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90474阅读:来源:国知局
8 (旋转体)是能够多周旋转(360度以上)的多旋转的元件。
[0041]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部3的形状例中,配置有操作部件的框体呈长方体形状,框体底部一体地安装有尖细形状的把手部3a。插入部的挠性管部5以从把手部3a的下部前端延伸的方式设置。
[0042]在以下说明的操作部3中,在操作部主体3b上能够用把持把手部3a的手的拇指操作UD旋钮7的位置上,将以能够绕旋转轴旋转的状态配置的面(UD旋钮配置面)作为正面,将其相反侧手掌抵接的面作为背面,其中,该旋转轴向交叉于把手部的长度轴的方向延伸。另外,将连着操作部3的正面和背面、向沿着UD旋钮的旋转轴方向延伸、延伸出通用线缆6的面作为第I侧面,将与第I侧面隔着把手的长度轴位于相反侧、向沿着UD旋钮的旋转轴的方向延伸、配置有RL操作拨盘8的面作为第2侧面。另外,将安装有插入部2的基端的把手部3a的面作为操作部的底面(或者基端侧)。将操作部3的底面的相反侧(电动弯曲驱动机构10)作为上表面或者上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电动机等收容于操作部3的上表面侧内部。
[0043]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持一般的操作部3的手的手指的配置为(未图示),拇指从第I侧面围绕正面钩挂于星形的UD旋钮7的突起部。另外,绕到背面的食指到达第2侧面以能够操作未图示的送水按钮等开关。而且,中指位于钩挂拇指相反侧的UD旋钮7的突起部的位置。另外,无名指指尖从上述的操作部3的突起部9的下侧钩挂于RL操作拨盘8,成为能够旋转操作的状态。小指钩挂于把手部3a,按压操作部3以稳定地把持。
[0044]此外,虽然未图示,但是在导入装置I是内窥镜装置的情况下,作为公知的系统,当然具有:图像处理部,其对拍摄的图像信号进行图像处理;通用光源部,其产生照明光;控制部(通用线缆),其根据来自设置于观察窗内的摄像部或设置于操作部内的操作指示部(开关等)的指示,除了对弯曲部进行弯曲控制之外,还进行包含各驱动部在内的整体的控制;电动机驱动电源部,其提供使电动弯曲驱动机构10驱动的电源;监视器,其显示被图像处理的观察像;以及用于进行设定或选择的键盘等输入装置。
[0045]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配置于操作部内的输入单元上的输入操作部位即操作部件、和中立复位机构的结构例的图。图3A是示意性地示出从图2示出的A-A面观察的输入单元的剖面结构的图,图3B是示意性地示出改变了输入单元的配置朝向的输入单元的剖面结构的图。
[0046]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输入单元20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发明中,将输入单元的RL操作拨盘8的初始旋转位置(例如刻度O)作为中立位置,弯曲部4的弯曲状态成为大致直线状的中立状态。
[0047]输入单元20大致由操作部件和中立复位机构构成。操作部件具体地说由RL操作拨盘8、直立设置于RL操作拨盘8的驱动轴(轴)12、以及设置于驱动轴12的前端的电位计11构成。因为RL操作拨盘8是向操作部3的外部露出的配置,所以在导入有驱动轴12的操作部框体的部位配置有O形环15等,以不从外部向操作部框体内侵入液体或异物的方式水密地构成。
[0048]另外,中立复位机构由以下内容构成:螺纹轴部12a,其在驱动轴12的中部形成有外螺纹;螺母部18 (轴旋转体),其以可以移动的方式螺入螺纹轴部12a ;导向轴16a、16b,其从侧面侧向螺母部18的直径方向延伸;导向部17a、17b,其嵌入导向轴16a、16b,形成有规定螺母部18的移动范围的长孔;以及弹性体例如拉伸弹簧(以下称为弹簧)13,其一端安装于比导向轴16a尺度长的导向轴16b的前端的上下面。而且,螺纹轴部12a和螺母部18也可以是中间存在多个滚珠的所谓滚珠丝杠的结构。
[0049]这些弹簧13(13a、13b)都具有相同的弹性特性,弹簧13a的另一端固定于弹簧支撑部14,弹簧13b的另一端直接固定于操作部框体。因为弹簧支撑部14在弹簧的特性不同的情况下或者作为用于设定中立位置的调整部件使用,因此,弹簧支撑部14不是必须的,所以弹簧13a的另一端也可以直接固定于操作部框体。
[0050]导向部17a、17b以使导向轴16a、16b不绕水平方向旋转的方式在长孔内对导向轴16a、16b进行导向。由此,如果驱动轴12即螺纹轴部12a旋转,则螺母部18在长孔的范围内升降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由弹簧13a、13b的弹性所形成的作用力(或者回归力)平衡时的螺母部18的位置作为中立位置,此时,弯曲部4大致成为直线状态。
