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旋风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210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旋风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旋风除尘器。
背景技术
通常,旋风除尘器用离心力将灰尘和污物与空气分离并将空气排放到外面,同时将灰尘和污物收集在专用集尘室中。传统的灰尘袋寿命相对短,相比之下,由于所述旋风除尘器几乎是永久性的,所以现在使用普遍。为了提高旋风除尘器的吸尘效率,已经引入并开发了多旋风除尘器,其包括第一旋风室和串行或者并行的多个第二旋风器,第一旋风室用于分离相对大的灰尘,多个第二旋风器用于分离相对小的灰尘。
作为示例,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03-0062520、第10-2003-0063211和第10-2003-0063212(本申请人提交的)中公开了一种多旋风除尘器,其包括旋风体和灰尘容器,旋风体包括第一旋风室和在该第一旋风室的周围上形成的多个第二旋风室,灰尘容器包括第一灰尘容器和第二灰尘容器,第一灰尘容器用于收集由第一旋风室分离的灰尘,第二灰尘容器用于收集由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室分离的灰尘。根据上述结构,相对大的灰尘首先由第一旋风室分离并收集在第一灰尘容器中,而相对小的灰尘其次由第二旋风室分离并收集在第二灰尘容器中。因此,与单一旋风除尘器相比,能够提高除尘的效率。
然而,根据由本申请人提交的传统的多旋风除尘器,由于将空气引导到第一旋风室的空气吸入路径必须通过第一旋风室的周围而形成,所以在第一旋风室的周围上形成的所述第二旋风室不能与空气吸入路径交迭形成。即,在形成空气吸入路径之后,在剩余的空间形成所述第二旋风室,因此,对于增加第二旋风室的数目或者容积而改善吸入效率受到限制。此外,在传统的多旋风除尘器中,用于收集由第二旋风室分离的灰尘的第二灰尘容器设置在用于收集由第一旋风室分离的灰尘的第一灰尘容器的周围。因此,第二灰尘容器形成于形成第一灰尘容器之后的剩余空间中,与第一灰尘容器的尺寸相比,这限制了第二灰尘容器的尺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点,并提供至少下述优点。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多旋风除尘器,其中,在第一旋风室的容积相同或者周长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增加第二旋风室的数目,从而提高灰尘吸入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多旋风除尘器,其第二灰尘容器的空间增加。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多旋风除尘器,包括第一旋风单元,具有第一旋风室和围绕着第一旋风室周围的第一灰尘容器;第二旋风单元,设置在第一旋风单元之下并具有多个第二旋风室和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室之下用于收集灰尘的第二灰尘容器。
空气通过第二旋风单元的第二外壁的侧面被吸入,经过在上部形成的第一旋风单元和在下部形成的第二旋风单元,并通过第二旋风单元的第二外壁的所述侧面被排放出去。另一种方案是,空气通过第二旋风单元的第二外壁的侧面被吸入,经过在上部形成的第一旋风单元和在下部形成的第二旋风单元,并通过第二旋风单元的第二外壁的第二底部被排放出去。
所述第二旋风室沿着第二旋风单元的第二顶板的周围布置并被插入到第二灰尘容器中。所述多旋风除尘器,还包括空气吸入路径,该空气吸入路径在低于所述第二旋风室的部分穿过第二旋风单元的第二外壁并连接到第一旋风室。
优选地,所述多旋风除尘器还包括导向路径,连接空气吸入路径和第一旋风室;第一排放管,安装到第一旋风室的第一底部;多个连接路径,使第一排放管与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室连接;第二排放管,安装在所述第二旋风室的上部;滞留空间,暂时容纳经过第二排放管的空气;空气排放路径,连接到滞留空间的一侧。这里,滞留空间设置在第一旋风单元的第一底部和第二旋风单元的第二顶板之间。空气排放路径穿过第二旋风单元的第二底部。


通过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上述方面和其他特征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旋风除尘装置;图2是沿线II-II截取的图1的截面图;图3是沿线III-III截取的图1的截面图;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空气排放路径的另一种布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
