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系统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10270028阅读:来源:国知局
08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操作部配设部4c上设置防折包覆部4j和接头配设部4k,在接头配设部4k上设置卡合槽4m,使该卡合槽4m与漏水检测接头19的轴部19a卡合配置,能够进行硬性外皮2相对于内窥镜10的装配。
[0085]但是,硬性外皮2相对于内窥镜10的装配不限于上述方式、即卡合槽4m与漏水检测接头19的轴部19a卡合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是如下方式:作为代替漏水检测接头19的轴部19a的部位,只要是从操作部12突出的凸部即可,利用上述漏水检测接头19以外的接头或构成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 20等的接头等来与卡合槽4m卡合。
[0086]S卩,例如在使卡合槽与处置器械贯穿插入口 20的接头的轴部卡合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操作部配设部4c上设置防折包覆部4j和贯穿插入接头配设部,在该贯穿插入接头配设部上设置卡合槽,将硬性外皮2装配在内窥镜1上。
[0087]接着,使用者(用户)确认是否在插入部11的前端硬质部15的外周面上的预定位置处配置了构成硬性外皮2的外皮主体3的前端面。
[0088]这里,图8是说明挡块部件的作用的图。如图8(A)所示,在外皮主体3的前端面配置在前端硬质部15的外周面上的预定区域15A内的情况下,使用者(用户)完成装配作业。另夕卜,上述区域15A是配置成硬性外皮2的前端部上设置的O型环26压接在前端硬质部15的粗径部上的区域。例如将该区域称为密封区域。
[0089]与此相对,如图8(B)所示,在外皮主体3内配置前端硬质部15的情况下,使用者(用户)使挡块部件8在插入部11的弯曲部16方向上后退移动(参照图8(B)虚线)。此时,使用者(用户)调整旋钮部5的螺合状态,在按压面5b与内窥镜装配部4的外表面之间设置间隙,并且,调整第2旋钮部7的螺合状态,在按压面7b与内窥镜装配部4的外表面之间设置间隙。该状态下,如图8(B)的虚线所示,使用者(用户)使第2旋钮部7在虚线箭头方向上移动,使挡块部件8逐渐后退,进行配置位置的调整以使得外皮主体3的前端面位于前端硬质部15的外周面上的预定的密封区域15A内。
[0090]在配置位置调整后,使用者(用户)调整旋钮部5的螺合状态,将按压面5b按压配置在内窥镜装配部4的外表面上,并且,调整第2旋钮部7的螺合状态,将按压面7b按压配置在内窥镜装配部4的外表面上,完成装配作业。
[0091]最后,使用者(用户)调整旋钮部5的螺合状态,成为在按压面5b与内窥镜装配部4的外表面之间设置间隙的状态,使抵接部件6后退移动,确认弯曲部16和被动弯曲部22是否完全露出。
[0092]并且,在旋钮部5到达移动范围设定孔4Bhl的一端以前、弯曲部16和被动弯曲部22完全露出的情况下,使用者(用户)例如将告知部件粘贴在外皮长度调整部4B的外表面上,以使使用者(用户)得知该位置。
[0093]然后,使用者(用户)在确认了弯曲部16是否完全露出后,在再次成为使抵接部件6的抵接面6e与挡块部件8的抵接部抵接的状态后,将旋钮部5的按压面5b按压配置在内窥镜装配部4的外表面上,结束装配作业。
[0094]然后,使用者(用户)使用该内窥镜系统I,例如为了进行肾脏内的观察,而将装配有硬性外皮2的外皮主体3的内窥镜10的插入部11插入到尿管内,朝向肾脏内导入。此时,软性的插入部11被外皮主体3覆盖而成为硬性化,由此,插入部11的前端硬质部15顺畅地导入到肾脏内。
[0095]如果通过目镜部13确认到前端硬质部15导入到肾脏内,则使用者(用户)调整旋钮部5的螺合状态,成为在按压面5b与内窥镜装配部4的外表面之间设置间隙的状态,使抵接部件6后退移动而成为弯曲部16和被动弯曲部22完全露出的状态。
[0096]然后,使用者(用户)适当操作弯曲操作杆21,使弯曲部16进行弯曲动作,进行肾脏内的观察或处置。在观察或处置结束后,使用者(用户)从尿管内拔去装配有硬性外皮2的内规镜1的插入部11,结束内规镜手术。
[0097]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上述一个实施方式,通过在硬性外皮2的前端部位的内周侧设置由弹性部件构成的密封部件即O型环26而形成密封区域,通过该O型环26,消除在硬性外皮2与贯穿插入配置在该硬性外皮2的内部的内窥镜10的插入部11的前端硬质部15的外周面之间可能产生的阶梯差部,同时形成两者间的水密构造。
[0098]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I中,例如当作为肾盂尿管镜进行应用时,在到达肾脏之前的期间内,能够得到与现有的硬性镜相同的操作性,进而,在到达肾脏后,能够得到与现有的软性镜相同的操作性。
