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67038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穿刺针。
【背景技术】
[0002]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简便易行,操作也较为安全;但如适应症掌握不当,轻者可加重原有病情,重者甚至危及病员安全。现有的穿刺针通常包括针体、针芯和针座,针芯嵌套与针体内部且尾端与针座相固定,在穿刺完成后将针芯从针体中抽离,然后完成测压、收集或注射等操作。但现有穿刺针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0003](I)在进行测压、收集或注射等操作时需要将针芯完全抽出,并置于无菌区域,在取样完成后再将针芯穿入,在此过程中针芯容易受到污染;
[0004](2)针对一些颅压过高的病人,需要操作者用针芯前端将针体内腔部分密封以降低出液速度,操作十分困难,且一旦失误很可能导致病人发生脑疝,危及生命;
[0005](3)在进行药物注射时,注射器和针体连接处可能产生气泡,此处气泡不易观察,很可能跟随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危及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穿刺针包括针体、第一针套、第二针套、针芯和针座;
[0007]所述针体中空,其尾部嵌装于所述第一针套内且其尾端面恰好与所述第一针套末端平齐;所述第一针套末端固定有第二针套,所述第二针套内设置有孔径与所述针体内径相同的贯通孔;
[0008]所述针芯直径略小于所述针体内径,可嵌套于所述针体内并能够自由滑动;所述针芯前端为半球形,其尾端固定有针座,当其前端自所述第二针套的贯通孔穿入直至完全嵌套于所述针体内时,所述针芯前端恰好达到所述针体尖部且不暴露于所述针体之外;
[0009]所述第一针套侧面靠近其前端的位置设置有支管;所述支管内设置有与针体侧面相接并联通的通孔,所述通孔远离所述针体的一端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上设置有限流阀。
[0010]可选的,所述导管远离所述支管一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内有一锥形通孔,该锥形通孔截面直径较小的一端与所述导管直径相吻合并与所述导管相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第二针套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且在其外表面中段设置有基准色块;所述针芯侧面靠近其前端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基准色块长度相同的对照色块;当所述针芯嵌套于所述针体内,其前端位于所述支管通孔与所述针体相接的位置且恰好不阻碍液体在针体和所述支管通孔中自由流动时,所述对照色块恰好与所述基准色块对齐。
[0012]可选的,所述针座上设置有防滑纹。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针套侧面相对设置有两握柄,所述握柄中部向第一针套方向凹陷形成握持槽,所述握持槽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0014]可选的,所述支管的通孔内设置有空气滤膜。
[0015]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穿刺针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6](I)通过设置第二针套以及在第一针套侧面设置支管,使得针芯无需完全抽离即可实现测压、收集或注射等工作,针芯前部始终保持在针套内,不与外界环境接触,从而不会受到污染;在第二针套和针芯上分别设置基准色块和对照色块,便于操作人员确定针芯前端的位置。
[0017](2)在支管外接的导管上设置有限流阀,用以调整出液速度,防止在患者颅压过高时因出液过快引发脑疝;
[0018](3)在支管外设置有导管,便于观察气泡位置,同时便于观察出液性状,确认穿刺是否成功。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穿刺针的实施例的针芯完全位于针体中时的主视图;
[0020]图1a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穿刺针的实施例的针芯完全位于针体中时的侧视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穿刺针的实施例的针芯完全位于针体中时的透视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穿刺针的实施例的针芯抽离针体时的主视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穿刺针的实施例的针芯抽离针体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穿刺针的实施例的针芯完全位于针体中时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穿刺针的实施例的针芯完全位于针体中时的透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刺针包括针体1、第一针套21、第二针套23、针芯3和针座31 ;其中,针体I中空,且其尾部嵌装于第一针套21内且其尾端面恰好与第一针套21末端平齐;第一针套21的末端固定有第二针套23,第二针套23内设置有孔径与针体I内径相同的贯通孔。针芯3直径略小于针体I内径,可嵌套于针体I内并能够自由滑动;针芯3前端为半球形,可以在穿刺进行时减小阻力,其尾端固定有针座31,当针芯3前端自第二针套23的贯通孔穿入直至完全嵌套于针体I内时,所述针芯3前端恰好达到针体I尖部且不暴露于针体I之外。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针体I内的贯通孔与针芯3密封配合。
[002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针套21侧面靠近其前端的位置设置有支管213 ;支管213内设置有与针体I嵌入第一针套21 —段的侧面相接并与针体I联通的通孔,该通孔远离针体I的一端连接有导管5 ;在工作时,只要将针芯3回退至支管213通孔与针体I相接的位置且恰好不阻碍液体在针体I和支管213中流动,即可通过导管5进行测压或对脑脊液进行收集;由于导管5具有一定长度,且通常使用医用透明塑料导管,因此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出液性状,进而判断穿刺是否成功,可以有效地提高效率;同时在注射时,也可以看到可能产生的气泡在导管5内的移动情况,可以保证气泡不进入患者体内。
[0027]在本实施例中,在导管5上设置有限流阀4 ;该限流阀4设置为与支管213相固定,在进行穿刺操作时作为受力点;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限流阀4也可以单独设置于导管5上,以便于灵活地调整位置。在穿刺进行前,先将该限流阀4调整至关闭状态,穿刺完成后,调整限流阀4以适当增加流量,对出液性状进行观察或收集。由于一些病人颅压较高,若不对出液速度进行限制,易造成脑疝进而使病情恶化;现有穿刺针并没有设置限流阀,通常依靠操作者凭借经验和手感进行限制,操作困难且风险较高,而通过增加限流阀4,可以对出液流量进行控制,大大方便了操作,同时保证了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