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药物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05805阅读:来源:国知局
疗4周。
[0056]两组在病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0057]服用方法:治疗组:每日早晚各一次服用本发明药物的汤剂230毫升,治疗4周。对照组:给予安络痛片,一次0.42g,每日2次,餐后含服,治疗4周。
[0058]观察指标和方法
[0059]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
[0060]治疗组,治愈40例,显效1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对照组,治愈30例,显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6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药物,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62]实施例1
[0063]一种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药物,其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份:
[0064]麝香2份、苏合香1份、冰片1份、红花3份、白檀香4份、人参5份、枸杞子6份、山药15份、麦冬2份、银杏叶5份、葛根3份、没药3份、三七粉5份、瓜萎5份、桔梗7份、山楂叶6份、小紫含笑4份、桂枝5份、仙灵脾4份、红景天4份、枳壳3份、降香2份、远志3份、黄芪2份、赤芍2份、元胡3份、南星3份、野菊花4份、栀子5份、枇杷蜜10份、丹参2份、当归5份、肉桂1份、川贝4份、川考6份、炮附子7份、熟地10份、五灵脂5份、王不留行6份、虎杖7份、石见穿4份、刺五加6份与川乌头6份。
[0065]坐骨神经痛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0066](1)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将麝香、苏合香、冰片、红花、白檀香、人参、枸杞子、山药、麦冬、银杏叶、葛根、没药、三七粉、瓜萎、桔梗、山楂叶、小紫含笑、桂枝、仙灵脾、红景天、枳壳、降香、远志、黄苗、赤苟、元胡、南星、野菊花、栀子、枇杷蜜、丹参、当归、肉桂、川贝、川;、炮附子、熟地、五灵脂、王不留行、虎杖、石见穿、刺五加与川乌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将该混合物与水按照重量比1:5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20分钟。
[0067](2)将所述步骤(1)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40分钟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及滤渣。
[0068](3)将所述步骤(2)中所得滤渣与水按照重量比1:3的比例混合,再煎煮60分钟,然后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及滤渣,将第一滤液与第二滤液混合,获得药物的汤剂。
[0069]急性毒性实验:应用小鼠8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9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汤剂溶解在水中,(浓度为10.46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42.3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药剂LD50M2.3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84.6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24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651倍。因此本发明的中药急性毒性极低,临床用药安全。
[0070]长期毒性实验:本发明中药实施例1汤剂对小鼠按15.32、22.和402g生药/kg连续用药15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5周及停药4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0071]实施例2
[0072]一种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药物,其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份:
[0073]麝香3份、苏合香2份、冰片4份、红花5份、白檀香7份、人参7份、枸杞子8份、山药21份、麦冬3份、银杏叶7份、葛根6份、没药6份、三七粉7份、瓜萎8份、桔梗11份、山楂叶8份、小紫含笑6份、桂枝7份、仙灵脾8份、红景天7份、枳壳5份、降香3份、远志6份、黄芪4份、赤芍4份、元胡4份、南星4份、野菊花7份、栀子7份、枇杷蜜14份、丹参3份、当归7份、肉桂3份、川贝6份、川考9份、炮附子10份、熟地16份、五灵脂8份、王不留行9份、虎杖11份、石见穿9份、刺五加8份与川乌头9份。
[0074]坐骨神经痛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0075](1)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将麝香、苏合香、冰片、红花、白檀香、人参、枸杞子、山药、麦冬、银杏叶、葛根、没药、三七粉、瓜萎、桔梗、山楂叶、小紫含笑、桂枝、仙灵脾、红景天、枳壳、降香、远志、黄苗、赤苟、元胡、南星、野菊花、栀子、枇杷蜜、丹参、当归、肉桂、川贝、川;、炮附子、熟地、五灵脂、王不留行、虎杖、石见穿、刺五加与川乌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将该混合物与水按照重量比1:5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20分钟。
