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输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10582235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支架输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其通过其外管、后释放组件、覆膜套管组件和手柄组件的结构设计及这些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设计,使得整体释放结构更为可靠,本发明提供的该输送系统的使用方法通过手柄组件控制外管、覆膜套管组件和后释放组件先后进行释放动作,实现了覆膜套管释放-支架初步释放-支架完全释放的逐步释放过程,与该输送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一起共同提高了该输送系统释放支架的精度,并减少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专利说明】
支架输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手术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覆膜支架是一个可移植的装置,由管型外科移植鞘和自膨胀式框架组成。覆膜支架置于血管内,可封堵动脉瘤,重建血流通路,从而使血液动力学压力不能到达血管病变部位。
[0003]覆膜支架被释放在需要修复的血管段则需要有输送系统的配合。一款出色的输送系统,从眼下来看需要具备精确容易导入、精准安全释放及轻松易回撤的性能。因为无论是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还是夹层动脉瘤都是因为血管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病变,血管本生的形态可能不规则,这就需要输送系统有良好的导入性能;覆膜支架的植入都需要借助完好的血管段(瘤颈)作为铆钉区,往往瘤颈的区域的长度是有限的,故支架需要借助输送器将其植入在精准位置封堵病变;安全的回撤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必须保证不能带动移植物移位然后撤出体外。
[0004]波顿医疗公司(Bolton)曾申请了一份名为《覆膜支架、覆膜支架输送系统和工具包以及覆膜支架的植入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号200180032425.5),该专利内涉及到了覆膜支架输送系统如覆膜套管结构和后释放系统设计,但其覆膜套管结构和后释放系统设计的可靠性不高,导致覆膜支架的释放精度较差,且容易出现医疗事故。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以增加其结构的可靠性,提高支架的释放精度,并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其包括外管、后释放组件、覆膜套管组件和手柄组件,所述覆膜套管组件包括覆膜套管,所述支架被压缩并置于所述覆膜套管内,所述支架的近端被所述后释放组件束缚,所述覆膜套管置于所述外管内,所述手柄组件与所述外管、所述覆膜套管组件和所述后释放组件分别相连。
[0007]进一步的,所述覆膜套管组件还包括覆膜套管连接管和覆膜释放导丝,所述覆膜套管连接管的近端与所述覆膜套管的远端连接,所述覆膜释放导丝的近端与所述覆膜套管连接管的远端连接,所述覆膜释放导丝的远端与所述手柄组件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后释放组件包括锥形头、后释放固定件、后释放后端、若干根后释放杆和后释放导丝,所述锥形头的远端设有与所述后释放杆相匹配的若干固定孔,所述后释放固定件中设有与所述后释放杆相匹配的若干导引孔,所述若干根后释放杆的远端均与所述后释放后端固定连接,所述若干根后释放杆的近端分别穿过所述后释放固定件中的对应的导引孔并插入所述锥形头上的对应的固定孔中,所述后释放导丝的近端与所述后释放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后释放导丝的远端与所述手柄组件连接,所述后释放杆的位于所述锥形头与所述后释放固定件之间的杆段用于穿过并束缚所述支架的近端。
[0009]进一步的,所述手柄组件包括后手柄、滑块和导杆,所述后手柄与所述滑块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导杆滑动连接,所述导杆与所述外管轴向平行设置,所述滑块与所述外管沿轴向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滑块的外表面和所述后手柄的内表面分别设置有互相配合的外螺纹和内螺纹,所述后手柄旋转时,所述滑块沿所述导杆滑动并带动所述外管沿轴向移动。
[0011]进一步的,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第一拉环和第二拉环,所述第一拉环通过覆膜释放导丝与所述覆膜套管组件沿轴向连接,所述第二拉环通过后释放导丝与所述后释放组件沿轴向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外管包括依次由内向外设置的内层、强化层和外层,所述强化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加强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加强元件,所述第一加强元件沿所述外管的轴向螺旋缠绕,所述第二加强元件与所述外管的轴向平行。
