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器悬挂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03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花器悬挂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花器悬挂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因不同花器形状尺寸及装置地点作适当调整的悬挂支撑装置。
由于小型花卉植物对于环境的美化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故在都市的生活环境当中,因没有足够的空地可种植花卉植物,而往往将小型花卉或植物种植在花器或花盆当中,以摆置或悬挂的方式放置在室内或阳台中,借此增添生活环境的视觉美观感受。



图1和2所示,图中示出了一种花器支撑装置。它通常具有架体11,利用夹持于栏杆扶手板12的方式可将种植有花卉植物的花器13撑托在两个架体11之上,其中,每一个架体11包含有扣板111和托板112,该扣板111的一端呈形截面,可置放在扶手板12的表面上,并且在上方具有锯齿状内缘的槽道1111,而其另一端则向下延伸弯折成钩状,以便钩设在扶手板12的边缘处,另外,托板112的一端呈L形,用以支撑在花器13的底部,而其另一端则向扣板111的形截面端下方延伸,并使其具有固定钩1121,可由槽道1111的下方穿入该槽道1111内,利用槽道1111的内侧锯齿状边缘卡合定位,借由固定钩1121与槽道1111的调整,可使扣板111与托板112得以适应扶手板12的宽度而将花器13支撑在扶手板12的一侧。
然而,使用上述花器支撑装置具有以下限制,以至于在应用上不甚方便,其缺点如下1.装置地点受限由于上述花器支撑装置必须设在具有特定宽度和厚度的板状物上(如上述的栏杆扶手板),因此非此种条件的地点则无法安装,且该花器支撑装置所能容许的板状物宽度和厚度极其有限,一旦超出则必须更换另一尺寸或另一型式的花器支撑装置,其适用性不足。
2.所能支撑的花器型式受限如上所述,该花器支撑装置明显地仅能支撑矩形花器,而对于其它形状(如圆形)的花器而言,则在支撑上较不方便,容易因碰撞而掉落,固定的稳定性不足。
因此,鉴于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不限于特定安装位置及花器形状尺寸的花器悬挂支撑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花器悬挂支撑装置,它包括定位于支承装置的架体、在该架体上活动的活动板,其特点在于该架体具有直立固定部和由该固定部的下端弯折而呈一角度延伸的横向承载部,该固定部设有至少一穿孔、滑槽和定位孔,令固定部形成邻接于支承装置的第一面和与该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以使承载部位在固定部的第二面方向;该活动板具有直立板身部,在该板身部的一端设有钩部,板身部的另一端则具有与钩部在板身部的相对侧且凸出于板身部的限位销,令活动板穿过架体的定位孔,且限位销穿置在架体的滑槽内,以使活动板邻接在架体固定部的第二面上。
较佳地,该花器悬挂支撑装置还可包含有可选用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或盘体。
通过采用上述花器悬挂支撑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花器悬挂支撑装置主要包括架体和活动板,以及可选用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或盘体,其中,架体具有直立固定部和由该固定部下端弯折而呈一角度延伸的横向承载部,该固定部设有至少一穿孔、滑槽和定位孔,该承载部位可支撑在花器的底部,而活动板的一端设有钩部,用以钩设在花器的开口边缘,而其另一端则设有限位销,可穿置在架体的滑槽内而使活动板在架体的固定部产生相对滑动,而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可选择地穿置于架体的穿孔内,而盘体则可套设在架体的承载部上。因此,利用架体与活动板的构造,可支承在花器的底部及其开口边缘,并能因花器的高度及形状作调整,而籍由螺栓直接锁固或搭配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的方式可对不同装设地点作适当配合,从而达到最佳的支撑效果,因此整体实用性较一般花器悬挂支撑装置而言有大幅度地提高。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花器悬挂支撑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是以有的一种花器支撑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
图1所示部分构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三。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四。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五。