[0051]在图3A中示意性地示出从图2所示的A-A面观察的输入单元的剖面结构。在操作部3的突出部9内,配置有驱动轴12和电位计11,中立复位机构在驱动轴12的两侧配置有导向部分,作为复位的驱动源的弹簧(弹性部件)13配置于比驱动轴12更接近把手部的长度轴的位置。
[0052]另外,作为变形例,在图3B中,输入单元20全部收容于操作部3的突出部9内。相对于图3A,由构成中立复位机构的导向轴16a、16b、弹簧13a、13b构成的第I单元向正交方向改变朝向以与第2侧面平行的方式配置于突出部9内。S卩,相对于突设于UD旋钮配置面的绕旋转轴旋转的UD旋钮7来说,第I单元和由螺纹轴部12a、螺母部18、引导部17a、17b构成的第2单元沿UD旋钮7的旋转轴的轴方向配置于突出部9内。该配置与图3A相比,通过使突出部9的突出幅度变得更小而能够使操作部3的第I侧面和第2侧面之间的宽度变小,从而提高手指的操作性。
[0053]在该结构中,如果操作者旋转操作RL操作拨盘8以使弯曲部4弯曲,则驱动轴12旋转,螺入螺纹轴部12a的螺母部18滑动移动。此时,由电位计11检测出驱动轴12的旋转量(旋转角度)。针对该检测出的值(输出信号值),控制部驱动电动弯曲驱动机构10以使弯曲部4成为预先规定的弯曲角度。
[0054]通过螺母部18的滑动移动,固定于引导轴16b的弹簧13a、13b成为一方被压缩另一方被伸长的状态。通过这些状态,使弹簧13a、13b —方产生延伸的作用力,另一方产生压缩的作用力。但是,压缩的作用力根据弹簧的形状也有不产生的情况。
[0055]通过这些作用力,螺母部18被拉回到原来的中立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必是使螺母部18返回到原来的中立位置的结构。S卩,当将弹簧13a、13b的两端固定于引导轴16b和操作部框体或者弹簧支撑部14时,都是仅施加一点点张力的状态或者不施加张力地舒缓地拉设,从而螺母部18在中立位置的附近停止,通过这种方式使停止位置具有宽度作为中立复位范围。此外,O型环15嵌装于驱动轴12,也可以使其发挥作为旋转中的致动器构件的作用。
[0056]因此,如果螺母部18在中立复位范围以内,则弹簧13a、13b的作用力不发生作用,即使操作者使手从RL操作拨盘8离开,螺母部18也在该位置停止。S卩,表示即使手从RL操作拨盘8离开,弯曲部4的弯曲状态也被原样保持。该范围在设计时可适当设定,并不被限定。
[0057]如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使由弹簧直线产生的作用力作用于螺合紧固于驱动轴12的螺母部,从而转换成驱动轴12的旋转方向。该转换使设置于驱动轴12的端部的RL操作拨盘向与所操作的旋转方向相反方向复位,能够返回到原来的中立位置。另外,通过使输入单元20的操作部件与中立复位机构都是以2轴并列设置的结构,从而能够实现内窥镜装置即导入装置,该装置实现小型化的中立复位机构,而且,能够在操作部框体内侧配置中立复位机构,实现输入单元20的小型化,抑制由电动化造成的操作部的大型化,而且具有获取重量平衡的操作部。
[0058][第2实施方式]
[0059]图4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收容于操作部的输入单元的示意性的结构的图。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部位,对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同等的部件标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其说明。此外,虽然未图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3含有上述的把手部3a和操作部主体3b。在操作部主体3b也具有UD旋钮(旋转旋钮)7和RL操作拨盘8。
[0060]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单元20由操作部件和中立复位机构构成。操作部件由RL操作拨盘8、驱动轴12、以及电位计11构成。中立复位机构由螺纹轴部12a、螺母部18、引导轴16a、16b、引导部17a、17b、以及安装于这些引导部17a、17b的长孔内的弹簧13 (13a、13b、14c、13d)构成。在驱动轴12和操作部框体之间,由O型环15不水密地构成。另外,螺纹轴部12a和螺母部18也可以是中间存在多个滚珠的滚珠丝杠的结构。
[0061]本实施方式是将上述的弹簧13 (13a、13b、13c、13d)在引导部17a、17b的长孔内固定于引导轴16a、16b的结构。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使弹簧13a、13b的各一端固定于引导轴16a两面,使其它各端固定于引导部17a的长孔的两端部。同样,使弹簧13c、13d的各一端固定于引导轴16b,使其它各端固定于引导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