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用图

文档序号:9461366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用图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0002]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结构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皮肤科的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多发于青春期,又叫青春痘、面皰或粉刺、毛囊炎,好发于面部、颈部、胸背部、肩膀和上臂,是由于毛囊及皮脂腺阻塞,发炎所引发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颜面及胸背部出现针尖或米粒大小的皮疹或见黑头,能挤出豆渣样物,挤出粉渣后易遗留凹痕瘢痕。
[0003]中医认为,直接诱发痤疮的外因包括神经精神因素、饮食因素、药物因素、化妆品及皮肤护理因素等。多由于内分泌紊乱,雄性激素分泌物亢进引发皮脂腺肥大并大量分泌皮脂,进而细胞角化过度堵塞了毛囊口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皮肤病。西医一般采用抗生素、雌性激素或抗雄性激素、维A酸等药物对症治疗。但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容易引起耐药性;激素治疗又容易引起内分泌紊乱;维A酸类药物具有皮肤刺激性、致畸性,西药的上述缺点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
[0004]中医认为,痤疮多因肺经风热或脾胃湿热过盛导致,并发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湿热痰瘀凝滞肌肤而发病。因而祛湿解毒、通络祛堵为治疗痤疮的重中之重。中药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作用强、见效快、药效持久等优点,且没有依赖性、耐药性以及毒副作用,因此选择一种中药制剂用于痤疮恢复,对于痤疮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发明内容】

[0005]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治疗痤疮药物效果差、副作用多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0006]本发明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的原料药的重量份为:穿心莲3-12份,当归6-15份,桑白皮10-18份,川芎5_15份,益母草4-14份,玉竹5-15份,炒莪10-18份,皂刺3_10份,岗松5_15份,白茅根8_15份,丝瓜络10-18份。
[0007]上述中药原料药的重量份优选为:穿心莲5-10份,当归8-14份,桑白皮12-15份,川芎8-10份,益母草6-10份,玉竹7-19份,炒莪12-16份,皂刺5_8份,岗松8_13份,白茅根10-12份,丝瓜络12-16份。
[0008]上述中药原料药的重量份优选为:穿心莲8份,当归9份,桑白皮15份,川芎8份,益母草10份,玉竹11份,炒莪13份,皂刺8份,岗松8份,白茅根10份,丝瓜络16份。
[0009]上述中药原料药的重量份优选为:穿心莲5份,当归13份,桑白皮15份,川芎7份,益母草6份,玉竹7份,炒莪术16份,皂刺7份,岗松13份,白茅根10份,丝瓜络12份。
[0010]上述中药原料药的重量份优选为:含有穿心莲7份,当归10份,桑白皮12份,川芎10份,益母草8份,玉竹9份,炒莪术14份,皂刺5份,岗松11份,白茅根12份,丝瓜络15份。
[001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制剂,将所述中药组合物制备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软胶囊、散剂、溶液剂、水剂、粉剂或蜜丸等常规药物剂型。
[0012]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优选为颗粒剂或胶囊剂,所述制备方法为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所有原料药材,加50-80%乙醇提取2次,过滤,后滤渣用水煎煮2-3次,每次12-14倍量水,浸泡,煎煮,滤过,合并滤液,将合并的滤液减压蒸发浓缩至浸膏;加入辅料后混合过筛,制备得到颗粒剂或胶囊剂。
[001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痤疮药物中的用途。
[0014]本发明中各原料的药理药性如下:
穿心莲:性味苦,寒。归心、肺、大肠、膀胱经。功能主治:有清热解毒、消炎、消肿止痛作用。
[0015]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症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0016]桑白皮:味甘,性寒,归肺、脾经,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之功效。
[0017]川芎:辛,温。入肝、胆经。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0018]益母草:味辛苦、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0019]玉竹:甘,微寒。归肺、胃经。功效与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于口渴,内热消渴。
[0020]炒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0021]皂刺:辛,温,拔毒排脓,活血消肿。
[0022]岗松:味苦;辛;性凉。化瘀止痛、清热锊毒、利尿通淋;杀虫止痒。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痛,淋病,疥疮,脚癣。
[0023]白茅根:甘,寒。归肺、胃、膀胱经。功效与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
[0024]丝瓜络:甘、平。归肺、胃、肝经。祛风通络,解毒化痰。用于风湿痹痛,胸痹,胸胁痛等。
[0025]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选用天然植物、生物中药为原料,采用各味中药的综合作用来治疗痤疮,无任何毒副作用,且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0026]本发明采用穿心莲,当归,桑白皮,川芎,益母草,玉竹,炒莪,皂刺,岗松,白茅根,丝瓜络多种药材科学组合,各药相辅相承,共起清热解毒、消肿排脓、解表透疹,祛湿排毒、补气养血、清热消肿、止痒杀菌的功效,辨证论治靶向性较强,药效直达病灶。本发明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用于治疗痤疮见效快,疗程短,具有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成本低,治愈率高的特点。总有效率为94%,无毒副作用,且治愈后不易复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1: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含有穿心莲8g,当归9g,桑白皮15g,川芎8g,益母草10g,玉竹llg,炒莪13g,皂刺8g,岗松8g,白茅根10g,丝瓜络16go
[0028]制备方法为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所有原料药材,加50-80%乙醇提取2次,过滤,后滤渣用水煎煮3次,每次12-14倍量水,浸泡,煎煮,滤过,合并滤液,将合并的滤液减压蒸发浓缩至浸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