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尘容器及装有这种集尘容器的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749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集尘容器及装有这种集尘容器的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装在向电动吸尘器机体中的集尘容器及装有这种集尘容器的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这种电动吸尘器中一般设有集尘容器,该集尘容器以装拆自如的方式装在吸尘器机体中,用于捕捉/收集灰尘。此外,这样的集尘容器上还设有开闭自如的盖子,将盖子打开后,就可以将蓄积在集尘容器内的灰尘倒掉(其中的一例可参考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4-121722)。
但是,采用上述的电动吸尘器构成的话,在集尘容器内装满灰尘或灰尘为棉质及轻质灰尘等情况下,即使打开盖子,灰尘有时也不会从集尘容器中掉出,而是堵在集尘容器中。这时,用户只能用手或小棍子将灰尘掏出来,故存在着既不卫生、操作又麻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装置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弄脏手就可以将其中的灰尘倒出、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的集尘容器及使用这种集尘容器的电动吸尘器。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问题,本发明的集尘容器的特征在于以下结构设有用于捕捉/收集灰尘的过滤器的粗尘室;设置在所述粗尘室中的、用于排出灰尘的开口部分;用于覆盖住所述开口部分的开闭自如的盖体;将所述盖体保持在关闭状态下的卡扣;通过所述卡扣使所述盖体进入打开状态的操作部分;和设置在所述粗尘室内、用于将灰尘顶出的顶灰板。其中,所述顶灰板由弹性体在所述粗尘室内的灰尘堆积方向上进行加力,并且可以移动。这样,可以在不会弄脏手的前提下通过顶灰板将堆积在粗尘室中的灰尘可靠地顶出。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种集尘容器的特征在于以下结构设有用于捕捉/收集灰尘的过滤器的粗尘室;设置在所述粗尘室中的、用于排出灰尘的开口部分;用于覆盖住所述开口部分的开闭自如的盖体;将所述盖体保持在关闭状态下的卡扣;通过所述卡扣使所述盖体进入打开状态的操作部分;和用于将所述粗尘室中的灰尘顶出的顶灰板。其中,所述操作部分和所述顶灰板的操作互相连动。这样,就可以实现一种既不会弄脏手、而且只通过一个动作就能将集尘容器内的灰尘简单地倒掉、且使用方便的电动吸尘器。
本发明产生的技术效果如下。采用本发明的集尘容器,可以在不弄脏手的情况下将堆积在粗尘室中的灰尘可靠地倒掉。
本发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
概述如下。本发明第1方案中的集尘容器的特征在于以下结构设有用于捕捉/收集灰尘的过滤器的粗尘室;设置在所述粗尘室中的、用于排出灰尘的开口部分;用于覆盖住所述开口部分的开闭自如的盖体;将所述盖体保持在关闭状态下的卡扣;通过所述卡扣使所述盖体进入打开状态的操作部分;和设置在所述粗尘室内、用于将灰尘顶出的顶灰板。其中,所述顶灰板由弹性体在所述粗尘室内的灰尘堆积方向上进行加力,并且可以移动。这样,可以在不会弄脏手的前提下通过顶灰板将堆积在粗尘室中的灰尘可靠地顶出。
第2方案中的集尘容器的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杆,所述顶灰板与所述滑动杆的一端相联接,所述滑动杆在设在其一部分上的弹簧作用下可以发生移动,同时,另一端上设有卡紧部件,并支承在盖体上。这样,通过使盖体进入打开状态,就可以将灰尘排出。
