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白屑风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359910阅读:来源:国知局
加入乙醇使清膏含醇量达70%,静置24小时,回收乙醇,在50度时浓缩至相对密度1.32的清膏,将前面获得的细粉加入到获得的清膏中,干燥、粉碎成粉末,随后加入200g的淀粉,用醇浓度为70%乙醇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加入粉末和淀粉质量之和的4%的羧甲基淀粉钠、I %的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包衣,即得。
[0033]毒性检测
1、急性毒性试验报告
试验方法:以本发明实施例1的片剂I为对象,选择20只成年白鼠进行试验,临床日用量的200倍给试验组的20只白鼠大灌胃给药,观察7日。结果20只白鼠均健存,其活动、饮食、毛发、排泄物未发现异常,未见毒性反应。
[0034]2、慢性毒性试验报告
试验方法:以本发明实施例1的片剂I为对象,取SD大鼠10只,雌雄各半,8个月长期给药,给药量为临床剂量的10倍,进行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大鼠一般状况、生长发育、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均未见异常改变,病理组织学及肉眼尸检亦未见病理变化。
[0035]实施例2片剂2
称取翼首草16g、野苜蓿18g、穿心莲12g、厚朴22g、大叶桉叶16g、高良姜14g、山楂10g、半枝莲17g、溪黄草9g、栀子15g、紫珠叶20g、侧柏叶10g、苦地丁 12g、虎耳草16g、筋骨草18g、黄精9g、薏苡仁15g、茜草1g和三棱8g,切成碎块,混合在一起,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质量是3kg,第一次煎煮时间为2小时,第二次加水质量是2.5kg,第二次煎煮时间为I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度时,相对密度1.1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清膏含醇量达70%,静置24小时,回收乙醇,在50度时浓缩至相对密度1.32的清膏,将前面获得的细粉加入到获得的清膏中,干燥、粉碎成粉末,随后加入200g的淀粉,用醇浓度为70%乙醇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加入粉末和淀粉质量之和的4%的羧甲基淀粉钠、I %的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包衣,即得。
[0036]实施例3胶囊剂
称取翼首草16g、野苜蓿12g、穿心莲9g、厚朴12g、大叶桉叶16g、高良姜8g、山楂18g、半枝莲15g、溪黄草9g、栀子12g、紫珠叶15g、侧柏叶14g、苦地丁 10g、虎耳草12g、筋骨草18g、黄精8g、薏苡仁18g、茜草12g和三棱9g,切成碎块,混合在一起,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质量是2.8kg,第一次煎煮时间为2小时,第二次加水质量是2.2kg,第二次煎煮时间为I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度时,相对密度1.1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清膏含醇量达70%,静置24小时,回收乙醇,在50度时浓缩至相对密度1.32的清膏,将前面获得的细粉加入到获得的清膏中,干燥、粉碎成粉末,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2倍的微晶纤维素、0.2倍的淀粉、0.02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到胶囊内容物,将所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品。
[0037]实施例4临床试验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白肩风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34例;年龄23?68岁,平均49岁;白肩风病程2?8年。
[0038]诊断标准
白肩风常自头皮开始,重者泛发全身。临床辨治常分两种证型:
①干性。为大小不一的斑片,基底微红,上有弥漫而均匀的粉末状脱肩,在头皮部可堆叠很厚,梳发或搔抓时易于脱落,毛发干枯、伴有脱发。②湿性。多为红斑、糜烂、流滋,有油腻性的脱肩和结痂,或有臭味。在耳后和鼻部可有皲裂。眉毛因搔抓折断而稀疏。重者泛发全身。
[0039]治疗方法
口服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片剂1,每次口服两片,每片0.2g,每日服用3次,饭前10?30分钟口服。
[0040]临床观察疗效标准
治愈:经过2-10个月治疗后,各症状及临床体征消失,其他客观检查指标基本正常; 显效:经过2-10个月治疗后,各症状及临床体征减轻,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明显改善; 无效:经过2-10个月治疗后,各症状及临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改善或加重。
[0041]治疗结果:对100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69例患者取得治愈效果,15例串者显效效果,16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治愈率69%,总显效率84%,总无效率16%。
[0042]所有上述的首要实施这一知识产权,并没有设定限制其他形式的实施这种新产品和/或新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利用这一重要信息,上述内容修改,以实现类似的执行情况。但是,所有修改或改造基于本发明新产品属于保留的权利。
