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郁丸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488305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解郁丸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解郁丸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是由白芍、柴胡、当归、郁金、茯苓、百合、合欢皮、甘草、小麦、大枣共十味中药经加工制备而成;该药具有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的功效;主要用于肝郁气滞,心神不安所致胸肋胀满,郁闷不舒,心烦心悸,易怒,失眠、多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工艺先进,临床药效学试验效果显著提高,生物利用度高,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专利说明】
一种解郁丸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郁丸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制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抑郁症是由多种不确定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 是世界上最易致残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之一,被列为世界第一大心理疾病,给人们的生 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目前西医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以抗抑郁、抗 焦虑等调节神经系统药,均只能缓解症状,有的还有严重的毒副作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中 成药也很多,但大多疗效一般,在因此,研制一种治愈率高,愈后不复发,安全,无毒副作用 的治疗抑郁病的药品,显得十分迫切。现有技术,中国专利公报2003年3月26日公开了(公开 号为:CN 1404864A)"治疗抑郁症的中药解郁丸"的处方及工艺,本发明人经过多年的研究, 发现用其工艺制得的制剂存在:疗效不理想,治愈率低,易复发;工艺较粗,有效成分含量低 等缺陷。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我们通过发掘祖国丰富的 中医药资源,结合大量的临床药效学研究,发明了一种解郁丸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 产品"解郁丸"是在其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验摸索,发现将其工艺中的"茯苓、百合、 合欢皮、甘草、小麦、大枣加水煎煮"改为"茯苓、百合、合欢皮、甘草、小麦、大枣加40%乙醇 煎煮"后,临床药效学实验效果显著提高,我们并对乙醇煎煮所用乙醇浓度进行了深入的研 究,发现用40%乙醇提取比用95%、75%的乙醇提取效果好,我们按照新工艺制成了丸剂, 与按照中国专利公开了(公开号为:CN 1404864A) "治疗抑郁症的中药解郁丸"的处方及工 艺制备而成的丸剂相比,其临床药效学实验效果显著提高,工艺更加合理,药物有效成分含 量高,安全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郁丸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 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4] 1、原料药重量配比: 白芍285,7g 柴胡214.3g 当归142.8g 郁金142.8g
[0005] 茯苓 171.4g 百合 171.4g 合欢皮 171.% 甘草 85.7g 小麦 214.3g 大枣 142.8g;
[0006] 制备方法为:以上十味,取柴胡、当归、白芍、郁金粉碎成混合粉,再将茯苓、百合、 合欢皮、甘草、小麦、大枣加40 %乙醇煎煮2次,第一次加12倍量,煎煮1.5小时,倒出药液备 用,第二次加10倍量,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在60°C的条件 下测得相对密度为1.30-1.35的浸膏,与四味药粉混匀制成水丸,干燥制成1000g药丸。
[0007] 本发明方案是经过发明人多次反复试验,结合大量的临床药效学研究,发明了一 种解郁丸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产品"解郁丸"是在其(公开号为:CN 1404864A)工艺 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验摸索,发现将其工艺中的"茯苓、百合、合欢皮、甘草、小麦、大枣 加水煎煮"改为"茯苓、百合、合欢皮、甘草、小麦、大枣加40 %乙醇煎煮"后,临床药效学实验 效果显著提高,我们并对乙醇煎煮所用乙醇浓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用40%乙醇提取 比用95%、75%的乙醇提取效果好,我们按照新工艺制成了丸剂,与按照中国专利公开了 (公开号为:CN 1404864A) "治疗抑郁症的中药解郁丸"的处方及工艺制备而成的丸剂相比, 其临床药效学实验效果显著提高,工艺更加合理,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安全且无任何毒副 作用。
[0008] 下面以本发明制备的解郁丸(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对比中国专利公开了(公 开号为:CN 1404864A) "治疗抑郁症的中药解郁丸"制备的丸剂,说明其主要药效学:
[0009] 一、试验药物的制备:
[0010] 1、A组(本发明解郁丸的制备):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
[0011] 2、B组为中国专利公开了(公开号为:CN 1404864A) "治疗抑郁症的中药解郁丸"的 的实施例制备的丸剂,具体如下: 处方: 白芍285. 7g 柴胡214. 3g 当归142. 8g 郁金142, 8g 茯苓171. 4g 百合17L紐