[001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支架输送系统的使用方法,其包括:
[0014]步骤一:沿导引导丝将所述支架、覆膜套管、外管和后释放组件输送至预定管腔内;
[0015]步骤二:通过所述手柄组件控制所述外管沿其轴向朝远端移动,释放所述覆膜套管;
[0016]步骤三:沿所述导引导丝将所述支架、覆膜套管和后释放组件继续推送,直至到达预定管腔内的预定部位;
[0017]步骤四:通过所述手柄组件控制所述覆膜套管组件,使其中的覆膜套管沿其轴向向远端移动,将所述覆膜套管中的支架初步释放,所述支架的近端仍被所述后释放组件约束;
[0018]步骤五:通过所述手柄组件控制所述后释放组件释放所述支架的近端,实现所述支架的完全释放;
[0019]步骤六:沿所述导引导丝回撤所述覆膜套管、外管和后释放组件。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发明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通过其外管、后释放组件、覆膜套管组件和手柄组件的结构设计及这些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设计,使得整体释放结构更为可靠,本发明提供的该输送系统的使用方法通过手柄组件控制外管、覆膜套管组件和后释放组件先后进行释放动作,实现了覆膜套管释放-支架初步释放-支架完全释放的逐步释放过程,与该输送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一起共同提高了该输送系统释放支架的精度,并减少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外管内部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后释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后释放后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覆膜套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旋转回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防倒转卡扣与外管的第一种连接方式的拆分结构图;
[0031]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防倒转卡扣与外管的第一种连接方式的连接结构图;
[0032]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防倒转卡扣与外管的第二种连接方式的拆分结构图;
[0033]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防倒转卡扣与外管的第二种连接方式的连接结构图;
[0034]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释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控制盘的平面装配图;
[0036]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释放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37]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左半手柄尾端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手柄尾端在装配完成后的平面示意图;
[0039]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控制盘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手柄尾端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支架输送系统将支架植入的方法中步骤一的流程不意图:
[0042]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支架输送系统将支架植入的方法中步骤二的流程不意图;
[0043]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支架输送系统将支架植入的方法中步骤三的流程不意图;
[0044]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支架输送系统将支架植入的方法中步骤四的流程不意图;
[0045]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支架输送系统将支架植入的方法中步骤五的流程不意图;
[0046]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支架输送系统将支架植入的方法中步骤六的流程不意图。