第3方案的集尘容器的特征在于设在滑动杆上的卡紧部件被定位在卡扣间。这样,从盖体的气密部分处发生的灰尘泄漏就可以得到防止。
第4方案中的集尘容器的特征在于以下结构设有用于捕捉/收集灰尘的过滤器的粗尘室;设置在所述粗尘室中的、用于排出灰尘的开口部分;用于覆盖住所述开口部分的开闭自如的盖体;将所述盖体保持在关闭状态下的卡扣;通过所述卡扣使所述盖体进入打开状态的操作部分;和用于将所述粗尘室中的灰尘顶出的顶灰板。其中,所述操作部分和所述顶灰板的操作互相连动。这样,通过由操作部分打开盖体后,借助与之连动的顶灰板就可以将灰尘顶出,因此,既不会弄脏手,而且只通过一个动作就能将集尘容器内的灰尘简单地倒掉。
第5方案中的集尘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粗尘室的顶面由顶灰板构成。这样,与粗尘室的顶面和顶灰板用不同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防止集尘部件的顶面和顶灰板构成双重壁,从而可以简化构造。另外,灰尘也不会夹入到集尘部件的顶面和顶灰板之间,从而可以将所有的灰尘可靠地排出,使用方便性可以得到提高。
第6方案中所述的集尘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粗尘室器内的负压部分的内表面和顶灰板之间的位置上设有密封件。这样,在集尘容器内的负压侧设置有顶灰板、从集尘容器外部的正压侧进行顶出操作时,可以防止从负压侧和正压侧的联接部分处的密封件体发生空气泄漏,从而可以提高集尘容器内的负压及吸引力,使用方便性可以得到提高。
第7方案中的集尘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粗尘室侧壁的2个面或2个面以上设置有过滤器。这样,可以抑制因过滤器网眼堵塞而发生的风量下降现象。
第8方案中的集尘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顶灰板上设有过滤器。这样,不但可以抑制因过滤器网眼堵塞而发生的风量下降现象,同时,还可以使灰尘堆积在粗尘室的上部。
第9方案中的电动吸尘器的特征在于设有上面的第1~8的任一方案中所述的集尘容器。这样,依靠设在集尘容器中的顶灰板,就可以在不弄脏手的情况下将堆积在粗尘室中的灰尘可靠地倒掉。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电动吸尘器的整体斜视图,图2为该电动吸尘器的侧视截面图,图3为该电动吸尘器中的集尘容器的侧视截面图,图4为该电动吸尘器中的集尘容器的正视图,图5为该电动吸尘器中的集尘容器在盖子呈打开状态时的侧视截面图,
图6为该电动吸尘器的集尘容器的整体斜视图,图7为该集尘容器处于盖子已拆除状态下的整体斜视图,图8为该集尘容器中的主要部件的截面斜视图,图9为该集尘容器的中心线截面图,图10为该集尘容器中的密封部件的详细示意图,图11为将该集尘容器的盖子打开时的操作示意图,图12为将该集尘容器中的灰尘顶出时的操作示意图,图13为将该集尘容器中的粗尘室取出时的斜视图,图14为将该集尘容器中的粗尘室取出时的中心线截面图。
上述附图中,4为集尘容器,31为粗尘室,32为细尘室,33为盖体,35为卡扣,36为操作部分,39为开口部分,40为倾斜面,42为第1一次过滤器,43为第2一次过滤器,44为顶灰板,45为卡紧部件,47为滑动弹簧(弹性体),103为集尘容器,112为粗尘室,113为开口部分,114为盖体,116为卡扣,117为操作部分,119为1次过滤器,120为顶灰板,135为灰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实施例并不具有限定本发明范围的作用。
(实施例1)首先使用图1~图5对本发明第1实施例中的集尘容器以及装载有这种集尘容器的电动吸尘器进行描述。
