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中暑的内服药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386359阅读:来源:国知局
,有香气,取出, 放凉; (3) 将除白兰花、火麻仁和扁豆花外的其余11味原料药置于锅中,加入11味原料药6. 6 倍的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37分钟,滤出药液; (4) 将步骤(2)所得放入步骤(3)盛有药渣的锅中,加入12味原料药5. 4倍的水,煎煮 28分钟,滤出药液; (5) 将步骤(1 )、步骤(3)和步骤(4)所得药液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23的浸膏,加 入糊精和鹿糖,糊精的重量为浸霄重量的1. 1倍,鹿糖的重量为浸霄重量的1. 9倍,以80% 乙醇制粒,干燥,将药物颗粒装入胶囊中,每粒胶囊中装有药物颗粒〇. 4g,即得。
[0027] 典型病例三:陈XX,女,55岁。陈女士在夏季干农活时,突然出现发热、头痛、头晕、 小腿肌肉剧烈疼痛、胸闷、恶心症状。到附近医院检查,诊为中暑。服用药物后,无明显好转。 服用本实施例所得防治中暑的内服药胶囊剂,一日三次,每次2粒,温水送服。服用两天,所 有症状消失。
[0028] 实施例5-种防治中暑的内服药,取下述重量份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为 550g):麦门冬13份,山杜仲12份,丁香寥11份,飞廉10份,白兰花12份,倒水莲11份,女 娄菜12份,火麻仁10份,百蕊草12份,木半夏果实10份,斑叶兰13份,大酸浆草10份,心 叶荆芥11份,扁豆花10. 5份。
[0029] 上述防治中暑的内服药汤剂的制备方法是: (1)将白兰花和扁豆花置于锅中,加入两味原料药7. 3倍的水,煎煮14分钟,滤出药 液; (2 )取火麻仁,洗净,80 °C真空干燥4小时,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有香气,取出, 放凉; (3) 将除白兰花、火麻仁和扁豆花外的其余11味原料药置于锅中,加入11味原料药6. 6 倍的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37分钟,滤出药液; (4) 将步骤(2)所得放入步骤(3)盛有药渣的锅中,加入12味原料药5. 4倍的水,煎煮 28分钟,滤出药液; (5 )将步骤(1)、步骤(3 )和步骤(4 )所得药液合并,即得。
[0030] 本发明所用主要中药原料的药理如下: 麦门冬:基原: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或沿阶草的块根。药性:甘;微苦;寒。归肺、胃、心经。 功用主治: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主肺燥干咳;肺痈;阴虚劳嗽;津伤口渴;消渴; 心烦失眠;咽喉疼痛;肠燥便秘;血热吐衄。
[0031] 山杜仲:基原:为卫矛科植物疏花杜仲的根及树皮。药性:甘;辛;微温。归肝、肾、 脾经。功用主治:祛风湿;强筋骨;活血解毒;利水。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跌打骨折;疮 疡肿毒;慢性肝炎;慢性肾炎冰肿。
[0032] 丁香寥:基原:为柳叶菜科植物丁香寥的全草。药性:味苦;性寒。功用主治:清 热解毒;利尿通淋;化瘀止血。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湿热泻痢;黄疸;淋痛;水 肿;带下;吐血;尿血;肠风便血;疔肿;疥疮;跌打伤肿;外伤出血;蛇虫、狂犬咬伤。
[0033] 飞廉:基原:为菊科植物飞廉的全草或根。药性:微苦,平。归肺、膀胱、肝三经。功 能主治:祛风,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治风热感冒,头风眩晕,风热痹痛,皮肤刺痒,尿路感 染,乳糜尿,尿血,带下,跌打瘀肿,疔疮肿毒,汤火伤。
[0034] 白兰花:基原:为木兰科植物白兰的花。药性:苦,辛,性微温。功用主治:化湿,行 气,止咳。主胸闷腹胀,中暑,咳嗽,前列腺炎,白带。
[0035] 倒水莲:基原:为毛茛科植物峨眉唐松草的全草。药性:味苦;性寒。归肝、大肠经。 功用主治: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截疟。主治湿热黄疸,腹痛泻痢;目赤肿痛;疟疾寒热。
[0036] 女娄菜:基原:为石竹科植物女娄菜的全草。药性:辛;苦;性平。归肝、脾经。功 用主治:活血调经;下乳;健脾;利湿;解毒。主月经不调;乳少;小儿疳积;脾虚浮肿;疔疮 肿毒。
