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牛球虫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359919阅读:来源:国知局
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细须草、酒草(《云南中草药选》)。为檀香科植物长叶百蕊草 或西域百蕊草的全草。辛;微苦;性凉。归肺;肝;脾经。解表清热;祛风止痉。主感冒;中 暑;小儿肺炎;惊风。①《云南中草药》:〃退热解痉,消炎杀虫。治小儿肺炎,咳嗽,肝炎,小 儿惊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虫积,血吸虫病。〃②《云南中草药选》:〃解表,清热。治感冒, 中暑,支气管炎。〃 地皮消:别名地皮胶、刀口药、蛆药(《云南中草药》)。为爵床科植物喜栎小苞爵床的全 草。味微苦;辛;性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痄腮;瘰疬;痈肿疮 毒;跌打骨折;外伤感染。1.《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骨折,淋巴结结核,腮 腺炎,外伤出血。2.《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拔毒,生肌,散瘀生新,杀虫。治急性化脓性扁桃 体炎,肺炎,疮毒脓肿,伤口感染生蛆。3.《贵州药植目录》:治劳伤,发表。
[0022] 雷公藤:别名黄藤、黄腊藤、菜虫药、红药、水莽草。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以 根、叶、花及果入药。苦、辛,凉。有大毒。祛风,解毒,杀虫。外用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发 痒,杀蛆虫、孑孓,灭钉螺,毒鼠。
[0023] 南瓜:别名麦瓜、瘌瓜、番南瓜、番瓜、倭瓜、阴瓜、北瓜、金冬瓜、冬瓜、伏瓜、金瓜、 老緬瓜、窝瓜、饭瓜、番蒲。【来源】药材基源:为萌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味甘;性平。归肺; 脾;胃经。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解毒消肿。主肺痈;哮证;痈肿;烫伤;毒蜂螫 伤。
[0024] 野牡丹根:别名王不留、痢疾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野壮丹的根。味酸; 涩;性平。健脾止泻;止血和瘀。主消化不良;食积腹痛;泻痢;便血;衄血;月经不调;风湿 痹痛;头痛;跌打损伤。
[0025] 阿魏:别名臭阿魏、细叶阿魏。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或阜康阿魏的树脂。苦、 辛,温。归脾、胃经。消积,散痞,杀虫。用于肉食积滞,瘀血症瘕,腹中痞块,虫积腹痛。
[0026] 虎杖:别名花斑竹、酸筒杆、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黄地榆。本 品为寥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有清热解毒,祛风利 湿,散瘀定痛,化痰止咳的作用,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癥瘕,咳嗽痰多,水火烫伤, 跌扑损伤,痈肿疮毒。
[0027] 拳参:别名紫参、草河车、刀剪药、铜罗、虾参、地虾、山虾。本品为寥科植物拳参的 干燥根茎。苦,凉;归肺、肝、大肠经。《现代实用中药》:〃内服治赤痢;含漱作口腔炎之收敛 剂;外用治痔疮及肿疡。〃《中药志》:〃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热病惊痫,手足抽搐,破伤 风,痈肿瘰疬,蛇虫咬伤。〃清热镇惊,理湿消肿。治热病惊搐,破伤风,赤痢,痈肿,瘰疬。
[0028] 大青叶:苦,寒;入肝、心、胃经。《本草纲目》:〃主热毒痢,黄疸,喉痹,丹毒。〃〃蓝 叶汁,解斑蝥、芫青、樗鸡,朱砂、砒石毒。〃《本草正》:〃治瘟疫热毒发狂,风热斑疹,痈疡肿 痛,除烦渴,止鼻衄、吐血,杀疳蚀、金疮箭毒。凡以热兼毒者,皆宜蓝叶捣汁用之。〃清热,解 毒,凉血,止血。
[0029] 青果:别名橄榄、黄榄、白榄。本品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干燥成熟果实。涩、酸、甘、 平;入肝、脾、肺三经。《本草纲目》:"青果,此果虽然,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八有色黄者不 堪,病物也。"功用清肺,利咽,生津,解毒。治咽喉肿痛,烦渴,咳嗽吐血,菌痢,癫痫,解河肠 毒及酒毒。
[0030] 木蝴蝶:本品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干燥成熟种子。味微苦,甘,性微寒;归肺、 肝、胃经。《滇南本草》:"定喘,消痰,破蛊积,除血蛊、气蛊之毒。又能补虚,宽中,进食。"《纲 目拾遗》:"治心气痛,肝气痛,下部湿热。又项秋子云,凡痈毒不收口,以此贴之。"利咽润肺, 疏肝和胃,敛疮生肌。主治咽痛喉痹,声音嘶哑,咳嗽,肝胃气痛,疮疡久溃不敛,浸淫疮。
[0031] 吊干麻:别名马断肠、萝卜药、大马桑、酸枣子藤(《中国经济植物志》),老虎麻 (《贵州草药》),苦树皮、菜药、棱枝南蛇藤、大钓鱼竿(《陕西中草药》)。为卫矛科植物苦皮藤 的根或根皮。辛;苦;凉;小毒。归肺;肝;肾经。祛风除湿;活血通经;解毒杀虫。主风湿 痹痛;骨折伤痛;闭经;疮疡溃烂;头癣;阴痒。
