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0527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吸尘器,尤指一种通过开关部件的开合设计,使由吸尘部吸入的尘屑先集中于暂时集尘部,之后再转移至集尘部,致使吸尘器的集尘容量较大、集尘部更换容易且吸尘能力可维持一定强度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公知的吸尘器大体上包括一壳体及一吸管,其中,于壳体内设有一抽气马达与集尘袋。当吸尘器作动时,通过移动吸管吸取尘埃及小杂物,使之进入集尘袋内。因为集尘袋本身具有透气及过滤的功用,故经由吸管吸入的空气,可透过集尘袋而排出壳体外,而尘埃及小杂物则留置于集尘袋内。待集尘袋内的尘埃及小杂物积聚至一定量时,再清理集尘袋。
此类公知的吸尘器由于集尘袋是设于壳体内,由壳体外观无法得知集尘袋中所积聚的尘埃及小杂物的量。故使用者需于使用吸尘器一段时间后,因为集尘袋积聚的物过多,致使通风能力减弱,吸尘力下降时,才察觉可能需更换或清理集尘袋,此时,再将壳体打开,清理或更换集尘袋。
由于公知的集尘袋通常容量有限,故使用者打开壳体将集尘袋取出的频率并不低,费时费力亦不方便。且,清理集尘袋时,一将壳体打开的同时,通常灰尘四处飞扬,造成二度污染,对使用者来说亦可说是苦差事一桩。除此之外,因为使用者是由吸尘能力下降来判断是否须清理集尘袋,而吸尘力的降低却是渐进式的,此渐进的过程即造成电力的浪费。尤有甚者,此渐进的过程吸尘能力不佳,对使用者来说需于同一处多次来回吸取,相当困扰且缺乏效率。
因此,如何解决公知技术的不便之处,将是本实用新型所欲积极探讨之处。
有鉴于上述公知技术的各项缺憾,本设计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的累积经验,进而研发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尘器,其可使吸尘能力随时保持于最佳状态,且可方便、快速的清理/更换集尘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吸尘器,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内容置有一马达、一滤心、一暂时集尘部及一控制部,于该暂时集尘部的一侧设有一插孔,可供一吸管插设,该吸管的自由端是与一吸尘部连接,该控制部可控制马达电源供应及开关部件的作动;一开关部件,是置于本体的下方,该开关部件包括一第一盖体、一第二盖体及一框体,该第一盖体及该第二盖体是卡设于该框体内,且第二盖体的位置是与暂时集尘部的位置对应,其中,开关部件的作动方式为第二盖体可滑动式对应置于第一盖体的相对应处,第二盖体可相对的由第一盖体的相对应处向外移出直抵框体侧边;一集尘部,是置于第二盖体的下方,当第二盖体置于第一盖体的相对应处时,暂时集尘部即连通集尘部,存置于暂时集尘部的尘屑即会掉落于集尘部内。
较佳地,该控制部更包括一可用来驱动或停止控制部的开关装置。
较佳地,该开关部件的作动方式是机械方式。
较佳地,该机械方式为于开关部件设有一离合线,该离合线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盖体及开关装置相连接。
较佳地,该开关部件的作动方式是电子方式。
较佳地,电子方式为于开关部件设有一以控制第二盖体的位置的电子联动装置。
较佳地,该框体与第二盖体对应处更可向下延伸一套筒,其与集尘部连通。
较佳地,该集尘部更包括一弹性束环体,其束扣于集尘部开口端及该套筒上。
较佳地,另包含一附有多个轮体的、以放置集尘部的基座。
较佳地,该基座为透明材质。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的吸尘效果可维持最佳状态,且,更具有暂时集尘部不需拆卸清理,集尘部容量大、易清理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其可快速且简易的清理集尘部,且可使吸尘器的吸力保有一定的强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尘器作动时,第二盖体由第一盖体的相对应处向外移出直抵框体侧边,使暂时集尘部呈一封闭状态的侧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吸尘器停止作动时,第二盖体对应置于第一盖体的相对应处,使暂时集尘部呈一开启状态的侧剖图。
