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缝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589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牙缝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可与刷本体的角度无关地自由装卸的帽的可调整牙缝刷。
背景技术
一般所知而且被使用的牙缝刷是由手柄、和由被折弯并被拧捻的细金属线形成的刷本体组成的,在该金属线之间植有刷毛。刷一般为圆柱状或者圆锥状,手柄一般为合成树脂制,多为适于手握的大小的圆柱状。刷本体的金属线根部通常是使用插入成型以及包含通过高频以及超声波的热接的其他物理结合方法而被固定于手柄,从而使刷本体与手柄一体化。
作为这种现有的牙缝刷的问题是,为了按照确保手柄部件与刷之间的最佳角度那样插入齿间,根部经常被折弯。重复进行这种操作,极容易在很短时间内损坏金属线。
作为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有如下所述的牙缝刷(参照特开平9-121942号公报(专利文献1)),其具有手柄、和用于将刷本体固定保持的刷保持部件,以叉形构成手柄的前端部,将刷保持部件自由转动地枢轴支撑在该叉形部上。但是,那种牙缝刷存在由于制造刷保持部件而使需要的部件数量增加,从而使得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另外,还提出了其它类型的牙缝刷方案(参照特开平8-508179号公报(专利文献2)),该牙缝刷的手柄由两个手柄分割体构成,左右手柄分割体以共通轴为对称中心,形成一个手柄,两个手柄分割体的前端部通过五个环而被固定在金属线保持部上。
专利文献2所示的牙缝刷,使左右的手柄分割体在通过操作可增强清扫作用的手柄1的方向滑动,调整刷本体相对于手柄的角度。通过使这两个手柄分割体成为分开180°的状态那样使手柄成型,可以一次将手柄成型,降低部件个数以及发生的成本。
专利文献1特开平9-121942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表平8-508179号公报但是,专利文献2所示牙缝刷的问题在于存在需要使两个手柄分割体分叉而形成手柄部件的事实。由此,成型面需要是从前的手柄的两倍以上,使制造的生产性降低。另外,如果要制作容易用手拿的尺寸比较长的手柄的话,则需要大型的模具,结果使成本进一步增大。另外,所述牙刷在通过使手柄分割体滑动而调整刷本体时,在使用牙缝刷期间有误使手柄分割体滑动这样的潜在危险,所以不容易使用。结果是这样制作的牙缝刷一般尺寸小,不易使用。

发明内容
在此,公开一种容易操作,具有价格竞争力,而且具备可与角度无关地在刷上安装帽的可调整牙缝刷。
符合上述必要条件的牙缝刷具备刷本体和手柄部件。手柄部件由手柄、从手柄的一侧向手柄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臂部、保持刷本体的根部的刷保持部、将臂部的前端部和刷保持部的一侧部可自由转动地连接的第1合页部、在手柄部件的另一侧上沿手柄长度方向按照可以切换位置那样设置的操作部、将操作部的前端部和刷保持部的另一侧可以自由转动地连接的第2合页部组成。通过将操作部相对于手柄的长度方向进行位置切换,使用者可以以合页部为中心而使刷本体转动。
牙缝刷具有包含覆盖刷本体整体的帽本体的帽、可以自由装卸地安装刷保持部的帽根部、用于覆盖刷以及刷保持部而通过帽根部以及帽本体成型的开口部。帽具有帽本体以及延长帽根部的长度而从背部覆盖刷本体以及刷保持部整体的开口部是理想的。
牙缝刷的操作部在手柄部件另一侧具有滑动部,其沿手柄的长度方向移动,在通过滑动进行上述位置切换的情况下,通过移动滑动部与牙缝相对应而使刷本体达到最佳角度。不管有没有安装延长管,可以一边保持手柄一边容易而稳定地进行这个移动。所以,可以通过使该刷角度与牙缝相适应而改善牙缝刷的操作性。
为了使刷保持部保持为以第1合页部为中心的第1以及第2姿势,通过在手柄操作部之间追加姿势保持机构,可以将刷保持在这些转动位置,在清扫时可以得到刷的稳定性,故可以通过将刷角度调整到最佳姿势而提高刷的操作性能。
如果将臂部的前端部通过第1合页部以及操作部的前端部与刷保持部的一侧部和通过第2合页部与刷保持部的另一侧相连接的话,则可以将刷保持部保持在以第1合页部为中心的两个替代位置上,由于在操作时刷本体的姿势稳定,所以可以提高刷的操作性能。即,如果将刷保持部形成例如正方体形状的话,两合页部被配置在刷保持部的对角线上。两合页部之间的距离比刷根部的两侧端之间的距离更大。所以,在使操作部进行滑动操作时,在滑动操作的途中,操作部向侧面弯曲而造成滑动操作的操作阻抗增大,操作部可以被容易地保持在两个位置中的任何一个上,刷保持部被保持在两个转动位置上。