[0047]在图1至24中,
[0048]1:内管;2:支架;21:支架近端的裸段;100:外管;101:内层;102:强化层;1021:第一加强元件;1022:第二加强元件;103:外层;200:后释放组件;201:锥形头;2011:固定孔;202:后释放固定件;2021:导引孔;203:后释放后端;2031:通路;2032:第一小孔;2033:第二小孔;204:后释放杆;205:后释放导丝;206:限位块;300:覆膜套管组件;301:覆膜套管;302:覆膜套管连接管;303:覆膜释放导丝;400:手柄组件;401:后手柄;402:外管连接件;4021 工”字形凸台;4022:凸块;403:滑块;404:导杆;4041:单向齿槽;405:防倒转卡扣;4051:防倒转弹片;4052:连接结构;4053:缺口 ;4054:“L”形槽;406:如手柄;4061:锁止结构;407:手柄尾端;4071:半圆形四槽;4072:左半手柄尾端;4073:右半手柄尾端;4074:合模孔;4075:扣合销;4076:合模缝;4077:单向弹片;408:控制盘;4081:释放缺口 ;4082:单向齿圈;409:端盖;410:第一拉环;4101:拉环杆;4102:限位凸台;4103:拉环手柄;4104:限位结构;411:第二拉环;4111:拉环杆;4112:限位凸台;4113:拉环手柄;4114:限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支架输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0050]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其通过其外管、后释放组件、覆膜套管组件和手柄组件的结构设计及这些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设计,使得整体释放结构更为可靠,本发明提供的该输送系统的使用方法通过手柄组件控制外管、覆膜套管组件和后释放组件先后进行释放动作,实现了覆膜套管释放-支架初步释放-支架完全释放的逐步释放过程,与该输送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一起共同提高了该输送系统释放支架的精度,并减少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0051]请参考图1至2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外管内部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外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后释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后释放后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覆膜套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旋转回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防倒转卡扣与外管的第一种连接方式的拆分结构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防倒转卡扣与外管的第一种连接方式的连接结构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防倒转卡扣与外管的第二种连接方式的拆分结构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防倒转卡扣与外管的第二种连接方式的连接结构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释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控制盘的平面装配图;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释放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左半手柄尾端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手柄尾端在装配完成后的平面示意图;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控制盘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中手柄尾端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支架输送系统将支架植入的方法中步骤一的流程示意图: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支架输送系统将支架植入的方法中步骤二的流程示意图;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支架输送系统将支架植入的方法中步骤三的流程示意图;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支架输送系统将支架植入的方法中步骤四的流程示意图;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支架输送系统将支架植入的方法中步骤五的流程示意图;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支架输送系统将支架植入的方法中步骤六的流程示意图。为便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近端为支架输送系统前进的前端,即远离操作人员的一端,所述远端为靠近操作人员的一端。
