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05038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生蒲黄8?15份、五灵脂8?15份、白芨25?35份、三七粉8?15份、大黄6?10份。本发明的具有凉血止血、通利血脉、消肿生肌、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功能,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及相关疾病,止血效果佳、作用快、价格低。
【专利说明】
一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与血瘀、血液流变学、血液动力学异常相关的疾病的药物,具 体涉及一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
【背景技术】
[0002] 人体功能的正常进行与血液密切相关,多种疾病的产生都与血液流变学、血液动 力学及人体各脏腑阴阳失衡引起的各种出血相关,如上消化道出血、宫血十二指肠球部溃 疡、胃溃疡、胃炎症等。而上消化道出血一般指屈氏(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 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胰腺、胆道等部位病变引起的出血,另外,胃空肠胃吻合术的空肠病 变出血亦属于此范畴。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而又严重的疾病,以呕血及/或黑便为主 要临床表现。其严重成都取决于出血的部位、失血数量及失血速度,同时,还和患者出血时 的自身身体状况(如年龄,有无贫血,心肾功能等)有关。
[0003] 目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方面常用的药物很多,如CN103127386A、CN1088376C、 CN104127843A中公开了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这些药物均能够改善血液功能,具有止 血祛瘀的功效,但是存在作用慢且治疗效果仍不够理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血效果好、作用快 的治疗消化道出血的药物。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 -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生蒲黄8-15份、五灵脂8-15份、白芨25-35份、三七粉8-15份、大黄6-10份。
[0007] 优化的,所述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生蒲黄10-15份、五灵脂10-15份、白芨 25-30份、三七粉10-15份、大黄8-10份。
[0008] 更为优化的,所述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生蒲黄10份、五灵脂10份、白芨30 份、三七粉10份、大黄8份。
[0009] 进一步,所述药物的各组分原料混合制成散剂、片剂、胶囊剂、煎剂、颗粒、冲剂。
[0010] 本发明按中医血症论理论,惟以"止血"为第一要法,"消齡"为第二法。因此"止血" 首当其冲佐以活血化瘀,达到凉血止血、消肿生肌、通利血脉、行气止痛、祛瘀生新、阴阳平 衡等方面收到显著效果。
[0011] 本发明的药物以生蒲黄、五灵脂组成的失效散为基础,驱寒祛瘀、行气止痛。
[0012] 加白芨,内含白芨胶能收涩止血、生肌并使红细胞凝集。
[0013] 加三七粉,止血消肿,改善机体氮代谢,纠正伤创肌体的负氮平衡。
[0014] 加大黄,能局部收敛及收缩血管,引热下行加快淤血排除。
[0015]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 1、改善微循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改善机体的氮代谢,纠正伤创的负氮平衡,止 血散瘀消肿;
[0017] 2、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炎症病灶局限及消退,对溃疡修复 迅速;
[0018] 3、白芨粉含有的白芨胶具有收涩止血、生肌并能使红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修 补血管缺损、祛瘀生新作用。
[0019] 4、甘寒药物,滋其阴而养其阳,血或归其位耳。
[0020] 5、缓解平滑肌痉挛,临床用于淤血所致的各种疼痛。
[0021] 6、本发明的具有凉血止血、通利血脉、消肿生肌、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 功能,止血效果更佳、作用更快、价格更低,不仅能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疾病治疗,还能用 于宫血、附件炎、盆腔炎等与血瘀、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动学相关的疾病。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实施例1: 一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生蒲黄8-15份、 五灵脂8份、白芨35份、三七粉8份、大黄6份。
[0023]按常规工艺制成散剂、片剂、胶囊、煎剂、颗粒、冲剂。
[0024]实施例2: -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生蒲黄10-15 份、五灵脂12份、白芨28份、三七粉12份、大黄9份。
[0025]按常规工艺制成散剂、片剂、胶囊、煎剂、颗粒、冲剂。
