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热毒炽盛型闭塞性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66782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热毒炽盛型闭塞性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热毒炽盛型闭塞性动脉硬化的中药组 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闭塞性动脉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外周动脉并引起慢性闭塞的一种疾病, 多见于腹主动脉下端的大、中型动脉。由于动脉粥样斑块及其内部出血,动脉中层变性和继 发性血栓形成而逐渐产生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导致患肢缺血等临床表现。中医归属于"无脉 症"、"脱疽"的范畴。其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感受外邪。人体感受外来寒邪,凝 滞脉络,或感受风热毒邪或湿热之邪,积毒下注,腐蚀脉络,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脉络阻 痹发为本病。②、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炙馎,或烟酒过度,致使火毒内生,熏灼脉 络而致病。此外,饮食不节,亦可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进一步可致湿邪内生,产生本病的致 病因素。③、情志不遂。七情所伤,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血行不畅,也可发为本病。该病最 早出现的症状是患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也可出现耳鸣、眩晕、构语障碍、复视、双侧 视力模糊、单侧或双侧感觉缺失,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静息痛、干性坏疽和溃疡、患肢动脉 搏动减弱或消失等一系列症状。目前,闭塞性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西医抗凝治疗、 血浆交换疗法、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中医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中,各有千秋,但是中医治 疗是安全、可靠、简单的治疗方法,不仅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而且无任何副作用,对身 体健康还有一定的调理作用。中医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闭塞性动脉硬化,结合临床实际进 行辨证治疗,将本病分为:寒凝脉络型、气滞血瘀型、湿热下注型、热毒炽盛型。到目前为止, 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的中药有多种,但是针对于热毒炽盛型闭塞性动脉硬化的中药并不多 见,而且还存在治疗周期长、治疗效果不明显等缺点。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治疗热毒炽盛型闭塞性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通过 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热毒炽盛型闭塞性动脉硬化的目的。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热毒炽盛型闭塞性动脉硬 化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 黑面防己15份、红背马蓝30份、薅田薦根15份、红背酸藤30份、忽布筋骨草15份、鸡 爪簕15份、刺楸树根15份、弹刀子菜30份、蟛蜞菊30份、溪黄草25份、绿兰花15份、白花 蛇舌草25份、大冷水麻15份、白芷10份、多穗石柯叶15份、甘草8份。
[0005] 配方中所涉及到的药材的来源及功能主治如下: 黑面防己【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耳叶马兜铃的根。【性味】微苦;辛;微寒 【归经】肺;心;肝;膀胱;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利湿消肿。主疔疮痈肿; 瘰疬;风湿性关节痛;胃痛;湿热淋症;水肿;痢疾;肝炎;蛇咬伤。
[0006] 红背马蓝【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红背马蓝的全草。【性味】味苦;辛;性 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清热解毒。主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湿热痢疾;疔疮痈肿;跌 打损伤;骨折。
[0007] 薅田薦根【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茅莓的根。【性味】甘苦;凉;无毒【归经】 肝;肺;肾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凉血。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风湿痹 痛;肝炎;肠炎;病疾;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结石;跌打损伤;咳血;吐血;崩漏;疗疮肿毒; 腮腺炎。
[0008] 红背酸藤【来源】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酸叶胶藤的根、叶。【性味】酸;性平 【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化滞;活血消肿。主咽喉肿痛;口腔炎;肠炎;慢 性肾炎;食滞胀满;痈肿疮毒;风湿痹痛;跌打肿痛。
[0009] 忽布筋骨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苞筋骨草的全草。【性味】味苦;辛; 性寒【归经】归肺;胃;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外感风热;高热神昏;吐 衄;面竣□喝;高血压;肺热咳喘;肺痈;泻痢腹痛;肝炎;尿路结石;肠痈;目赤肿痛;咽喉 肿痛;梅毒;疮疖肿毒;跌打瘀肿;外伤出血;毒蛇咬伤。
[0010] 鸡爪簕【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鸡爪簕的全株。【性味】甘;涩;微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消肿。主痢疾;风湿疼痛;疮疡肿毒;跌打肿痛。
[0011] 刺楸树根【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根或根皮。【性味】味苦;微辛; 性平【功能主治】凉血散瘀;祛风除湿;解毒。主肠风下血;风湿热痹;跌打损伤;骨折;财身 浮肿;疮疡肿毒;瘰疬;痔疮。
[0012] 弹刀子菜【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弹刀子菜的全草。【性味】味微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便秘下血;疮疖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0013] 蟛蜞菊【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蟛蜞菊的全草。【性味】味微苦;甘;性凉【功 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肋腺炎;白喉;百日咳;气管 炎;肺炎;肺结核咯血;鼻衄;尿血;传染性肝炎;痢疾;痔疮;疮疖肿毒。
[0014] 溪黄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溪草和线纹香茶菜的全草。【性味】味苦; 性寒【归经】归肝;胆;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散瘀消肿。主湿热黄疽;胆 囊炎;泄泻;疮肿;跌打伤痛。
[0015] 绿兰花【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通泉草的全草。【性味】味苦;微甘;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健脾消积。主热毒痈肿;脓疱疮;疔疮;烧烫伤;尿路感染; 腹水;黄疸型肝炎;水化不良;小儿疳积。
[0016] 白花蛇舌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带根全 草。【性味】苦甘;寒;无毒【归经】心;肝;脾;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肺热喘 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
[0017] 大冷水麻【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长序冷水花的全草。【性味】淡;涩;性 平【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清热解毒。主跌打损伤;骨折;无名肿毒;丹毒;痈疽疮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