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治疗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33812阅读:来源:国知局
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肝脏造血功能,改善静脉血液回流状态,快速 溶解血栓疏通血管,有效清除坏死组织,杀菌消炎,对于轻、中、重度静脉曲张患者都有很好 的治疗效果,复发率极低。
【具体实施方式】 [0059] 实施例1 荔枝核3g、郁金2g、石榴皮10g、千年健lg、 英丝子10g、忍冬藤2g、胡颓子叶3g、大戟lg、 赤小豆10g、黄精3g、丝瓜络lg、沙苑子lg、 桔梗lg、地锦草l〇g、大青叶2g、五灵脂3g、 威灵仙2g、苜蓿lg、血见愁2g、皂角刺3g、 公英3g、鸡眼草10g、鬼箭羽10g、雪里开2g。
[0060] 制备方法如下: (1) 、按照配方比例将石榴皮、菟丝子、赤小豆、地锦草、鸡眼草、鬼箭羽分别去除杂质, 然后混合焙干,粉碎至200目的细粉备用; (2) 、按照配方比例将荔枝核、胡颓子叶、黄精、五灵脂、皂角刺、公英、郁金、忍冬藤、大 青叶、威灵仙、血见愁、雪里开、千年健、大戟、丝瓜络、沙苑子、桔梗、苜蓿加入5倍质量的水 中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煎煮1小时,滤液,药渣加3倍质量水文火煎煮40分钟,滤液,弃渣,最 后将两次滤液合并煎液,最终减压浓缩至稠膏; (3) 、将备用的细粉与浓缩稠膏混合烘干粉碎成200目,混匀,进行紫外线杀菌,密封72 小时,按〇. 5g/粒装入胶囊,即为成品。
[0061 ] 实施例2 蒸枝核8g、郁金6g、石植皮18g、千年健5g、 英丝子18g、忍冬藤6g、胡颓子叶8g、大戟5g、 赤小豆18g、黄精8g、丝瓜络5g、沙苑子5g、 桔梗5g、地锦草18g、大青叶6g、五灵脂8g、 威灵仙6g、苜蓿5g、血见愁6g、皂角刺8g、 公英8g、鸡眼草18g、鬼箭羽18g、雪里开6g。
[0062] 制备方法如下: (1) 、按照配方比例将石榴皮、菟丝子、赤小豆、地锦草、鸡眼草、鬼箭羽分别去除杂质, 然后混合焙干,粉碎至300目的细粉备用; (2) 、按照配方比例将荔枝核、胡颓子叶、黄精、五灵脂、皂角刺、公英、郁金、忍冬藤、大 青叶、威灵仙、血见愁、雪里开、千年健、大戟、丝瓜络、沙苑子、桔梗、苜蓿加入5倍质量的水 中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煎煮2小时,滤液,药渣加3倍质量水文火煎煮40分钟,滤液,弃渣,最 后将两次滤液合并煎液,最终减压浓缩至稠膏; (3) 、将备用的细粉与浓缩稠膏混合烘干粉碎成300目,混匀,进行紫外线杀菌,密封72 小时,按〇. 5g/粒装入胶囊,即为成品。
[0063] 实施例3 荔枝核4g、郁金3g、石榴皮12g、千年健2g、 英丝子12g、忍冬藤3g、胡颓子叶4g、大戟2g、 赤小豆12g、黄精4g、丝瓜络2g、沙苑子2g、 桔梗2g、地锦草12g、大青叶3g、五灵脂4g、 威灵仙3g、苜蓿2g、血见愁3g、皂角刺4g、 公英4g、鸡眼草12g、鬼箭羽12g、雪里开3g。
[0064]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
[0065] 实施例4 蒸枝核6g、郁金5g、石植皮15g、千年健4g、 英丝子15g、忍冬藤5g、胡颓子叶6g、大戟4g、 赤小豆15g、黄精6g、丝瓜络4g、沙苑子4g、 桔梗4g、地锦草15g、大青叶5g、五灵脂6g、 威灵仙5g、苜蓿4g、血见愁5g、皂角刺6g、 公英6g、鸡眼草15g、鬼箭羽15g、雪里开5g。
[0066]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067] 实施例5 蒸枝核5g、郁金4g、石植皮14g、千年健3g、 英丝子14g、忍冬藤4g、胡颓子叶5g、大戟3g、 赤小豆14g、黄精5g、丝瓜络3g、沙苑子3g、 桔梗3g、地锦草14g、大青叶4g、五灵脂5g、 威灵仙4g、苜蓿3g、血见愁4g、皂角刺5g、 公英5g、鸡眼草14g、鬼箭羽14g、雪里开4g。
[0068]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
[0069] 疗效判断: 1.研究对象: 分析我处就诊的静脉曲张患者160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84例,年龄20-60岁,治疗 组100例,空白组6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0070] 2、试验方法: 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5制得的胶囊制剂,每日三次,每次5粒。治疗疗程 2个月。
[0071]空白组口服安慰剂胶囊,每日三次。疗程2个月。
[0072]观察项目:治疗前后,对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淤血阻滞脉络扩张充盈,下肢沉 重、乏力感,踝部出现肿胀、皮肤色素沉着、皮炎、湿疹、皮下脂质硬化和溃疡形成等症状进 行观察。
[0073]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扩张的静脉恢复原走行; 好转:扩张的静脉尚未恢复正常,但下肢沉重、疼痛等症状明显缓解; 未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疗效指数〈30%)。
[0074]治疗统计结果见下表。
[0075] 治疗组治愈率45%,好转率50%,总有效率为95% ;空白组治愈率5%,好转率 50%,总有效率为5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治疗组优于空白组。可见,本发明的制剂能够安全有效治疗静脉曲张。
