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处理器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37097阅读:来源:国知局
端部的操作部20以及设于操作部20的顶端侧的操作部安装机构40。
[0035]首先,说明与穿刺针I 一起使用的内窥镜100。以下,列举内窥镜为能够观察内窥镜插入部的前方的所谓的直视型内窥镜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内窥镜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内窥镜也可以是能够观察内窥镜插入部的侧方的所谓的侧视型的内窥镜。另外,作为内窥镜,也可以使用不仅能够进行借助于可见光线的观察而且能够进行借助于超声波的观察的、所谓的超声波内窥镜。
[0036]内窥镜100具有公知的结构。如图1所示,内窥镜100包括软性且纵长的内窥镜插入部110和设于内窥镜插入部110的基端部的内窥镜操作部120。在内窥镜插入部110的顶端侧设有能够弯曲操作的弯曲部111。安装于弯曲部111的未图示的操作线贯穿于内窥镜插入部110内,并延伸至内窥镜操作部120。在内窥镜插入部110的顶端面上,虽未图示,但是以暴露的状态设有光导件和具有CCD的摄像单元。在内窥镜插入部110内,沿着内窥镜插入部I1形成有上述通道112。通道112的顶端部在内窥镜插入部110的顶端面开□O
[0037]在内窥镜操作部120上设有用于操作上述操作线的角度旋钮121、用于操作未图示的光源、监视器、上述摄像单元等的开关122。通过操作角度旋钮121,能够使弯曲部111向期望的方向弯曲。在内窥镜操作部120的顶端侧设有由不锈钢等金属形成且形成有通孔123a的钳子插入管头123。钳子插入管头123设于通道112的基端部。钳子插入管头123的通孔123a与通道112相连通。
[0038]在钳子插入管头123上嵌合有由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的转接器钳子塞125。转接器钳子塞125具有形成为筒状的转接器主体126、设于转接器主体126的外周面的基端部的卡定部127以及设于转接器主体126的外周面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的凸缘128。利用钳子插入管头123和转接器钳子塞125构成插入口 129。转接器主体126的通孔126a的内径稍微小于钳子插入管头123的通孔123a的内径。在转接器钳子塞125上设有用于防止液体从钳子插入管头123侧经由通孔126a向外部流出的未图示的止回阀。
[0039]接着,进行穿刺针I的说明。如图2所示,插入部10具有护套11和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贯穿于护套11的针管12。护套11形成为能够贯穿于内窥镜100的通道112的外径。护套11能够由聚醚醚酮(PEEK)、氟系树脂、烯烃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以及尼龙系(聚酰胺系)树脂、金属制的线圈等形成。针管12形成为管状。针管12的顶端通过相对于护套11的轴线(中心轴线)C倾斜地进行切掉而形成得较锐利,使得能够刺入生物体组织内。优选的是,形成针管12的材料是具有挠性、并且具有即使在外力作用下弯曲也容易恢复为直线状态的弹性的材料。作为这种材料,能够列举不锈钢合金、镍钛合金、钴铬合金等合金材料。
[0040]如图2和图3所示,操作部20具有形成为圆筒状的连结构件21、以能够沿轴线C方向移动的方式插入到连结构件21的基端部的滑动支承件22以及安装于滑动支承件22的基端部的滑动件23。如图3所示,在连结构件21的顶端面的中央部,以与轴线C同轴的方式形成有朝向基端侧凹陷的大径凹部21a。作为该大径凹部21a的底面的支承面21b的顶端侧暴露于外部。在大径凹部21a的支承面21b的中央,以朝向基端侧凹陷并且与轴线C同轴的方式形成有比大径凹部21a小径的小径凹部21c。在大径凹部21a的支承面21b上且比小径凹部21c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形成有圆筒状的筒状槽21d。连结构件21利用公知的树脂材料一体形成。
