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皮下脂肪瘤的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461364阅读:8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皮下脂肪瘤的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皮下脂肪瘤的中药口服液,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有脂肪的部位,部分病例发生在四肢,主要在皮下,也可见于肢体深部和肌腹之间,患者年龄多较大,儿童较少见,深部脂肪瘤多沿肌肉生长,可深达骨膜,但很少侵犯邻近骨骼,脂肪瘤很少恶变,手术易切除,各种类型脂肪瘤形成的根本原因“脂肪瘤致瘤因子”,在患者体细胞内存在一种致瘤因子,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致瘤因子处于一种失活状态,即无活性状态,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病,但在各种内外环境的诱因影响作用下,这种脂肪瘤致瘤因子处于活跃状态,具有一定的活性,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机体内的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对致瘤因子的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体内的内环境改变,慢性炎症刺激、全身脂肪代谢异常等诱因条件下,脂肪瘤致瘤因子活性进一步增强与机体的正常细胞中某些基因片段结合,形成基因异常突变,使正常脂肪细胞与周围组织细胞发生一种异常增生现象,导致脂肪组织沉积有关,并向体表或各个内脏器官突出的肿块,即脂肪瘤,常见病因:一、饮食因素:过度饮酒,经常进食肥肉、动物内脏、无鳞鱼或蛋黄等人群因为进食过多肥腻之品,高胆固醇食物,导致新生脂肪组织过多,使体内过多的脂肪细胞异聚,变硬;二、压力因素:工作压力过大,心情烦躁,可造成正常的脂肪组织和淤血交织在一起,长时间可形成结缔组织包裹脂肪细胞,形成脂肪瘤;三、不良生活习惯:经常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会使人体对脂肪的分解能力下降,原有的脂肪组织和新生的脂肪不能正常排列,形成异常的脂肪组织,即“脂肪瘤”;目前对该病采取的西医治疗主要手段是可以前期进行手术,但做手术只是解近忧,移位复发率极高,致使病情反复难愈。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皮下脂肪瘤的中药口服液,它具有健脾益气、理气化痰、散结通络的功效。
[0004]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治疗皮下脂肪瘤的中药口服液,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刘寄奴草9-15份、白芥子9-15份、夏枯草17-23份、黄药子9-15份、僵蚕9_15份、蛇舌草27-33份、山慈姑9_15份、川芎9-15份、瓦楞子27-33份、三棱9-15份、鳖甲27-33份、丹参17-23份、莪术9-15份、浙贝母12-18份、白术12-18份、甘草3-9份。
[0005]优选的,各原料重量份是:刘寄奴草12份、白芥子12份、夏枯草20份、黄药子12份、僵蚕12份、蛇舌草30份、山慈姑12份、川;12份、瓦楞子30份、三棱12份、鳖甲30份、丹参20份、莪术12份、浙贝母15份、白术15份、甘草6份。
[0006]药理作用:
刘寄奴草:味苦,性温;入心、脾经;功能:破血通经、敛疮消肿;主治:经闭症瘕、胸腹胀痛、产后血淤、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毒掀肿。
[0007]白芥子: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经,功能与主治: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0008]夏枯草:性味与归经:辛、苦,寒;归肝、胆经,功能与主治: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癭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高血压。
[0009]黄药子:性味归经:苦,平;人肝、胃、心、肺经;功效:解毒软坚,凉血止血,功效特点:本品主功凉血降火、消癭解毒,用治恶肿疮瘘、甲状腺肿等。
[0010]僵蚕:性味与归经:咸、辛,平;归肝、肺、胃经,功能与主治: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颂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
[0011]蛇舌草:性味归经:苦、甘、寒、无毒归心、肝、脾、大肠经作用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水消肿;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喘咳,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毒蛇咬伤,疮肿热痈。
[0012]山慈姑:味甘、微辛、性寒,有小毒,归肝、胃、脾经,体坚质重,力峻降散。
