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大型垃圾处理场等室内外场地作业的风力喷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0529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适用于大型垃圾处理场等室内外场地作业的风力喷施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适用于室内室外作业,尤其适用于大型垃圾处理场等室外大面积场地作业的液态制剂喷施的风力喷施装置,可利用自然风力和人造风力实现大面积的喷施作业。
背景技术
通常的同类型装置一类是车载水枪式小型喷施装置,该装置有效喷施面积最都可达数十米,该装置需动力泵加压后形成液态水柱状喷湿,喷施的液体不均匀,易造成喷施液体的浪费,降低工作效率,同时能耗较大;一类是固定的喷湿装置,依靠管线连接的喷头进行液态制剂的喷施,但该装置仅限于较为固定的作业场所喷施作业,可喷施的作业面积有限,易造成作业面盲区;另一类是人工便携式喷施装置,该装置人工量消耗较大,存在效率低,无法实现大面积喷施作业的特点;另外如飞机喷施等方式虽然可以实现大面积喷湿作业,但其适用的作业面积非常大,无法有效控制各区域喷洒量,喷施费用较高,且不适用于一般大中型场所作业。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同类装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大型垃圾处理场等室内外场地作业的风力喷施装置,该装置能够适用于在室内室外各类型场地进行液态制剂的喷施作业,同时可选择采用自然风与人造风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喷施,瞬间喷施量可灵活调节,可保证液态制剂均匀喷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一个可固定或车载的基础平台上设置一个作业平台,两者之间以轴连接,该轴可使用球形轴或柱状轴连接,柱状轴可旋转;作业平台利用杠杆等原理以轴为支点同时进行垂直面和水平面的扇面形移动。作业平台的一端设置数个喷施管,喷施管成圆环状,内部相通,各喷施管直径大小不一,套装在在同一平面内;各喷施管上均匀设置若干直径为0.01mm-1mm的造雾喷嘴,造雾喷嘴方向可根据喷施雾滴的大小有序排列。喷施管被固定在一个支架上,支架垂直于作业平台安装,即喷施管垂直于作业平台安装。各喷施管以管道与液态制剂储存罐相连接,中间设置有一个水泵,需要喷施的液态制剂依靠水泵的作用由液态制剂储存罐输入各喷施管内,喷施管内液体制剂因压力作用由造雾喷嘴喷出形成雾滴;各喷施管进水管道上各设置一个调节阀门,以控制造雾喷嘴的喷淋流量。喷施管后设置一个风机,风机依靠风机支架与喷施管成平行位置垂直固定于作业平台上,风机作用风向朝向喷施管方向。风机工作时产生的风力形成空气流通,将喷施管产生的雾滴附着在空气中成扇形分布传送,雾滴因重力作用呈抛物线运动,均匀喷施于作业场地。喷施管的数量和最大直径及风机风力大小可根据作业面积大小的需要选择使用。在室外作业时,如自然风力可实现喷施雾滴的输送,即可选择在上风口作业,不开启风机;如自然风力达不到喷施要求的,可以开启风机,并将风力大小调节到适合喷施雾滴的风速进行喷施作业。通过调节风力、喷淋雾滴大小和作业平台的仰角角度和水平面方向可以有效控制作业面积。基础平台设置在一个固定的位置时,风机及水泵的动力依靠外接动力装置实现;基础平台设置在可移动的设备上时,如设置在拖拉机、车辆等,可使用发动机的动力或其他动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原喷施作业功能的前提下,依靠自然风力和人造风力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液态制剂的喷施,且可通过移动和调节喷施装置增大作业面积,调节喷施密度,具有节约物料成本,节约人力,降低能耗,提高喷施工作效率,改善喷施效果,扫除喷施盲角,灵活作业,便于操作的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该装置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1”是动力装置,“2”是风机动力线,“3”是风机,“4”是水泵动力线,“5”是风机支架;“6”是液态制剂储存罐,“7”是水泵,“8”是调节阀门,“9”是喷施管,“10”是作业平台;“11”是轴,“12”是基础平台,“13”是喷施管支架。
图2是该装置实施例的横剖面构造图。
