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睡眠质量判定方法及睡眠仪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78531阅读:来源:国知局
环境噪声、环境光照度。
[0078]可选的,所述环境评分单元按照下述公式计算所述睡眠环境评分Ρ4:
[0079]Ρ4 = ElX α 41+Ε2Χ α 42+Ε3Χ α 43+Ε4Χ α 44 ;
[0080]其中,El为所述环境温度的评分,Ε2为所述环境湿度的评分,Ε3为所述环境噪声的评分,Ε4为所述环境光照度的评分,权重系数α 41、α 42、α 43、α 44是根据所述睡眠环境各项是否能获取以及对所述睡眠环境各项的侧重度设定的。
[0081]可选的,所述质量评分单元按照下述公式计算所述睡眠质量评分SEO:
[0082]SEO = PlX R1+P2 X R2+P3 X R3+P4X R4 ;
[0083]其中,Rl、R2、R3和R4是根据预设的睡眠质量总分及对各个评分项的侧重度设定的。
[0084]可选的,所述睡眠仪还包括:
[0085]评分修正单元,用于在所述质量判定单元根据所述睡眠质量评分确定被测试者的睡眠质量之前,利用被测试者的个体条件修正所述睡眠质量评分;
[0086]则,所述质量判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修正后的睡眠质量评分确定被测试者的睡眠质量。
[0087]可选的,所述被测试者的个体条件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0088]被测试者的年龄AGE、被测试者的性别SEX。
[0089]可选的,所述评分修正单元按照下述公式计算修正后的睡眠质量评分SE:
[0090]SE = SEO X SRO X SRl ;
[0091]其中,SRO= STO (AGE, SEX) /ST, SRl = STRl (AGE,SEX)/SS2,SS2 =(α 51ΧΤ3+α 52XT4)/T0, STO (AGE, SEX)为根据被测试者的年龄和/或性别计算或查表得到的参考睡眠时长,ST为被测试者的实际睡眠时长,STRl (AGE, SEX)为根据被测试者的年龄和/或性别计算或查表得到的参考睡眠结构值,TO为参考睡眠时长,权重系数α 51和α 52是基于被测试者的年龄和/或性别根据对不同分期睡眠时长的侧重度及不同分期睡眠时长的统计结果确定的。
[0092]可选的,TO= β 11ΧΤ1+β 12ΧΤ2+β 13ΧΤ3+β 14ΧΤ4,其中,权重系数 β 11、β 12、β 13和β 14是根据对不同分期的侧重度进行设定的;
[0093]或者,TO是所述本次睡眠监测时段对应的时长,所述本次睡眠监测时段为本次睡眠过程中被测试者的总睡眠时长或为所述本次睡眠过程中的设定时段。
[009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睡眠质量判定方法及睡眠仪,通过综合影响睡眠的各种因素,包括基本因子(即睡眠结构)、辅助因子(即睡眠状态、睡眠习惯、睡眠环境),采用一种或多种因子相结合的方式,对被测试者的睡眠质量进行判定,使判定因素更加全面,从而可有效提尚睡眠质量判定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9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9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睡眠质量判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009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睡眠质量判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
[009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睡眠仪的组成示意图之一;
[009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睡眠仪的组成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0100]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101]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判定被测试者的睡眠质量,通过综合影响睡眠的各种因素,包括基本因子(即睡眠结构)、辅助因子(即睡眠状态、睡眠习惯、睡眠环境)、以及修正因子(即被测试者的个体差异),采用一种或多种因子相结合的方式,对被测试者的睡眠质量进行度量。其中,对各项因子的采集方式及采集装置不做限制。
[0102]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被测试者的体动情况、脑电情况、眼电情况、肌电情况、呼吸心率情况、寝具的晃动情况(可以结合一种或多种采集装置完成)等,确定被测试者的睡眠结构;睡眠状态因子、睡眠习惯因子、睡眠环境因子可以通过记录设备进行采集,各个因子的采集可以是同一个设备也可以是不同的设备。若用于睡眠质量判定的设备定义为睡眠仪,各个因子的采集可全部由睡眠仪完成,各个因子的采集也可以由睡眠仪以外的其它设备完成再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到睡眠仪。其中,睡眠仪可以为测量设备、便携式移动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计算机、云服务器等。