[0052]请重点参考图1和图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其通过一导引导丝引导至大动脉病变部位,并释放支架2,所述支架输送系统包括外管100、后释放组件200、覆膜套管组件300和手柄组件400,所述覆膜套管组件300包括覆膜套管301,所述支架2被压缩并置于所述覆膜套管301内,所述支架2近端的裸段21被所述后释放组件200束缚,所述覆膜套管301置于所述外管100内,所述手柄组件400与所述外管100、所述覆膜套管组件300和所述后释放组件200分别相连,所述手柄组件400用于控制所述外管100和所述覆膜套管组件300,使所述外管100和所述覆膜套管组件300中的覆膜套管301沿各自的轴向朝远端移动,实现所述支架2的初步释放,所述手柄组件400还用于控制所述后释放组件200释放所述支架2近端的裸段21,实现所述支架2的完全释放。
[0053]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外管100的管壁包括依次由内向外设置的内层101、强化层102和外层103,所述强化层10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加强元件1021和至少一个第二加强元件1022,所述第一加强元件1021沿所述外管100的轴向螺旋缠绕,本实施例中称为螺旋加强元件,所述第二加强元件1022与所述外管100的轴向平行,本实施例中称为轴向加强元件。所述内层101和外层103均可为单一层高分子材料层或多层高分子材料层,所述多层高分子材料可以是相同的多层高分子材料,也可以是不同的多层高分子材料。
[0054]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加强元件的制作材料也为高分子材料,在本实施例中,为扁平状的液晶高分子纤维,以尽可能地降低外管100的制作成本。
[0055]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加强元件包括至少一个螺旋状元件,所述螺旋加强元件在部分长度或全部长度上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螺旋状元件,在其他部分长度上为单一螺旋状元件。此设计具有如下优点:第一,部分长度的单一螺旋状元件可以赋予该部分的外管100具有足够的弯曲柔顺性,使输送系统更容易到达病变位置;第二,其余部分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螺旋状元件依然保持或提高该区域的径向强度;第三,整根外管100上的轴向加强元件依然可以使外管100具有足够高的轴向强度并提供较强的径向强度。
[0056]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加强元件在全部长度上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螺旋状元件,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螺旋状元件形成栅格状的编织结构,所述轴向加强元件沿所述外管100的轴向穿设于所述编织结构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加强元件在全部长度上为两个螺旋状元件,所述两个螺旋状元件分别与所述内层和外层接触设置。轴向加强元件位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螺旋状元件之间的设计不会造成外管100的内层101或外层103表面凸起,同时,轴向加强元件不会与其附近的高分子内层或外层形成固定,在保持了轴向加强元件优点的同时,避免了内层101、外层103表面凸起引起的摩擦力增大的情况,同时也克服了轴向加强元件与内层101或外层103固定造成的有限弯曲的缺点。
[0057]进一步的,所述轴向加强元件也为高分子材料,其可以是丝,线,纤维,单丝,复丝,缆线等,优选为扁平状的液晶高分子纤维以降低外管100的制作成本,所述轴向加强元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轴向加强元件沿所述外管的圆周等角度间隔设置,具体的,可使用4个,8个,10个,12个,16个等,相应地,相邻轴向加强元件沿外管100圆周方向相隔的角度为90°,45°,36°,30°,22.5°等。轴向加强元件的此设计具有如下优点:第一,轴向加强元件防止外管100轴向延伸,因此医生在手术中操作外管100沿轴向移动时对其施加拉力时能够保持了一对一的响应;第二,通过有序排列轴向加强元件,外管100能够获得不同弯曲面上的均一的弯曲柔顺性,因此外管100导入到迂曲的血管部位时,有利于促进外管100的精确控制;第三,与仅使用单一的轴向加强元件对比,沿着外管100圆周方向均匀排列的轴向加强元件族提供了外管100在圆周方向的各向同性,减小了外管100被血液压迫或内载具有超强向外膨胀能力的植入体时的弯曲可能性;第四,外管100的刚度可得到均匀增强,因此,通过减少外管100壁厚或降低外管100内外层的硬度使外管100的成本减少得以实现;第五,轴向加强元件阻止外管100的径向扩张,使得外管100的破裂强度得以显著增强。