[0026]实施例3: -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生蒲黄8-15份、 五灵脂15份、白芨25份、三七粉15份、大黄10份。
[0027]按常规工艺制成散剂、片剂、胶囊、煎剂、颗粒、冲剂。
[0028]实施例4: 一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生蒲黄10份、五 灵脂10份、白芨30份、三七粉10份、大黄8份。
[0029]按常规工艺制成散剂、片剂、胶囊、煎剂、颗粒、冲剂。
[0030] 为进一步考察本发明的临床疗效,我们选择7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试验。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40例,使用本发明的散剂,其中十二指肠球 部溃疡32例子,胃溃疡4例、急性胃炎4例;对照组34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4例子,胃溃 疡5例、急性胃炎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患病时间、发病症状等基线资料经统计 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〇. 05),具有可比性。
[0031] 诊断标准:胃脘胀痛或剧烈疼痛、呕逆、嗳气,大便检查:"0B"呈阳性,X钡餐检查确 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胃炎。
[0032]治疗方法:
[0033]治疗组:生蒲黄8-15g、五灵脂8-15g、白芨25-35g、三七粉8-15g、大黄6-10g烘干研 末,每日一剂、每日三次空腹凉开水吞服。
[0034] 对照组:止血敏、6-氨基乙酸、安洛血、维生素 K。
[0035] 疗效判定标准:
[0036] 速效:3天内大便潜血阴性,临床不便血、呕血、血压稳定,病情好转。
[0037]显效:4-6天"0B"阴性,不便血、呕血、腹胀腹痛消失,血压稳定。
[0038]有效:7天以上"0B"阴性,一般病情好转。
[0039] 无效:经治疗不能止血,转外科手术治疗及死亡。
[0040] 疗效结果:
[0041 ]表1:两组病例治疗后的疗效对照结果表
[0045] 两组"0B"转阴时间比较:
[0046] 治疗组平均的"0B"转阴时间为4.05天,对照组平均的"0B"转阴时间为8.39天。
[0047]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并优于西药常 规治疗药物,且本发明的药物无效率极低,治疗组中共40例患者的病情均有好转,较现有上 消化道出血的药物的效果更佳。
[0048] 典型病例:
[0049] 病例 1
[0050] 沈某,男,67岁,胃脘疼痛10年反复发作,于一九九九年十月胃脘剧烈疼痛经检查, 大便潜血阳性(++),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经西药止血止痛,治疗月余效 果不佳,建议手术治疗,病人拒绝。再次检查时,病人颜面咣白,表情痛苦,胃脘疼痛,气短乏 力,纳食呆滞,大便"0B"阳性(++),后拟本方白芨300g、田七粉100g、生蒲黄100g、五灵脂 100g、大黄80g,共研磨,每日3次,每次15g,冷开水吞服,服食3天血止,"0B"阴性,胃痛止,再 加补气补血,健脾开胃调理后,痊愈。
[0051] 病例2
[0052] 张噍,男,28岁,胃脘痛,呕逆,纳呆,大便"0B"阳性( + ),舌苔薄白,脉细弦,诊断为 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溃疡,拟本方白芨300g、田七粉100g、生蒲黄100g、五灵脂100g、大 黄80g,共研磨,每日3次,每次15g,2天后"0B"阴性,症状消失,纳食增加,疫愈,至今未发。
[0053] 病例3
[0054] 傅德章,男,32随,胃脘疼痛嗳气呕逆,纳食呆滞,大便"0B"阳性( + ),舌质红、舌苔 薄白,脉细弦,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窦炎,拟本方白芨300g、田七粉 l〇〇g、生蒲黄l〇〇g、五灵脂l〇〇g、大黄80g,共研磨,每日3次,每次15g,3天后复查,"0B"阴性, 症状消失,痊愈至今未发。
[0055]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 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 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生蒲黄8-15份、五灵脂8-15份、白芨25-35份、三七粉8-15份、大黄6-10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 的原料: 生蒲黄10-15份、五灵脂10-15份、白芨25-30份、三七粉10-15份、大黄8-10份。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 的原料: 生蒲黄10份、五灵脂10份、白芨30份、三七粉10份、大黄8份。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组分 原料混合制成散剂、片剂、胶囊剂、煎剂、颗粒、冲剂。
【文档编号】A61P1/00GK106075068SQ201610578696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7月21日 公开号201610578696.5, CN 106075068 A, CN 106075068A, CN 201610578696, CN-A-106075068, CN106075068 A, CN106075068A, CN201610578696, CN201610578696.5
【发明人】肖叶青, 林芳超, 余卫兵
【申请人】宜昌健源环保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