[0012] 合欢皮171. 4g 甘草85. 7g 小麦2H. 3g 大枣142. 8g
[0013] 制法:以上十味,取柴胡、当归、白芍、郁金粉碎成混合粉,再将茯苓、百合、合欢皮、 甘草、小麦、大枣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12倍量,煎煮1.5小时,倒出药液备用,第二次加 水10倍量,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浓缩,在60 °C的条件下测得相对密度为1.30-1.35的浸膏,与四味药粉混勾制成水丸,干燥制成1000g药丸。
[0014] 3、C组(筛选1组): 处方: 白芍285.7g 柴胡214.3g 当归142.8g 郁金142. 8g 茯苓171. 4g 百含17L麵
[0015] 合欢皮171. 4g 甘草85. 7g 小麦:2:14. 3:g 大枣142. %
[0016] 制法:以上十味,取柴胡、当归、白芍、郁金粉碎成混合粉,再将茯苓、百合、合欢皮、 甘草、小麦、大枣加95 %乙醇煎煮2次,第一次加12倍量,煎煮1.5小时,倒出药液备用,第二 次加10倍量,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在60°C的条件下测得 相对密度为1.30-1.35的浸膏,与四味药粉混匀制成水丸,干燥制成1000g药丸。
[0017] 4、D组(筛选2组): 处方: 白芍285. 7g 柴胡214. 3g 当归142. 8g 郁金142. 8g 茯苓171. 4g 百合171. 4g
[0018] 合欢皮171,4g 甘草85.7g 小麦214 3g 大枣142. 8g
[0019]制法:以上十味,取柴胡、当归、白芍、郁金粉碎成混合粉,再将茯苓、百合、合欢皮、 甘草、小麦、大枣加75 %乙醇煎煮2次,第一次加12倍量,煎煮1.5小时,倒出药液备用,第二 次加10倍量,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在60°C的条件下测得 相对密度为1.30-1.35的浸膏,与四味药粉混匀制成水丸,干燥制成1000g药丸。
[0020] 二、试验过程及结果
[0021] 实验目的:通过对本发明解郁丸组、B组、C组和D组丸剂的镇静、催眠、镇痛、调节体 温、抗抑郁等药理实验研究,将本发明解郁丸组、B组、C组和D组进行对比,观察其药理作用 的强弱。
[0022] 试验方法:本发明解郁丸组、B组、C组和D组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对小鼠入睡时 间的影响;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对小鼠辐射热致痛的影响;对抑郁模型小鼠体温的影 响;利血平诱导小鼠抑郁模型实验。
[0023] -、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0024] 实验材料
[0025] 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兼有,体重18~22g。
[0026] 2、药物:本发明解郁丸组、B组、C组、D组四个剂量组。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 灌胃给药。
[0027]实验方法
[0028] 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 体积的蒸馏水;本发明解郁丸组、B组、C组、D组分别灌胃给药6.8g生药/kg。连续给药5d,末 次给药lh后,将小鼠放入光电计数器内,测定小鼠5min活动次数。实验结果:见表1 [0029]表1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x土s)
[0031]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本发明解郁丸组比AP<0.05。
[0032]结果表明:本发明解郁丸组、B组、C组和D组能明显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次数,本发 明解郁丸组和B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的差异(P<0.01) ;C组和D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 显著性差异(P<〇.05) ;B组、C组、D组与本发明解郁丸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 见,本发明解郁丸组比B组、C组、D组的镇静作用强。
[0033] 二、对小鼠入睡时间的影响 [0034] 实验材料
[0035] 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兼有,体重18~22g。
[0036] 2、药物:本发明解郁丸组、B组、C组、D组四个剂量组。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 灌胃给药。
[0037]实验方法
[0038] 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 体积的蒸馏水;本发明解郁丸组、B组、C组、D组分别灌胃给药6.8g生药/kg。连续给药5d,每 天1次,末次给药后lh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50mg/kg,以小鼠翻正反射消失为入睡时间,记录 入睡时间。实验结果:见表2
[0039] 表2对小鼠入睡时间的影响(x士 s )
[0042]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本发明解郁丸组比AP<0.05。
[0043] 结果表明:本发明解郁丸组、B组、C组和D组明显缩短了入睡时间,本发明解郁丸组 和B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的差异(P<0.01) ;C组和D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B组、C组、D组与本发明解郁丸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 解郁丸组比B组、C组、D组的催眠作用强。
[0044] 三、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 [0045] 实验材料