[0058]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后释放组件200包括锥形头201、后释放固定件202、后释放后端203、若干根后释放杆204和后释放导丝205,所述锥形头201的近端,即其直径较小的一端为所述输送系统前进的前端作引导用,所述锥形头201的远端,即其直径较大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后释放杆204相匹配的若干固定孔2011,所述后释放固定件202中设有与所述后释放杆204相匹配的若干导引孔2021,所述若干根后释放杆204的远端均与所述后释放后端203固定连接,所述若干根后释放杆204的近端分别穿过所述后释放固定件202中的对应导引孔2021插入所述锥形头201上的对应的固定孔2011中,所述后释放导丝205的近端与所述后释放后端203固定连接,所述后释放导丝205的远端与所述手柄组件400连接,所述后释放杆204的位于所述锥形头201与所述后释放固定件202之间(区域A)的杆段用于穿过并束缚所述支架2近端的裸段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区域A的轴向长度在满足安装及释放要求的情况下需要足够短,以增大该区域A中后释放杆204的刚性,减小后释放杆204受支架2膨胀力而产生的形变量。
[0059]安装覆膜支架2时,将其前端的支架2近端的裸段21分别套挂于区域A中的各根后释放杆204上,随后将后释放后端203往锥形头201方向推至极限位置,将后释放杆204沿后释放固定件202中的导引孔2021插入锥形头201大头端的固定孔2011中,从而实现了利用锥形头201和后释放固定件202夹持住后释放杆204而提供给支架2近端的裸段21的固定;释放支架2时,通过手柄组件400拉动后释放导丝205,从而使后释放杆204脱离锥形头201中的固定孔2011,实现支架2近端的裸段21的释放,支架2近端的裸段21由于自身的弹性张开,从而紧贴血管固定住支架2。
[0060]进一步的,所述锥形头201、后释放固定件202和后释放后端203中均设有供所述内管I穿过的通路,所述内管I的近端与所述锥形头201连接,并依次穿过这些通路。所述内管I位于所述后释放后端203远端一侧的部分设有限位块206,所述限位块206的直径大于所述后释放后端203中通路2031的直径,从而限制后释放后端203在释放支架2近端的裸段21时的位移,不会使其过分移动而碰触损伤附近的血管。
[0061 ]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后释放后端203的通路2031设置于其中心,周围所述通路2031均匀分布有用于固定所述若干根后释放杆204的若干第一小孔2032,所述通路2031周围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后释放导丝205的至少一个第二小孔2033,后释放导丝205的固定方式不限于焊接,胶水粘结,机械锁死等方式。
[0062]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覆膜套管组件300包括覆膜套管301、覆膜套管连接管302和覆膜释放导丝303,所述覆膜套管连接管302的近端与所述覆膜套管301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覆膜释放导丝303的近端与所述覆膜套管连接管302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覆膜释放导丝303的远端与所述手柄组件400连接,覆膜套管301为覆膜材料制作成的软鞘管,其作用是使得覆膜支架2在释放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弯曲,覆膜套管连接管302起到为覆膜套管301释放导向作用,在释放覆膜套管301时,手柄组件400拉动覆膜释放导丝303,带动覆膜套管连接管302引导覆膜套管301沿其自身轴向朝远端移动,从而使所述覆膜套管301中的支架2得到初步释放。
[0063]进一步的,所述手柄组件400包括旋转回收机构和释放结构,所述旋转回收机构与所述外管100通过滑块403转动连接,并通过旋转带动所述外管100沿其轴向回收,实现所述覆膜套管301的释放,所述释放结构通过覆膜释放导丝303控制所述覆膜套管301沿其轴向回收,实现所述支架2的初步释放,所述释放结构还通过后释放导丝303控制所述后释放组件200释放所述支架2近端的裸段21,实现所述支架2的完全释放。
[0064]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所述旋转回收机构包括后手柄401、外管连接件402、滑块403和导杆404,所述滑块403中沿所述外管100的轴向设有导向孔,所述导杆404沿所述外管100的轴向设置于所述后手柄401中,并穿过所述导向孔,所述外管100通过所述外管连接件402与所述滑块403沿轴向连接,所述滑块403与所述后手柄401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所述后手柄401,使所述滑块403带动所述外管100沿所述导杆404的轴向移动,从而使所述外管100中的覆膜套管301得到释放,覆膜套管301中的支架2也会微微胀开。
