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关节疼痛的药物及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654002阅读:来源:国知局
,浓缩成60°C下相对密度为1. 10~1. 13的稠 膏,备用;
[0047] 似将毛萎、黑蔓本、松节和枫荷梨洗净,浸入5倍量的80%的乙醇溶液浸泡1~2 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浓缩为65°C下相对密度为1. 12~1. 16的 稠膏,备用;
[004引 做将马鞍藤和蜂房放入容器内,进行粉碎处理,研末,得到过180目的细粉,备 用;
[0049] (4)将馨赏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0050] 妨将上述步骤(1)~(4)所制得的稠膏、细粉W及汁液制成片剂,即得所述的治 疗关节疼痛的药物。
[005。 用法用量:口服即可,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片(每片0. 5g),饭后溫开水 送服;7天为1个疗程,2~5个疗程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00閲实施例2
[0053]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54] 泡桐花%g毛萎33g制川乌32g马鞍藤32g砰钩风31g猜菜31g黑靈本30g馨畏29g 银叶柳2目g蜂房28g松节巧g扶芳藤巧g 牛扁27g枫荷梨巧g扭筋草巧g香槐23g。
[00巧]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005引实施例3
[0057]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58] 泡桐花SOg毛薬29g制川乌2始马鞍藤2始 砰钩风巧g璋菜巧g黑薬本26g馨嘗巧呂 银叶柳巧g蜂房24g松节23g扶芳藤23呂
[0059] 牛扁23g枫荷梨21g姐缩草1?香槐19g'。
[0060]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川实施例4
[0062]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63] 泡桐花26g毛萎巧g制川乌24g马鞍藤24g砰铸风23g璋菜23g黑黨本22g馨度21g 银叶柳21g蜂房20g松节19g扶芳藤19g 牛扁巧g枫荷梨17g扭筋草巧g香槐巧g。
[0064]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财实施例5
[0066]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67] 泡桐花2雖笔鷄猫甚制川乌20g马鞍藤20g砰钩风19g辖菜巧g黑襲本巧g馨畏17g 银叶柳口g蜂房16g松节巧g扶芳藤巧g 牛扁巧g枫荷梨13g扭筋草llg香槐Ug。
[0068]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69] 临床资料:
[0070] 1、病例选择:
[0071] 作为治疗关节疼痛的药物,选择确诊的关节疼痛患者620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 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310例,其中男性155例,女性155例,年龄37~76岁, 平均年龄56. 5岁,平均病程3年;对照组310例,其中男性155例,女性155例,年龄36~ 77岁,平均年龄56. 5岁,平均病程3年。
[0072] 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 性。
[0073] 2、药物选择:
[0074] 治疗组服用本发明药物,口服即可,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片(每片0. 5g), 饭后溫开水送服;7天为1个疗程,2~5个疗程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00巧]对照组服用奥泰灵,口服,一次1粒,一日2次,吃饭时或饭后服用,6周为一个疗程 或根据需要延长,每年重复治疗2~3次。
[007引 3、疗效判定:
[0077] (1)治愈:自觉疼痛及压痛症状全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0078] (2)显效:自觉疼痛及压痛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有所改善。
[0079] (3)有效:自觉疼痛及压痛症状有所减轻,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0080] (4)无效:通过治疗后自觉疼痛及压痛症状无减轻或加重。
[0081] 4、结果:
[0082] 选用本发明药物的治疗组中,治愈90例,显效34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治愈率 58. 1%,总有效率93. 5%。
[0083] 对照组中治愈87例,显效31例,有效19例,无效18例,治愈率56. 1 %,总有效率 88. 4%。
[0084] W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00财典型病例举例:
[0086] 1、姜某,男,38岁,上海徐汇区人。患者膝关节疼痛2年余,疼痛部位伴有红肿,行 动不便,特别是上下楼梯疼痛难忍,去医院检查,医生给予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1个疗程 后,症状有所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0087] 2、范某,女,40岁,重庆洁陵区人。患者腰腿疼痛多年,现膝关节酸疼,时轻时重,屯、 慌乏力,短气,形体消瘦,现仍腰腿酸软,并伴时有抽搞,经人介绍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月良 用1个疗程后,症状有所好转,服用3个疗程后,自觉疼痛及压痛点消失,痊愈,1年后随访无 复发。
[008引 3、方某,男,53岁,迂宁营口人。患者左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左肩关节后伸及内 旋困难,天气变冷时或夜间疼痛加剧,尝试过多种方法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后经朋友推 荐来我院就诊,给予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缓解,服用3个疗程后,症 状全部消失,痊愈,随访至今无复发。
