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自动炒菜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化炊事设备,特别是用于集体食堂大型自动化的炊事用具。
本发明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如何实现大炒锅中材料的充分翻炒,另外一个是如何能自动准确而及时地实现各种佐料的加入及准确的加入量。
本发明则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增设了佐料即时自动添加装置,该装置是一个受电脑程序控制的佐料自动加入装备,它可以根据所设定的程序次序在准确的时间内将盐、味精、淀粉浆、花椒粉、花生油、香油、酱油、西红柿酱、砂糖、高醋、辣椒粉加入炒锅中,加入时间和数量均可以通过程序参数修改后自动完成,这样就可以把高级厨师的炒菜技术不差分毫地“克隆”下来,甚至达到炒出小锅的水平。解决第二个关键的具体方案是由一个带翻炒导向翅的炒锅和一个使炒锅产生倾斜的旋转驱动机构,这样就形成一个炒锅的随机翻炒系统,具体的技术结构上可以采取锅底带有多道搅拌翅的结构。以炒锅直连并与铅垂线成夹角α倾斜的旋转轴,以及轴上的支撑架,旋转轴上的从动轮及传动机构及动力源组成,由旋转轴带动炒锅沿锅的中心轴线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搅拌翅兜起菜料后在最高点产生翻转下滑,即可自动实现大锅内菜料大幅度自动翻炒省去了炊事员手挥大铲挥汁如雨的重体力劳动。为进一步保证翻炒的效果,使翻炒的频率和幅度以及其均匀性更加理想化,还可以设计一个震摆机构,它的作用是使倾斜的旋转轴在旋转同时产生一个以旋转轴为对称中心线震摆。震摆是在包括旋转中心线在内的一个与水平成α夹角倾斜平面内的往复摆动。它的作用是使炒锅在旋转的同时产生左右往复摆动。这样在摆动方向转换的一瞬间菜料在锅内因惯性产生左右搅拌,和最高旋点处的菜料下翻滚相互交替补充进行使得菜料与佐料之间充分的混合翻滚,达到自动翻炒的效果。按炒菜品名的不同设置不同的火候和翻炒时间,就可以使大锅菜真正炒出小炒的风味和质量。
下面结构给出的附图
,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是如何实现的。
图2为鼻形搅翅。
图3为佐料自动添加装置中的自动控制单元的结构电原理图。
其中1A为佐料即时自动添加装置(1)的机箱,2为粉状佐料加入口,3为液体佐料加入口,4为工作状态指示灯,7为炒锅,7A为微凸形锅底,7B为鼻形搅翅,7C为出菜口,7D为封帽,8为炒锅旋转轴,8A为十字轴支承架,8B为皮带轮,8C为主动轮,9为变速箱,10为电机,11为摆杆,12为曲柄连杆机构,13为灶台,13A为灶台支架,13B为灶台火焰,14为机架。
为促进炒锅内的菜料在转动过程中的自由滚动翻转,特别将炒锅7的锅底做成微凸形锅底7A,并在锅底7A上均匀分布3-8个鼻形搅翅7B,沿锅底7A周围均匀分布的搅翅7B呈放射状,借助旋转过程其对菜料的下滑阻力的变化和震摆常生的惯性运动使锅7内的菜料得到充分的翻搅,使佐料得以充分的混合,并使全部菜料加热和吃味均匀性大大提高,从而成为提高大锅菜质量和降低劳动强度的关键。
从制作工艺上考虑,鼻形搅翅7A可以单独加工成形,如图3所示,然后将其铆接或焊接在炒锅底7A上,但也可以按鼻形搅翅7B的几何形状设计成模具,一次加压成型成为代有鼻形搅翅的炒锅底,这样的加工质量好,但模具成本较高。
通过实验证明轴8与铝重线的夹角采取12°-20°之间为好,摆动的幅角在左右12°-20°之间为好。
为了提高大锅炒菜的质量,本发明中还特别设计了佐料的即时自动添加装置(1),该装置中包括佐料彼此相对独立的贮料器(或称自流式料仓)与各贮料器相贯通的加料入口(2,3)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配套电磁阀,还有控制这些电磁阀开启与关闭的自动控制单元。自动控制单元中存有控制软件,由软件程控制具体操作程序中各个佐料注入阀的开启时间,加入量和开启间隔。这样可以把烹调大师的操作顺序按菜名编好程序输入EPROM,然后应用时按菜名代码调出指挥制作过程,全部菜肴的制作过程不但可以免去复杂的体力劳动,而且可以实现高质量烹调技术的自动控制,从而大大提高大锅炒菜的质量。将以上全部结构装入一个机箱1A之内,应用时吊装在炒锅7的上方,使每个佐料加入口(2,3)均对准炒锅则就可以进行自动炒菜作业。
佐料即时添加装置1的自动控制单元实际上是一个单片机控制系统,该单元如图3所示,由中央微处理器CPU,装有控制主程序的EPROM,液晶显示器LCD,输入键盘Key,存贮中间数据的RAM,汉字库ROM,输出执行信号译码器E,电磁阀执行继电器组J以及以上单元的中间存贮器,以上各单元芯片组件按单板机的连接方式连接成一个自动控制单元。整个装置的执行与操作过程的控制主程序存入EPROM,需要改变的佐料控制参数由键盘Key输入并存入RAM。运转过程中,主控程序可根据修正后的数据从LCD上显示即时要加入的佐料,菜料的名称和数量,除了菜原料靠人工顺序加入外其它佐料加入和翻炒过程均可自动高质量完成。也可在炒锅上方设立菜料仓和翻倾式装置,将预备好的菜料在CPU指令下依次加入,实现炒菜的全自动化。