牙缝刷用的帽具有覆盖刷整体的帽本体、以及可以从后面侧装卸刷本体以及刷保持部的帽根部。所以,使用帽本体以及帽根部的开口部,帽极其容易而且安全地与刷的刷本体以及刷保持部嵌合。这对于视力不佳的老年人很方便。另外,由于帽与刷保持部嵌合,所以刷本体的角度可以在将帽安装在它上面的状态下不用裸手地容易且卫生地进行调整。由于在按照任意的角度保持刷本体的状态下将帽与牙缝刷相嵌合,所以可以在刷本体与手柄按照任意的角度进行配置的状态下,保管刷。
虽然对于方向的参照(例如左/右、上/下)是指在本说明书所示的各种图中的方向,但那只是为了方便而已。那些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而使用的。
根据本发明的牙缝刷,手柄、臂部、刷保持部、操作部以及合页部是手柄部件的一体部分,可以使用合成树脂一次成型,所以提高了这种牙缝刷的制造效率,降低了其成本。另外,由于可以调整手柄的长度,所以通过改变其大小,而且通过追加用于将刷的手柄成型的延长管,而容易用手握持。这与专利文献2所示的刷不同,由于不需要将手柄部件打开180°,所以它不需要大型模具,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制造操作容易的刷。另外,通过将操作部沿手柄的长度方向进行位置调整,可以使刷本体的最佳角度适应牙缝,可以改善清扫性能。另外,由于可以稳定地用手握持手柄或者被连接的延长管,所以可以改善牙缝的操作。
另外,在这种牙缝刷用的帽上,由于可以利用开口部使刷本体以及刷保持部从侧面与帽本体以及帽根部嵌合,所以不管刷本体的角度如何,帽都可以为了保管而被装在刷上。为此,可以提高将帽向牙缝刷的装卸操作以及在安装了帽的状态下保管的方便程度。在用刷保持部保持帽时,可以在装了帽的状态下不用手接触而调整刷角度,维持刷的卫生。


图1(a)是牙缝刷的正面图,(b)是图1(a)的牙缝刷的右侧面图。
图2(a)是图1(b)的A-A线截面图,(b)是图1(a)的B-B线截面图。
图3(a)是倾斜动作支撑机构附近的重要部分的立体图,(b)是操作部的重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在切换到第2姿势的状态下的牙缝刷的正面图。
图5(a)是牙缝刷的第2实施方式的重要部分的正截面图、图5(b)是图5(a)的牙缝刷的右侧面图。
图6(a)是牙缝刷的第3实施方式的第1姿势的正面图、图6(b)是图6(a)的牙缝刷的第2姿势的正面图。
图7(a)是第1姿势的帽以及牙缝刷的重要部分的正截面图,图7(b)是图7(a)的C-C线截面图、图7(c)是帽的右侧面图、图7(d)是第2姿势的帽以及牙缝刷的重要部分的正截面图。
符号说明1牙缝刷;2刷本体;3手柄部件;4金属线;5刷部;6手柄本体;10倾动支持机构;12臂部;13刷保持部;14第1合页部;15操作部;16第2合页部;20滑槽;21结合爪;22导入用切口部;23限制部;1A牙缝刷;3A手柄部件;6A手柄本体;15A操作部;30贯通孔;31引导板部;32滑孔;33结合突部;34大径孔;1B牙缝刷;3B手柄部件;6B手柄本体;15B操作部;35嵌合凹部;36结合突部;50帽;51帽本体;52帽根部;53开口部;54嵌合突部;55嵌合凹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的那样,牙缝刷1具备包含刷部5以及金属线4的刷本体2和支撑刷本体的手柄部件3。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的刷本体2具有被折弯并被捻拧的细金属线4的线股和呈放射状地相对于金属线4植毛的刷毛制成的众所周知的结构。刷部5的外形可以是圆柱形或者圆锥台形。它也可以是将刷部的中间部的外径设定得比两端部的外径大的桶形。刷本体2以及手柄包含刷部以及支撑刷部的芯部,可以通过合成树脂的一次成型而制作。
如图1~图4所示的那样,手柄部件3具备尺寸适于用手握持的细长手柄6,以及安装在手柄6的上端部的倾斜动作支撑机构10。刷本体2通过倾斜动作支撑机构10可以自由转动地与手柄6连接。这个手柄部件3由兼备一体合叶的反复折弯性和作为手柄的刚性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聚乙烯、聚丙稀、热可塑性弹性体等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通过射出成型等方法一次成型。