[0076] 典型病例: 病例1: 李某,女,27岁,患下肢静脉曲张1年有余,小腿处有蚯蚓状青筋隆起,局部蜷曲成团, 小腿出现酸胀、疼痛症状,行走无力,经检查诊断为静脉曲张。开始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5,每天三次,每次5粒,服药1个月后,患者小腿酸胀、疼痛症状消失,行走有力了,血 管逐步通畅、平顺;继续用药1个月后,患者皮肤色素沉着如正常皮肤,静脉曲张症状完全消 失,患者痊愈,对于治疗结果患者非常满意。
[0077]病例2: 高某某,男,45岁,患有静脉曲张五年,双下肢小腿内侧静脉怒张,皮肤色素沉着呈青紫 色,局部出现溃疡、水肿等症状,行走不便,无法劳作,检查诊断为静脉曲张。经朋友介绍开 始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实施例5,每天三次,每次5粒,服药1个月后,腿部溃疡、溃烂、创口 等开始明显愈合,可以行走;继续用药1个月后,创口完全愈合,腿部水肿消退,行动自由,皮 肤色素明显转淡,静脉曲张治愈。一年后随访,病情未复发。
[0078]病例3: 阚某某,女,55岁,患者下肢出现发热、疼痛的症状,伴有下肢沉重、乏力感,踝部出现肿 胀、溃疡等症状,诊断为静脉曲张。开始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实施例5,每天三次,每次5 粒,服药一个月后,患者下肢沉重,乏力症状明显减轻,溃疡创口有所愈合,继续服药一个月 后,患者皮肤色泽明显恢复,踝部肿胀消失,溃疡面完全愈合,患者静脉曲张治愈,患者腿上 也有劲了。
【主权项】
1. 一种快速治疗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蒸枝核3-8份、郁金2-6份、石植皮10-18份、千年健1-5份、 菟丝子10-18份、忍冬藤2-6份、胡颓子叶3-8份、大戟1-5份、 赤小豆10-18份、黄精3-8份、丝瓜络1-5份、沙苑子1-5份、 桔梗1-5份、地锦草10-18份、大青叶2-6份、五灵脂3-8份、 威灵仙2-6份、苜蓿1-5份、血见愁2-6份、皂角刺3-8份、 公英3-8份、鸡眼草10-18份、鬼箭羽10-18份、雪里开2-6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治疗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 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蒸枝核4-6份、郁金3-5份、石植皮12-15份、千年健2-4份、 菟丝子12-15份、忍冬藤3-5份、胡颓子叶4-6份、大戟2-4份、 赤小豆12-15份、黄精4-6份、丝瓜络2-4份、沙苑子2-4份、 桔梗2-4份、地锦草12-15份、大青叶3-5份、五灵脂4-6份、 威灵仙3-5份、苜蓿2-4份、血见愁3-5份、皂角刺4-6份、 公英4-6份、鸡眼草12-15份、鬼箭羽12-15份、雪里开3-5份。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治疗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 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荔枝核5份、郁金4份、石榴皮14份、千年健3份、 菟丝子14份、忍冬藤4份、胡颓子叶5份、大戟3份、 赤小豆14份、黄精5份、丝瓜络3份、沙苑子3份、 桔梗3份、地锦草14份、大青叶4份、五灵脂5份、 威灵仙4份、苜蓿3份、血见愁4份、阜角刺5份、 公英5份、鸡眼草14份、鬼箭羽14份、雪里开4份。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快速治疗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备 方法如下: (1) 、按照配方比例将石榴皮、菟丝子、赤小豆、地锦草、鸡眼草、鬼箭羽分别去除杂质, 然后混合焙干,粉碎至200-300目的细粉备用; (2) 、按照配方比例将荔枝核、胡颓子叶、黄精、五灵脂、皂角刺、公英、郁金、忍冬藤、大 青叶、威灵仙、血见愁、雪里开、千年健、大戟、丝瓜络、沙苑子、桔梗、苜蓿加入5倍质量的水 中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煎煮1-2小时,滤液,药渣加3倍质量水文火煎煮40分钟,滤液,弃渣, 最后将两次滤液合并煎液,最终减压浓缩至稠膏; (3) 、将备用的细粉与浓缩稠膏混合烘干粉碎成200-300目,混匀,进行紫外线杀菌,密 封72小时,按0.5g/粒装入胶囊,即为成品。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治疗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中药原料制成,荔枝核、郁金、石榴皮、千年健、菟丝子、忍冬藤、胡颓子叶、大戟、赤小豆、黄精、丝瓜络、沙苑子、桔梗、地锦草、大青叶、五灵脂、威灵仙、苜蓿、血见愁、皂角刺、公英、鸡眼草、鬼箭羽、雪里开。本发明的一种快速治疗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活血化瘀、祛腐生肌、行气舒筋、清热解毒等功效,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肝脏造血功能,改善静脉血液回流状态,快速溶解血栓疏通血管,有效清除坏死组织,杀菌消炎,对于轻、中、重度静脉曲张患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复发率极低。
【IPC分类】A61K36/9066, A61P9/14
【公开号】CN105727212
【申请号】CN201610315023
【发明人】李丽红
【申请人】李丽红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