图1~2中示出了装有本实施例中的集尘容器的电动吸尘器。如图1、2中所示,吸尘器机体1的后部设有内置有电动风机2的电动风机室3,前部设有集尘容器室5,其中以装拆自如的方式装有对灰尘进行分离、捕捉/收集的集尘容器4。此外,吸尘器机体1后下方的两侧安装有一对可以旋转自如的行走轮6,前底部安装有也是用于行走的小滚轮7。吸尘器机体1的前部设有吸气口10,设在软管8的一端上的联接管9以装拆自如的方式安装在上述吸气10中。
软管8的另一端上设有前端管12,该前端管12上设有供吸尘过程中抓握的把手11。13为可伸缩自如或可自由加长的加长管,其位于吸尘气流的下游侧的一端以装拆自如的方式和所述前端管12相联接,另一端以装拆自如的方式与吸头16相联接。吸头16的内部设有用于将灰尘扫起的的旋转刷子14和用于驱动该旋转刷子14旋转的电机15。
17为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缓冲部件,缓冲部件17从吸尘器机体1的前部一直延伸至两个侧面上。这样,即使吸尘器机体1在走行过程中与家具、柱子等发生碰撞,也不会给它们造成损伤。
18为用户将吸尘器机体1拿起、站立着进行吸尘时抓握的机体提手,该机体提手18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设在吸尘器机体1的上部,且其转动中心位于穿过吸尘器机体1的重心的垂直线上。
图2中,19为设在集尘容器4上的用于进行搬运的灰尘盒提手,在搬运集尘容器4以及将其从吸尘器机体1的集尘容器室5中拆下时,可以通过抓住上述灰尘盒提手19来进行。吸尘器机体1的壳体由下机体1a和上机体1b构成,所述下机体1a和上机体1b的后方设有供电动风机2装入的电动风机室3。
电动风机2的前部由弹性体构成的前支承件20、后部由同样是弹性材料构成的后支承件21支承在电动风机室3内。22为将电动风机室3和集尘容器室5加以隔开的隔断壁,该隔断壁22的大致中心部分上设有与电动风机2的吸气开口2a相连通的格子状隔断壁开口部分23,该隔断壁开口部分23由三次过滤器24从集尘容器室5一侧堵住。
集尘容器室5的后下方设有弹击滚轮26,该弹击滚轮26在图中未示出的机构的作用下与电源线25的拉出动作连动地发生旋转,对后面将要描述到的除尘板50进行弹击。
下面通过图3~5对集尘容器4的结构进行描述。图3为该集尘容器的截面图,图4为该集尘容器的正视图,图5为该集尘容器的截面图(盖体处于打开状态)。
如图3~5中所示,集尘容器4中包括集尘容器盒体27;和以装拆自如的方式装在集尘容器盒体27的后方开口部分上的过滤器单元28。
首先对于从吸头16和空气一起吸入的灰尘的捕捉/收集机构构成进行描述。集尘容器盒体27的前部设有吸入口30,当集尘容器被装到吸尘器机体1中的集尘容器室5中时,所述吸入口30与设在吸尘器机体1的吸气口10后方的密封件29气密地压紧,并互相连通。此外,集尘容器盒体27中还包括与吸入口30直接连通、用于存放粗尘的粗尘室31;用于存放从(用来捕捉/收集穿过粗尘室31的吸尘气流中所含的细尘的)过滤器单元28遗漏出来的细尘的细尘室32;和将所述粗尘室31、细尘室32的下部开口39同时盖住、且后端部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到设在集尘容器盒体27上的旋转轴上的盖体33。盖体33被圈簧34加上朝向打开方向的力量,平时通过设在集尘容器盒体27上的卡扣35保持在其前部被关闭的状态下;当设在灰尘盒提手19的前部的操作部分36被按下时,其作用力通过与之相联的联接棒37使卡扣35向外移动,盖体33即在圈簧34的作用下打开。
集尘容器盒体27的前侧还设有刷子存放部38a,该刷子存放部38a中用于存放对沾附在集尘容器4及其构成部件上的灰尘进行清扫的清洁刷38。
粗尘室31的所有侧壁(共有4个)上设有宽广的倾斜面40,这些倾斜面40的下方扩展成下部开口39。另外,粗尘室31的侧壁上还设有多个开口部分41,所述的开口部分41上分别设有第1一次过滤器42。此外,粗尘室31的上部设有也带有第2一次过滤器43的顶灰板44,并且还设置有滑动杆46,该滑动杆46上设有与所述顶灰板44相联接的卡紧部件45。47为使所述顶出使板44朝下方移动、以便将灰尘顶出的滑动弹簧(弹性体)。所述卡紧部件45在卡扣35的宽度范围内保持与盖体33相接触。