[0089] 4、石某,女,44岁,河北廊坊人。患者膀关节疼痛3年余,走路超过半小时就感到双 膀疼痛,休息后好转,且病痛部位喜热,用过多种方法治疗,治疗效果不理想,后经朋友介绍 来我院就诊,经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疼痛症状有所好转,继续服用2个疗 程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0090] 5、姚某,男,57岁,安徽淮南人。患者颈椎疼痛引起手指麻木和头晕,且腰椎疼痛有 关节僵硬,活动不灵活,医生给予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有所缓解,继续服 用2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随访至今无复发。
[0091] 6、谭某,女,69岁,甘肃张披人。患者身体微胖,手关节、膝关节、肘关节疼痛已有2 年余,且手关节、膝关节有红肿,平时靠消炎止痛维持,曾贴膏药,吃止痛片,未见减轻,夜里 常疼醒,经人介绍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有所改善,服用4个疗程后, 症状全部消失,痊愈,2年后随访无复发。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关节疼痛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 份数为: 泡桐花18~42份毛蒌17~41份 制川乌16~40份马鞍藤16~40份 秤钩风15~39份蹿菜15~39份 黑藁本14~38份薯莨13~37份 银叶柳13~37份蜂房12~36份 松节11~35份 扶芳藤11~35份 牛扁11~35份 楓荷梨11~33份扭筋草7~31份香槐7~31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关节疼痛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 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泡桐花22~38份毛蒌21~37份 制川乌20~36份马鞍藤20~36份 秤钩风19~35份蹿菜19~35份 黑藁本18~34份薯莨17~33份 银叶柳17~33份蜂房16~32份 松节15~31份 扶芳藤15~31份 牛扁15~31份 楓荷梨13~29份扭筋草11~27份香槐11~27份。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关节疼痛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 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泡桐花26~34份毛蒌25~33份 制川乌24~32份马鞍藤24~32份 秤钩风23~31份蹿菜23~31份 黑藁本22~30份薯莨21~29份 银叶柳21~29份蜂房20~28份 松节19~27份 扶芳藤19~27份 牛扁19~27份 楓荷梨17~25份扭筋草15~23份香槐15~23份。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关节疼痛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 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泡桐花30份毛蒌29份 制川乌28份马鞍藤28份 秤钩风27份蹿菜27份 黑藁本26份薯莨25份 银叶柳25份蜂房24份 松节23份 扶芳藤23份 牛扁23份 楓荷梨21份扭筋草19份香槐19份。5. -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治疗关节疼痛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 将泡桐花、制川乌、秤钩风、蹿菜、银叶柳、扶芳藤、牛扁、扭筋草和香槐洗净,放入容 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 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 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C下相对密度为1. 10~1. 13的稠膏,备 用; (2) 将毛蒌、黑藁本、松节和楓荷梨洗净,浸入5倍量的80%的乙醇溶液浸泡1~2小 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浓缩为65°C下相对密度为1. 12~1. 16的稠 膏,备用; (3) 将马鞍藤和蜂房放入容器内,进行粉碎处理,研末,得到过180目的细粉,备用; (4) 将薯莨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5) 将上述步骤(1)~(4)所制得的稠膏、细粉以及汁液制成片剂,即得所述的治疗关 节疼痛的药物。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关节疼痛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泡桐花、毛蒌、制川乌、马鞍藤、秤钩风、蔊菜、黑藁本、薯莨、银叶柳、蜂房、松节、扶芳藤、牛扁、枫荷梨、扭筋草和香槐;本发明药物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并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理气止痛之功效,对治疗各种症状引起的关节疼痛具有显著的疗效,且疗程较短,见效较快,治愈后不复发,安全无毒副作用,服药期间可正常工作和生活,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奇效实用,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IPC分类】A61P19/02, A61K36/8945, A61K35/64
【公开号】CN105412484
【申请号】CN201511005250
【发明人】李同生, 李祎然
【申请人】李同生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