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布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671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窗帘布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一种窗帘有关,详细地说,为一透光部及不透光部交互间隔排列而成一预定大小,可由该透光部及不透光部间的重迭位置变化而有一控制其启闭程度的窗帘布结构。
背景技术
按,一般居家或办公室内,为了要使室内与室外间有一良好的阻隔,以达成一较佳的遮阳效果或保有个人的隐私,通常会于适当的位置处固设有一窗帘,公知窗帘,其主要为两帘布所构成,由控制该两帘布间的启闭而对于该室内外的环境有一适当的阻隔的作用。
惟,公知窗帘,请参阅图1所示,是以一帘布1为窗帘,其开启时是以中央为基点,向两侧收拢,开启时,窗户2中央的光线可保持充足,但两侧的光线仍无法透入,使光照不易充满整个室内,同时,其隐密性于帘布1开启时即无法有一适当的阻隔效果,而且,其光照仅可由窗户的正中央透入室内,而无法达到整扇窗户平均采光的功效,并造成室内阴暗的死角。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帘布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窗帘布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有;至少一透光部,其为一具有透光性的材质所构成一片状体;至少一不透光部,其为一具有不透光性的材质所构成一片状体;其中,该等透光部与该等不透光部间隔交互排列而成一窗帘布,该窗帘布环设于预定位置处,使该窗帘布两侧并产生有一重迭的作用,且该窗帘布可有一预定行程的转动,由转动该窗帘布使该窗帘布两侧的透光部与不透光部间的重迭位置产生变化。
所述的窗帘布结构,其中该窗帘布是以一预定面积的透光部为基材,且其上以一预定间距接合有复数个不透光部,且该等不透光部的宽度与该间距相等。
所述的窗帘布结构,其中该窗帘布由复数个裁切成等大小的透光部及不透光部交互接合而成。
所述的窗帘布结构,其中该透光部以纤维经纬间以疏松交织而成一具有良好的透光性。
所述的窗帘布结构,其中该不透光部以纤维经纬间以紧密交织而成一具有良好的不透光性。
所述的窗帘布结构,其中该窗帘布的透光部与不透光部系为相同材质所构成。
所述的窗帘布结构,其中该窗帘布的透光部与不透光部为不同材质所构成。
所述的窗帘布结构,其中该窗帘布表面上涂布有一涂层。
所述的窗帘布结构,其中该透光部的材质可为透明膜、纤维或纸质。
所述的窗户布结构,其中该不透光部的材质可为塑料、复合材料、纤维或纸质。
所述的窗帘布结构,其中该等透光部与不透光部间的接合方式为胶合或缝合。
所述的窗帘布结构,其中分别位于该窗帘布两侧的透光部,其透光密度不同。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窗帘布结构,其窗帘布的透光部与不透光部间之间隔为等间隔交互排列,其日照可由透光部射入,其范围可达到整个室内,且同时仍能由不透光部的遮蔽而仍能保持一良好的遮蔽效果。


图1为公知的窗帘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窗帘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窗帘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窗帘布结构的较佳实施例,该窗帘布10主要是以一预定大小的可透光基材制成,于本实施例中该透光基材为纤维经纬间以疏松交绕的方式编织成一具有多数孔隙透光性良好,可使光线自由进出的透光部11,同时该透光部11亦可为一透明膜、或纸所构成,该透光部11上并等间距以胶接或缝合方式接合有复数个宽度与间距等大小的不透光部12,于本实施例中该等不透光部12为纤维经纬间以细密交绕的方式编织成不具有孔隙不具有透光性,使光线无法进出者,同时该不透光部12亦可为一塑料材质、复合材料或纸质所构成;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该窗帘布10上并于组接完成后涂布有一涂层101,该涂层101可阻隔该透光部11与不透光部12的表面与外界的接触,可减少灰尘沾粘及日曝所造成的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该涂层101亦可随不同的需要来搭配各式不同的涂布材质。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造说明,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实用新型使用方式加以叙述,相信当可由此而对本实用新型有更深入且具体的了解,如下所述请参阅图5、6所示,该窗帘布10装置时绕成一布环后悬挂于预定位置上,该窗帘布10的两侧并形成有一重迭的效果,该窗帘布10并由转动一预定行程使其透光部11与不透光部12间重迭位置的变化来改变该窗帘布10相对于窗户的遮蔽效果,如室内欲接收日照时,可转动该窗帘布10使其两侧的不透光部12及两侧的透光部11重合,使日照可由透光部11间自由穿入,另外,如欲完全遮蔽日照或者取得较佳的隐蔽效果时,则使该窗帘布10两侧的不透光部12与透光部11互相重合,则日照无法穿入不透光部12且室内能得到一较佳的遮蔽效果。