过滤器单元28中包括框体48;制成折叠状、其折缝方向被设定为纵向且设置在框体48中的二次过滤器49;和由钢板等富有弹性的金属材料制成的除尘板50。所述除尘板50的上部被固定在框体48的上部,从而使其下部依靠本身的弹力压紧在框体48上。在框体48的下游侧端部的整个边缘上,设有与过滤器单元28呈一体或者形成为一体的唇部51。当集尘容器4被装到集尘容器室5中时,上述唇部51顶住吸尘器机体1中的隔断壁22中处于集尘容器室5一侧的壁面,从而使外气在电动风机2工作时不会被吸入。
另外,当过滤器单元28被装到集尘容器盒体27中时,过滤器单元28的前表面52会将粗尘室31的后方开口部分31a气密地堵住。
除尘板50的下端上有一个突片50a延伸出来,且在集尘容器4被装到集尘容器室5中时,上述突片50a将靠近设在吸尘器机体1上的弹击滚轮26。在这样的状态下,如果将电源线25拉出,弹击滚轮26将与上述拉出操作连动地发生旋转,并使被制成尖端状的弹击片26a首先顶着除尘板50的弹力将除尘板50的突片50a朝后方移动;然后,当弹击片26a滑过突片50a、与之脱离时,除尘板50即在弹力的作用下出现一下子弹回原来的左侧方向的趋势。此时,除尘板50中的一部分会与框体48的前端发生碰撞,在框体48上加上很强的冲击。这样,二次过滤器49上将被加上很强的振动,沾附在二次过滤器49上的细尘会被振落,二次过滤器49的过滤功能就可以得到恢复。
上述机构构成中的工作状况和作用如下。
在准备使用电动吸尘器进行吸尘时,先将电源线25从吸尘器机体1中拉出,弹击滚轮26将与这样的拉出操作连动地发生旋转。弹击滚轮26旋转时,其弹击片26a将对设在除尘板50上的突片50a进行弹击,在过滤器单元28的框体48上加上很强的冲击。这样,到上次吸尘操作为止沾附在二次过滤器49上的细尘将被震落,二次过滤器49的过滤性能将会得到恢复。
接着,将电源线25插入图中没有示出的墙壁插座中,启动电动吸尘器,开始吸尘操作。吸尘操作开始后,电动风机2产生的吸引力通过三次过滤器24、二次过滤器49、第1一次过滤器42、第2一次过滤器43及粗尘室31、软管8和加长管13作用到吸头16上。这样,含有从吸头16吸入的灰尘的空气将穿过吸尘器机体1上的吸气10,从集尘容器盒体27上的吸入口130笔真地进入到粗尘室31中,与第1一次过滤器42以及第2一次过滤器43发生碰撞,一部分灰尘在此被捕捉、收集并堆积起来。穿过第1一次过滤器42及第2一次过滤器43后的空气中所含的微细灰尘则由二次过滤器49进行捕捉。
下面对集尘容器4的构成以及盖体33的打开操作进行描述。
将集尘容器4从集尘容器室5中拆下时,只需握住灰尘盒提手19、将集尘容器4向上提起即可。
操作部分36的一端被制成可以自如转动,另一端与联接棒37相联接,并由弹簧部件53加上向上的力量。当按下操作部分36时,联接棒37将向下移动;设在联接棒37的下端的楔子状倾斜面37a使转动片35a朝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卡扣35解除对盖体33的固定,从而使盖体33依靠圈簧34所施加的力量而打开。同时,滑动杆46的顶紧部件45被松开时,滑动弹簧47将使顶灰板44向下方移动,从而将粗尘室31内的灰尘顶出。
因此,采用上述构成之后,将集尘容器4拿到垃圾箱等的上方后,只需按下设在灰尘盒提手19的前端的操作部分36,盖体33就会打开,同时粗尘室31及细尘室32内的灰尘会顺利地下落到灰尘箱中。因此,用户既不会弄脏手,而且只通过一个动作就能很简单地将灰尘倒掉。
(实施例2)下面使用图6~图10对集尘容器103的详细结构进行描述。
图6为集尘容器103的整体斜视图,图7为该集尘容器的外壳被拆下后的斜视图,图8为该集尘容器中的主要部件的截面斜视图,图9为该集尘容器的中心线截面图,图10为该集尘容器中的气密部分的详细示意图。
如图中所示,集尘容器103中包括集尘容器盒体110;和以装拆自如的方式安装在集尘容器盒体110的后方开口部分上的过滤器单元111。
