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湿痹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460908阅读:9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风湿痹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一种治疗风湿搏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所述组合物的制备和制药应用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类风湿关节炎巧heumatoidArt虹itis,简写为RA)是一种W慢性对称性多关节 炎症为表现的致残率很高的全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晨僵当气压降低,或 溫度升高疼痛加剧,晚期关节强直崎形,活动功能严重受损,W致劳动力丧失或造成残 疾,有学者称其为"不死的癌症",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类风湿系当今最常见及最 多发的疾病之一,其对人群的危害至为严重。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为0. 1~1% ; 我国发病率为0. 34%~1. 08%,全国有400万~1300万患者之多,W女性居多,各年龄 组均可发病,高峰年龄在40~50岁。该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消耗性、反复发作性的 W关节症状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称之为白虎历节、顽搏。有病程缠绵难愈、其痛彻 骨、致残率高的特点,发病10年后只有50%的患者能够继续工作,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 康的常见病,故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但迄今对该病尚无特异性药物。
[0003] RA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认为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已被普遍承认。具有 HLA-DR4和DW4型抗原者,对外界环境条件、病毒、细菌、神经精神及内分泌因素的刺激具有 较高的敏感性,当侵袭机体时,改变了HLA的抗原决定簇,使具有HLA的有核细胞成为免疫 抑制的祀子。由于HLA基因产生可携带T细胞抗原受体和免疫相关抗原的特性,当外界刺激 因子被巨隧细胞识别时,便产生T细胞激活及一系列免疫介质的释放,因而产生免疫反应。 该病的病变组织变化虽可因部位而略有变异,但基本变化相同。其特点有:①弥漫或局限性 组织中的淋己或浆细胞浸润,甚至淋己滤泡形成。②血管炎,伴随内膜增生管腔狭小、阻塞, 或管壁的纤维蛋白样坏死。③类风湿性肉芽肿形成。
[0004] RA特征性的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炎性病变,在临床表现上病情和病程 有个体差异,如:从短暂、轻微的少关节炎到急剧进行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W近端指间关 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并伴活动受限。关节炎常表现为对称性、 持续性肿胀和压痛,晨僵常长达1小时W上。最为常见的关节崎形是腕和肘关节强直、掌指 关节的半脱位、手指向尺侧偏斜和呈"天碟颈"样及钮孔花样表现。重症患者关节呈纤维性 或骨性强直,并因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疫李失去关节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除关节症状 夕F,还可出现关节外或内脏损害,如类风湿结节,屯、、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等病变。病变呈持 续、反复发作。由此可见,RA的治疗成功与否及今后能否免于致残主要取决于RA在发病1 年W内的合理治疗。据报道如果1年之内没合理治疗,可能有20%的患者获得自然缓解, 但约有80%会陷入慢性发展及功能恶化,其中又有50%会在10年内停止工作,因此要及 时合理治疗。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矫正手术、保健教育、功能锻炼、 屯、理教育等,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症状、改变病情。药物治疗主要有一线药即内服非酱类药 物(NSAID巧,二线药即抗风湿药(SAARD巧,S线药即糖皮质激素(激素)。一线药品品种 繁多,如消炎痛、布洛芬等,主要功能镇痛、退热、抗炎,但运类药并不能抑制病情的进展 而且又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消化道溃瘍,胃及大小肠黏膜的出血。据报道 NSAIDS诱发胃溃瘍的发生率可达15%~30%,因此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为此还可W加 服雷尼替下之类药,另外可用奥湿克(ARTHROTEC)可显著降低NSAIDS诱发的胃溃瘍(约 40%~50% )及致命性溃瘍穿孔(约90% )己线药也有较强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但 大量长期应用又可引起糖尿病、感染及骨坏死等;二线药的毒性也是显而易见的。MTX有肝 毒性,美国对16500例RA患者用MTX治疗有24例发现肝肿大,此毒副反应又多见于原有 肝病者、老年患者及长期用MTX的患者。MTX也可引起肺毒性、环胞菌素(CY巧可引起肾毒 性等毒副作用。