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护理上用于治疗二期褥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66967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5] 2 结果
[0036] 2. 1疗效评定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 溃疡面完全愈合;显效:创面干燥,溃疡面缩小达70%以上;好转:炎性渗出液减少,溃疡面 缩小30%以上;无效:炎性渗出液未减少,溃疡面缩小30%以下或疮面扩大。有效率=(痊 愈+显效)/总例数X 100%。
[0037] 2. 2治疗结果
[0038] 2. 2. 1两组治疗临床疗效的比较:从表1可见,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20例,有效 率为83. 6%,明显高于对照组44.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0039] 表1两组治疗临床疗效的比较例(% )
[0041] 与对照组比较,*Ρ〈0· 05
[0042] 2. 2. 2两组患者痊愈病例的治愈时间的比较:表2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所需时间 平均为2.6天,明显短于对照组(4.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
[0043] 表2两组患者痊愈病例的治愈时间的比较(:?土s)
[0045] 与对照组比较,*Ρ〈0· 05
[0046] 临床研宄还发现: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能自内向外拔毒生肌,清除坏死组织,在脱除 死痂的同时,改善血液循环,能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脱痂后创面新生肉 芽生长和组织再生,加快修复溃疡组织而达到治愈目的。
[0047] 总之,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其由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为原料,并通过临 床试验反复验证配制而成的,具有清热利湿,散瘀消肿,凉血解毒,敛疮生新之功;直接作用 创面病变处,能使疮疡内蓄之脓毒得以早日排出,腐肉得以迅速脱落,并促进新生肉芽组织 生长,加速疮口愈合;符合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充分体现了中医中药外治特色;治疗二期褥 疮患者,缩短了溃疡面愈合时间,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且该方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不用 频繁换药,所受痛苦少,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在 本发明的范围内或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制剂进 行适当改进、替换功效相同的组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 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0049] 实施例1
[0050] 处方:细辛3份、白芨10份、儿茶7份、凤尾草20份、犁头尖15份、杠香藤14份。
[0051] 制备方法:将细辛、白芨、凤尾草、犁头尖、杠香藤粉碎,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 为药材重量份的6倍,煎煮0. 5-1. O小时,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4倍,煎煮I. 5-2. O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07 (60°C测),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 50%,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减压浓缩成干浸膏,粉碎成80-100目细粉备用; 取儿茶干燥、粉碎,过500目筛备用;将上述所得细粉混合均匀,加入18份麻油中浸泡24h, 然后加入14份凡士林,用文火煮30~6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的中药 药膏。
[0052] 实施例2
[0053] 处方:细辛2. 5份、白芨7份、儿茶7份、凤尾草15份、犁头尖13份、杠香藤14份。
[0054] 制备方法:将细辛、白芨、凤尾草、犁头尖、杠香藤粉碎,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 为药材重量份的4倍,煎煮0. 5-1. 0小时,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3倍,煎煮1. 5-2. 0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05 (60°C测),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 50%,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减压浓缩成干浸膏,粉碎成80-100目细粉备用; 取儿茶干燥、粉碎,过500目筛备用;将上述所得细粉混合均匀,加入15份麻油中浸泡24h, 然后加入15份凡士林,用文火煮30~6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的中药 药膏。
[0055] 实施例3
[0056] 处方:细辛3份、白芨9份、儿茶8份、凤尾草20份、犁头尖13份、杠香藤15份。
[0057] 制备方法:将细辛、白芨、凤尾草、犁头尖、杠香藤粉碎,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 为药材重量份的6倍,煎煮0. 5-1. 0小时,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5倍,煎煮1. 5-2. 0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10 (60°C测),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 50%,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减压浓缩成干浸膏,粉碎成80-100目细粉备用; 取儿茶干燥、粉碎,过500目筛备用;将上述所得细粉混合均匀,加入20份麻油中浸泡24h, 然后加入8份凡士林,用文火煮30~6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的中药 药膏。
[0058] 实施例4
[0059] 处方:细辛3. 5份、白芨7份、儿茶9份、凤尾草17份、犁头尖14份、杠香藤15份。
[0060] 制备方法:将细辛、白芨、凤尾草、犁头尖、杠香藤粉碎,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 为药材重量份的7倍,煎煮0. 5-1. 0小时,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3倍,煎煮1. 5-2. 0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080(60°C测),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 50%,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减压浓缩成干浸膏,粉碎成80-100目细粉备用; 取儿茶干燥、粉碎,过500目筛备用;将上述所得细粉混合均匀,加入20份麻油中浸泡24h, 然后加入12份凡士林,用文火煮30~6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的中药 药膏。
[0061] 实施例5
[0062] 处方:细辛4份、白芨11份、儿茶9份、凤尾草15份、犁头尖18份、杠香藤15份。
[0063] 制备方法:将细辛、白芨、凤尾草、犁头尖、杠香藤粉碎,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 为药材重量份的8倍,煎煮0. 5-1. 0小时,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5倍,煎煮1. 5-2. 0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07 (60°C测),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 50%,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减压浓缩成干浸膏,粉碎成80-100目细粉备用; 取儿茶干燥、粉碎,过500目筛备用;将上述所得细粉混合均匀,加入麻油中浸泡24h,然后 加入凡士林用文火煮30~6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的中药药膏。
【主权项】
1. 一种临床护理上用于治疗二期褥疮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下述中药材制成:细辛、 白芨、儿茶、凤尾草、犁头尖和杠香藤。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优选重量份的中药材制成: 细辛2. 5-4份、白芨7-11份、儿茶6-9份、凤尾草15-21份、犁头尖13-18份、杠香藤12-16 份。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优选重量份的中药材制成: 细辛3份、白芨10份、儿茶7份、凤尾草20份、犁头尖15份、杠香藤14份。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外用剂型。 如:膏剂、软膏、乳膏、散剂、洗剂、搽剂、喷雾剂等。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用剂型优选膏剂。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膏剂还含有以下重量份的辅 料:麻油12~25份、凡士林8~20份。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将细辛、白芨、凤尾草、犁头尖、杠香藤粉碎,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 4-8倍,煎煮0. 5-1. 0小时,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3-5倍,煎煮1. 5-2. 0小时,合并煎 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05-1. 10 (60°C测),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50%,静 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减压浓缩成干浸膏,粉碎成80-100目细粉备用;取儿茶干 燥、粉碎,过500目筛备用;将上述所得细粉混合均匀,加入麻油中浸泡24h,然后加入凡士 林用文火煮30~6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的中药药膏。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临床护理上用于治疗二期褥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由细辛、白芨、儿茶、凤尾草、犁头尖和杠香藤等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为原料,并通过临床试验反复验证配制而成的,直接作用创面病变处,能使疮疡内蓄之脓毒得以早日排出,腐肉得以迅速脱落,并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加速疮口愈合,符合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充分体现了中医中药外治特色。本发明的配方不仅疗效好,而且使用方便、无痛苦、费用低,易于为患者所接受,可轻松治愈褥疮,尤其是早期的二期褥疮。
【IPC分类】A61P17/02, A61K36/898, A61K9/06
【公开号】CN104984073
【申请号】CN201510448244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青岛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