集尘容器盒体110上设有用于捕捉/收集灰尘135的粗尘室112,该粗尘室112中设有用于排出灰尘135的开口部分113及卡紧凸缘138。此外,集尘容器盒体110中还设有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将开口部分113覆盖住的盖体114,所述盖体114以枢轴方式加以支承,并由弹簧部件115施于朝向打开方向的力量。另外,集尘容器盒体110上还设有将盖体114保持在关闭状态下的卡扣116、和通过倾斜部分136和卡扣116使盖体114打开的操作部分117。所述操作部分117由操作部分弹簧118施加有向上的力量。
另一方面,粗尘室112周围的4个侧壁上均装有1次过滤器119a、119b、119c和119d,且粗尘室112的顶面由顶灰板120构成。顶灰板120的顶灰板联接部121与操作部分117的操作部分联接部122之间以大约隔开5mm的自由状态进行联接,顶灰板120和操作部分117进行连动操作。另外,顶灰板120上设有材质为SUS的网眼状金属网眼1次过滤器123,在顶面周围与粗尘室112之间的位置上设有对灰尘进行密封的密封件124,在集尘容器盒体110与负压部分内表面125之间的位置上设有对空气进行密封的密封件126。此外,粗尘室112上设有用于捕捉/收集灰尘135的吸气口127,吸气127的中心部以上的上半部通过外表面128、下半部通过内表面129与集尘容器盒体110进行嵌合。粗尘室112可以在向下的方向上在集尘容器110上装拆自如。
另外,如图11、12中所示,操作部分117中设有遮蔽板132,这一遮蔽板132与操作部分117连动着进行上下滑动,将操作部分117的下部空间130以及滑动后的上部空间131遮蔽起来。而且,遮蔽板132的下部还设有凸缘体137。另外,操作部分117中设有按压式按钮134,该按压式按键134的顶面周围设有凸缘部133。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成的电动吸尘器中的操作情况和作用进行描述。
当吸尘器机体1开始吸尘操作时,电动风机2将工作,产生出吸引力,含有灰尘的空气先被吸头16吸入,穿过加长管13、软管8和吸气口10,进入到粗尘室112中。在粗尘室112中,1次过滤器119a、119b、119c和119d以及金属网眼1次过滤器123使灰尘135和空气发生分离,将灰尘135在粗尘室112内捕捉、收集并堆积起来。
这里,由于1次过滤器119a、119b、119c和119d设在粗尘室112的外周壁的4个侧面上,故过滤器的面积很宽广,过滤器因网眼堵塞而造成吸引力下降的现象可以得到抑制。此外,由于顶灰板120上也设有金属网眼1次过滤器123,因此过滤器的总面积可以做得更大,过滤器因网眼堵塞而产生的吸引力下降现象可以进一步得到抑制,使用时的可靠性可以得到提高。
至于穿过1次过滤器119a、119b、119c、119d和金属网眼1次过滤器123的空气中所含的微小灰尘,则可由过滤器单元111进行捕捉/收集。
接下来,使用图11、图12对将捕捉到的灰尘135倒出时的操作和作用进行描述。
在希望将捕捉/收集起来的灰尘135排出时,可以如图11中所示的那样将操作部分117中的按钮134向下按压。这样的按压通过倾斜部分136使卡扣116朝打开方向亦即顺时针方向转动,解除盖体114的固定,从而使盖体114在弹簧体115的弹力作用下打开。这时,如果粗尘室112内为装满灰尘135的状态,仅靠重力作用的话,灰尘135可能并不掉下,而仍然呈堵在粗尘室112内的状态。
接下来,如图12中所示,再将操作部分117中的按钮134进一步向下按压。这样,顶灰板120与操作部分117连动着也向下方移动,将灰尘135顶出,并使之从开口部分113排出。这样,既不用弄脏手、而且只通过一个动作就可以非常方便地将集尘容器103内的灰尘135倒掉。而且,由于用来打开盖体114的操作部分117与顶灰板120进行连动操作,因此用户可以不必意识到打开盖体114的操作和顶灰板120顶出灰尘的操作是分开的操作,只用按一下按钮就可以通过一连串的操作将灰尘135倒掉。
此外,在将灰尘135倒出之后,手指离开按钮134、停止按压时,操作部分117和顶灰板120会在操作部分弹簧118的作用下自动地返回原先的状态。
