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50321阅读:8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湿瘆的中药制剂及其制法。
【背景技术】
[0002] 湿瘆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特 点为自觉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古代中医 文献无"湿瘆"之病名,根据其临床特征,主要归属于"浸淫疮"、"湿毒"之范畴,又据其发病 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如生于小腿的叫"臁疮",生于肘窝或胭窝部叫"四弯风",生于阴囊 叫"绣球风"等名称不下十余种。对湿瘆的最早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至真要 大论》中论及病机十九条中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 "浸淫疮,黄连粉主之。"首先提出中医治疗本病之方药。嗣后,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不断 加深,如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记载:"诸久疮者……为风湿所乘,湿热相搏,故头面 身体皆生疮。"明确指出风、湿、热三邪为主要致病因素,初步奠定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基础。 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补充了饮食不当,内生湿热之病因,并提出用蛤粉散外治方法。清 代吴谦在《医宗金鉴》描述:"此症初生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湿淫成片,由心 火脾湿受风而成。"不仅对本病的临床症状作了较详细的叙述,而且将内因和外因有机地结 合起来。
[0003] 病初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湿热内蕴,外越肌肤则瘆色鲜红,浸淫流液, 病久反复发作,阴血被耗。气血失和,化燥生风,肌肤失养,粗糙肥厚,缠绵难愈。总之,该病 属湿热,血热,湿阻,血燥所引起。1.湿热:证候:本型相当于急性湿瘆,皮损潮红,水疱,糜 烂,流液,边界弥漫,剧烈瘙痒,伴胸闷纳呆,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苔薄黄腻,脉滑数。辨析: ①辨证:以皮瘆潮红,糜烂,渗出,剧痒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湿热之邪流溢肌肤则皮瘆 潮红、糜烂、渗液、剧痒。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盛之症。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2.血 热。证候:本型亦相当于急性湿瘆,但渗液较少,皮损以红斑、丘瘆、抓痕、血痂为主,瘙痒剧 烈,常伴有口干舌红,脉细数。辨析:①辨证:红斑,丘瘆,血痂,口干,舌红为辨证要点。② 病机:心火炽热夹湿蕴肌肤则见红斑、丘瘆、血痂;热灼津液则口干,舌红。脉细数为血热之 象。清热凉血,佐以利湿。3.湿阻。证候:多为亚急性湿瘆,皮损色暗、淡红或不红,水疱不 多,但液水浸淫,常伴有胃纳不香,面色萎黄,便溏溲少,苔白腻,脉濡滑。辨析:①辨证:皮 损色暗,水疱少,但液水浸淫,苔白腻,脉濡滑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蕴 积肌肤致水疱液水浸淫。苔白腻;脉濡滑为湿困中焦之症。健脾除湿,养血润肤。4.血燥。 证候:本型相当于慢性湿瘆,皮损肥厚角化破裂,或有抓痕血痂,反复发作,数年不愈,常有 人体消瘦,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缓。辨析:①辨证:皮损肥厚,角化破裂,经久不愈为辨证 要点。②病机:久病耗伤阴血,血虚生风化燥致肌肤肥厚,角化破裂。脉缓或沉细为阴虚血 燥之症。养血疏风,除湿润燥。
[0004] 申请公布号CN 104398923 A(申请号201410432586. 9)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 种治疗湿瘆的中药,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黄芩6~12、黄柏10~18、苍术10~ 20、苦参12~23、车前草15~25、土茯苓15~20、苡米20~30、木通10~20、蒲公英20~ 30、生地15~23、地肤子8~14。申请公布号CN 104013867 A(申请号201410287998. 8) 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湿瘆的中药。其主要是有以下中药材组成:苦参、白鲜皮、 何首乌、青黛、乌梢蛇、黄柏、白芷、蒲黄、马齿苋、蒲公英、鲜芦根、鱼腥草、薏苡仁、白芥子、 荆芥、防风、杏仁、甘草。申请公布号CN 102743483 A (申请号201210226204. 8)的中国专 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湿瘆的药物,所含的药物成分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配制而成: 绒毛桢楠6-8份、真藓8-10份、蘇10-12份、烧伤藤8-10份、防风6-8份、荆芥2-4份、黄柏 4-6份、赤小? 4-6份。