在下面的说明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即使在不同的附图中也用于表示相同的部件。在该说明中定义的内容如详细的构造和部件只不过是提供帮助全面理解本发明的内容。因此,显而易见的是,没有那些定义的内容也能够实现本发明。此外,不对公知的功能或者构造进行详细的描述,以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发明模糊。
在图2中,为了简明起见,部分省略了对第二旋风单元的说明。图中的箭头指示空气的流动,‘X’指示灰尘。
参照图1和图2,多旋风除尘器10包括上部的第一旋风单元100和下部的第二旋风单元200。
第一旋风单元100首先分离包含在通过空气吸入路径110从外面吸入的空气中的灰尘,为此,第一旋风单元100包括第一旋风室S1和第一灰尘容器P1。
第一旋风室S1是由第一旋风单元100的第一底部100a和内壁100b构成的空间。第一旋风室S1具有在其中心的穿过第一底部100a的第一排放管120。被第一旋风室S1从灰尘分离的空气通过第一排放管120和连接路径210被排放到第二旋风室S2。在第一排放管120的中心,形成引入锥体121,用于朝连接路径210的方向引导空气。
在第一底部100a之下形成导向路径130。导向路径130的一端连接到空气吸入路径110,另一端连接到第一旋风室S1,沿着第一排放管120的圆周螺旋形地上升。通过空气吸入路径110吸入的空气通过导向路径130被离心力引导到第一旋风室S1内。
空气吸入路径110形成于第二旋风单元200的侧面,用于将充满灰尘的外部空气吸入到第一旋风室S1。为了避免与第二旋风室S2干扰,将空气吸入路径110设置为与第二旋风单元200的顶部隔开预定高度H2,该高度H2充分大于第二旋风室S2的高度H1。空气吸入路径110穿过第二旋风单元200的外壁200b,朝第二顶板200c弯曲,最后通过第二顶板200c连接到导向路径130。
因此,由于将空气吸入路径110设置得低于第二旋风室S2,所以第二旋风室S2能够按特定间隔布置而不与空气吸入路径110干扰,如图3所示。即,第二旋风室S2不必避开空气吸入路径110形成,因此能够增加第二旋风室S2的数量。通过增加第二旋风室S2的数量,能够提高灰尘吸入效率。
由内壁100b、第一外壁100c和第一底部100a构成的第一灰尘容器P1圆周形地围绕着第一旋风室S1。由第一旋风室S1分离的灰尘收集在第一灰尘容器P1中。
防回流肋140从第一顶板100d的下部向第一灰尘容器P1突出。防回流肋140设置在第一外壁100c和内壁100b之间,防止收集在第一灰尘容器P1中的灰尘回流到第一旋风室S1。
第二旋风单元200再次分离在经过第一旋风室S1之后剩余的灰尘。第二旋风单元200连接到第一旋风单元100的下部,包括第二旋风室S2和第二灰尘容器P2。
参照图2和图3,第二旋风室S2形成截锥形并被插入到第二灰尘容器P2中。在本实施例中,14个第二旋风室S2沿着第二顶板200c的周围朝向第二灰尘容器P2布置。如上所述,在第一旋风单元100的空间相同或者周长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增加第二旋风室S2的数量,从而加强吸入效率。
连接路径210从第二顶板200c的中心径向延伸,并且一端连接到第一排放管120,另一端连接到第二旋风室S2。从第一排放管120排放的空气通过连接路径210被离心力吸入到第二旋风室S2。
随着被吸入到第二旋风室S2内的空气在第二旋风室S2内以旋转的方式上升和下降,还没有被第一旋风室S1分离的剩余灰尘被进一步分离。被进一步清洁的空气向上运动并通过设置在第二旋风室S2上部的第二排放管220被排放,同时,从空气中分离的灰尘收集在第二灰尘容器P2中。
第二排放管220设置在第二旋风室S2的上部,且部分地插入第二旋风室S2预定长度。
滞留空间S3形成在第一旋风单元100的第一底部100a和第二旋风单元200的第二顶板之间,用于暂时容纳从第二排放管排放的空气。
空气排放路径230形成于第二旋风单元200的侧面或旁边,穿过第二旋风单元200的外壁200b且连接到滞留空间S3。在滞留空间S3中容纳的空气能够通过空气排放路径230被排放到外面。
图4表示空气排放路径的布置的另一个例子。参照图4,空气排放路径230′插入第二旋风单元200的第二底部220a。当在这一状态下将吸入源(未示出)安装在第二底部200a的下部时,吸入源(未示出)和多旋风除尘器10之间的距离可以最小化,从而减少吸力损失。
参照图2,第二灰尘容器P2形成于第二旋风室S2之下,用于集中容纳由第二旋风室S2分离的灰尘。更具体地讲,第二灰尘容器P2由第二底部200a、第二外壁200b和第二顶板200c限定,能够包括第二旋风室S2。通过这样将第二灰尘容器P2设置在第二旋风室S2之下,能够扩大第二灰尘容器P2的容积。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旋风除尘器10的操作。
参照图2,由于吸入源(未示出)产生吸力,所以充满灰尘的空气经过空气吸入路径110和导向路径130被吸入到第一旋风室S1中。包含在空气中的灰尘首先在第一旋风室S1内由离心力分离并收集在第一灰尘容器P1中。这里,由防回流肋140防止第一灰尘容器P1中收集的灰尘回流到第一旋风室S1。
