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引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80442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引流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引流装置,包括内引流管和可活动的设置于其内部的导丝,所述内引流管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管,该中空管的闭口端在自然状态下呈向开口端卷曲的结构,且在该中空管开口端和闭口端附近的管侧壁上设有多个开孔,所述导丝用于将所述中空管支撑为直管。本实用新型内引流装置通过设置具有卷曲形状的内引流管,一是能起到将胆总管中胆汁引出降低胆总管压力的作用,二是在手术后3到5天内胆道压力降低、肠道功能恢复后,该内引流管的蜗状结构会随着肠道及其内部食物的蠕动顺利的自动排出,而无需胃镜或十二指肠镜取出,甚至再次进行手术,避免了病人痛苦及降低手术风险性。
【专利说明】
一种内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胆总管引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进行胆道手术后,短期内出现十二指肠乳头处水肿或Oddi括约肌痉挛,易造成胆道处于不通畅状态,导致胆管内压力上升,胆管切开处不易愈合,形成胆漏。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在胆总管切开完成取石后,放置T管,起到支撑胆管及外引流胆汁的作用,但需术后3-4周后将其拔除。该方法的缺点是胆汁大量外流,容易引起生理功能紊乱,住院时间长,以及带T管时间较长,增加病人的生理及经济负担,并且体外端导管也有引发逆行感染的危险。现在也有部分专家行一期缝合术,由于在进行胆总管探查和取石过程中,会刺激胆总管下端,致使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术后3天内胆道压力高,容易导致一期缝合部位因压力增高,导致胆漏。
[0003]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引流管在结构、方法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安全可靠的不增加病人病痛的内引流装置,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能自动排出的内引流装置,使其既能降低胆道压力又避免二次操作,从而克服现有的引流装置的不足。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引流装置,包括内引流管和可活动的设置于其内部的导丝,所述内引流管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管,该中空管的闭口端在自然状态下呈向开口端卷曲的结构,且在该中空管开口端和闭口端附近的管侧壁上设有多个开孔,所述导丝用于将所述中空管支撑为直管。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中空管靠近其闭口端一半的长度在自然状态下呈卷曲结构。
[0007]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引流管的长度为25?30cm,直径为0.25?0.35cm。
[0008]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引流管的侧壁上设有显影线。
[0009]进一步改进,所述显影线设置于所述内引流管侧壁的两端部。
[0010]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有卷曲形状的内引流管,一是能起到将胆总管中胆汁引出降低胆总管压力的作用,二是在手术后3到5天内胆道压力降低、肠道功能恢复后,该内引流管的蜗状结构会随着肠道及其内部食物的蠕动顺利的自动排出,而无需经过胃镜或十二指肠镜取出,甚至再次进行手术,避免了病人痛苦及降低手术风险性。
[0012]本实用新型在内引流管上设置显影线,能做到体外监控内引流管的排出情况,增加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3]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引流管的自然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参照附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内引流装置包括内引流管I和可活动的设置于其内部的导丝2。该内引流管I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管,该中空管的闭口端在自然状态下呈向开口端卷曲的结构,且在该中空管开口端和闭口端附近的管侧壁上设有多个开孔3。该导丝2用于将该中空管支撑为直管,利于该内引流管I通过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胆总管中。
[0017]本实施例中内引流管I的长度约为25至30cm,直径约为0.25至0.35cm,其靠近闭口端的一半长度设置成自然卷曲形状。当然,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规则的内引流管尺寸。当其内部设有导丝2时,该内引流管I保持线状直管结构,当将导丝2抽出后,该内引流管I的闭口端自动卷曲。
[0018]本实用新型内引流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胆道手术过程中,在准备缝合胆总管时,将内引流装置的开口端通过十二指肠乳头插入胆总管内部,其闭口端留在十二指肠内,抽出导丝2,内引流管I闭口端自然卷曲呈蜗状,然后进行胆总管一期缝合。
[0019]本实用新型内引流管两端的开孔3利于术后胆总管内部的胆汁流出,起到降低胆总管内部压力的作用,利于术后炎症的消除并防止胆漏发生,并且更为重要的是,该内引流管I的蜗状结构由于一直停留在十二指肠内,在手术后3到5天内胆道压力降低、肠道功能恢复后,该内引流管I的蜗状结构会随着肠道及内部食物的蠕动顺利的自动排出,而无需经胃镜或十二指肠镜取出,甚至再次进行手术,增加病人痛苦及提高危险性。
[0020]为了监控该内引流管I的排出情况,本实用新型内引流管I的侧壁上设有显影线4,该显影线4最佳设置于该内引流管I侧壁的两端部,能做到体外监测该内引流管I排出过程中的位置情况,增加安全性。
[0021]本实用新型内引流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提高胆总管一期缝合率、降低胆漏的发生率以及减少病人的二次痛苦!
[002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内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引流管和可活动的设置于其内部的导丝,所述内引流管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管,该中空管的闭口端在自然状态下呈向开口端卷曲的结构,且在该中空管开口端和闭口端附近的管侧壁上设有多个开孔,所述导丝用于将所述中空管支撑为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靠近其闭口端一半的长度在自然状态下呈卷曲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引流管的长度为25?30cm,直径为0.25?0.35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引流管的侧壁上设有显影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线设置于所述内引流管侧壁的两端部。
【文档编号】A61M27/00GK205672340SQ201620173302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3月8日 公开号201620173302.3, CN 201620173302, CN 205672340 U, CN 205672340U, CN-U-205672340, CN201620173302, CN201620173302.3, CN205672340 U, CN205672340U
【发明人】郭金星
【申请人】欧彩丽, 郭金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