[0037] 火麻仁:基原:为桑科大麻属植物大麻的种仁。成分:种子含胡芦巴碱,L-右旋异 亮氨酸三甲铵乙内酯。种子含脂肪酸及脂类:硬脂酸,花生酸,木蜡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等。 药性:甘,平。归脾、胃、大肠经。功用主治:润燥滑肠,利水,活血。主治肠燥便秘,风痹,消 渴,风水,脚气,热淋,痢疾,月经不调,疮癣,丹毒。
[0038] 百蕊草:基原:为檀香科植物百蕊草或其变种长梗百蕊草的全草。药性:辛,微苦, 性寒。归脾、肾经。功用主治:清热,利湿,解毒。主风热感冒,中暑,肺痈,乳蛾,淋巴结结 核,乳痛,_肿,淋证,黄疽,腰痛,遗精。
[0039] 木半夏果实:基原:为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的果实。药性:淡;涩;温。功用主治: 平喘;止痢;活血消肿;止血。主哮喘;痢疾;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痔疮下血;肿毒。
[0040] 斑叶兰:基原:为兰科植物大斑叶兰、小斑叶兰、大花斑兰或绒叶斑叶兰的全草。 药性:甘;辛;平。功用主治:润肺止咳;补肾益气;行气活血;消肿解毒。主肺痨咳嗽;气管 炎;头晕乏力;神经衰弱;阳痿;跌打损伤;骨节疼痛;咽喉肿痛;乳痈;疮疖;瘰疬;毒蛇咬 伤。
[0041] 大酸浆草:基原:为寥科植物戟叶酸模的根或全草。药性:酸;涩;微辛;性温。功 用主治: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止咳;止血。主感冒;头痛;风湿关节痛;咳喘;跌打损伤;崩 漏。
[0042] 心叶荆芥:基原:为唇形科植物心叶荆芥的全草。药性:味辛;性凉。功用主治:疏 风清热;活血止血。主外感风热;头痛咽痛;麻疹透发不畅;吐血;衄血;外伤出血;跌打肿 痛;疮痈肿痛;毒蛇咬伤。
[0043] 扁豆花:基原:为豆科植物扁豆的花。药性:平;甘淡;无毒。归脾、胃、大肠经。功 用主治:解暑化湿,和中健脾。主夏伤暑湿,发热,泄泻,痢疾,赤白带下,跌打伤肿。
[0044] 试验例1本发明所得防治中暑的内服药(实施例5)的临床应用:2011年6 月-2012年8月,在2所医院筛选310例中暑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其中男142例,女168例; 年龄最大66岁,最小25岁;病程最长8天,最短2天。随机分成实验组155例,对照组155 例。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病程及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0045] 实验组服用本发明所得产品,服用方法:口服,一日两次,每次160mL(温热)。对照 组使用暑症片、十滴水、解暑片等药物治疗。两组病例均治疗2天后,进行疗效评价。
[0046] 疗效情况判断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总有效包括治愈和好转。结果如表1所示。
[0047] 表1 :本发明所得防治中暑的内服药效果验证
音. 治疗效果:实验组治愈142例(91. 61%),显效12例(7. 74%),无效1例(0. 65%),总有效 率99. 35%。对照组治愈98例(63. 22%),显效34例(21. 94%),无效23例(14. 84%),总有效 率为85. 16%。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0048] 本发明以麦门冬、山杜仲、丁香寥和飞廉等为主要原料药,制成防治中暑的内服 药。方中麦门冬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山杜仲祛风湿;强筋骨;活血解毒;利水。 丁香寥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化瘀止血。飞廉祛风,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白兰花化湿,行 气,止咳。倒水莲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截疟。女娄菜活血调经;下乳;健脾;利湿;解毒。火 麻仁润燥滑肠,利水,活血。百蕊草清热,利湿,解毒。木半夏果实平喘;止痢;活血消肿;止 血。斑叶兰润肺止咳;补肾益气;行气活血;消肿解毒。大酸浆草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止咳; 止血。心叶荆芥疏风清热;活血止血。扁豆花解暑化湿,和中健脾。诸药合用,共奏益胃生 津、补肾益气、发汗解表、疏风清热、解暑化湿、凉血解毒之效,能够有效防治中暑。
[00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