然后,灰尘分离后的空气经过第一排放管120和连接路径210被吸入到第二旋风室S2。这里,在引入锥体121的作用下,空气被流畅地引导到连接路径210。此外,由于连接路径210与第二旋风室S2成切线地连接,所以经过连接路径210的空气被离心地吸入到第二旋风室S2中。
仍然包含于被吸入到第二旋风室S2的空气中的灰尘再次由离心力分离并收集在第二灰尘容器P2中。再次被清洁的空气上升,从第二排放管220排放,暂时收集在滞留空间S3中,并通过空气排放路径230从多旋风除尘器10排放。
从上述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旋风除尘器10的描述中能够理解,首先,第二旋风室S2设置在第一旋风室S1之下,空气吸入路径110连接到第一旋风室S1且不与第二旋风室S2干扰。因此,在第一旋风室S1的容积相同或者周长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增加第二旋风室S2的数量,从而提高吸入效率。
其次,通过在第二旋风室S2之下设置第二灰尘容器P2能够扩大灰尘收集空间。
第三,通过形成与第二旋风室S2的底部连接的空气排放路径230,能够使从吸入源(未示出)到多旋风除尘器10的距离最小化,从而限制吸入力的损失。
尽管已经参考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表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做出各种改变。
本申请要求于2005年3月29日提交到美国专利商标局的第60/666,144号美国临时申请和于2005年5月4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2005-37548号韩国专利申请的权益,这两个申请公开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多旋风除尘器,包括第一旋风单元,具有第一旋风室和围绕着第一旋风室周围的第一灰尘容器;第二旋风单元,设置在第一旋风单元之下并具有多个第二旋风室和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室之下用于收集灰尘的第二灰尘容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旋风除尘器,其中,空气通过第二旋风单元的第二外壁的侧面被吸入,经过在上部形成的第一旋风单元和在下部形成的第二旋风单元,并通过第二旋风单元的第二外壁的所述侧面被排放出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旋风除尘器,其中,空气通过第二旋风单元的第二外壁的侧面被吸入,经过在上部形成的第一旋风单元和在下部形成的第二旋风单元,并通过第二旋风单元的第二外壁的第二底部被排放出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旋风除尘器,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室沿着第二旋风单元的第二顶板的周围布置并被插入到第二灰尘容器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旋风除尘器,还包括空气吸入路径,该空气吸入路径在低于所述第二旋风室的部分穿过第二旋风单元的第二外壁并连接到第一旋风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旋风除尘器,还包括导向路径,连接空气吸入路径和第一旋风室;第一排放管,安装到第一旋风室的第一底部;多个连接路径,使第一排放管与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室连接;第二排放管,安装在所述第二旋风室的上部;滞留空间,暂时容纳经过第二排放管的空气;空气排放路径,连接到滞留空间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旋风除尘器,其中,滞留空间设置在第一旋风单元的第一底部和第二旋风单元的第二顶板之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旋风除尘器,其中,空气排放路径穿过第二旋风单元的第二底部。
全文摘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旋风除尘器包括第一旋风单元,具有第一旋风室和围绕着第一旋风室周围的第一灰尘容器;第二旋风单元,设置在第一旋风单元之下并具有多个第二旋风室和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室之下用于收集灰尘的第二灰尘容器。
文档编号A47L9/16GK1839738SQ20051013011
公开日2006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9日
发明者吴长根, 韩政均 申请人:三星光州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