[0103]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睡眠质量判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该方法包括:
[0104]步骤101:根据被测试者的睡眠分期确定被测试者的睡眠结构评分。
[010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睡眠结构依赖于被测试者的睡眠深度周期。使用测试装置(之后称为睡眠仪)测试被测试者的睡眠情况,结果分为深睡、中睡、浅睡和觉醒这四种睡眠深度,在将睡眠仪监测到的被测试者的睡眠结构做分期时,可与医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监测仪(PSG)根据脑电进行的睡眠结构分期进行对应,具有如下:
[0106]I)、将所述睡眠仪监测到的被测试者的觉醒期,对应为PSG测量分期的睡眠觉醒期及大幅度翻身的动作期;
[0107]2)、将所述睡眠仪监测到的被测试者的浅睡期,对应为PSG测量分期的浅睡眠期与快速眼动睡眠期(rapid eye movement,简称REM);
[0108]3)、将所述睡眠仪监测到的被测试者的中睡期,对应为PSG测量分期的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on — rapid eye movement,简称 NREM)中的 N2 期;
[0109]4)、将所述睡眠仪监测到的被测试者的深睡期,对应为PSG测量分期的深睡眠期。
[0110]基于上述内容,在步骤101中,所述睡眠分期至少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0111]被测试者在本次睡眠监测时段内的觉醒期、浅睡期、中睡期和深睡期(由上述所述睡眠仪监测)。
[0112]对于上述睡眠分期,将有效的觉醒期时长记为T1,有效的浅睡期时长记为T2,有效的中睡期时长记为T3,将有效的深睡期时长记为T4。在步骤101中,所述睡眠结构评分P1的计算公式为:
[0113]PI = SS1/SS0 ;
[0114]其中,SS1= (α 11ΧΤ3+α 12ΧΤ4) /TO, SSO = (Τ1+γ 11 * Τ2)/(γ 12 * Τ3+γ 13卡Τ4),ΤΟ为参考睡眠时长,ΤΙ是所述觉醒期的时长Tl、T2是所述浅睡期的时长T2、T3是所述中睡期的时长T3、T4是所述深睡期的时长T4,权重系数γ 11、γ 12和γ 13是根据不同分期睡眠时长的统计结果确定的,权重系数α 11和α 12是根据对不同分期睡眠时长的侧重度及不同分期睡眠时长的统计结果确定的。
[0115]关于参考睡眠时长Τ0,ΤΟ = β 11ΧΤ1+β 12ΧΤ2+β 13ΧΤ3+β 14XT4,其中,权重系数β 11、β 12、β 13和β 14是根据对不同分期的侧重度进行设定的;或者,Τ0是所述本次睡眠监测时段对应的时长,所述本次睡眠监测时段为本次睡眠过程中被测试者的总睡眠时长(比如8小时)或为所述本次睡眠过程中的设定时段(如睡眠前半夜)。
[0116]需要说明的是,权重系数α 11、α 12中的任一项可以为0也可以不为0,这两个系数可基于医学论文中的统计结果或实际统计结果进行设定,统计结果中,假设大众人群的平均睡眠时长为8小时,大众人群在8小时内的中睡期时长Τ3为3小时,大众人群在8小时内的深睡期时长Τ4为2小时,当α 11、α 12均不为0且当SS1在上述假设条件下的取值固定时,可确定α 11、α 12之间的比例关系,基于这种比例关系设定α 11、α 12,设定结束后,还可进一步根据对不同分期的侧重度对设定值进行调整。
[0117]权重系数γ 11、γ 12和γ 13中的每项可以为0也可以不为0 ( γ 12和γ 13不能同时为0),这三个系数可基于医学论文中的统计结果或实际统计结果进行设定,统计结果中,假设睡眠时长为8小时,大众人群在8小时内的浅睡期时长Τ2为3小时,大众人群在8小时内的中睡期时长Τ3为3小时,大众人群在8小时内的深睡期时长Τ4为2小时,当γ 11、γ12和γ 13均不为0且当SS0在上述假设条件下的取值固定时,可确定丫11、丫12和γ 13之间的比例关系,基于这种比例关系设定γ??、γ?2和γ?3。
[0118]步骤102:根据被测试者的睡眠状态确定被测试者的睡眠状态评分。
[011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使睡眠质量判定结果更接近被测试者的主观感受,本发明实施例综合了睡眠状态因子,睡眠状态因子包括但不限于一般人们用于自我诊断的入睡时长、夜间觉醒次数及睡醒状态(被闹钟唤醒时的睡眠状态或自然醒)中的一项或多项。综合这些因素对被测试者的睡眠质量进行判定。
[0120]根据医学论文中的统计结果及长期大样本数据采集结果,统计出无睡眠障碍人群的平均入睡时长、夜间觉醒次数等,用于入睡时长及夜间觉醒次数的评分。睡醒状态(即觉醒状态)评分标准从高至低依次为自然醒、闹钟唤醒前进入浅睡期、闹钟唤醒前进入中睡期、闹钟唤醒前进入深睡期。
[0121]需要说明的是,人们一般形容自己睡得不好,经常会提到入睡困难、夜间觉醒次数多及睡眠时间短等问题。相反,躺下就睡着了和从不起夜被认为是睡眠好的主要特征。影响睡眠自我评价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觉醒时的状态,科学研究表明,如果被闹钟唤醒时,刚好处于浅睡或觉醒状态,人们会比较容易被唤醒,而且起床后会更加地神清气爽,而如果在深睡中被闹钟唤醒,人们一般还要再赖床一会儿,起来也不是特别精神,还容易有起床气。最好的觉醒状态是“自然醒”,就是被测试者自然睡饱了才醒来的状态。
[0122]基于上述内容,在步骤102中,所述睡眠状态至少包括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