引导到动脉瘤内,填充动脉瘤的空间,在短时间内形成血栓,减少血液直接对动脉瘤的臂的冲击,从而防止动脉瘤破裂。
[0004]然而动脉瘤的形态各异,使用弹簧圈填塞不完全,导致动脉瘤再通,过度填塞导致动脉瘤破裂,弹簧圈突出动脉瘤瘤颈影响载瘤动脉血流。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技术的出现,通过支架释放在瘤颈处,在动脉瘤腔中释放弹簧圈,支架置于动脉瘤上的动脉血管中,可以阻止弹簧圈突出动脉瘤。
[0005]中国专利文献CN201320036422.5,申请日2013年01月24日,专利名称为“颅内自膨胀阶段腹膜编织支架”,公开了一种颅内自膨胀阶段腹膜编织支架,包括编织支架,其特征在于设有支架覆膜,所述编织支架是一根合金丝两端分别由一端起向另一端由轴向和径向相互交叉环绕且循环编制而成的网管状支架,编制支架中间呈圆柱形,两端呈喇叭形,使编织支架的网孔与网孔之间形成闭环结构,增加了两端的径向支撑力,编织支架的两端面的合金丝呈弧形,避免刺破颅内血管,编织支架的圆柱形表面贴覆有支架腹膜,避免血流对颅内血管瘤颈造成冲击,同时避免动脉瘤瘤腔内的填塞弹簧圈突出而阻滞动脉血管,达到加速内膜增长速度,使动脉瘤更快地完整闭塞的作用。
[0006]该覆膜支架适用于治疗颅内巨大、宽颈或梭形的动脉瘤,但对于一些分叉部的载瘤动脉或者开口接近分叉的载瘤动脉很难送入颜内革巴点。
[0007]血管重建装置是目前颅内动脉瘤器械研宄开发的热点之一,在动脉瘤中,瘤颈的形成部位是载瘤动脉构筑缺陷和局部血液动力学冲突最为集中的部位,因此,致密填塞瘤颈,恢复局部载瘤动脉的完整性,是修复载瘤动脉、治疗动脉瘤的前提和基础,然而现有技术中致密填塞瘤颈通常选用弹簧圈,其弹簧圈栓塞非常致密,容易导致动脉瘤破裂;另外,动脉瘤是载瘤动脉病变的结果,修复载瘤动脉有助于减少动脉瘤复发。
[0008]综上所述,亟需一种促进血栓形成,致密性填塞瘤颈,减缓血液在动脉瘤内流速,使动脉瘤内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减少局部血流对瘤壁的冲击,重塑载瘤动脉,加强、修复局部载瘤动脉的动脉瘤瘤颈重建装置,而关于这种动脉瘤瘤颈重建装置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促进血栓形成,致密性填塞瘤颈,减缓血液在动脉瘤内流速,使动脉瘤内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减少局部血流对瘤壁的冲击,重塑载瘤动脉,加强、修复局部载瘤动脉的动脉瘤瘤颈重建装置。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11 ] 一种颅内动脉瘤瘤颈重建装置,所述瘤颈重建装置包括重建装置本体、导丝、外鞘管;所述重建装置本体由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金属丝或具有高弹性的高分子丝材编织成网孔,其网孔形状为菱形;所述网孔为波浪形缠绕;所述重建装置本体展开状态下为镂空立体结构;所述重建装置本体远端设有头端显影块,所述重建装置本体中端设有中端显影块;所述重建装置本体远端呈椭圆形,所述重建装置本体的近端向下收拢固定在导丝上;所述导丝位于外鞘管内;所述导丝与重建装置本体连接处设有解脱点;所述导丝的另一端连接解脱器。
[0012]所述网孔外侧向外凸,内侧向内凹。
[0013]所述重建装置本体近端向重建装置本体远端逐渐向外扩张。
[0014]所述重建装置本体呈“漏斗形”,其下端可向上凹成“弧形”。
[0015]本发明优点在于:
[0016]1、本发明的一种颅内动脉瘤瘤颈重建装置,通过植入重建装置本体,减缓血液在动脉瘤内流速,使动脉瘤内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减少局部血流对瘤壁的冲击,明显降低动脉瘤的复发率,促进瘤颈的解剖愈合;
[0017]2、通过植入重建装置本体,加强、修复局部载瘤动脉,促使恢复动脉瘤正常部位的生理结构,实现病变载瘤动脉修复的重建;
[0018]3、重建装置本体植入后刺激重建装置本体植入段动脉壁中的纤维细胞合成,分泌胶原纤维,对局部载瘤动脉有明显的修补、强化作用,同时对尚未植入段细胞增添支撑力,有利于修复局部载瘤动脉缺陷,阻止动脉瘤的复发;
[0019]4、重建装置本体促进血栓形成,与弹簧圈栓塞相比,可以减少弹簧圈用量,减少了术中由于过度填塞导致动脉瘤破裂;
[0020]5、选用可调控的漏斗形重建装置本体,适用于分叉部载瘤动脉和单通道载瘤动脉;
[0021]6、采用头端显显影块和中端显影块可直观控制重建装置本体的形状。
【附图说明】
[0022]附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颅内动脉瘤瘤颈重建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颅内动脉瘤瘤颈重建装置置于分叉部载瘤动脉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颅内重建装置置于单通道载瘤动脉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26]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0027]1.重建装置本体11.网孔
[0028]12.头端显影块13.中端显影块
[0029]2.导丝3.外鞘管
[0030]4.解脱点5.解脱器
[0031]6.动脉瘤7.载瘤动脉
[0032]实施例1
[0033]为了便于描述,以下描述使用了术语“远端”和“近端”,其中远端为离动脉瘤较远的一端,近端为离动脉瘤较近的一端。
[0034]请参照图1,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颅内动脉瘤瘤颈重建装置结构示意图。一种颅内动脉瘤瘤颈重建装置,所述瘤颈重建装置包括重建装置本体1、导丝2、外鞘管3 ;所述重建装置本体I由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金属丝或具有高弹性的高分子丝材编织成网孔,其网孔11形状为菱形,整个网孔11外侧向外凸,内侧向内凹,网孔11间为闭环结构;所述重建装置本体I展开状态下为镂空立体结构,所述重建装置本体I近端向重建装置本体I远端逐渐向外扩张;所述重建装置本体I远端设有头端显影块12,所述重建装置本体I中端设有中端显影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