附图标记说明1吸尘器 11本体 111马达 112滤心113暂时集尘部 114插孔 115吸管 116吸尘部117开关装置 12开关部件 121第一盖体 122第二盖体123框体 124离合线125套筒 13集尘部131弹性束环体 14基座 141轮体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由其参照图2的立体组合图,可了解本实用新型一种吸尘器1,包括一本体11、一开关部件12、一集尘部13及一基座14。其中,本体11内容置有一马达111、一滤心112、一暂时集尘部113及一控制部(图未示),该控制部可控制马达111电源供应及开关部件12的作动。控制部更包括一开关装置117,由其使用者可驱动或停止控制部。其中,暂时集尘部113的一侧设有一插孔114,可供一吸管115插设,吸管115的另一端是与一吸尘部116连接。使用者可将设于吸管115上的开关装置117调至启动模式,马达111即开始运作,吸尘部116即将所吸取的尘屑由吸管115传送至暂时集尘部113。滤心112可阻隔尘屑进入马达111,但可使吸取的空气经过滤心112排出本体11外。
开关部件12,是置于本体11的下方,其包括一第一盖体121、一第二盖体122及一框体123。第一盖体121及第二盖体122是卡设于该框体123内。且第二盖体122的位置是与暂时集尘部113的位置对应,换句话说,第二盖体122位于暂时集尘部113的正下方位置。其中,开关部件12的作动方式为第二盖体122可滑动式对应置于第一盖体121的相对应处,例如,第二盖体122可对应置于第一盖体121的下侧(亦可为上侧),此时,暂时集尘部113即呈开启状态,与集尘部13连通。第二盖体122可相对的由第一盖体121的相对应处向外移出直抵框体123侧边,此时,暂时集尘部113即呈封闭状态。
开关部件12的作动方式是可为机械方式,其可利用一离合线124,使离合线12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盖体122及开关装置117相连接。当开关装置117设于作动位置时,吸尘器1执行吸尘动作时,第二盖体122由第一盖体121的相对应处向外移出直抵框体123侧边,使暂时集尘部113呈密封状态,以储存吸取的尘屑。当开关装置117设于停止作动位置时,吸尘器1停止作动,离合线124即会拉动第二盖体122,使其以滑动式对应置于第一盖体121的下侧,暂时集尘部113即呈开启状态,与集尘部13连通。
一集尘部13,是置于第二盖体122的下方,当第二盖体122置于第一盖体121的相对应处时,暂时集尘部113即连通集尘部13,存置于暂时集尘部113的尘屑即会因地心引力原理向集尘部13掉落。
另于开关部件12的框体123上更可向下延伸一套筒125,此套筒125的位置是与第二盖体122对应,且其和集尘部13连通。套筒125的中空设计是可使暂时集尘部113的尘屑可更集中掉落于集尘部13内。集尘部13更包括一弹性束环体131,可束扣于集尘部13开口端及套筒125上,使集尘部13达到气密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吸尘器1更可设置一附有四个轮体141的透明基座14,以供集尘部13放置且可随使用者移动。基座14的透明设计,可使使用者以目测了解是否需清理或更换集尘部13。(基座14亦可以仅设有基本框架,供集尘部13置放,当集尘部13为透明材质时,使用者可明了何时需清理集尘部13。)另请参阅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吸尘器作动时,第二盖体由第一盖体的相对应处向外移出直抵框体侧边,使暂时集尘部呈一封闭状态的侧剖图。如图所示,当开关装置117设于作动位置时,吸尘器1执行吸尘动作时,第二盖体122由第一盖体121的相对应处向外移出直抵框体123侧边,使暂时集尘部113呈密封状态,以储存吸取的尘屑。
又请参阅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吸尘器停止作动时,第二盖体对应置于第一盖体的相对应处,使暂时集尘部呈一开启状态的侧剖图。如图所示,当开关装置117设于停止作动位置时,吸尘器1停止作动,离合线124即会拉动第二盖体122,使其以滑动式对应置于第一盖体121的下侧,暂时集尘部113即呈开启状态,与集尘部13连通。存置于暂时集尘部113的尘屑即会自动掉落于集尘部13中。