“9”是喷施管,“10”是作业平台;“11”是轴,“12”是基础平台,“13”是喷施管支架;“14”是造雾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一中,在基础平台“12”上安装作业平台“10”,二者中间以轴“11”连接,轴“11”作为支点,使作业平台“10”两端可以同时进行水平面和垂直面的运动。作业平台的一端垂直加装喷施管支架“13”,将若干直径大小不一的喷施管“9”按直径大小套装在喷施管支架“13”上,喷施管“9”与作业平台“10”呈垂直。如图2所示,在各喷施管“9”上均匀分布设置若干造雾喷嘴“14”,造雾喷嘴“14”直径为0.01mm-1mm。各喷施管“9”的进水管道上装有调节阀门“8”。喷施管与液态制剂储存罐之间以管道连接,并加装一个水泵“7”。在喷施管“9”后面安装风机“3”,风机“3”被按装在垂直固定于作业平台“10”的风机支架“5”上,风机“3”产生风力的方向朝向喷施管“9”,风机“3”与喷施管“9”平行设置。风机“3”与水泵“7”的动力来自动力装置“1”,分别以风机动力线“2”和水泵动力线“4”连接传输动力。需要喷施的液态制剂被添加在液态制剂储存罐“6”中,水泵“7”依靠动力装置“1”由水泵动力线“4”传输的动力将液态制剂分别输送到各喷施管内,并在喷施管内形成一定的压力,液态制剂在压力作用下由造雾喷嘴“14”喷出,形成雾滴。通过调节各喷施管“9”的调节阀门“8”以控制造雾喷嘴“14”的喷出雾滴的流量。风机“3”依靠动力装置“1”由风机动力线“2”传输的动力转动产生风力,形成空气流动,其所形成的气流将造雾喷嘴“14”喷出的雾滴传输出去,雾滴在空气向前流动形成的传输力及自身重力的作用呈抛物线运动,均匀喷施在作业场地。在室外工作环境下,如果自然风力达到相应的风力级,可以将本装置置于风向的上风口,通过自然风力形成的空气流通将雾滴传输送出去,完成喷施作业。依靠调节喷施管“9”的调节阀门“8”,可以控制造雾喷嘴“14”形成雾滴的大小和流量,以保证液态制剂的雾化均匀喷施;依靠增加或减少喷施管“9”的数量和直径大小来确定雾滴制造的量;依靠自然风力和调节风机“3”风力的调节,可以不间断实现液态制剂的喷施,控制喷施的作业面积;以轴“11”为支点操纵作业平台“10”,依靠上下垂直转动作业平台“10”可以抬高雾滴初始被传送路径的角度,增加雾滴被转送的距离;依靠左右水平转动作业平台“10”可以在不移动基础平台“12”的前提下增加喷施作业的面积。基础平台“12”可设置于固定的位置或设置于车辆等可移动载体上,尽量选择在自然风的上风口位置作业。动力装置“1”可选用固定电力设备或使用车载动力设备。
权利要求1.适用于大型垃圾处理场等室内外场地作业的风力喷施装置,液态制剂储存罐与若干喷施管相连接,其特征是在各喷施管上设置若干造雾喷嘴,在喷施管后设置一个风机,喷施管与风机垂直于作业平台平行设置,分别被安装在固定于作业平台的喷施管支架和风机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大型垃圾处理场等室内外场地作业的风力喷施装置,其特征是喷施管为管状圆环,每个喷施管外进水管道上安装有调节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大型垃圾处理场等室内外场地作业的风力喷施装置,其特征是喷施管与液态制剂储存罐以管道连接,中间设置水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大型垃圾处理场等室内外场地作业的风力喷施装置,其特征是作业平台安装在基础平台上,以轴连接,该轴位球形轴或可转动的圆柱形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大型垃圾处理场等室内外场地作业的风力喷施装置,其特征是造雾喷嘴直径为0.01mm-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大型垃圾处理场等室内外场地作业的风力喷施装置,其特征是各喷施管在同一个垂直平面按照直径大小依次套装在一起,各喷施管之间留有空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大型垃圾处理场等室内外场地作业的风力喷施装置,其特征是风机与水泵以各自动力线与动力装置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大型垃圾处理场等室内外场地作业的风力喷施装置,该装置在一个基础平台上以轴为连接点安装一个作业平台,在作业平台上的一端安装若干喷施管,喷施管上设置有若干造雾喷嘴,喷施管与调节阀门、水泵、液态制剂储存罐顺序连接,喷施管后安装一个风机。该装置能够适用于在室内室外各类型场地进行液态制剂的喷施作业,同时可选择采用自然风与人造风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喷施,瞬间喷施量可灵活调节,可保证液态制剂得以均匀喷施。
文档编号B08B15/00GK2853182SQ20052010366
公开日2007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1日
发明者高霄阳, 鲁杰, 曲扬 申请人:隆润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