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热型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299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集热型锅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生活等必需品,一种集热型锅具。
公知,由物质燃烧提供热源的各种类型锅具,其外侧底部与热源接触的部位平整园滑。沿袭至今的该传统锅具,对燃烧过程产生的火焰(高温气流)和光热幅射等的吸收利用效率很低,以燃烧值和实际效果比较,热能利用率仅15%左右(远远低于锅炉效率60%-80%的水平),该现实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流失。
虽然,1997年9月3日本申请人提出《带集热器的锅具》的申请(申请号97114499.0,公开号CN1209982A),该方案确立了“片式等形状物沿圆周立式分布”的主体特征,但没有明确具体的技术方案,故较难以清楚、完整、详细的加以理解和实施。
本发明技术,结合互相关连的增加热交换面积、控制热源流体、有效吸收光热幅射和热传导效果等因素,具体的完善、补充加以综合应用,最大程度实现提高锅具的热源利用效率,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本技术方案,由锅体、防粘锅涂层、集热构造(罩导结构、齿状结构等)和复合涂层组成锅体内侧涂敷防粘锅涂层,锅体外侧底部连体设置集热构造并涂履复合涂层。
其中锅体,为现行技术各类锅具锅体。
防粘锅涂层,为现行涂料工艺技术。
集热构造,为锅体外侧底部(与火焰接触的有效部位)沿圆周立式分布的片式等形状物组成(一)按形状分,为罩导结构和齿状结构,相当数量、一定长度、适当高度、设定间距的锥度片(罩导片)组成罩导结构,一定长度的三角形体依次连续设置组成齿状结构,并且该两类结构可单一设置或组合设置;(二)按布局分,为锅体的圆心呈伞状直线展开或弧形展开;(三)接功能分,增加热交换面积之外,为罩导式(罩导结构、弧形展开等)和自然式(齿状结构等)。本技术方案着重罩导结构和齿状结构组合设置并呈弧形展开。
复合涂层,为均匀涂覆于锅体外侧底部(包括集热构造)有效部位,集现有远红外、光幅射能吸收转换和锅体防护的涂料工艺技术。
本发明如附图,附

图1为剖面示意,附图2为底平面示意,附图3为局部断面示意,图中1为锅体,2为防粘锅涂层,3为集热构造,3-1为罩导结构,3-2为齿状结构,4为复合涂层。
结合附图,本发明的实施和积极意义在于散热常识反义应用的本技术,在实用方便的前提下,尽可能从深度和广度上有效地扩大热交换面积锅体(1)底部连体设置集热构造(3),集热构造(3)由罩导结构(3-1)和齿状结构(3-2)等组成,其中设置罩导结构(3-1)并弧形展开,一方面通过纵深切入火焰,以增加热能交换范围、延伸热交换长度和罩闭光热幅射,并能引导热气流沿锅(1)吸收附性旋绕而增加效果;有效增加面积而不过分增加体积的齿状结构(3-2),并能充分填满罩导片之间的间距;复合涂层(4)可进一步提高光热幅射能的吸收效率和锅体保护;防粘锅涂层(2)的应用,同时能能缓解由于面积吸热、体积蓄能差异引发(单位面积、时间)热能传递不均衡的应用隐患,等等。
因此,本发明较完整、全面和实用的方案,很大程度提高了锅具对热源的利用率,对节约能源起到积极的作用。
集热型锅具的实施,如附图,其要点有1、集热构造和锅体的整体性热传递的自然属性决定了集热构造和锅体的不可分割,所以,无论锅体选择什么金属材料圆锅、炒锅、煎锅等半圆底、浅平底类最适宜采用铸造工艺整体模具铸造整体制作;壶形、圆柱体等深型平底类,可以附着性二次制作,或“帮、底”分离组合制作等等,其效果均必须达到衔接牢固结实。
2、罩导结构和齿状结构的实施原则围绕增加热交换面积,该结构设计要点是以尽可能最小的锅体底面积求得最佳表面积和锅体增重最少(过薄耐烧蚀性差、过厚单位体积蓄热传递不平衡),同时要保证使用方便和便于清理灰垢等。
选择图1为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
1.集热型锅具,由锅体(1)、防粘锅涂层(2)、集热构造(3)和复合涂层(4)组成,其特征在于锅体(1)内侧涂敷防粘锅涂层(2),锅体(1)外侧底部连体设置集热构造(3)并涂履复合涂层(4)。
2.根据权利要求1,集热型锅具的特征还在于集热构造(3)为锅体(1)外侧底部沿圆周立式分布的片式等形状物,分为罩导结构(3-1)和齿状结构(3-2),相当数量一定长度、适当高度、间距的锥度片组成罩导结构(3-1),一定长度的三角形体依次连续设置组成齿状结构(3-2),集热构造(3)以锅体(2)的圆心呈伞状直线展开或弧形展开。
全文摘要
集热型锅具,为生活等必需品。本发明是针对传统锅具的系统改进。在传统锅体内侧涂敷防粘锅涂层、锅体外侧底部连体设置集热构造和涂覆复合涂层通过由罩导结构和齿状结构组合成的集热构造,实现增加热交换面积、控制热源流体,辅之复合涂层提高光热辐射有效吸收和锅体保护,以及应用防粘锅涂层保障热传导效果等。本较完整、全面和实用的技术方案,能最大程度实现提高热源利用率和节约能源的目的。本技术方案,适用于由物质燃烧提供热源的各类锅具和器皿。
文档编号A47J27/022GK1480090SQ0213822
公开日2004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3日
发明者郑亚华 申请人:郑亚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