自动控制单元中单片机CPU可采用49-51系列集成块,暂存器选74LS系列,其余均采用普通单板机控制系统中的集成电路系列芯片即可。应用时从键盘Key中设入菜名,预贮各种菜肴的相关参数即可一次完成预操作,相当于从键盘输入各个佐料注入的时间和数量,从而控制磁控阀门的开启与关闭,实现炒菜中的佐料加入调味的自动化。
经过多次实验按本发明所制作的自动炒菜机,可以自动完成数十种不同风味的炒菜的控制过程,预先将控制程序编好存入存贮器,可事先从LCD中读出各种菜料准备的数量和规格预加工要求,然后在完成备料后只需按LCD显示中的提示依次加入菜原料,无需了解复杂的佐料加入时间和数量,也无需翻搅就可以自动完成所选一种菜的全部制作,只需从出菜口7C将成品取出即可。大锅菜达到小炒的质量,这是对食堂炊具的一次大胆革新。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炒菜机,包括由炒锅(7)、炒锅(7)的翻搅驱动系统,热源灶台(13)及其支撑结构(13A)组成,其特征在于结构中还包括佐料即时添加装置(1),炒锅翻炒驱动系统中包括使炒锅(7)产生倾斜旋转的驱动装置,具体由与炒锅(7)直连与铅垂方向成夹角α的旋转轴(8),以及与轴(8)相连的支撑架(8A)和皮带轮传动装置(8B、BC)和动力源(9,10)组成,炒锅(7)内设有搅翅(7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翻炒驱动机构中还包括使旋转轴(8)在固定倾斜面内产生往复式震摆的驱动机构,具体由十字轴结构的支撑机架(8A)和设在轴(8)末端的摆杆(11)及其摆杆驱动机构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摆杆驱动机构是与摆杆(11)相绞接的曲柄连杆机构(12)和动力源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炒锅底部呈微内凸的盆形结构(7A),锅底(7A)上设有3-8条鼻形搅拌翅(7B),炒锅侧面设有带封帽(7D)的出菜口(7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说的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鼻形搅拌翅(7B)可制成附件铆接或焊在锅底上,或按鼻形翅的几何形体设计成模具,后一次加压成型为带鼻形突起搅拌翅的炒锅底。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说的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旋转轴(8)与垂直方向的倾斜角α为12°-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佐料即时添加装置(1)由彼此独立的佐料贮料器,与贮料器相贯通的加料嘴(2,3)和配套电磁阀、以及控制电磁阀开启与关闭自动控制单元组成,全部结构组件装配在机箱(1A)内,应用时吊装在炒锅(7)上方,所有佐料加入口(2,3)对准炒锅(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说的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佐料即时添加装置中的自动控制单元由以下部分组成a.中央微处理单元CPUb.装有控制程序的EPROMc.中间存贮器74LSd.液晶显示器LCDe.输入键盘Keyf.输出信号译码器Eg.存贮器RAMj.汉字库ROM以上各单元按单板机的连接方式形成自动炒菜控制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说的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中央微处理单元CPU可以采用49-51系列的单片机,暂存器采取74LS系列的芯片,存有控制程序的EPROM操作主机将键盘Key输入的各种佐料代码及加入的顺序和时间间隔数据设定为控制参数,并按时间顺序依次向磁控佐料开关发出启闭命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灶台是双眼燃气灶结构,或采取电磁灶结构,或采取电热灶台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炊事用具,特别是用于集体食堂的大型炒菜设备。本发明的设计中将盆形代搅翅的炒锅设与一个倾斜轴相连,在支撑机构和驱动系统支持下可以产生沿自己轴线转动和轴线倾斜面摆动的复合运动,使炒锅内菜料产生自动翻搅,炒锅上方设有受微电脑控制的佐料自动加入装置,从而使大炒锅的全部作业实现自动化,不但大大降低了炊事人员劳动强度,而且翻搅均匀,味道达到小炒标准。
文档编号A47J36/00GK1399934SQ0212940
公开日2003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5日
发明者康文朝 申请人:康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