如图1(a)以及图2(a)所示的那样,倾斜动作支撑机构10具备从手柄6的近似平坦的上面的左端部(前端的一侧部)向上方延伸的臂部12、埋设固定刷本体2的金属线4的下端部(根端部)的刷保持部13、可以自由转动地将臂部12的上端部和刷保持部13的左端下部相互连接的第1合叶部14、在手柄部件3的右侧部(另一侧)沿手柄6的长度方向自由滑动地设置的操作部15、将操作部15的上端部和刷保持部13的本体部的右端上部自由转动地连接的一体合叶组成的第2合页部16。刷保持部13通过操作部15在上下方向的操作,以第1合页部14为中心,在从使刷本体2向上下方向的在图1(a)中所示的第1姿势到使刷本体2向左右方向的在图4中所示的第2姿势的约为90°的范围内被自由转动地支撑。
如图1所示的那样,从臂部12的根端部到第1合页部14为止的长度L1与刷保持部13的下面的右端部到第1合页部14为止的长度L2大致相同或者略微长一点。从刷保持部13的下面到第2合页部16的长度L3与从手柄6的右端部起到臂部12为止的长度L4大致相同或者略微长一点。另外,手柄6的上面与臂部12的右侧面几乎成直角。刷保持部13的下面与刷保持部13的右侧之间的角度也是相同的。相对于在将刷保持部13保持在图1(a)所示的第1姿势的状态下,刷保持部13的下面与臂部12的右侧面成的角度为接近直角的情况,在将刷保持部保持到图4所示的第2姿势的状态下,刷保持部13的下面被沿臂部12的右侧面(在图1的下面)几乎无间隙地配置,刷保持部13的底面被沿手柄6的上面(在图1的下部右侧面)几乎无间隙地配置。另外,在这种第2姿势中,第2合页部16接近手柄6的上面的右端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长度以及角度是为了在约为90°的转动范围内在图1(a)以及图4中所示的第1姿势和第2姿势之间,刷本体2可以转动。另外,刷本体2的转动范围可以通过改变这些长度以及角度而改变。
为了将操作部15可以仅沿上下方向自由滑动那样地保持在手柄6上,一对滑槽20按照沿上部手柄6延伸那样形成。一对结合爪21在操作部15的下侧部的两侧上形成,可以自由滑动地把持滑槽20,并进行嵌合。操作部15可以自由滑动地与手柄部6嵌合,结合爪21在滑动槽20内自由地移动。
按照可以用一对模具形成手柄部件3那样,沿上下方向仅错开一定的间隔而设置前后的结合爪21,与此相对应也沿上下方向仅错开一定的间隔设置前后的滑槽20。另外,虽然模具的构成多少有些复杂,但是可以将结合爪21和滑槽20相对于手柄部件6前后对称地设置。
按照在滑槽20的上部和下部形成导入用切口部22,而将操作部15装在手柄6上时,可以利用操作部15的原材料的弹性,使导入前后的结合爪21在导入用切口部22的位置上与滑槽20顺次地结合那样构成。另外,在上下的导入用切口部22之间形成限制部23,将操作部15向上方操作而使刷本体2位于第1姿势的状态下,限制部23与结合爪21的根部相结合,限制操作部15向下方移动,在将操作部15向下方操作而使刷本体2位于第2姿势的状态下,限制部23与结合爪21的根部相结合,限制操作部15向上方移动那样构成,在使操作部15从上方向下方移动时或者使其反向移动时,与原材料的弹性相抵抗而将操作部15向上方或者下方移动,越过限制部23而使结合爪21移动到上侧或者下侧的导入用切口部22。另外,由导入用切口部22和限制部23和结合爪21构成姿势保持机构。
在牙缝刷1上,通过将操作部15向上方操作,刷本体2与刷保持部13一起以第1合页部14为中心如图1所示的那样转到第1姿势,通过将操作部15向下方操作,刷本体2与刷保持部13一起以第1合页部14为中心如图1所示的那样转到第2姿势。通过使操作部15的姿势转动,可以通过改变刷本体2的姿势而使其与牙缝最为适应而进行清扫。在刷本体2处于第1或者第2姿势的情况下,通过操作部15的结合爪21与限制部23相结合,清扫可以通过使刷本体2稳定在适当的姿势上而进行。虽然结合爪与滑槽的摩擦接触是刷本体的角度在使用时不易变化那样大小的阻抗,但是使用者可以容易地改变这个角度。操作部15所示的隆起提供了为了使用者克服摩擦接触,而改变角度这种通过触觉而进行的方法。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提供了容易操作且具有适当长度的手柄6的牙缝刷1。另外,其他的电动牙缝刷或者其他的手柄可以通过追加能取出的短的延长管而使用,刷部可以与其他电动牙缝刷置换。在此,刷本体2通过将金属线4埋在保持部13中而被永久地固定在手柄部件3上。另外,其也可以用于可以置换刷本体2的系统。另外,也可以通过结合(嵌合)机构将刷本体和刷保持部为一体的刷体保持在手柄部件上。