[0041]在小径凹部21c内卡合有由不锈钢等金属形成的操作部支承管构件(支承管)26的基端部,操作部支承管构件26利用未图示的粘接剂等固定于连结构件21。操作部支承管构件26沿轴线C方向延伸。在操作部支承管构件26内和连结构件21内,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贯穿有插入部10。操作部支承管构件26的外径稍微小于内窥镜100的钳子插入管头123的通孔123a的内径,操作部支承管构件26能够向插入口 129内插入。
[0042]如图2所示,通过拧紧设于连结构件21与滑动支承件22之间的螺钉27,能够在调节了连结构件21和滑动支承件22的在轴线C方向的位置的状态下将连结构件21与滑动支承件22之间固定。在滑动支承件22的外周面的基端部,沿着轴线C形成有未图示的滑动槽。在滑动支承件22上固定有护套11的基端部,在滑动支承件22内,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贯穿有针管12。滑动件23外套于滑动支承件22的滑动槽,并以能够沿轴线C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滑动支承件22。通过拧紧设于滑动支承件22与滑动件23之间的螺钉28,能够在调节了滑动支承件22和滑动件23的在轴线C方向的位置的状态下将滑动支承件22与滑动件23之间固定。针管12的基端部固定于滑动件23,针管12的管路与设于滑动件23的基端部的连接口 29的开口 29a相连通。该连接口 29的开口 29a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开口29a拆装的、公知的注射器等。
[0043]如图2和图3所示,在连结构件21的顶端部设有上述操作部安装机构40,当插入部10贯穿于内窥镜100的通道112时,上述操作部安装机构40将操作部20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插入口 129。操作部安装机构40具有以能够沿与轴线C交叉的交叉方向D滑动的方式设于连结构件21的连接滑动件41和设于连结构件21的大径凹部21a内的限制构件42。
[0044]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滑动件41包括形成为沿与轴线C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板状的滑动件主体45和从滑动件主体45的边缘部朝向顶端侧延伸的加强构件46。另外,在图4中剖切示出了滑动件主体45的一部分。在滑动件主体45上形成有大径孔45a、内径比大径孔45a的内径小的小径孔45b以及使大径孔45a与小径孔45b相连通的连通孔45c。在沿图4所示的轴线C方向(滑动件主体45的厚度方向)观察时,在滑动件主体45上分别形成有从与大径孔45a的交叉方向D正交的宽度方向E的边缘部凹陷、并沿轴线C方向贯穿的卡定孔45d(—个卡定孔45d未图示)。大径孔45a的除一对卡定孔45d以外的部分的宽度方向E的内径大于内窥镜100的插入口 129的卡定部127的外径。小径孔45b的宽度方向E的内径小于内窥镜100的卡定部127的外径,且大于转接器主体126的外径。在连结构件21中,虽未图示,但是在与轴线C正交的面上形成有滑动槽。利用该滑动槽,连接滑动件41被限制为相对于连结构件21仅沿交叉方向D滑动。
[0045]如图3?图5所示,限制构件42包括形成为圆筒状的插入口抵接部48和设于插入口抵接部48的顶端面的一对滑动件抵接部49。插入口抵接部48具有形成为圆板状并且在中央部形成有通孔48a的抵接部主体48b和圆筒状的引导壁48c。引导壁48c以朝向基端侧突出的方式设于抵接部主体48b的基端面。引导壁48c能够贯穿于连结构件21的筒状槽21d。各个滑动件抵接部49形成为沿轴线C方向延伸的棒状,并以隔着通孔48a的方式分别设于抵接部主体48b的顶端面的边缘部。一对滑动件抵接部49的间距与一对卡定孔45d的间距相等。在抵接部主体48b的顶端面上的滑动件抵接部49的交叉方向D的一侧(第二方向)D1和另一侧(第一方向)D2分别设有支承部48d。支承部48d的轴线C方向的长度比滑动件抵接部49的轴线C方向的长度短。
[0046]构成连接滑动件41的滑动件主体45和加强构件46例如由聚碳酸酯、聚缩醛等这样的树脂材料一体形成。另外,构成限制构件42的插入口抵接部48和一对滑动件抵接部49例如由聚碳酸酯、聚缩醛等这样的树脂材料一体形成。在连结构件21的筒状槽21d内配置有螺旋弹簧等弹簧构件(施力构件)50。弹簧构件50的基端部卡定于筒状槽21d的底面,弹簧构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