因此,寻求高效低毒、阻止病情进展的新药,仍是摆在世界医学界面前的一 项公关难题。 阳0化]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却渊远流长,积累了精辟的理论和丰富的防治方 法。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搏证"等范畴。搏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 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杨所导致的,W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 至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素问?搏论》曰:"风寒湿=气杂至,合而为 搏。有因卫阳虚疏、风邪入络而成;有因湿热伤气或入血络而成;有署伤气,湿热入络而成; 有风湿肿痛而成;有气滞热郁而成……。"奠定了中医学对搏证认识的基础。《伤寒论》《金 匿要略》则从湿病、历节论治,认为发病机理为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肌表、经络、关节,W 及机体阳气、阴液亏虚,致经络搏阻而成,临证有表里寒热虚实之分,治疗有汗、溫、清、补等 法。《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治搏颇多新见。如首次提出"风毒"之概念,用毒邪的病理概 念去认识历节病之发病规律,开拓了新的思路。热毒流入四肢历节肿痛,治W犀角汤,发展 了仲景治搏方法。独活寄生汤,首载于《千金要方?诸风》,至今仍为治搏名方。金元时期, 子和倡用汗、吐、下法治搏。丹溪明确提出有疲,二陈汤加酒炒黄琴、弟活、苍术等。注重气 血疲疲,主张除湿桂疲,疏通气血。《医学入口》、《医林绳墨》有类似风湿结节之记载。《证治 准绳》论搏,广揃前贤学说而不杂,详述其证治之要,兼发己见。云:"热搏者,脏腑移热复遇 外邪。"张景岳峻补真阴是为发明。李中梓《医宗必读》对之治疗原则予W较好地概括:"治 外者,散那为急:治脏者,养正为先。治行搏者,散风为主,桂寒利湿仍不可废,大抵参W补 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痛搏者,散寒为主,疏风燥湿,仍不可缺,大抵参W补 火之剂,非大辛大溫不能释其寒凝之害也;治着搏者,利湿为主,桂风散寒亦不可缺,大抵参 W补脾补气之剂,盖±强可W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医林改错?搏证有疲血说》论搏 重疲血,身痛逐疲汤乃治搏之要方。叶天±《临证指南医案》于搏证之治颇多发挥,如热搏、 湿热搏、顽搏、久搏,主用虫类捜剔,新邪宜急散,宿邪宜缓攻。在病机的研究上,历代医家大 多数认为RA发病除风、寒、湿S气杂至合而为搏外,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机体素体虚弱、气 血不足、脾胃虚弱、肝肾亏损。

【发明内容】
阳006]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风湿搏痛的中药组合物;
[0007]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000引本发明的目的之S在于提供该中药组合物在制备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0009]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风湿搏痛的中药组合物,它是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药材组成:
[0010] 秦巧15%~30%、银扁担10%~20%、角葛10%~20%、等麻10%~20%、党参 8%~15%、丹参8%~15%、红花8%~15% ;
[0011] 其中,对于上述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进一步优选地方案,所述药材的重量百分比 为:
[0012] 秦巧18%~25%、银扁担12%~18%、角葛12%~18%、等麻12%~18%、党参 8%~12%、丹参8%~12%、红花8%~12% ;
[0013] 进一步,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优选地方案,所述药材的重量百分比为:
[0014] 秦巧22%、银扁担16%、角葛16%、等麻16%、党参10%、丹参10%、红花10% ;
[0015] 又进一步,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优选地方案,所述药材的重量百分比为:
[0016] 秦巧25%、银扁担18%、角葛12%、等麻12%、党参12%、丹参12%、红花9% ;
[0017] 再进一步,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优选地方案,所述药材的重量百分比为:
[0018] 秦巧18%、银扁担15%、角葛15%、等麻18%、党参10%、丹参12%、红花12%。
[0019] 其中秦巧为方中君药,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W根入药。性辛微溫,入胃、肝、胆 经,宣搏止痛,舒筋活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秦巧主寒热邪气,寒湿风搏,肢 节痛、下水、利小便。"银扁担、角葛、等麻,协同君药通搏止痛,共为方中臣药。其中银扁担, 为毛良科植物秦岭搜斗菜的根,具有桂疲生新,镇痛,桂风;收载于《陕西中草药》、《中华本 草》;角葛,为紫蔵科植物角葛的全草,具有调经活血,桂风湿之功效;等麻,为等麻科植物 宽叶等麻、等麻、狭叶等麻、麻叶等麻的全草,具有桂风通络之作用;佐W党参、丹参、红花补 气、活血、通络;W上7味药共奏桂风除湿,活血桂疲之目的,达到了元气充盛,风、寒、湿、热 搏自愈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