在别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的那样,牙缝刷1A具备手柄部件3A,其在手柄6A的右上部具有贯通本体的前后侧面的细长贯通孔30。导板部31被安装在贯通孔30的右侧。导板部31的中间部的细长滑孔32与贯通孔30相连通,接受从操作部15A的自由端突出的结合突部33。大径孔34被设置在滑孔32的上下两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结合突部33与上侧的大径孔34相结合,则刷本体2与刷保持部13一起被保持在第1姿势。如结合突部33与下侧的大径孔34相结合,则刷本体2与刷保持部13一起被保持在第2姿势。如将操作部15A沿上下方向操作,则结合突部33越过滑孔32的宽度窄的部分,移动到上侧或者下侧的大径孔34,刷本体2可以在第1姿势和第2姿势之间进行姿势切换那样被保持。
在别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的那样,牙缝刷1B的手柄部件3B具备例如燕尾槽形的多于一个的嵌合凹部35。嵌合凹部35沿手柄6B的上右面隔开间隔而设置,结合突部36接受操作部15。结合突部36与一个嵌合凹部35相结合时,刷部2被保持在第1或者第2姿势。为了使刷部2转动,结合突部从嵌合凹部解除嵌合,结合突部36与其他嵌合凹部35相结合那样,操作部15被移动。相当多的嵌合凹部35在手柄6B上形成,可以将刷部2保持在多个不同的姿势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通过在上下方向上对操作部15、15A、15B进行操作,使刷本体2可在第1姿势和第2姿势之间进行姿势切换,然而也可在两个以上的姿势之间进行姿势切换。
帽50可以用于牙缝刷1、1A以及1B和其他类型的牙缝刷。如图7(a)所示的那样,帽50具备覆盖刷本体2全体的帽本体51和与刷保持部13外嵌的帽根部52。按照帽50被安装到刷部2以及刷保持部13上那样,开口部被设置在帽本体51的右侧。
如图7(b)以及(c)所示的那样,细长的嵌合突部54在帽根部52的内面的前后的相对面上形成。在刷保持部13的前后的侧部上设置有接受嵌合突部54的嵌合凹部55。帽50通过嵌合突部54与嵌合凹部55的凹凸嵌合固定在刷保持部13上,被可以自由装卸那样地装在刷保持部13上。这样,帽50覆盖刷本体2整体以及刷保持部13。或者,为了使帽根部52与刷保持部13相结合使用钩部也可以。
帽50在将刷本体2以及刷保持部13保持在图7(a)所示的第1姿势或者图7(d)所示的第2姿势的状态下,可以被安装在牙缝刷1上,牙缝刷1可以在安装帽50的状态下以各种姿势进行保管。另外,可明显地提高向牙缝刷1安装帽50的便利性以及在安装有帽50的状态下保管牙缝刷1的便利性。另外,帽根部52与刷保持部13相结合,使帽50固定在刷保持部13上时,刷本体2的角度可以在安装有帽50的状态下进行调整,不接触刷本体2而保持卫生状态。
上述图示的实施方式仅仅是作为例子而表示的,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概念以及原理。所以,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以及范围,可以进行要素以及那些构成以及配置的各种变更,这对于业内人士是可以理解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牙缝刷,其特征在于,具备手柄;刷本体;用于保持刷本体的刷保持部;一端与所述手柄的一侧部连接而另一端自由转动地与所述刷保持部的一侧部连接的臂部;以及可动地与所述手柄相连接的操作部,该操作部为了使所述刷保持部在相对于所述手柄成约90度的范围内转动,而自由转动地与所述刷保持部的第2侧部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缝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可以沿所述手柄的规定的长度方向滑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牙缝刷,其特征在于,包含为了使所述刷保持部在第1姿势和第2姿势之间移动,并将所述刷保持部保持在某个姿势而与所述操作部协同动作的机构。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牙缝刷,其特征在于,包含可以取下的帽,所述帽具有覆盖所述刷本体的帽本体,以及与所述刷保持部连接的帽根部,所述帽本体和所述帽根部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可在所述刷本体和刷保持部上罩上帽。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牙缝刷,其特征在于,虽然所述操作部和所述手柄之间的摩擦对于所述操作部相对于所述手柄的移动来说足够小,但是对于阻止使用牙缝刷时所述刷本体的不必要的移动来说足够大。