请参阅图3-7,图中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花器悬挂支撑装置2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及其应用示意图。该花器悬挂支撑装置2主要包含有架体21和活动板22,另外还有第一支架23、第二支架24或盘体25等可供选择搭配使用的配件,用以因不同型式的支承装置3(如壁面、栏杆扶手板、花台等)使用所需,其中架体21大致呈L形,它可由片体弯折而成,并具有直立固定部211和由该固定部211的下端弯折而呈一角度延伸的横向承载部212,该固定部211由下而上包含有连接于承载部212的第一分部2112、连接于该第一分部2112的另一端而同承载部212的延伸方向偏移一段距离的第二分部2113、连接于该第二分部2113的另一端并反向偏移至同第一分部2112所在的直立面的第三分部2114和连接于该第三分部2114的另一端而向承载部212的延伸方向弯折的第四分部2115,在固定部211上设有至少一穿孔(本实施例设有上下各一穿孔213、213’,穿孔213设于第三分部2114,而穿孔213’则设于第一分部2112)、位于第二分部2113上的滑槽214和位于第四分部2115上的定位孔215,如图4所示,固定部211的两侧面各形成有邻接于支承装置3的第一面2110和与该第一面2110相对的第二面2111,以使承载部212位于固定部211的第二面2111方向而可支撑于花器3的底部,穿孔213内的横向左右两侧各相对向外形成凹槽2131、2131’,且穿孔213的上下相对位置上各设有定位孔2132,可容其它扁平状配件(容后叙述)穿过并定位,或可使螺栓26穿过穿孔213而将架体21锁固于支承装置3(如墙面的装设地点),而另一穿孔213’也可容另一螺栓26穿过并锁合,以强化固定效果,另外,固定部211的设有滑槽214的第二分部2113向承载部212的一侧偏移,其主要目的在于使滑槽214与支承装置3间隔一定距离,从而可避免活动板22的限位销222(後述)结合时,该限位销222会碰触到支承装置3的壁面,在实际应用中,该偏移距离并没有一定限制,而固定部211的上端设有方形定位孔215的第四分部2115也以远离支承装置3的方向弯折,可容活动板22(后述)穿过后而位于固定部211的第二面2111上。
活动板22呈弯钩状,它具有直立板身部220,在该板身部220的一端设有钩部221,用以钩设在花器4的开口边缘,该板身部220的另一端则具有相对钩部221在该板身部220的一侧凸出于该板身部220的限位销222,其中,该限位销222呈柱状,其一端利用螺丝223锁合在板身部220的一端相对设置的孔洞中,而其另一端则可结合铆钉224,以使活动板22的钩部221由下往上穿过架体21的定位孔215后再使限位销222置于滑槽214内,一端结合铆钉224后可使限位销222定位在滑槽214内活动,进而利用螺丝223锁合,以使活动板22可邻接于架体21的固定部211的第二面2111上上下滑动,从而可因不同高度的花器4而作适当调整。
如图3和5所示,第一支架23具有平板状本体230,其上至少设有一固定孔231,该本体230具有固设有卡板232的第一端2301和与该第一端2301相对的第二端2302,令本体230的第二端2302穿过架体21的穿孔213及其两侧的凹槽2131、2131’,以使卡板232卡合在架体21上,其中,卡板232是由本体231的第一端2301弯折成T字形,其相对于架体21的定位孔2132的位置处各设有定位销2321,该定位销可穿入定位孔2132而定位,如图5所示,使本体230位于架体21的固定部211的第一面2110方向而与固定部211大致成直角,以使架体21的固定部211与本体230恰可置于支承装置3(此时适用在如花台的装设地点)的两相邻侧面上,并可利用螺栓26穿过本体230的固定孔231而锁合固定在支承装置3上。
如图3和5所示,第二支架24也具有平板状本体240,该本体240具有固设有卡板242的第一端2401和与该第一端2401相对且连接有钩部243的第二端2402,其中,卡板242的结构与第一支架23的卡板232的结构相同,其上也设有定位销2421,令本体240的钩部243和本体240的第二端2402如同第一支架23的方式穿过架体21的穿孔213及其两侧的凹槽2131、2131’,以使卡板242卡合在架体21上,且定位销2421穿入定位孔2132定位,以使钩部243和本体240位于架体21的固定部211的第二面2111方向,以钩设在支承装置3(此时适用在具有一定宽度的板状边缘的装设地点)的一边缘面上而定位,另外,本体240上还设有多个固定孔241,可容螺栓26将第二支架24锁固在支承装置3以强化固定效果。
盘体25为具有一定面积的平板,其形状可不限定,请配合参阅图3和7,其中央处具有凹槽251,该凹槽251的两相对侧具有开口2510,可容架体21的花器悬挂支撑装置2穿过,以使盘体25可在承载部212上活动,并使盘体25与花器4的底部接触,以增加承载部212与花器4底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固定的稳定性。
组合应用时,可同时参阅图4-6,本实用新型花器悬挂支撑装置2利用其承载部212接触在花器4的底部,并利用活动板22的钩部221钩设在花器4的开口边缘,而由于活动板22的可滑动调整特性,可因不同花器4的高度而有效定位,在实际应用上可单独使用一组花器悬挂支撑装置2,或可合并多组一同使用,使固定效果更佳。另一方面,在支承装置3具有不同型式的状况下,本实用新型可利用加装配件的方式达到最适合的固定方式,图4中示出了最基本的使用方式,当支承装置3为一墙面时,仅须利用螺栓26穿过架体21的穿孔213、213’直接锁合即可固定,当支承装置3为如花台而具有上方及侧方相邻接的面时,则可选择第一支架23加以配合,如图5所示,使架体21的固定部211固定在支承装置3的侧面,而第一支架23则可固定在支承装置3的上面,如图6所示,当该支承装置3为具有一定宽度的板状物(如栏杆的扶手板)时,则可搭配第二支架24,利用其钩部243钩设在支承装置3的板缘处而定位,另外可再利用螺栓26将第二支架24锁固在支承装置3以增加固定性,故籍由第一支架23及第二支架24的配合可适应不同装置地点而变化使用,其实用性可大幅增加。
此外,为使架体21的承载部212具有更稳定的承载作用,在搭配盘体25后即可达到此目的,而为便于定位盘体25在承载部212上的位置,可在承载部212上设置滑槽2121,而在盘体25的凹槽251上相对设置定位孔2511,可采用止动装置加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该止动装置可采用螺栓252,请再参阅图7,螺栓252可穿过滑槽2121和定位孔2511而加以锁合定位,以使盘体25停留在承载部212的特定位置上。
若所欲承载的花器4具有较宽的开口边缘时,可使活动板22具有钩内缘加大的钩部221’,如图8所示,可用以适应较宽边缘的花器而使用,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变化应用。
