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61355阅读:1438来源:国知局
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 物。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 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管等食管临近的组织损害。胃食管反流病男性多于女性, 胃食管反流病在北京、上海两地的患病率为5. 77%。烧心和反流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除此 之外还可出现胸痛、吞咽困难、咳嗽等不适。中医学并无胃食管反流病的记载,但根据其临 床表现大致可将本病归于"吐酸"病的范畴。其病机根本为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胃气及胃 液上逆而发为本病。
[0003]目前药物治疗主要为控制症状、改善病情、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粘膜等,以抑 酸、保护胃粘膜为主,临床上以质子栗抑制剂为主,此类药物可缓解炎症并减轻烧心、泛酸 等不适,但易反复发作,长期应用此类药物,对身体伤害大且副作用多。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廉、 无毒副作用的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
[0005]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 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柴胡5~9、白芍4~7、枳壳4~8、川楝 子4~7、兀胡4~8、黄连5~8、吴茱萸6~9、郁金6~9、鸡内金7~9、威灵仙6~9、 三七2~5、白及6~9、乌贼骨2~5、浙贝母4~6、瓦愣子2~4、牡販4~6、炙甘草2~ 4、珍珠母7~9,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
[000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疗效显著、成本低廉、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08] 实施例1:
[0009] 采用柴胡、白芍、枳壳、川楝子、元胡、黄连、吴茱萸、郁金、鸡内金、威灵仙、三七、白 及、乌贼骨、浙贝母、瓦楞子、牡蛎、炙甘草、珍珠母为原料制备而成。其组分(重量)每副为 柴胡7、白芍6、枳壳6、川楝子5、元胡6、黄连6、吴茱萸7、郁金7、鸡内金8、威灵仙7、三七 4、白及8、乌贼骨3、浙贝母5、瓦楞子3、牡蛎5、炙甘草3、珍珠母8。取上述18味原料,总重 量为176克,加水800~900毫升在室温下浸泡5~6小时,文火煎熬至60~80分钟,去 渣得滤液150毫升左右,药渣再加入水200~300ml,煎熬20~30分钟,去渣得滤液50~ 70毫升,共得200~220毫升左右的药汁,即制得本发明汤剂。装入无菌玻璃瓶内,密封瓶 盖备用,每日1剂分2次口服,早晚各一次,每次空腹服100~110毫升。
[0010] 本发明柴胡功能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本品辛行苦泄,性善条达肝气,疏 肝解郁,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所致的泛酸切中病机,效果良好;白芍功能养血敛阴、肉冠 之痛、平抑肝阳,本品酸敛肝阴,养血柔肝止痛,临床常与柴胡相配伍;枳壳功能破气消积、 化痰除痞,对于肝气不舒,肝胃不和之泛酸效果良好;川楝子、元胡相配为金铃子散,功能疏 肝解郁,通经行气,切中肝胃不和之病机;黄连、吴茱萸相配为左金丸,为中医治疗泛酸之专 方,对于肝胃不和引起的泛酸、烧心有殊效;郁金、鸡内金相配为二金散,二者一疏肝气,一 行胃气,共奏疏肝和胃之功;威灵仙能通行十二经,对于各经气滞皆有效果;三七、白及二 者相配功能止血、生肌、消肿、止痛,对于肝胃不和,血络内伤者有效;乌贼骨、浙贝母、瓦楞 子、牡蛎珍珠母此四位药皆能制酸、止痛,为临床治疗烧心、泛酸必用之品;炙甘草调和诸 药。
[0011] 本发明各原料还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份)混合的实施例来实现。其加工工艺 与实施例1相同。
[0012]
[0013] 下面结合我院进行的临床试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0014] 1、一般资料
[0015] 100例患者中,年龄25-71岁,病程多在3个月到10年,平均年龄62岁。
[0016] 2、诊断标准
[0017] 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专家组《中国胃食管反流 病共识意见》(2006年,三亚)。
[0018] (1)临床症状