[0076](2)将所述步骤(1)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40分钟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及滤渣。
[0077](3)将所述步骤(2)中所得滤渣与水按照重量比1:3的比例混合,再煎煮60分钟,然后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及滤渣,将第一滤液与第二滤液混合,获得药物的汤剂。
[0078]实施例3
[0079]一种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药物,其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份:
[0080]麝香5份、苏合香3份、冰片5份、红花9份、白檀香10份、人参9份、枸杞子10份、山药30份、麦冬5份、银杏叶9份、葛根8份、没药8份、三七粉9份、瓜萎10份、桔梗13份、山楂叶11份、小紫含笑9份、桂枝12份、仙灵脾10份、红景天10份、枳壳8份、降香5份、远志8份、黄芪7份、赤芍5份、元胡6份、南星6份、野菊花10份、栀子10份、枇杷蜜20份、丹参5份、当归10份、肉桂5份、川贝9份、川芎12份、炮附子14份、熟地20份、五灵脂11份、王不留行12份、虎杖15份、石见穿11份、刺五加12份与川乌头13份。
[0081]坐骨神经痛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0082](1)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将麝香、苏合香、冰片、红花、白檀香、人参、枸杞子、山药、麦冬、银杏叶、葛根、没药、三七粉、瓜萎、桔梗、山楂叶、小紫含笑、桂枝、仙灵脾、红景天、枳壳、降香、远志、黄苗、赤苟、元胡、南星、野菊花、栀子、枇杷蜜、丹参、当归、肉桂、川贝、川;、炮附子、熟地、五灵脂、王不留行、虎杖、石见穿、刺五加与川乌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将该混合物与水按照重量比1:5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20分钟。
[0083](2)将所述步骤(1)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40分钟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及滤渣。
[0084](3)将所述步骤(2)中所得滤渣与水按照重量比1:3的比例混合,再煎煮60分钟,然后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及滤渣,将第一滤液与第二滤液混合,获得药物的汤剂。
[0085]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发明的保护。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药物,其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份:麝香2-5份、苏合香1-3份、冰片1-5份、红花3-9份、白檀香4_10份、人参5_9份、枸杞子6-10份、山药15-30份、麦冬2-5份、银杏叶5_9份、葛根3_8份、没药3_8份、三七粉5-9份、瓜萎5-10份、桔梗7-13份、山楂叶6-11份、小紫含笑4_9份、桂枝5_12份、仙灵脾4-10份、红景天4_10份、枳壳3_8份、降香2_5份、远志3_8份、黄苗2-7份、赤苟2-5份、元胡3-6份、南星3-6份、野菊花4-10份、栀子5-10份、枇杷蜜10-20份、丹参2_5份、当归5-10份、肉桂1-5份、川贝4-9份、川芎6-12份、炮附子7-14份、熟地10-20份、五灵脂5-11份、王不留行6-12份、虎杖7-15份、石见穿4-11份、刺五加6_12份与川乌头6_13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麝香3份、苏合香2份、冰片4份、红花5份、白檀香7份、人参7份、枸杞子8份、山药21份、麦冬3份、银杏叶7份、葛根6份、没药6份、三七粉7份、瓜萎8份、桔梗11份、山楂叶8份、小紫含笑6份、桂枝7份、仙灵脾8份、红景天7份、枳壳5份、降香3份、远志6份、黄芪4份、赤芍4份、元胡4份、南星4份、野菊花7份、栀子7份、枇杷蜜14份、丹参3份、当归7份、肉桂3份、川贝6份、川芎9份、炮附子10份、熟地16份、五灵脂8份、王不留行9份、虎杖11份、石见穿9份、刺五加8份与川乌头9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药物,将麝香、苏合香、冰片、红花、白檀香、人参、枸杞子、山药、麦冬、银杏叶、葛根、没药、三七粉、瓜萎、桔梗、山楂叶、小紫含笑、桂枝、仙灵脾、红景天、枳壳、降香、远志、黄芪、赤芍、元胡、南星、野菊花、栀子、枇杷蜜、丹参、当归、肉桂、川贝、川芎、炮附子、熟地、五灵脂、王不留行、虎杖、石见穿、刺五加与川乌头等多味中药,根据“君臣佐使”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配伍,具有补肝肾,强腰脊,补血活血,祛风除湿,行气止痛,强壮筋骨和保健等双重作用,从而达到了治愈坐骨神经痛的目的。
【IPC分类】A61K31/045, A61K35/24, A61P25/02, A61K36/8968, A61K35/644, A61K35/55
【公开号】CN105362643
【申请号】CN201510902373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马凯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