6.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牙缝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的所述开口部可以从所述侧部将帽罩在所述刷本体和刷保持部上。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牙缝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帽可以与所述刷部的角度无关地安装在所述牙缝刷上。
8.一种牙缝刷,其特征在于,具备刷本体;保持所述刷本体根部的刷保持部;保持所述刷本体和刷保持部的手柄;具有覆盖所述刷本体的帽本体且可以取下的刷帽;与所述刷保持部结合且可以取下的帽根部,所述手柄转动自由地与所述刷保持部连接,可以使所述刷本体自由地转动,所述帽本体和所述帽根部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适于可取下地置于所述刷本体和所述刷保持部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牙缝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的所述开口部可以从所述侧部将帽罩在所述刷本体和刷保持部上。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牙缝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帽可以与所述刷部的角度无关地安装在所述牙缝刷上。
11.一种具备刷本体和手柄部件的牙缝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部件具备手柄;从所述手柄的一侧向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具有前端部的臂部;保持所述刷本体的刷保持部;将所述臂部的前端部和所述刷保持部的一侧转动自由地连接的第1合页部;在所述手柄部件的另一侧上沿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可切换位置地设置且具有前端部的操作部;将所述操作部的前端部和所述刷保持部的另一侧转动自由地连接的第2合页部,通过将所述操作部相对于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进行位置切换,使用者可以使所述刷本体相对于所述手柄转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牙缝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一对滑槽,所述操作部具有与所述滑槽相嵌合,且在其中滑动的部件,而且为了控制所述操作部在所述槽内的移动而设置至少一个结合爪,通过滑动进行所述操作部的位置切换。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牙缝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和手柄具有多个协同动作的结合突部和嵌合凹部,所述结合突部和嵌合凹部在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所述操作部可在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上向这些位置移动,使所述刷本体在多个位置上移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可调整刷本体的角度,操作性优良且可廉价制作的牙缝刷,以及在将牙缝刷调整到任意角度的状态下,可安装在刷本体上保管的牙缝刷帽。牙缝刷(1)具备齿间清洁用的刷本体(2)和支持它的手柄部件(3),手柄部件(3)具备手柄本体(6)、从手柄本体(6)的前端一侧向手柄部件(3)的前端延伸的臂部(12)、保持刷本体(2)的根端部的刷保持部(13)、将臂部(12)的前端部和刷保持部(13)的一侧自由转动地连接的第1合页部(14)、在手柄部件(3)的另一侧上沿手柄本体(6)的长度方向可切换位置地设置的操作部(15)、将操作部(15)的前端部和刷保持部(13)的另一侧自由转动地连接的第2合页部(16)。
文档编号A46B17/04GK1878486SQ200480033069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3日
发明者鹤川直希, 高野秀城, 中塚裕久 申请人:太阳星光齿磨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