请参阅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窗帘布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其主要操作方式与前一实施例同,故不再赘述,其中;该窗帘布20为预定数目的不透光部21与预定数目的透光部22裁切成适当面积后,将透光部21与不透光部22以胶接或缝合的方式,固接后形成有该窗帘布20,其可减少该等不透光部21的使用,可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该等透光部21与不透光部22为不同材质、花纹或颜色等所构成,其可交相搭配运用,可增加该窗帘布20的多变性及其功能性。
另外,值得再提的是,该窗帘布20可于两侧使用不同透光密度的透光部21所构成,可减少阳光平行直射进入室内时所产生的眩光现象。
最后,将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与功效整理如下1、本实用新型的窗帘布结构,其透光部与不透光部之间的组合相当简单,其制造上相当迅速简易,且该透光部与不透光部可使用不同的材质、图案及颜色交互搭配使用,可降低其制造的成本且提升该窗帘布的多样性及功能性,可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2、本实用新型的窗帘布结构,该窗帘布由全闭转换至全开仅需要一个间距的行程及可完成,该窗帘布启闭的过成相当的迅速,且开启时,光线可经透光部充份射入至室内,且同时可保持一良好的隐蔽性。
3、本实用新型的窗帘布结构,该窗帘布外层并涂布有一涂层,且可针对不同场所的需要而涂布有不同的涂层,其可阻隔该窗帘布与外界接触,避免该窗帘布接触有外界的物质而污损,可延长该窗帘布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的窗帘布结构,分别位于该窗帘布两侧不同密度的透光部,可减少阳光平行直射进入室内时所产生的眩光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故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窗帘布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有;至少一透光部,其为一具有透光性的材质所构成一片状体;至少一不透光部,其为一具有不透光性的材质所构成一片状体;其中,该等透光部与该等不透光部间隔交互排列而成一窗帘布,该窗帘布环设于预定位置处,使该窗帘布两侧并产生有一重迭的作用,且该窗帘布可有一预定行程的转动,由转动该窗帘布使该窗帘布两侧的透光部与不透光部间的重迭位置产生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窗帘布是以一预定面积的透光部为基材,且其上以一预定间距接合有复数个不透光部,且该等不透光部的宽度与该间距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窗帘布由复数个裁切成等大小的透光部及不透光部交互接合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透光部以纤维经纬间以疏松交织而成一具有良好的透光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不透光部以纤维经纬间以紧密交织而成一具有良好的不透光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窗帘布的透光部与不透光部系为相同材质所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窗帘布的透光部与不透光部为不同材质所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窗帘布表面上涂布有一涂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透光部的材质可为透明膜、纤维或纸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户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不透光部的材质可为塑料、复合材料、纤维或纸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等透光部与不透光部间的接合方式为胶合或缝合。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分别位于该窗帘布两侧的透光部,其透光密度不同。
专利摘要一种窗帘布结构,该窗帘布主要包含有数个透光部及数个不透光部,该等透光部与该等不透光部交互等间距排列组接而成一预定长度的窗帘布,该窗帘布使用时环绕成一环状,其两侧并产生一重迭的作用,由控制该窗帘布两侧的透光部与该等不透光部间重迭的位置关系而使该窗帘有一开启闭合的作用,其使用上相当方便,且可使日照充分照入室内同时亦产生有一良好的遮蔽的效果。
文档编号A47H23/08GK2862893SQ20062000302
公开日2007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6日
发明者粘铭, 吴泰芳 申请人: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