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力锅的内锅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284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压力锅的内锅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电压力锅,特别涉及的是电压力锅的内锅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电压力锅以电力作为加热进行烹制,且锅内维持高压状态,以使加热温度超过正常大气压力下的加热温度,从而迅速的完成烹制,如图1所示,包括内锅10;内部放置内锅10的锅身外壳12;开闭锅身外壳12的锅盖14;加热内锅10的电加热装置16;调整锅内的压力的排汽装置构成。
电压力锅利用电加热装置16加热内锅10,以进行烹制,在烹制过程中,内锅10封闭,排汽装置维持关闭状态,由此米汤煮开所产生的蒸汽使内锅10内部压力高于正常压力。
随着压力的上升,米汤的温度持续上升,并超过正常大气压下的100℃,因此米饭熟的很快。烹制过程结束后,在电加热装置16的加热中断的状态下,维持锅内压力进入闷制过程。闷制过程结束后,蒸汽通过排汽装置排出到外部,在压力降低的状态下,利用微热加热内锅10,进入保温过程。
电饭锅中配备维持内锅10的气密性的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包括在锅盖14上可以转动的操作手柄20;与操作手柄20相连的连杆22;在内锅盖30的外周与连杆相连,将内锅盖30扣在内锅10上或解除锁定的锁定环32。
如图2所示,在锁定环32上设置若干个固定片32a,而在内锅10边缘上设置插入固定片32a的解除部10b及固定部10a。
如上构成的电压力锅的内锅锁定装置将手柄20向某一侧转动时,与手柄20相连的连杆22转动,由此带动锁定环32在内锅盖30的外围转动,而转动角度与连杆22的转动角度相同。这时,根据锁定环32的转动位置,内锅盖30扣在内锅10上封闭内锅10或与内锅10分离,打开内锅10。
即,当锁定环32上的固定片32a的位置与内锅10的解除部10b一致时,内锅盖30可以自由的打开,而当固定片32a扣在固定部10a上时,由锁定环32内锅盖30紧扣在内锅10上,维持内锅10的密封状态。
但是,以往技术设计的内锅锁定装置的锁定环32在内锅盖30的整个区域转动,由此打开或关闭内锅,而当内锅盖30受热产生变形时,锁定环32的转动将受到干涉,因此无法灵活的密封或打开内锅10。
以往技术设计的内锅锁定装置的手柄20、连杆22、锁定环32相互连接,由此一同进行内锅10的密封或打开动作,因此使用者密封或打开内锅10而操纵手柄20所需的力量很大,导致使用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压力锅的内锅锁定装置,其内锅盖和内锅中,只有部分被锁扣约束,由此内锅盖的锁定和解除锁定的动作不会被干涉,且使手柄引起的锁扣的移动最小化,由此只需使用很小的力量就可以进行锁定或解锁的动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压力锅内锅锁定装置包括上部开放,并在上部上配备固定部的内锅;封闭内锅的内锅盖;锁定内锅盖或解除锁定的操作手柄;根据操作手柄的动作,在内锅的固定部和内锅盖的外周围向半径方向作直线运动,将内锅和锅盖锁在一起或解锁的多个锁定装置;将手柄的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传递给锁定装置的运动转换装置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电压力锅的内锅锁定装置仅仅是利用内锅盖和内锅上的部分结构进行锁定或解锁,由此使进行锁定或解锁动作时产生的干扰最小化,而且又使手柄引起的锁扣的移动最小化,从而可以方便的进行锁定及解锁的动作,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方便性。


图1是以往技术的内锅锁定装置的电压力锅的纵断面图。
图2是以往技术设计的内锅锁定装置的斜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电压力锅锁定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4是本发明设计的操作手柄的图3A-A部分的断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例电压力锅的内锅锁定装置平面图及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6a,图6b,图6c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动作状态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压力锅内锅锁定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中10内锅 10a内锅固定部10b解除部 12外壳14锅盖 16电加热装置20操作手柄 22连杆30内锅盖32锁定环32a固定片 51壳体53、61边缘 63突出部63b制动器 64、65、66,导向器63a、71孔 64a引导部73、73`滑动片 81、85锁扣82、86操作杆82a、86a滑动槽83、84、87、89锁定部182a、186a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3至图5是本发明的电压力锅的内锅锁定装置实施例,图3是分解斜视图,图4是图3手柄的A-A部分的断面图,图5是内锅盖的平面图及主要部分的放大图。由图3可知,内锅10由上部打开的容器状的壳体51和在壳体51的上端突出的环形的边缘53构成。而且,内锅盖30为了封盖壳体51上的打开的部分,而采用圆盘型结构,且与内锅10的边缘53对应的外周上设置边缘61,而此处的边缘的厚度相对其他部分厚。内锅10的边缘53不采用以往的凹凸结构,而采用突出的圆型结构。