倾斜部分136的角度被设定为这样,即操作部分117向下方移动约5mm时,卡扣116即解除对盖体114。顶灰板联接部121和操作部分联接部122之间联接成约留有5mm的游程(自由行程)的状态。这样,当操作部分117被按下约5mm时,顶灰板120并不发生操作;盖体114先被打开,然后再由顶灰板120将灰尘135顶出、使其排出。为此,在盖体114被打开之前灰尘135不会受到挤压。这样,即使在装满灰尘135的状态下,也不会发生在盖体114关闭着时顶灰板120就顶到灰尘135上、操作部分117按不下去的情况。这样,灰尘135可以可靠地排出,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另外,由于粗尘室112的顶面由顶灰板120构成,因此,比起粗尘室112的顶面和顶灰板120由不同部件构成的情况来,可以防止粗尘室112的顶面和顶灰板120构成双重壁,故可以简化构造。另外,灰尘也不会夹在粗尘室112的顶面和顶灰板120之间,可以更加可靠地将所有的灰尘135排出,使用时的可靠性可以得到提高。
另外,由于使用了能使灰尘密封的密封件124,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灰尘135在吸尘时从粗尘室112和顶灰板120之间的间隙遗漏到粗尘室112的外面,使用时的方便性可以得到提高。
此外,由于顶灰板120上的金属网眼1次过滤器123由SUS金属构成,因此,在用顶灰板120将灰尘135顶出之际,可以防止异物等造成过滤器破损,从而可以提高使用寿命。
此外,由于还设置有对空气进行密封的密封件126,因此从正压侧的操作部分17对顶灰板120进行操作时,可以防止负压侧和正压侧之间的联接部分处发生空气泄漏,集尘容器盒体110内的负压以及吸尘力量可以得到提高,使用方便性可以得到提高。
此外,由于顶灰板120上设置有空气密封件126,因此在集尘容器盒体110内需要产生负压来吸入灰尘135时,空气密封件126可以防止空气泄漏;而在集尘容器盒体110内不需要产生负压的将灰尘135顶出之时,空气密封件126则与顶灰板120一起移动。这样,空气密封件126和顶灰板120之间的摩擦阻力可以消除,对顶灰板120的操作力可以减轻,而且也可以防止空气密封件126发生磨损。
另一方面,遮蔽板132可以在操作部分117发生操作前将下部空间130进行遮蔽,在操作后可以将上部空间131加以遮蔽。这样,可以防止异物进入到下部空间130及上部空间131中,使操作部分117不会被卡住,操作可以变得非常可靠,并且不会因空间而形成空洞部分,外观美观性也可以得到提高。另外,当操作部分117向下方滑动后下部空间130将会消失,遮蔽板132将因顶到凸缘体137上而停止滑动,且对于操作部分117又可以向上方滑动。与操作部分117和遮蔽板132呈一体构成、由操作部分117将空间遮蔽的情况相比,遮蔽板132的移动距离可以减小,产品的整体尺寸也可以减小,使用方便性也可以得到提高。
另外,在对按钮134进行按压之际,凸缘部133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因此对按钮134可以进行可靠的操作,使用方便性可以得到提高。
接下来,使用图13和图14对取出粗尘室112进行清扫时的操作情况和作用进行描述。
图13为将粗尘室12取出时的集尘容器103的斜视图,图14为该集尘容器103的中心线截面图。
在将粗尘室112取出、进行清扫时,可将卡紧凸缘138朝集尘容器盒体110的内部方向弯曲,解除紧固状态,将粗尘室112向下顶出,然后将其取出。将粗尘室112从集尘容器盒体110中取出之后,蓄积在粗尘室112和集尘容器盒体110之间的间隙中的细尘、以及沾附在1次过滤器119a、119b、119c和119d上的没能完全倒干净的灰尘也就可以简单地取除掉,清扫起来也非常方便,使用方便性可以得到提高。
另外,由于吸气127中处于中心部上方的上半部通过外表面128、下半分通过内表面129与集尘容器盒体110进行嵌合,故粗尘室112中的吸气127和集尘容器103之间的灰尘密封性可以提高,灰尘不会发生泄漏,而是能够可靠地从吸气口127进入到粗尘室112中而被捕捉/收集起来。另外,由于吸气口127的下半分通过内表面进行嵌合,因此在向下的方向上不会被卡住,故粗尘室112可以从下方拆掉,清扫起来非常容易,使用方便能够得到提高。