[0032] 蒲公英:蒲公英:性味甘,微苦,寒。入脾、胃、肾三经。清热解毒,拔毒攻痈,利尿 通淋。《本草经疏》:"蒲公英昧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乳痈属肝 经,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妇人乳痈肿乳毒,并宜生暖之良。"《滇南本草》:"敷诸疮肿 毒,疥颓癣疮;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疠结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清热解毒,消 痈散结。
[0033] 板蓝根:性味,苦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 舌绛紫暗,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痈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脑,乙 脑,肺炎,神昏吐衄,咽肿,火眼,疮疹;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 骨髓炎。
[0034] 贯众:别名止泺、贯节、贯渠、百头、虎卷、扁苻、贯来。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 的根茎及叶柄残基。性味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的 功效。可主治风热感冒,温毒发斑;血热出血;虫疾;本品还可用于治疗烧烫伤及妇人带下 等病证。
[0035] 娃娃拳:别名扁担杆子(《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麻糖果(《四川中药志》),拗山皮 (《贵州草药》),棉筋条、山络麻、狗糜子(江西《草药手册》)。为椴树科植物扁担杆的根、茎、 叶。甘;苦;温。归肝;脾;胃经。健脾益气;祛风除湿;固精止带。主脾虚食少;久脱肛;小 儿疳积;蛔虫病;风湿痹痛;遗精;崩漏;带下;子宫脱垂。
[0036] 豆黄:别名大豆黄(《干金方》)。【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皮黑色的种子(黑大 豆)蒸罨加工而成。豆黄:甘;温。归脾;胃经。祛风除湿;健脾益气。主湿痹;关节疹痛; 脾虚食少;胃脘妨闷;阴囊湿痒。
[0037] 石菖蒲:别名菖蒲叶、山菖蒲、水剑草、香菖蒲、药菖蒲。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 蒲的干燥根茎。辛、苦,温。归心、胃经。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 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0038] 玄参:别名元参、乌元参、黑参。本品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味甘、苦、咸,性 微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养阴生津。《纲目》:"肾水受伤,真阴失守,孤阳无根,发为 火病,法宜壮水以制火,故玄参与地黄同功。其消瘰疬亦是散火,刘守真言结核是火病。"《医 学衷中参西录》:"玄参,味甘微苦,性凉多液,原为清补肾经之药。又能入肺以清肺家烁热, 解毒消火,最宜于肺病结核,肺热咳嗽。"《日华子本草》:"治头风热毒游风,补虚劳损,心惊 烦躁,劣乏骨蒸,传尸邪气,止健忘,消肿毒。"具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的功效,主治温 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 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等证。
[0039] 当归:味甘、辛、苦,性温,入肝、心、脾经,补血和血,活血通络,润肠通便。《注解伤 寒论》:"脉者血之府,诸血皆属心,凡通脉者必先补心益血,故张仲景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者,用当归之苦温以助心血。"《本草新编》:"当归,味甘辛,气温,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无毒。 虽有上下之分,而补血则一。入心、脾、肝三脏。但其性甚动,入之补气药中则补气,入之补 血药中则补血,无定功也。"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汤通便的作用,用于血虚萎黄、眩晕 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等证。
[0040] 五味子:别名北五味子、辽五味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 成熟果实。性温,味酸、甘,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用于久嗽 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