在内锅盖30上还配备了密封或打开内锅10的操作手柄20,操作手柄20利用铰链结构连接在锅身外壳上,其中的一部分结构暴露于锅盖上部。
如图4所示,操作手柄20采用中央部分垂直贯穿孔71的圆筒型结构,其下端夹在内锅盖30上,形成的突出部63上可以转动。特别是,在操作手柄20的下端设置了一对向下突出的滑动片73,73`。设置在操作手柄20上的孔71可以根据电压力锅的设计条件用作蒸汽排出口。
下面,对操作手柄20约束内锅10和内锅盖30的锁扣81,85进行说明。
根据操作手柄20的转动,锁扣81、85在内锅10和内锅盖30的边缘53、61外侧向半径方向直线移动,由此相互施加或解除内锅盖30和内锅10之间的约束。
锁扣81,85包括从操作手柄20的下侧向内锅盖30外周围的两端延伸的两个操作杆82、86和在操作杆82、86的末端各自在内锅盖30两侧的外周方向上连接,锁定或解除内锅10和内锅盖30边缘的约束的锁定部83、87。
操作杆82、86上形成了插入手柄20上的滑动片73、73`的滑动槽82a、86a,而两个滑动槽82a、86a的相对面打开。操作杆82,86两端长度可以根据手柄20的位置变化。
锁定部83,87的断面采用‘ㄈ’ 型结构,在内锅盖30封盖了内锅10的状态下,使内锅10的边缘53和内锅盖30的边缘61插入到内部,由此扣住内锅10和内锅盖30,以防止内锅盖30开启。
操作杆82,86根据手柄20的动作在内锅盖30的两侧向半径方向移动,锁住或解除内锅10和内锅盖的锁定状态。
内锅10的边缘53的主要作用是扣住锁扣81,85的锁定部83、87,不采用以往的凹凸型结构而采用环型结构。
内锅盖30上形成了作为操作手柄20的旋转中心支持操作手柄旋转的突出部63,突出部63上可以设置与操作手柄20的孔71相通的孔63a。
在内锅盖30上设置使锁扣81,85的操作杆82,86做直线运动的导向器64,65,66。这样的导向器64,65,66突出于内锅盖30的上面,在上端部上具备了插入操作杆82,86的槽状的引导部64a。
如图5所示,在操作手柄20附近设置了配备有引导两个操作杆82,86的引导部的第1导向器64和各设置在相距第1导向器64的两侧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引导操作杆82、86的第2,3导向器65、66。
在内锅盖30的突出部63上设置了顺着操作杆82,86的长度方向突出的制动器63b。制动器63b在操作手柄20转动时,限制滑动片73,73`的转动,并决定操作手柄20的旋转范围。
下面,参照附图6a、6b、6c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压力锅的内锅锁定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图6a是内锅10和内锅盖30的锁定状态图,是操作手柄20顺时针完全旋转的状态。参照图4,锁扣81、85的锁定部82、86在紧贴于内锅10和内锅盖30的状态下,约束内锅10和内锅盖30的边缘53、61的上下部分,以使内锅盖30持续密封内锅10。
如图6b所示,逆时针转动操作手柄20时,操作手柄20的滑动片73、73`通过滑动槽82a、86a使两个操作杆82、86按反方向移动。这时,锁扣81、85的锁定部82、86在内锅10和内锅盖30的外围的半径方向上逐渐远离。这时锁扣81、85的锁定部82、86还没有完全脱离内锅10和内锅盖30的边缘53、61,因此仍无法分离内锅盖30和内锅10。
如图6c所示,逆时针再转动操作手柄20,使其完全转动时,根据操作手柄20的转动,锁扣81、85的锁定部82、86在半径方向上脱离内锅10和内锅盖30,从而使内锅盖30自由的打开内锅10。因此,这时,开启锅盖,内锅盖30就会脱离内锅10,从而打开内锅10。
以上说明的是内锅盖从锁定到打开的过程,而在锅盖开启的状态下,关闭并锁定锅盖的过程正好与上述过程相反。
如上构成的本发明设计的内锅锁定装置设置了成双的引导锁扣81、85的操作杆82、86移动的导向器64、65、66,在相距一定距离的状态下,引导操作杆82、86的直线移动,因此,即使锁扣81、85或导向器64、65、66之间存在微小的公差,内锅的锁定及解锁动作中所受的干涉也最小,对于设计的自由度和生产也很有利,可以防止长时间使用导致变形后的动作不稳。
如图5所示,相对于受到旋转力的操作手柄20的半径Rh,受到锁定和解锁动作的作用力的半径Rp非常小,由此使用者可以利用很小的力量完成锁定或解锁的动作。
图7是本发明设计的电压力锅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分解斜视图。前述的实施例中,配备2个锁定部,由此锁定和解锁都是在两侧同时进行,而本实施例中,配备4个锁定装置同时进行。如图7所示,在操作手柄20和操作手柄20的滑动片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锁扣81、85的操作杆82、86的结构与以往相同。锁扣81、85的锁定部83、84、87、89成对设置在操作杆82、86上。
即,在内锅盖30的圆周方向上按一定的间距设置的锁定部83、84、87、89各自与连接杆182a、186a相互连接的状态下,与各个操作杆82、86连接。锁定部83、84、87、89的长度应小于前述实施例中的各个锁定部的长度。
