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86258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脉管炎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复发性中、小动脉和静脉的节段性炎症性疾病,下肢多见。表现为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和游走性表浅静脉炎,严重者有肢端溃疡和坏死。目前认为本病是由于小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造成闭塞,致使局部缺血。半数伴有雷诺现象,男性多见,以吸烟者为多。吸烟与本病的经过和预后关系密切。
[0003]针对脉管炎的治疗,目前主要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一般选用药物有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及止痛药等。一般而言有局部和全身感染时需要使用抗生素,但长期使用病菌耐药性不可避免。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急性期可以使用,但存在影响内分泌导致多种并发疾病的情况。血管扩张剂如烟酸、盐酸妥拉苏林等,仅作为严重时权宜使用,扩张血管并不能阻止脉管炎的发生,反而会在长期使用后导致血管硬化,并发诸多疾病。另外一种药物右旋糖酐-40。长期应用有出血的可能,对急性发展期和溃疡坏疽伴有继发感染时不宜应用。经非手术方法治疗无效者,可行腰交感神经切除术、大隐静脉移植转流术或动脉血栓内膜剥离术。当肢端坏死边界局限后,在无菌情况下扩创,将坏死组织清除。对己形成指(趾)端坏疽者,要考虑截指(趾)术。
[0004]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于中医学“脱疽□脱痈”范畴,多由情志内伤,肝肾亏虚,寒湿侵袭,或寒邪郁久化热蕴毒,病久气血两虚,气血凝滞,经络闭阻不通,四肢气血失于濡养而致本病,本病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生与吸烟、性激素、寒冷潮湿、营养不良、遗传、外伤等因素有关,治疗疗效并不理想。祖国中医学博大精深,对于脉管炎的病理病机有一定研究,本发明根据中医辩治的理论,提供一种有效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有效提尚脉管炎的治疗成功率。
[0005]技术内容
[0006]中医认为,脉管炎的病因病机源于先天性微循环畸形,如短、缺、细、小,血液循环不畅通,致使静脉血管瘀滞,局部血管怒张,进一步导致血流缓慢,营养物质输送困难,机体组织因缺氧导致局部坏死,外在表现为日久皮肤发黑,由阴化热由阴化热,溃疡生疮为臁疮;动脉血管瘀滞,血供不好,多在足部、足趾和手趾,患处发凉、黑色,痛疼难忍,日久由阴化热,缺血性溃疡,重则骨质坏死为脱骨疽。风寒湿热性的脉痹症,因寒湿侵入皮肤、肌肉、血管,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动、静脉血管得不到畅通,患处肌肉骨质得不到供血和营养,造成缺血性坏死。日久肌肉溃疡,骨质坏死。在手足者为脱骨疽。其他因外伤、化学物浸蚀、静脉注射感染等,可造成血管粘连、坏死、硬化、梗塞,使血管不能正常的通运血液,缺血处肌肉骨质坏死溃疡为骨阴疽。多发生在手足四肢部位,基本症状行为自觉热感,手摸凉或热,疼痛难忍。
[0007]因此,此症的主要病机是因多种原因造成血管梗塞、气血不通,而致缺血性坏死溃疡。治疗原则上以舒通血管,活血化瘀为主,促使血管通畅和再生侧支循环。主方是活血化瘀,按症状、病因进行加减,辅以解毒、祛湿、消肿、止痛、活血散结、健脾肺、益肝肾之药。
[0008]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当下治疗脉管炎疾病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补益脾肺、活血逐瘀、通经解毒、敛疮生肌等功效,临床用于脉管炎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0009]本发明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成分组成:党参、白术、黄芪、全虫、蜈蚣、玄参、木香、山药、防风、牛膝、鳖甲、甲珠、赤苟、丹皮、桃仁、黄苳、丝瓜络、苍术、葛根、黄柏、龙胆草、吴茱萸、栀子。
[0010]本发明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各成分重量份配比为:党参25-30份、白术8-12份、黄芪15-20份、全虫3-5份、蜈蚣3_5份、玄参10-15份、木香3_6份、山药25-30份、防风6-8份、牛膝5-8份、鳖甲17-20份、甲珠15-22份、赤芍8_10份、丹皮9_12份、桃仁6-9份、黄芩5-8份、丝瓜络5-9份、苍术4-6份、葛根10-15份、黄柏7-12份、龙胆草4_6份、吴茱萸2-4份、栀子6-9份。
[0011]本发明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用方法为:按上述处方量选配药材,置于煎锅中,加入4-6倍处方重量清水,武火烧开,文火继续煎煮30分钟,冷却,滤去药渣,所得药液加入少量蜂蜜调味。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饭后服用。
[0012]本发明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选用的各组分药材的药理学功效如下: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黄苗,补脾益气,补肺固表,利尿消肿,排脓,敛疮生肌;全虫,消炎攻毒,通络止痛;蜈蚣,息风镇痉,功毒散结;玄参,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泻火解毒;木香,行气止痛,调中导滞;山药,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防风,祛风,胜湿,止痛;牛膝,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鳖甲,养阴清热,平肝熄风,软坚散结;甲珠,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丹皮,清热,凉血,和血,消瘀;桃仁,破血行瘀,润燥滑肠;黄芩,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丝瓜络,通经活络,清热化痰;苍术,健脾,燥湿,解郁,辟秽;葛根,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定惊;吴茱萸,散热止痛,降逆止呕;栀子,抗炎抑菌。
[0013]本发明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组合物,经十余年临床使用效果较好。有效达到90%以上,治愈率80%以上,骨质坏死,足手骨脱落后,亦可恢复愈合,无需截肢。
[0014]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使用常用药材,无昂贵、稀有药材,因此费用低廉,加之汤剂给药,沿袭了中医药传统,具有较好的使用和治疗操作性。
[0015]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以根据制剂学原理,开发成不同给药途径和剂型的药物,口服片剂、胶囊剂、丸剂、散剂、口服液均可。
[0016]主要参考文献:[1]林湘玉.脉管炎用药的选择[J].海峡药学,2013,25(1):233 ; [2]于厚波.脉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J].黑龙江医学,2005,29 (11):874 ;[3]崔国英.云南白药治疗脉管炎,2001,10(20):1973 ; [4]王雷,辛世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疗现状[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7,34(12):834 ;[5]魏明,韩万峰.气血理论在脉管炎治疗中的指导作用[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3,19 (9):55;[6]范颖,代远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进展[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32:33; [7]张红英.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护理体会[J].云南中药杂志,2007,28 (6):56 ;[8]佚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方[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 (7):26;[9]王孝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析义[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0):1407 ; [10]刘异,魏明.自拟中药汤方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 (2):242 ; [11]钮静,张兰.脉管炎洗剂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 (6):653 ;[12]邢天天.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饮食调护[J].辽宁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