[0065]进一步的,所述滑块403的外表面和所述后手柄401的内表面分别设置有互相配合的外螺纹和内螺纹,所述后手柄401旋转时,所述滑块403沿所述导杆404滑动并带动所述外管100沿轴向移动。
[0066]进一步的,所述导杆404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导杆404相对于所述滑块403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两根导杆404的设置使得滑块403的轴向移动可靠性更高,提高了释放覆膜套管301的精度。
[0067]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回收机构还包括防倒转卡扣405,所述防倒转卡扣405设置于所述外管连接件402上,所述防倒转卡扣405具有防倒转弹片4051,所述导杆404靠近所述防倒转弹片4051的一侧设有单向齿槽4041,所述防倒转弹片4051靠近所述单向齿槽4041一端的形状与所述单向齿槽4041中凹槽的形状相匹配,当所述防倒转卡扣405朝向远端移动时,所述防倒转弹片4051碰触所述单向齿槽4041而弹起,使所述外管100顺利移动,当所述防倒转卡扣405有朝向近端移动的趋势时,所述防倒转弹片4051被所述单向齿槽4041所限位,阻止所述外管100移动,从而起到防止操作人员误操作而引起的医疗事故。
[006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倒转弹片4051的数量为两个,其分别于所述两根导杆404接触设置,并共同组成防倒转设计,以增加该防倒转卡扣405结构的可靠性。
[0069]在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防倒转卡扣405还包括连接结构4052,所述防倒转弹片4051设置于所述连接结构4052上,所述连接结构4052为一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具有一沿所述外管100轴向设置的缺口 4053,所述外管连接件402上设有一“工”字形凸台4021,所述“工”字形凸台4021的中间竖向部分沿所述外管100的轴向设置,所述环状结构与所述外管连接件402轻微过盈配合,从其缺口 4053处轻微掰开,可将其套于所述外管连接件402外侧,所述环状结构位于所述缺口 4053两侧的部分分别嵌入所述“工”字形凸台4021中间竖向部分的两侧,所述环状结构通过所述“工”字形凸台4021的中间竖向部分限制其转动,并通过所述“工”字形凸台4021的上下横向部分限制其轴向移动。
[0070]在本发明的第二中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防倒转卡扣405还包括连接结构4052,所述防倒转弹片4051设置于所述连接结构4052上,所述连接结构4052为一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上具有一 “L”形槽4054,所述“L”形槽4054的竖向部分沿所述外管100的轴向设置,其横向部分沿所述外管100的径向设置,所述外管连接件402上设有一凸块4022,所述环状结构与所述外管连接件402轻微过盈配合,并套于所述外管连接件402的外侧,所述凸块4022先沿所述外管100的轴向进入所述“L”形槽4054的竖向部分,再通过所述环状结构的旋转到达所述“L”形槽4054的横向部分末端,从而限制所述环状结构的轴向移动及一个圆周方向上的移动。由于使用时,防倒转卡扣405不受圆周方向上的作用力,因此圆周方向上的移动使用胶水将凸块4022及外管连接件402与连接结构4052固定即可。
[0071]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回收机构还包括前手柄406,所述前手柄406与所述后手柄401连接,并通过一锁止结构4061实现所述滑块403与所述后手柄406之间相对移动的锁止与释放,以防止操作人员的误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止结构4061以一开关的结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所述开关的开关动作,实现所述前手柄406与所述后手柄406之间相对移动的锁止,进而实现了滑块403与所述后手柄406之间相对移动的锁止。
[0072]进一步的,如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释放结构包括手柄尾端407、控制盘408、端盖409、第一拉环410和第二拉环411,所示手柄尾端407设置于所述后手柄401的远端,所述控制盘408为一圆环结构,所述控制盘408套接于所述手柄尾端407的外侧,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端盖409设置于所述手柄尾端407上,并用于限制所述控制盘408沿所述外管100轴向的移动,所述手柄尾端407上靠近所述控制盘408处沿所述外管100的轴向设有两个半圆形凹槽4071,所述第一、第二拉环410、411的拉环杆4101、4111穿过所述端盖409分别插入所述两个半圆形凹槽4071中,所述第一、第二拉环410、411的拉环杆4101、4111上远离所述控制盘408圆心的一侧均设有限位凸台4102、4112,在拔出所述拉环杆4101、4111时,所述控制盘408的内径限制所述限位凸台4102、4112沿所述外管100轴向的移动,从而使所述拉环杆4101、4111无法从所述半圆形凹槽4071中拔出,所述控制盘408的内径上还设有一与所述限位凸台4102、4112形状相匹配的释放缺口 4081,当所述释放缺口 4081旋转至与所述半圆形凹槽4071同一位置时,所述拉环杆4101、4111便能够从所述半圆形凹槽4071中拔出,所述第一、第二拉环410、411的拉环杆4101、4111分别通过覆膜释放导丝303及后释放导丝205与所述覆膜套管组件300和后释放组件200连接,实现各自的释放控制。