[0013]川芎: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能与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0014]瓦楞子:性味与归经:咸,平;归肺、胃、肝经,功能与主治: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用于顽痰积结,黏稠难咯,癭瘤,瘰疬,癥瘕痞块,胃痛泛酸。
[0015]三棱:性味与归经:辛、苦,平;归肝、脾经,功能与主治: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癥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
[0016]鳖甲:性味与归经:咸,微寒;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用于阴虚发热,劳热骨蒸,虚风内动,经闭,徵瘕,久疟疟母。
[0017]丹参: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功能与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徵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0018]莪术: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肝、脾经,功能与主治: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徵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
[0019]浙贝母: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肺、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用于风热犯肺,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白术:性味与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功能与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0020]甘草:性味与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与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002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中药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0022]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皮下脂肪瘤的中药口服液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I)取原料瓦楞子、鳖甲粉碎成100-150目,过100-150目筛,放入不锈钢容器内加水煎煮二次,加水量为上述原料总重量的6-10倍,每次1-2小时合并煎液,在6°C时静置24-48小时,过滤,备用;
(2)取原料刘寄奴草、白芥子、夏枯草、蛇舌草、黄药子、僵蚕、山慈姑、川芎、三棱、丹参、莪术、浙贝母、白术、甘草粉碎,过50-60目筛,放入不锈钢容器内加水煎煮二次,加水量为上述原料总重量的6-10倍,温度50-95°C,时间l_4h,过滤,得滤液和药渣,将药渣压榨出滤液,滤液合并,弃药渣,得滤液,备用;
(3)将步骤(I)中所得滤液和步骤(2)中所得滤液送入分离型管式离心机中进行过滤,进料口压力大于0.05MPa,转鼓直径45-105mm,转数10000-28000r/min,得滤液A,备用;
(4)将步骤(4)中所得滤液A送入陶瓷膜过滤器中进行过滤,陶瓷膜的孔径是
0.05 μ m-1.4 μ m,压力范围是0.05-0.7 MPa,膜面流速的范围是4-6 m/s,得滤液B,备用;
(5)将步骤(5)中所得滤液B送入浓缩罐,在浓缩罐中减压浓缩至50-60°C时相对密度
1.01-1.08的清膏,得清膏C,备用;
(6)将步骤(6)中所得清膏C进行杀菌灌装,选用450ml玻璃瓶,玻璃瓶先用70_85°C的热水烫洗,装瓶时清膏温度不得低于85°C,灌装后立即密封,杀菌温度为100-103°C,时间为10-30min,冷却降至室温后,入库即为成品,即得治疗皮下脂肪瘤的中药口服液。
[0023]优选的,一种治疗皮下脂肪瘤的中药口服液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取原料瓦楞子、鳖甲粉碎成150目,过150目筛,放入不锈钢容器内加水煎煮二次,加水量为上述原料总重量的7倍,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在6°C时静置48小时,过滤,备用;
(2)取原料刘寄奴草、白芥子、夏枯草、蛇舌草、黄药子、僵蚕、山慈姑、川芎、三棱、丹参、莪术、浙贝母、白术、甘草粉碎,过60目筛,放入不锈钢容器内加水煎煮二次,加水量为上述原料总重量的7倍,温度85°C,时间1.5h,过滤,得滤液和药渣,将药渣压榨出滤液,滤液合并,弃药渣,得滤液,备用;
(3)将步骤(I)中所得滤液和步骤(2)中所得滤液送入分离型管式离心机中进行过滤,进料口压力大于0.05MPa,转鼓直径75mm,转数20000r/min,得滤液A,备用;
(4)将步骤(4)中所得滤液A送入陶瓷膜过滤器中进行过滤,陶瓷膜的孔径是0.7 μ m,压力范围是0.4MPa,膜面流速的范围是5 m/s,得滤液B,备用;
(5)将步骤(5)中所得滤液B送入浓缩罐,在浓缩罐中减压浓缩至60°C时相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