本实用新型吸尘器的另一实施例,其结构与前述实施例的结构相似,惟,开关部件12的作动方式是电子方式,其设立一电子联动装置(图未示),以控制第二盖体122的位置。当开关装置117设于作动位置时,第二盖体122由第一盖体121的相对应处向外移出直抵框体123侧边,使暂时集尘部113呈密封状态,以储存吸取的尘屑。当开关装置117设于停止作动位置时,第二盖体122即会以滑动式对应置于第一盖体121的下侧,暂时集尘部113即呈开启状态,与集尘部13连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吸尘器1,因其开关部件12的特殊设计,使得每次吸尘器1停止作动时,尘屑即会自动掉落于集尘部13中,使用者完全不需开启本体11,将暂时集尘部113取出清理,再组装回位。当吸尘器1开始作动时,暂时集尘部113中的尘屑因已进入集尘部13,故暂时集尘部113永远皆可保持净空状态,吸尘器1的吸力效果即可保持于最佳吸尘效果,在电力上亦不会有耗电的虞。除此之外,基座14为透明材质,使用者可清楚了解清理集尘部13的时机,且因集尘部13为一独位空间,其非置于本体11内,在容量设计上较不受限。且集尘部13的开口是通过一弹性束环体131套设于套筒125上,使用者更换或清理时,仅需将集尘部13稍向下拉,即可取出,不会产生灰尘四溢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然熟习本项技术者应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的是,举凡与该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吸尘器,其特征是,包括一本体、一开关部件及一集尘部该本体内容置有一马达、一滤心、一暂时集尘部及一控制部,于该暂时集尘部的一侧设有一插孔,一吸管插设于该插孔,该吸管的自由端与一吸尘部连接,该控制部是可控制马达电源供应及开关部件作动的控制部;该开关部件置于本体的下方,该开关部件包括一第一盖体、一第二盖体及一框体,该第一盖体及该第二盖体是卡设于该框体内,且第二盖体的位置是与暂时集尘部的位置对应,其中,开关部件的作动方式为第二盖体可滑动式对应置于第一盖体的相对应处,第二盖体可相对的由第一盖体的相对应处向外移出直抵框体侧边;所述集尘部,是置于第二盖体的下方,当第二盖体置于第一盖体的相对应处时,暂时集尘部连通集尘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是,该控制部更包括一可用来驱动或停止控制部的开关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是,该开关部件的作动方式是机械方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是,该机械方式为于开关部件设有一离合线,该离合线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盖体及开关装置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是,该开关部件的作动方式是电子方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是,电子方式为于开关部件设有一以控制第二盖体的位置的电子联动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是,该框体与第二盖体对应处更可向下延伸一套筒,其与集尘部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是,该集尘部更包括一弹性束环体,其束扣于集尘部开口端及该套筒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是,另包含一附有多个轮体的、以放置集尘部的基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是,该基座为透明材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尘器,包括,一本体、一开关部件及一集尘部。本体中设有一暂时集尘部,于本体下方设有一可开合的开关部件,于开关部件的下方设有一集尘部,当吸尘器作动时,可将吸取的尘屑存置于暂时集尘部,当吸尘器停止作动时,开关部件即会开启使暂时集尘部内的尘屑掉落于集尘部内;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可维持良好的吸尘能力,且更具有暂时集尘部不需拆卸清理,集尘部容量大、易清理的特性。
文档编号A47L9/10GK2822497SQ20052010359
公开日2006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0日
发明者黄日东 申请人:黄日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