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损伤转运固定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97413阅读:7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椎损伤转运固定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脊髓损伤急救用具领域,具体是一种颈椎损伤转运固定器。
【背景技术】
[0002]颈部脊髓损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损伤,常造成患者死亡或残疾。颈脊髓损伤由于截瘫平面高,呼吸肌麻痹及易累及生命中枢,故伤后患者并发症重,死亡率高。其治疗效果和恢复程度与发生损伤后的急救处理密切相关,特别是从受伤现场运输至医院内的急救搬运方式至关重要。任何可能使头部晃动、颈部扭转、身体移位的操作,都可能将碎骨片挤入椎管内,加重脊髓的损伤。
[0003]正确方法是:转运用具应采用硬质平面板架。由于一人抬头,一人抬脚或用搂抱的搬运方法会增加脊柱的弯曲,非常危险,故上下板架应以不移动患者位置以及不改变患者体姿为前提。转运板架应能够使患者头部保持中立位和固定,并沿身体纵轴对头、颈、肩略施加张力,使颈部保持纵向的舒展状态,同时还应保证患者身体的平直。途中特别要确保头、颈部的稳定,避免剧烈晃动造成骨折移动,加重脊髓损伤。还应注意密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及头颈部细节,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同时其心理护理也不容忽视,由于此类患者系突发意外致伤、致残,患者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紧张不安、甚至轻生等各种不良心理反应,要及时予以心理抚慰和治疗,保证安全送达医院。
[0004]现有技术的转运用具(如担架、固定板等)在上述功能的实现上尚差强人意,无法做到全面覆盖,导致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救护难以到位,降低了患者治疗和恢复的效果,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操作强度,不利于争取抢救时间。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椎损伤转运固定器,它能够有效固定患者的头颈部及身体,并能沿身体纵轴对头、颈、肩略施加张力,使颈部保持纵向的舒展状态,且上下不必移动患者,避免颈脊髓伤者在转运中可能受到的二伤害,降低医护人员操作难度,提高患者的救护效果。
[0006]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颈椎损伤转运固定器,包括两片相对中心线左右对称的平面硬质铲板,所述铲板的内侧活动连接,所述两片铲板邻侧的上部设有用于放置头部的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的外侧设置头颈固定枕,所述头颈固定枕为L形的防水软体结构且开口指向弧形凹槽,所述铲板上对应头颈固定枕的位置设置横向的T型滑槽,所述T型滑槽内设置与其相对应的T型滑块,所述T型滑槽内还设有涨紧弹簧,所述涨紧弹簧位于T型滑块外侧且其两端分别与T型滑块和T型滑槽的内壁连接,所述铲板的中下部沿身体两侧位置开有多个通孔以形成绑固孔,上述结构在两片铲板上均相对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
[0007]所述两片铲板头尾两侧面相接的一端均设置相对应的插销。
[0008]所述铲板的横截面为楔形且其锐端相对设置。
[0009]所述弧形凹槽的边缘包裹有医用硅胶型垫圈。
[0010]所述头颈固定枕上开有通孔以形成观察口。
[0011]所述头颈固定枕由外层的PVC抗菌植绒布和内层的记忆棉构成。
[0012]所述铲板外侧的两角处均开有通孔以形成手孔。
[0013]有益效果: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所述铲板为平面硬质铲板,符合颈脊髓损伤患者对于承托面的要求。
[0015]2、述铲板左右对称且能活动连接,当需要使用本装置转运患者时,将左右两片铲板分离,分别自患者身体下方的两侧同时相对插入,当两铲板对应相接后,将两片铲板相互固定,即可托起患者;当到达治疗地点,需要放下患者时,解除两片铲板的固定,并将两片铲板分别自患者身下向外撤出,即完成转运。整个过程利用铲板的开合来托起或放下患者,无需移动患者位置或改变患者体姿,避免了人工抬动或搬移患者可能对其造成的二次伤害,提高了患者的救护质量。
[0016]3、所述头颈固定枕及其附属结构的设置,具有固定患者头部及颈部,并保持患者颈部舒展的功能。当所述铲板自患者身体下方相对插入时,将头颈固定枕对准患者的头颈部,由于头颈固定枕下方连接的T型滑块受到涨紧弹簧的挤压,具有向内的推力,故当两片铲板固定连接好后,患者头颈部两侧的头颈固定枕即能对患者的头颈部向内施力制动。进一步的,根据人的头顶径大于颈部宽度的特点,所述头颈固定枕设计为相对的L形软枕,不但对患者的头部、颈部保持贴合,使其施力均匀,能够分别对患者的头部、颈部进行有效而柔缓的固定,而且其下端贴紧患者颈部,能沿身体纵轴对下颂和肩部略加支撑力和涨紧力,从而使患者的颈部保持纵向的舒张状态,有利于进行后续抢救治疗。
[0017]4、所述多个绑固孔对称设置于身体两侧,用于采用捆绑方式限制患者体姿,使其保持身体的平直,保护患者脊椎。
[0018]5、所述插销的设置,方便快速固定和拆分两片铲板,提高抢救效率。
[0019]6、所述铲板的横截面为楔形,其锐端向内的设计方便自患者体下铲入,降低铲入时患者的晃动,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0020]7、所述头颈固定枕之间的弧形凹槽,具有辅助固定头部的作用,其上设置的垫圈,采用医用硅胶材质,具有质弹、抗菌等优点,一方面能够吸收转运途中颠簸对头部造成的冲击,另一方面能够降低患者头部与硬质铲板接触面的不适。
[0021]8、所述观察口的设置,不但方便观察患者头颈部侧面的器官情况,以及时发现问题,还能有效暴露耳部,有利于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和心理治疗。
[0022]9、所述头颈固定枕内层为记忆棉,具有很强的冲击能量吸收能力,同时对与其接触的施压物(或人体)体现很小的反弹力,避免造成高冲击情况下对人的伤害,从而能够有效消减转运途中由于颠簸、晃动等对患者头颈部的冲击力。同时由于记忆棉还具有黏弹性,能够将压力均分,使头颈部的附着面不存在压力集中点,降低了传统捆绑固定、置物制动等存在的受力不均的问题。所述头颈固定枕的外层为PVC抗菌植绒布,具有抗菌、防水、环保、阻燃、防潮、耐寒等优点。
[0023]10、四角手孔的设置,方便医护人员抬移本装置。
【附图说明】
[0024]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铲板的A-A刨面图。
[0026]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铲板的B-B刨面图。
[0027]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插销的示意图。
[0028]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头颈固定枕的示意图。
[0029]附图中所示标号:
[0030]1、铲板;2、弧形凹槽;3、头颈固定枕;4、T型滑槽;5、T型滑块;6、涨紧弹簧;7、绑固孔;8、插销;9、垫圈;10、观察口 ;11、手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