[0099]并且,通过在内窥镜10的前端硬质部15与硬性外皮2的前端部位之间的密封区域中成为水密构造,相对于硬性外皮2的前端部位,可靠地把持内窥镜10的前端硬质部15的外周面。因此,由此,在进行硬性外皮2的近前侧的推拉操作或旋转操作等时,内窥镜10的前端侧能够根据所进行的操作而可靠地发挥作用,在作为使硬性外皮2和内窥镜10—体化的方式的硬性镜进行使用时,能够得到与现有的硬性镜相同的使用便利性。
[0100]进而,配设在上述密封区域中的O型环26在硬性外皮2的内周面与内窥镜10的前端硬质部15的外周面之间被压接而弹性变形,由此,能够作为对两者间进行水密密封的密封部件发挥功能。同时,O型环26通过弹性变形而消除两者间的阶梯差,同时,还能够作为覆盖硬性外皮2的前端面上形成的边缘部并进行保护的保护部件发挥功能。
[0101]另外,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和应用。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包含各种阶段的实用新型,通过所公开的多个结构要件的适当组合,能够提取各种实用新型。例如,在即使从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结构要件中删除若干个结构要件也能够解决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并得到实用新型效果的情况下,删除了该结构要件的结构也能够作为实用新型来提取。进而,也可以适当组合不同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
[0102]本申请以2014年6月24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129640号为优先权主张的基础进行申请。
[0103]上述基础申请所公开的内容被引用到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
[0104]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05]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应用于医疗领域的内窥镜控制装置,还能够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内窥镜控制装置。
【主权项】
1.一种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系统具有: 内窥镜,其具有长条的插入部,该插入部具有前端硬质部和与该前端硬质部的近前侧连结的弯曲部; 硬性外皮,其具有能够供所述插入部贯穿插入的管状部,具有能够使所述前端硬质部在所述管状部的前端侧突出的长度;以及 环状密封部,其设置在所述前端硬质部与所述管状部的前端部之间, 所述硬质外皮具有在将所述插入部贯穿插入到所述管状部中时与所述内窥镜抵接的基端侧抵接部、以及在该抵接时配设在所述环状密封部的位置的前端部,所述环状密封部和所述前端部以水密的方式抵接, 所述硬性外皮的基端侧抵接部具有能够在所述管状部的长轴方向上移动,并能够固定在期望的位置的抵接位置调整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密封部构成所述插入部中的最大外径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被柔软的管部件包覆,该管部件覆盖所述前端硬质部的基端部,由此构成所述环状密封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密封部具有外径从前端部向基端侧增大的扩径部,所述硬性外皮的前端部的外径是仿照所述扩径部的外周形状而形成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密封部设置在所述管状部的前端部的内周面上。
【专利摘要】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内窥镜系统:在由软性内窥镜和硬性外皮构成的内窥镜系统中,消除硬性外皮的前端与贯穿插入到其中的内窥镜的前端之间的阶梯差,始终能够确保顺畅的插入性。为此,内窥镜系统具有:内窥镜(10),其具有长条的插入部(11),该插入部具有前端硬质部(15)和与前端硬质部的近前侧连结的弯曲部(16);硬性外皮(2),其具有能够供插入部贯穿插入的管状部(3),具有能够使前端硬质部在管状部的前端侧突出的长度;以及密封区域,其设置在前端硬质部与管状部的前端部之间。
【IPC分类】A61B1/00, G02B23/24
【公开号】CN205181288
【申请号】CN201590000071
【发明人】金子浩之
【申请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3月4日
【公告号】WO2015198641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