[0019] 当患者出现包括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或不适、嗳气等典型症状,或同时出现咽 喉不适、咳嗽等食管外症状时,可考虑为胃食管反流病。如能证实存在食管黏膜炎症和/或 反流,则能明确诊断。
[0020] (2)内镜检查
[0021] 内镜检查可明确有无反流性食管炎(RE)及Barrett食管(BE)。
[0022] RE的分级参照1994年美国洛杉矶世界胃肠病大会制订的LA分类法。
[0023] A级:食管黏膜有一个或几个黏膜破损,直径小于5mm;
[0024] B级:一个或几个黏膜破损,直径大于5mm,但破损间无融合现象;
[0025] C级:超过2个皱襞以上的黏膜融合性损伤,但小于75%的食管周径;
[0026] D级:黏膜破损相互融合范围累积至少75%的食管周径。
[0027] BE的诊断主要根据内镜检查和食管黏膜活检,当内镜检查发现食管远端有明显的 柱状上皮化生并得到病理学检查证实时,即可诊断为BE。
[0028] 3、治疗方法
[0029] 服用实施例汤剂,每日1剂分2次口服,早晚各一次,每次空腹服100~110毫升 10天为1疗程。
[0030] 4、治疗结果:
[0031] 4. 1治疗评定标准,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中医 诊疗共识意见》进行评价。
[0032] 痊愈:症状消失。
[0033] 显效:症状改善百分率彡80%。
[0034] 进步:50%<症状改善百分率< 80%。
[0035] 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 50%。
[0036] 恶化:症状改善百分率负值。
[0037] 痊愈和显效病例数计算总有效率。
[0038] 4. 2结果:10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56例(56. 00% ),显效32例(32. 00% ),进步 12例(12.00%),恶化0例(0%),总有效率为88.00%。
[0039] 典型病例
[0040] 1、周某,男,39岁,烧心、泛酸3年余,患者近3年来烧心、泛酸反复发作,曾多次 行电子胃镜检查提示胃食管反流病,多次口服质子栗抑制剂,服药时症状可缓解,停药后复 发。患者现烧心、泛酸甚,伴嗳气不舒,感上腹部胀满不适,口苦、口中异味。检查:腹软,腹 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肾区无叩击痛。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3个疗 程,烧心、泛酸明显减轻,其余症状也呈缓解趋势,继续服用3个疗程,痊愈,半年后随访无 复发。
[0041] 2、万某,女,60岁,烧心、泛酸反复发作8年余。患者近8年反复出现烧心、泛酸等 不适,未引起患者足够重视,也未系统治疗,在家自服当地中医药物,效果不理想,遂来我院 行电子胃镜检查提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目前烧心、泛酸,伴嗳气不舒,上腹部胀满不舒,口 苦,感两侧胁肋部胀满不适。检查:腹软,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肾区无叩击痛。诊断:胃 食管反流病。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1剂,3个疗程后,烧心、泛酸减轻,肿胀消失,其余症状 减轻。继续服用4个疗程,痊愈,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主权项】
1. 一种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 成:柴胡5~9、白苟4~7、枳壳4~8、川楝子4~7、兀胡4~8、黄连5~8、吴茱萸6~ 9、郁金6~9、鸡内金7~9、威灵仙6~9、三七2~5、白及6~9、乌贼骨2~5、浙贝母 4~6、瓦楞子2~4、牡蛎4~6、炙甘草2~4、珍珠母7~9,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煎 熬后去渣得滤液。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药物配方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柴胡5~9、白芍4~7、枳壳4~8、川楝子4~7、元胡4~8、黄连5~8、吴茱萸6~9、郁金6~9、鸡内金7~9、威灵仙6~9、三七2~5、白及6~9、乌贼骨2~5、浙贝母4~6、瓦楞子2~4、牡蛎4~6、炙甘草2~4、珍珠母7~9,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
【IPC分类】A61P1/04, A61K35/57, A61K36/9066, A61K35/618
【公开号】CN105213991
【申请号】CN201510726779
【发明人】王丽媛, 朱伟宁
【申请人】王丽媛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