虽然以上是通过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作了具体说明的,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实施例仅仅是用来说明的,而不是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则上述实施例的各种变形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花器悬挂支撑装置,它包括定位于支承装置的架体、在所述架体上活动的活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具有直立固定部和由所述固定部的下端弯折而呈一角度延伸的横向承载部,所述固定部设有至少一穿孔、滑槽和定位孔,令所述固定部形成邻接于所述支承装置的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以使承载部位在固定部的第二面方向;所述活动板具有直立板身部,在所述板身部的一端设有钩部,所述板身部的另一端则具有与所述钩部在所述板身部的相对侧且凸出于所述板身部的限位销,令所述活动板穿过架体的定位孔,且所述限位销穿置在架体的滑槽内,以使活动板邻接在架体固定部的第二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器悬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的固定部包含有连接于所述承载部的第一分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分部的另一端而同承载部的延伸方向偏移一段距离的第二分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分部的另一端并反向偏移至同第一分部所在的直立面的第三分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三分部的另一端而向承载部的延伸方向弯折的第四分部,令所述穿孔设于所述第三分部或第一分部上,而所述滑槽可则设于所述第二分部,所述定位孔则可位于所述第四分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器悬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还可包含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具有平板状本体,其上至少设有一固定孔,而所述本体具有固设有卡板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令所述本体的第二端穿过所述架体的穿孔而以所述卡板卡合在架体上,并使本体位于所述架体固定部的第一面方向而与固定部大致成直角,使架体的固定部与本体恰可置于所述支承装置的两相邻侧面上,并利用螺栓穿过本体的固定孔而锁合在支承装置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器悬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还可包含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为平板状本体,而所述本体具有固设有卡板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且连接有钩部的第二端,令所述本体的钩部和本体的第二端穿过架体的穿孔而以所述卡板卡合在架体上,使钩部和本体位于架体固定部的第二面方向,以钩设在所述支承装置的一边缘面上。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花器悬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为T形板状构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花器悬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的本体设有至少一供螺栓穿过的固定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器悬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还可包含有盘体,所述盘体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两相对侧具有开口,可容所述架体的承载部穿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花器悬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的承载部设有滑槽,而所述盘体的凹槽相对处设有定位孔,可安装止动装置以固定所述盘体的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花器悬挂支撑装置,它包含有架体和活动板以及可选用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或盘体。该架体具有固定部和由该固定部的下端弯折延伸的承载部,该固定部可邻接于支承装置而固定,以使该承载部可支撑于花器底部,并使一端具有钩部的活动板可籍由该钩部钩设在花器的开口边缘,从而将花器支撑定位,并可视装置地点不同搭配螺栓、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穿过架体以锁固或钩设方式装设在支承装置使用。
文档编号A47G7/00GK2437236SQ0024274
公开日2001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9日
发明者俞雨亭, 史靖海 申请人:俞雨亭, 史靖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