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降温的中药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479548阅读:来源:国知局
0903,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大肠杆菌内毒素,109k4076, sigma公司产品。
[0038] 检测仪器MC-246欧姆龙电子体温计,欧姆龙工贸有限公司生产。
[0039] 2.实验动物 SPF级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重体180-200g,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 生产,许可证号:SCXK (京)2012-0001。普通级日本大耳白家兔60只,购自北京隆安实验动 物养殖中心,许可证号:SCXK (京)2009-0005。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 (晋)2012-0001。 实验室温度21°C ±1°C,相对湿度40%-60%,换气次数10-15次/h,光照时间12h/12h明暗 交替。实验期间各组动物自由采食饮水,由同一实验人员管理动物。
[0040] 3.实验方法 3. 1给药剂量 大鼠实验设定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给药量按生药含量计算分别为20g/kg、10g/kg、 5g/kg ;家兔实验设定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给药量按生药含量计算分别为10g/kg、5g/kg、 2. 5g/kg〇
[0041] 3. 2对酵母致大鼠发热的影响 SD大鼠实验前多次测量基础体温,使大鼠对体温测定操作习惯。选取体温变化幅度小 的大鼠60只,平均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阿斯匹林组)、清热灌肠剂高剂 量、中剂量、低剂量组。以最后一次测量的基础体温的平均数为基础,观察各组大鼠体温的 变化。
[0042] 各组大鼠试验第Oh测量基础体温后,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皮下注射5%的 生理盐水酵母溶液lml/100g体重造模。造模后监测大鼠的体温变化。造模后5h,各剂量组 大鼠分别灌肠给予相应剂量的清热灌肠液,阿斯匹林组灌胃给予125mg/kg阿斯匹林水溶 液,对照组、模型组灌肠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所有灌肠给予的药液均在给药前将药液 预热到38°C。分别于给药后l、2、3、4、5h时测量动物的体温,计算给药后各时间点各组大鼠 体温与基础体温的差值及各给药组大鼠的降温率:降温率=模型组平均值-给药组平均值 /模型组平均值。
[0043] 3. 3对内毒素致家兔发热的影响 40只家兔实验前多次测量基础体温,使动物习惯肛温测量操作。分组当天测定家兔基 础体温,选择体温适中、体温变化幅度小的36只家兔随机平均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为 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阿斯匹林组)以及清热灌肠剂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组。各组动物 于实验当天测量基础体温后,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实验高、中、低剂量组灌肠给予相应剂 量的清热灌肠液,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阿斯匹林组灌胃给予62. 5mg/kg 药液。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家兔同时耳缘静脉注射250ng/kg大肠杆菌内毒素。测量造模 后1、2、3、4、5h时各组动物的体温,计算给药后各时间点动物体温与基础体温的差值及各 给药组降温率。
[0044] 3. 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1. 5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t检验。
[0045] 4.结果 4.1对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给药高剂量组从lh开始一直持续到5h均产生明显的降温作用,与模型组比较,降温作 用显著;中剂量组在4h、5h时了产生了显著的降温作用。低剂量组动物体温也表现出降低 的趋势,但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阿斯匹林组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lh即产生明显 的降温作用,但从2h开始,降温作用就出现逐渐减弱的趋势,而清热灌肠剂高剂量组则从 2h开始到5h,降温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增强趋势,在5h时降温率达到58. 5%,表现出持续良好 的降温效果,说明清热灌肠剂对酵母所致大鼠体温升高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果见表1、 表2。
[0046] 4.2对内毒素致家兔发热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物在给予内毒素后体温明显升高,并在lh、3h时出现峰值,较 好地体现出该模型2个峰值的特点。与模型组比较,清热灌肠剂高剂量组给药后lh即产生 了显著的降温作用,并在5h时达到最大降温效果,显示出良好的抑制内毒素所致家兔体温 升高的作用;中、低剂量清热灌肠剂组也表现出一定的降温趋势,但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 差异,仅中剂量组在5h时产生出显著性差异。阿斯匹林组动物仅在给药后lh动物体温的 显著性降低,从2h开始直到观察结束未见到显著的降温作用。可见清热灌肠剂高剂量组可 显著抑制内毒素所致家兔体温升高,并在5h时达到85. 4%的降温率,产生出良好的降温效 果。结果见表3、表4。
[0047] 实验用发热动物模型均为技术成熟的经典模型,酵母菌所致发热是由于注射部位 菌体的炎症反应而引起的全身发热,能较好地模拟病理状态下的发热症状。模型动物所表 现出的症状与临床症状相似,适合用来验证清热药的解热作用。细菌内毒素作用于动物体 或人体,可以诱导单核巨噬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源TNF-a和IL-1等,TNF-a通过直接刺激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和巨噬细胞释放IL-1,IL-1再促进单核巨噬细胞释放PGE2,从而刺激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实验过程中各模型均表现出特有的发热特征,表明实验所 使用的动物发热模型达到了实验设计的要求。
注:与对照组比较,##P〈〇. 01;与模型组比较,*P〈〇. 05,#P〈0. 01。
[0049] 表2清热灌肠剂对酵母致大鼠发热降温率的影响(X土S,n=10)
注:与对照组比较,#P〈〇. 05,##P〈0. 01;与模型组比较,*P〈0. 05。
[0050] 表4清热灌肠剂对内毒素致家兔发热降温率的影响(X土S,n=6)
【主权项】
1. 一种用于降温的中药清热灌肠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比的原料制成,黄连 5-10份、黄芩5-10份、黄柏5-10份、麦冬5-10份、竹叶5-10份、紫花地丁 5-10份、金银花 5-10份、生石膏10-20份、柴胡10-20份。2. 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降温的中药清热灌肠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 骤 先用水蒸馏提取柴胡,收集柴胡蒸馏液和柴胡残渣; 然后将柴胡残渣与黄连、黄岑、黄柏、麦冬、竹叶、紫花地丁、金银花和生石膏合并,用水 煮沸提取,收集提取液; 最后将提取液与柴胡蒸馏液合并。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柴胡加水浸泡,每克柴胡加 水6-8ml,然后置于蒸馏收集装置中加热蒸馏,收集柴胡蒸馏液的体积相当于原料总质量的 100% 〇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先在黄连、黄岑、黄柏、麦冬、 竹叶、紫花地丁、金银花和生石膏中加水浸泡,每克以上原料加水5-10ml,浸泡后,加入柴胡 残渣,加热煮沸提取,收集提取液的体积相当于原料总质量的100%。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水浸泡2小时。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水浸泡2小时。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煮沸提取2次,每次120分钟。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降温的中药清热灌肠剂,由以下质量比的原料制成,黄连5-10份、黄芩5-10份、黄柏5-10份、麦冬5-10份、竹叶5-10份、紫花地丁5-10份、金银花5-10份、生石膏10-20份、柴胡10-20份。采用蒸馏提取法先将柴胡中易于挥发的主要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然后再按照传统中药煎煮法对柴胡进行二次提取,充分利用了该药的全部有效部位。该制剂具有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对动物损伤小的特点。可采用直肠给药的方式,使药物有效成分能直接经肠壁吸收入血,具有起效快,对动物刺激性小,操作简单等优点。
【IPC分类】A61K9/08, A61K33/06, A61P29/00, A61K36/899
【公开号】CN105233073
【申请号】CN201510805727
【发明人】杨喜花, 任连生, 张蘋
【申请人】山西省肿瘤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