[0073]进一步的,所述手柄尾端407的外侧设有一个箭头,所述控制盘408的周侧设有两个数字“I”和“2”。转动控制盘408,当数字“I”与所述箭头对齐时,表示释放缺口 4081正好与第一拉环410中拉环杆4101所在的半圆形凹槽4071处于同一位置,第一拉环410的拉环杆4101便可从所述半圆形凹槽4071中拉出,从而拉动覆膜释放导丝303,实现支架2的初步释放;当数字“2”与所述箭头对齐时,表示释放缺口 4081正好与第二拉环411中拉环杆4111所在的半圆形凹槽4071处于同一位置,第二拉环411的拉环杆4111便可从所述半圆形凹槽4071中拉出,从而拉动后释放导丝205,实现支架2的完全释放。该对应结构的设计能够有效地避免释放错误,提高支架2释放的精度。
[007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拉环410和所述第二拉环411均还包括拉环手柄4103、4113和限位结构4104、4114,所述拉环手柄4103、4113与所述拉环杆4101、4111连接,并穿设于所述限位结构4104、4114中,所述第二拉环411中的限位结构4114相对于所述第一拉环410中的限位结构4104设置于相对靠近所述端盖409的一侧,所述第一、第二拉环410、411中的限位结构4104、4114在所述外管100轴向上的投影有重叠部分,当所述第一拉环410未拉出而强行拉出第二拉环411时,所述限位结构4104、4114的结构设计便使得第二拉环411中的拉环杆4111无法拉出半圆形凹槽4071,进一步地增强了释放过程的安全性。
[0075]进一步的,如图14至16所示,所述手柄尾端407包括左半手柄尾端4072和右半手柄尾端4073,所述左半手柄尾端4072中设有两个沿所述外管100轴向设置的左半圆槽,所述右半手柄尾端4073中的对应位置设有两个沿所述外管100轴向设置的右半圆槽,所述左半圆槽中沿其径向设有扣合销4075,所述右半圆槽中的对应位置沿其径向设有扣合销孔,通过将所述扣合销4075插入所述扣合销孔中完成所述左半手柄尾端4072和右半手柄尾端4073的装配,装配完成后,两个所述左半圆槽和两个所述右半圆槽合为两个用于引导覆膜释放导丝303和后释放导丝205的合模孔4074,位于所述合模孔4074中的扣合销4075用于防止覆膜释放导丝303和后释放导丝205嵌入所述左半手柄尾端4072和右半手柄尾端4073之间的合模缝4076中,从而避免了在拉动覆膜释放导丝303或后释放导丝205时其被合模缝4076卡住导致支架2释放失败的情况。
[0076]进一步的,如图17、18所示,所述控制盘408的内径上还设有一圈单向齿圈4082,所述手柄尾端407的外侧设有单向弹片4077,所述单向弹片4077靠近所述单向齿圈4082一端的形状与所述单向齿圈4082中凹槽的形状相匹配,当所述控制盘408朝一方向转动时,所述单向弹片4077碰触所述单向齿圈4082而弹起,使所述控制盘408顺利转动,当所述控制盘408朝另一方向转动时,所述单向弹片4077被所述单向齿圈4082所限位,阻止所述控制盘408转动,该结构设计能够为控制盘408提供相应的操作阻尼,提升操作准确性,并防止操作人员的误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盘408仅可顺时针转动,以便于操作人员操作。
[0077]进一步的,所述手柄尾端407、控制盘408和端盖409中均设有供所述导引导丝穿过的通路,所述导引导丝依次穿过这些通路。
[0078]请重点参考图19至24,如图19至2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支架输送系统的使用方法,其包括:
[0079]步骤一:沿导引导丝将所述支架2、覆膜套管301、外管100和后释放组件200输送至预定管腔内;
[0080]步骤二:通过所述手柄组件400控制所述外管100沿其轴向朝远端移动,将所述覆膜套管组件300中的覆膜套管301释放,所述支架2微微胀开;
[0081]步骤三:沿所述导引导丝将所述支架2、覆膜套管301和后释放组件200继续推送,直至到达预定管腔内的预定部位;
[0082]步骤四:通过所述手柄组件400控制所述覆膜套管组件300,使其中的覆膜套管301沿其轴向朝远端移动,将所述覆膜套管301中的支架2初步释放,所述支架2的近端仍被所述后释放组件200约束;
[0083]步骤五:通过所述手柄组件400控制所述后释放组件200,使其释放所述支架2近端的裸段21,实现所述支架2的完全释放;
[0084]步骤六:沿所述导引导丝回撤所述覆膜套管301、外管100和后释放组件200。
[0085]具体的,在所述步骤二中,先将前手柄406上的开关(即锁止结构4061)拨到开,再旋转后手柄401以使外管100回收,释放覆膜套管301。
[0086]在所述步骤四中,旋转控制盘408将设置于其周侧的数字“ I ”对准手柄尾端407外侧的箭头,并拉动第一拉环410,从而拉动覆膜释放导丝303牵动覆膜套管301回收,初步释放支架2。
[0087]在所述步骤五中,如有必要,可轻微调整支架2的位置,再旋转控制盘将设置于其周侧的数字“2”对准手柄尾端407外侧的箭头,并拉动第二拉环411,从而拉动后释放导丝205使后释放杆204脱离固定孔2011,支架2近端的裸段21脱出区域A中的杆段并弹开,完全释放支架2。