[0046] 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兼有,体重18~22g。
[0047] 2、药物:本发明解郁丸组、B组、C组、D组四个剂量组。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 灌胃给药。
[0048]实验方法
[0049] 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 体积的生理盐水;本发明解郁丸组、B组、C组、D组分别灌胃给药6.8g生药/kg。连续给药5d, 末次给药lh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记录小鼠的睡眠时间(以翻正反射消失为入 睡时间,从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时间为睡眠持续时间)。实验结果:见表3
[0050] 表3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X 土 S)
[0052]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本发明解郁丸组比AP<0.05。
[0053] 结果表明:本发明解郁丸组、B组、C组和D组能明显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本发明解 郁丸组和B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的差异(P<0.01) ;C组和D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 性差异(P<〇.05) ;B组、C组、D组与本发明解郁丸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 本发明解郁丸组比B组、C组、D组改善睡眠的作用强。
[0054]四、对小鼠辐射热致痛的影响 [0055] 实验材料
[0056] 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兼有,体重18~22g。
[0057] 2、药物:本发明解郁丸组、B组、C组、D组四个剂量组。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 灌胃给药。
[0058]实验方法
[0059] 将小鼠固定于鼠筒内,一光束经凸透镜聚焦后照射于鼠尾中、下1/3交界处,测定 启动光源至鼠尾急速摆动的时间,即甩尾潜伏期,亦称痛阈。先测定小鼠给药前的基础痛阈 值,基础痛阈值小于3s或大于10s的反应过敏或迟钝动物剔除。筛选后的小鼠50只,雌雄各 半,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蒸馏水;本发明解郁丸组、B组、C组、D组分 别灌胃给药6.8g生药/kg。连续给药5d,每日1次,末次给药lh后,将小鼠进行辐射热刺激。记 录给药lh后出现甩尾反应的时间,即为用药后的痛阈值。实验结果:见表4
[0060] 表4对小鼠辐射热致痛的影响(x ± S)
[0062]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本发明解郁丸组比AP<0.05。
[0063]结果表明:本发明解郁丸组、B组、C组和D组可显著提高辐射热致痛小鼠的痛阈值, 本发明解郁丸组和B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的差异(P<0.01) ;C组和D组与对照组相比 较有显著性差异(P<〇. 05) ;B组、C组、D组与本发明解郁丸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可见,本发明解郁丸组比B组、C组、D组的镇痛作用强。
[0064] 五、对抑郁模型小鼠体温的影响
[0065] 实验材料
[0066] 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兼有,体重18~22g。
[0067] 2、药物:本发明解郁丸组、B组、C组、D组四个剂量组。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 灌胃给药。
[0068]实验方法
[0069] 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 体积的蒸馏水;本发明解郁丸组、B组、C组、D组分别灌胃给药6.8g生药/kg。连续给药5d,每 天1次,于第5d给药前测量小鼠肛温,末次给药lh后,腹腔注射利血平2.5mg/kg,于注射给药 后3h再测小鼠肛温,记录肛温变化。实验结果:见表5 [0070] 表5对抑郁模型小鼠体温的影响(X 士 s)
[0072]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本发明解郁丸组比AP<0.05。
[0073]结果表明:本发明解郁丸组、B组、C组和D组能迅速恢复利血平所致小鼠下降的体 温,本发明解郁丸组和B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的差异(P<0.01) ;C组和D组与对照组 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〇.05) ;B组、C组、D组与本发明解郁丸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可见,本发明解郁丸组比B组、C组、D组调节体温的作用强。
[0074] 六、利血平诱导小鼠抑郁模型实验
[0075] 实验材料
[0076] 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兼有,体重18~22g。
[0077] 2、药物:本发明解郁丸组、B组、C组、D组四个剂量组。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 灌胃给药。
[0078]实验方法
[0079]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 体积的蒸馏水;本发明解郁丸组、B组、C组、D组分别灌胃给药6.8g生药/kg。连续给药5d,每 日1次,末次给药lh后,腹腔注射利血平2.5mg/kg,lh后将小鼠竖起。根据眼睑下垂程度评 分,眼闭1/4为1分,眼闭1/2为2分,眼闭3/4为3分,全闭为4分。计算眼睑下垂度拮抗率。实验 结果:见表6
[0080] 表6利血平诱导小鼠抑郁模型实验.(x ±:.s).