[004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治疗白肩风的中药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翼首草15-20g、野苜蓿10-25g、穿心莲8-16g、厚朴10_25g、大叶桉叶15_20g、高良姜6_15g、山楂9-18g、半枝莲15-20g、溪黄草8-16g、栀子10_25g、紫珠叶10_25g、侧柏叶8_22g、苦地丁 9-22g、虎耳草10-25g、筋骨草15-20g、黄精6-15g、薏苡仁10_25g、茜草8_16g和三棱6_15g。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白肩风的中药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翼首草15-18g、野苜蓿12-25g、穿心莲10-15g、厚朴10_20g、大叶桉叶15_20g、高良姜6-15g、山楂10-16g、半枝莲15-18g、溪黄草10_15g、栀子15_25g、紫珠叶15_25g、侧柏叶8-22g、苦地丁 12-22g、虎耳草15-25g、筋骨草15_18g、黄精8_15g、薏苡仁12_20g、茜草10-12g 和三棱 6-15g。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治疗白肩风的中药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枳实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翼首草16g、野苜蓿20g、穿心莲12g、厚朴16g、大叶桉叶18g、高良姜12g、山楂12g、半枝莲16g、溪黄草12g、栀子18g、紫珠叶16g、侧柏叶10g、苦地丁 14g、虎耳草16g、筋骨草16g、黄精10g、薏该仁13g、茜草Ilg和三棱8g。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治疗白肩风的中药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药物制备成片剂和胶囊剂。5.如权利要求1至2所述中用于治疗白肩风的中药药物,其特征在于:当制备成片剂时,包括, 第一步,按重量称取其余各原料药组分,切成碎块,混合在一起,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质量是该步获得的混合物的8?10倍,第一次煎煮时间为1.5?2小时,第二次加水质量是该步获得的混合物的6?8倍,第二次煎煮时间为0.5?I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度?85度时,相对密度1.08?1.1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清膏含醇量达70%,静置24小时,回收乙醇,在50度?55度时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2的清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细粉加入到第二步获得的清膏中,干燥、粉碎成粉末,随后加入50?200g的淀粉,用醇浓度为50?80%乙醇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加入粉末和淀粉质量之和的3?5%的羧甲基淀粉钠、0.5?1.5%的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包衣,即得。6.如权利要求1至2所述中用于治疗白肩风的中药药物,其特征在于:当制备成胶囊剂时,包括, 第一步,按重量称取其余各原料药组分,切成碎块,混合在一起,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质量是该步获得的混合物的8?10倍,第一次煎煮时间为1.5?2小时,第二次加水质量是该步获得的混合物的6?8倍,第二次煎煮时间为0.5?I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度?85度时,相对密度1.08?1.1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清膏含醇量达70%,静置24小时,回收乙醇,在50度?55度时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2的清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细粉加入到第二步获得的清膏中,干燥、粉碎成粉粉末,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1?0.3倍的微晶纤维素、0.1?0.3倍的淀粉、0.005?0.05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到胶囊内容物,将所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品。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白屑风的中药药物,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翼首草15-20g、野苜蓿10-25g、穿心莲8-16g、厚朴10-25g、大叶桉叶15-20g、高良姜6-15g、山楂9-18g、半枝莲15-20g、溪黄草8-16g、栀子10-25g、紫珠叶10-25g、侧柏叶8-22g、苦地丁9-22g、虎耳草10-25g、筋骨草15-20g、黄精6-15g、薏苡仁10-25g、茜草8-16g和三棱6-15g。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白屑风的中药药物,比西药能更好改善白屑风患者腹胀、早饱、恶心、呕吐等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临床疗效,且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可间断或长期服用,特别适用于不耐受胃肠促进动力药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IPC分类】A61K36/9062, A61P17/00
【公开号】CN105079653
【申请号】CN201510514047
【发明人】张翔
【申请人】张翔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