如上所述,本发明中的集尘容器在不用弄脏手的情况下就可以可靠地排出堆积在集尘容器中的粗尘室中的灰尘,故可以广泛地适用在设有装拆自如的集尘容器的家用或专业电动吸尘器中。
权利要求
1.一种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以下结构设有用于捕捉/收集灰尘的过滤器的粗尘室;设置在所述粗尘室中的、用于排出灰尘的开口部分;用于覆盖住所述开口部分的开闭自如的盖体;将所述盖体保持在关闭状态下的卡扣;通过所述卡扣使所述盖体进入打开状态的操作部分;和设置在所述粗尘室内、用于将灰尘顶出的顶灰板,其中,所述顶灰板由弹性体在所述粗尘室内的灰尘堆积方向上进行加力,并且可以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杆,所述顶灰板与所述滑动杆的一端相联接,所述滑动杆在设在其一部分上的弹簧作用下可以发生移动,同时,另一端上设有卡紧部件,并支承在盖体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设在滑动杆上的卡紧部件被定位在卡扣间。
4.一种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以下结构设有用于捕捉/收集灰尘的过滤器的粗尘室;设置在所述粗尘室中的、用于排出灰尘的开口部分;用于覆盖住所述开口部分的开闭自如的盖体;将所述盖体保持在关闭状态下的卡扣;通过所述卡扣使所述盖体进入打开状态的操作部分;和用于将所述粗尘室中的灰尘顶出的顶灰板,其中,所述操作部分和所述顶灰板的操作互相连动。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中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粗尘室的顶面由顶灰板构成。
6.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粗尘室器中的负压部分的内表面和顶灰板之间的位置上设有密封件。
7.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中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粗尘室侧壁的2个面或2个面以上设置有过滤器。
8.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灰板上设有过滤器。
9.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设有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中所述的集尘容器。
10.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设有如权利要求5~8的任一项中所述的集尘容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尘容器,其结构中包括设有用于捕捉/收集灰尘的过滤器的粗尘室;设置在所述粗尘室中的、用于排出灰尘的开口部分;用于覆盖住所述开口部分的开闭自如的盖体;将所述盖体保持在关闭状态下的卡扣;通过所述卡扣使所述盖体进入打开状态的操作部分;和设置在所述粗尘室内、用于将灰尘顶出的顶灰板。其中,所述顶灰板由弹性体在所述粗尘室内的灰尘堆积方向进行加力,并且可以移动。这样,可以在不会弄脏手的前提下通过顶灰板将堆积在粗尘室中的灰尘可靠地顶出。
文档编号A47L5/12GK1864618SQ200610081980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8日
发明者长冈宏和, 石川诚治, 黑木义贵, 野町哲治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