[0083]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本发明解郁丸组比AP<0.05。
[0084] 结果表明:本发明解郁丸组、B组、C组和D组能明显抑制小鼠腹腔注射利血平后眼 睑的下垂度,提高眼睑下垂度拮抗率,本发明解郁丸组和B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的差 异(P<0.01);C组和D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C组、D组与本发明解 郁丸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〇.05)。可见,本发明解郁丸组比B组、C组、D组的抗抑郁作 用强。
[0085] 实验结果:本发明解郁丸组、B组、C组和D组能明显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次数;明显 缩短了入睡时间;能明显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可显著提高辐射热致痛小鼠的痛阈值;能迅 速恢复利血平所致小鼠下降的体温;能明显抑制小鼠腹腔注射利血平后眼睑的下垂度,提 高眼睑下垂度拮抗率。
[0086]结论:本发明解郁丸组比B组、C组、D组的镇静、催眠、镇痛、调节体温、抗抑郁等药 理作用强,因此,本发明解郁丸组比B组、C组、D组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的功能强。
[0087] 毒理实验:
[0088]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将本发明解郁丸组最大浓度、最大容积灌胃给药,在24h 内连续给药3次,每次间隔4h,累积药物总量达48g生药/kg,相当于人临床拟用量的137.7 倍。给药后7d内,小鼠活动、进食、排泄均正常,生长良好,毛色光亮,其平均体重均随试验时 间的延长而增加。第8d处死后解剖每只小鼠肉眼观察心、肝、脾、肺、肾、脑、胸腺、胃、肠等均 未发现颜色及形态异常,未能测出LD 5Q。表明本发明解郁丸组无急性毒性反应。
[0089]长期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解郁丸组分为低、中、高剂量分别为6、12、24g生 药/kg/d,相当于临床剂量的17.2、34.4、68.9倍,灌胃给药12周后,本发明解郁丸组对动物 的一般状况、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明显的影响,系统解剖、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 学检查也未发现异常病理改变。停药2周也未见明显改变。本发明解郁丸组在长期毒性试验 中,未发现明显毒性反应和延迟毒性反应。可见,本发明解郁丸组无毒性反应,长期用药安 全可靠。
【具体实施方式】
[0090] 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丸剂的制备:
[0091] 处方:
[0092] 白芍 285.7g 柴胡 214.3g 当归 142.8g 郁金 142.8g 茯苓171.4g 百合171.4g 合欢皮171.4g 甘草85.7g
[0093] 小麦2M.3g 大枣Ml%;
[0094]制备方法为:
[0095]以上十味,取柴胡、当归、白芍、郁金粉碎成混合粉,再将茯苓、百合、合欢皮、甘草、 小麦、大枣加40 %乙醇煎煮2次,第一次加12倍量,煎煮1.5小时,倒出药液备用,第二次加10 倍量,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在60°C的条件下测得相对密 度为1.30-1.35的浸膏,与四味药粉混匀制成水丸,干燥制成1000g药丸。
【主权项】
1. 一种解郁丸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重量配比 为: 白芍285,7g 柴胡214.3g 当归142.8g 郁金142,8g 伐苓丨71.4g Vi Λ' 171.4g 介欢皮171 甘草舫Jg 小麦 214,3g 大枣 142.8g: 制备方法为: 以上十味,取柴胡、当归、白芍、郁金粉碎成混合粉,再将茯苓、百合、合欢皮、甘草、小 麦、大枣加40 %乙醇煎煮2次,第一次加12倍量,煎煮1.5小时,倒出药液备用,第二次加10倍 量,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在60°C的条件下测得相对密度 为1.30-1.35的浸膏,与四味药粉混匀制成水丸,干燥制成1000g药丸。
【文档编号】A61K36/9066GK105853907SQ201610224619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2日
【发明人】杨海娟
【申请人】杨海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