[0005] 对于湿瘆的治疗,很多患者会选择西医治疗。西医治疗湿瘆以内服激素治疗为主, 长期服用可产生毒副作用,对人体损害较大,只能消除表面炎症,不能解决湿瘆的发病根源 和致敏原,很容易复发。采用西医药物等不当的疗法治疗,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比如,导致 亚急性或慢性皮炎湿瘆,局部呈苔癣样病变。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湿瘆的中药制剂及其制法。 本发明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能够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力恢复,提高自身免疫力, 降低机体对于外界的敏感性,彻底的清除湿瘆的病因,有效的防止湿瘆复发现象。
[0007]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湿瘆的中药制剂,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木芙蓉10-17,小 叶双眼龙7-13,归尾9-14,节节花10-16,大飞扬8-15,梓白皮9-16,蒺藜7-12,上石田螺 9-11,大叶金花草8-16,车桑子叶10-13,蕨根11-16,木蝴蝶树皮9-15,炒僵蚕7-11,大叶蛇 总管11-15,山胡椒叶9-12。
[0008] -种治疗湿瘆的中药制剂,优选的方案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 而成:木芙蓉12-15,小叶双眼龙9-11,归尾11-13,节节花12-14,大飞扬10-13,梓白皮 11-15,蒺藜9-11,上石田螺9. 5-10. 5,大叶金花草10-14,车桑子叶11-12,蕨根12-14,木蝴 蝶树皮11-14,炒僵蚕8-10,大叶蛇总管12-14,山胡椒叶10-11。
[0009] -种治疗湿瘆的中药制剂,更加优选的方案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 备而成:木芙蓉14,小叶双眼龙10,归尾12,节节花13,大飞扬12,梓白皮13,蒺藜10,上石 田螺10,大叶金花草12,车桑子叶11. 5,蕨根13,木蝴蝶树皮12,炒僵蚕9,大叶蛇总管13, 山胡椒叶10. 5。
[0010] 本发明还提供了将前述治疗湿瘆的中药制剂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颗粒剂、丸剂、 散剂和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0011] 所述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蒺藜放入沸水中,保持微沸10-15分钟(优选保持微沸12分钟),取出,晒干,磨去 硬刺,研成细粉,过五号筛; (2) 取车桑子叶和山胡椒叶,置于锅内,文火加热,炒8-13分钟(优选炒11分钟),取出 放凉,研成细粉,过五号筛; (3) 将除蒺藜、车桑子叶和山胡椒叶外的其余12味原料药用体积分数为30%-70%的乙 醇浸泡1小时(优选将除蒺藜、车桑子叶和山胡椒叶外的其余12味原料药用体积分数为55% 的乙醇浸泡1小时),乙醇的量为12味原料药总重量的5-8倍(优选乙醇的量为12味原料 药总重量的7倍),60°C加热提取2. 5-4小时(优选60°C加热提取3. 5小时),提取过滤液,减 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31-1. 34的稠膏(优选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33的稠膏), 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过五号筛; (4)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细粉混匀,加入蔗糖粉,蔗糖粉的重量为步骤 (1)、步骤(2)和步骤(3)所得细粉总重量的0. 8-1. 4倍(优选蔗糖粉的重量为步骤(1)、步 骤(2)和步骤(3)所得细粉总重量的I. 1倍),混匀,压成薄片,再粉碎成颗粒,即得。
[0012] 所述丸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蒺藜放入沸水中,保持微沸10-15分钟(优选保持微沸12分钟),取出,晒干,磨去 硬刺,研成细粉,过六号筛; (2) 取车桑子叶和山胡椒叶,置于锅内,文火加热,炒8-13分钟(优选炒11分钟),取出 放凉,研成细粉,过六号筛; (3) 将除蒺藜、车桑子叶和山胡椒叶外的其余12味原料药用体积分数为30%-70%的乙 醇浸泡1小时(优选将除蒺藜、车桑子叶和山胡椒叶外的其余12味原料药用体积分数为55% 的乙醇浸泡1小时),乙醇的量为12味原料药总重量的5-8倍(优选乙醇的量为12味原料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