[0088]在所述步骤六中,回撤内管I直至锥形头201进入外管100中,再将外管100及穿过外管的所有部件均一起回撤,使所述支架输送系统整体回撤至体外。
[0089]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通过其外管100、后释放组件200、覆膜套管组件300和手柄组件400的结构设计及这些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设计,使得整体释放结构更为可靠,本发明提供的该输送系统的使用方法通过手柄组件400控制外管100、覆膜套管组件300和后释放组件200先后进行释放动作,实现了覆膜套管301释放-支架2初步释放-支架2完全释放的逐步释放过程,与该输送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一起共同提高了该输送系统释放支架2的精度,并减少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0090]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主权项】
1.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后释放组件、覆膜套管组件和手柄组件,所述覆膜套管组件包括覆膜套管,所述支架被压缩并置于所述覆膜套管内,所述支架的近端被所述后释放组件束缚,所述覆膜套管置于所述外管内,所述手柄组件与所述外管、所述覆膜套管组件和所述后释放组件分别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套管组件还包括覆膜套管连接管和覆膜释放导丝,所述覆膜套管连接管的近端与所述覆膜套管的远端连接,所述覆膜释放导丝的近端与所述覆膜套管连接管的远端连接,所述覆膜释放导丝的远端与所述手柄组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释放组件包括锥形头、后释放固定件、后释放后端、若干根后释放杆和后释放导丝,所述锥形头的远端设有与所述后释放杆相匹配的若干固定孔,所述后释放固定件中设有与所述后释放杆相匹配的若干导引孔,所述若干根后释放杆的远端均与所述后释放后端固定连接,所述若干根后释放杆的近端分别穿过所述后释放固定件中的对应的导引孔并插入所述锥形头上的对应的固定孔中,所述后释放导丝的近端与所述后释放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后释放导丝的远端与所述手柄组件连接,所述后释放杆的位于所述锥形头与所述后释放固定件之间的杆段用于穿过并束缚所述支架的近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包括后手柄、滑块和导杆,所述后手柄与所述滑块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导杆滑动连接,所述导杆与所述外管轴向平行设置,所述滑块与所述外管沿轴向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的手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的外表面和所述后手柄的内表面分别设置有互相配合的外螺纹和内螺纹,所述后手柄旋转时,所述滑块沿所述导杆滑动并带动所述外管沿轴向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的手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第一拉环和第二拉环,所述第一拉环通过覆膜释放导丝与所述覆膜套管组件沿轴向连接,所述第二拉环通过后释放导丝与所述后释放组件沿轴向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包括依次由内向外设置的内层、强化层和外层,所述强化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加强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加强元件,所述第一加强元件沿所述外管的轴向螺旋缠绕,所述第二加强元件与所述外管的轴向平行。8.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沿导引导丝将所述支架、覆膜套管、外管和后释放组件输送至预定管腔内; 步骤二:通过所述手柄组件控制所述外管沿其轴向朝远端移动,释放所述覆膜套管; 步骤三:沿所述导引导丝将所述支架、覆膜套管和后释放组件继续推送,直至到达预定管腔内的预定部位; 步骤四:通过所述手柄组件控制所述覆膜套管组件,使其中的覆膜套管沿其轴向向远端移动,将所述覆膜套管中的支架初步释放,所述支架的近端仍被所述后释放组件约束; 步骤五:通过所述手柄组件控制所述后释放组件释放所述支架的近端,实现所述支架的完全释放; 步骤六:沿所述导引导丝回撤所述覆膜套管、外管和后释放组件。
【文档编号】A61F2/966GK105943213SQ201510979117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3日
【发明人】李中华, 朱清, 彭大冬, 刘梦钦, 袁振宇, 苗铮华
【申请人】微创心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