上述的配备4个锁定部83、84、87、89的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内锅锁定装置,相对于前述的例子可以节省构成锁扣的材料费,且在内锅盖30的外周上等间距设置4个锁扣,由此提高了内锅的密封性能,即使长时间使用内锅盖,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形。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虽然设置了2个或4个锁扣锁定部,但是可以根据需要设置6个或6个以上的锁扣锁定部。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压力锅的内锅锁定装置,其特征是,电压力锅内锅锁定装置包括上部开放,并在上部配备固定部(10a)的内锅(10);封闭内锅(10)的内锅盖(30);锁定内锅盖(30)或解除锁定的操作手柄(20);根据操作手柄(20)的动作,在内锅的固定部(10a)和内锅盖(30)的外周围向半径方向作直线运动,将内锅(10)和锅盖(30)锁在一起或解锁的多个锁定装置;将手柄(20)的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传递给锁定装置的运动转换装置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压力锅的内锅锁定装置,其特征是,上述运动转换装置包括在操作手柄(20)下端突出的一对滑动片(73、73`)和设置于锁定装置上,当操作手柄(20)转动时,为使锁定装置做直线运动,而形成了插入滑动片(73、73`)的滑动槽(82a、86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电压力锅的内锅锁定装置,其特征是,内锅(10)的固定部(10a)为了扣住锁定装置上而形成环形突出的边缘(53、6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电压力锅的内锅锁定装置,其特征是,在内锅盖(30)上配备了使锁定装置直线移动的导向器(64、65、66)。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电压力锅的内锅锁定装置,其特征是,操作手柄(20)在内锅盖(30)的支持下可以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压力锅的内锅锁定装置,其特征是,在内锅盖(30)上设置了支持操作手柄(20)的突出部(63)。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电压力锅的内锅锁定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锁定装置包括从运动转换装置向内锅盖(30)的外周延伸的若干个操作杆(82、86)和各连接在操作杆(82、86)的末端锁定或解除内锅的固定部(10a)和内锅盖(14)的锁定的锁定部(83、84、87、8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压力锅的内锅锁定装置,其特征是,锁定部(83、84、87、89)的断面采用‘ㄈ’型结构,扣住或解除内锅(10)和内锅盖(30)的锁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电压力锅的内锅锁定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锁定装置锁定或解除内锅(10)和内锅盖(30)向对着的两侧部分同时进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电压力锅的内锅锁定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锁定装置锁定或解除内锅(10)和内锅盖(30)的4个锁定装置同时进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电压力锅的内锅锁定装置,其特征是,配备4个锁定部(83、84、87、89),各两个锁定部(83、84、87、89)利用连接杆(182a、186a)相互连接后连接在操作杆(82、86)上。
12.一种电压力锅的内锅锁定装置,其特征是,电压力锅内锅锁定装置包括上部打开,在上部上配备有固定部的内锅(10);封闭内锅(10)的内锅盖(30);设置于内锅盖(30)上可以转动,下端配备了若干个滑动片(73、73`),进行锁定于内锅盖(30)或解除动作的操作手柄(20);为了插入操作手柄(20)的滑动片(73、73`)而配备了滑动槽(82a、86a),在操作手柄(20)的两侧向内锅(10)两侧的外围连接,根据操作手柄(30)的动作,在内锅(10)的半径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使内锅盖(30)和内锅(10)相互扣合或分离的若干个锁定装置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压力锅的内锅锁定装置,包括上部打开,并在上部上配备了固定部的内锅;封闭内锅的内锅盖;锁定内锅盖或解除锁定的操作手柄;根据操作手柄的动作,在内锅的固定部和内锅盖的外周围向半径方向作直线运动,将内锅和锅盖锁在一起或解锁的若干个锁定装置;将手柄的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传递给锁定装置的运动转换机构构成,在内锅盖进行锁定或解除锁定时,使产生的干扰最小,使手柄引起的锁扣的移动最小化,且可以利用很小的力量就可以方便的进行锁定或解锁的动作,从而提高使用方便性。
文档编号A47J27/08GK1565321SQ0313010
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17日
发明者金宗丰, 黄性万, 李勇浩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